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体质群体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杰芳;靳瑞

    目的:了解正常人和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情况,以便正确使用电针参数医治病人.方法:测定正常人、虚证病人和实证病人等3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结果:正常人的平均感觉阈为1.47 mA,平均痛阈为4.44 mA,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感觉阈和痛阈有一定差别,正常人与病人、虚证病人与实证病人之间的感觉阈和痛阈有明显的差别.结论:不同体质群体有不同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电针强度的运用应因人而异.

    关键词: 电针 感觉阈 痛阈 体质
  • TENS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和痛阈

    作者:肖文斌;刘玉兰;赵丽莉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病.其患病率高达7%~10%,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而腹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有研究提示,95%的IBS患者存在直肠感觉阈和痛阈下降[1] ,通过药物提高直肠痛阈可缓解IBS症状[2],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疗效有限、存在副作用和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不能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临床上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直肠痛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提示,经皮电针穴位刺激(TENS)可以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阿片肽[3],从而提高躯体痛阈,但至今尚无关于TENS与直肠痛阈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此问题,为TENS应用于临床治疗IBS提供理论依据.

  • 奥替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门直肠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金坤;胡品津;王伟岸;陈褀;陈旻湖

    目的:探讨奥替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肛门直肠感觉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用电子气压泵(barostat)及液流灌注压力监测系统对20例D-IBS患者及20名健康人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并对D-IBS患者用奥替溴铵治疗2 wk,再复查肛门直肠测压;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kPa)、肛门内括约肌大收缩压(kPa)、小抑制容量(mL)、直肠顺应性(mL/0.133 kPa)在D-IB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IBS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阈、排便阈、疼痛阈分别为52.6±17.3mL、84.6±34.3mL及128.6±24.3mL,分别低于健康人的87.3±14.5mL(P<0.05)、128.4±26.5mL(P<0.05)及206.1±36.5mL(P<0.05).奥替溴铵治疗前患者腹痛、腹胀、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及IBS总体症状感觉评分分别为1.90±0.72、1.75±0.78、1.85±0.67、1.70±0.73及1.91±0.68,治疗后明显下降,分别为0.70±0.57(P<0.01)、0.55±0.51(P<0.01)、0.65±0.59(P<0.01)、0.75±0.50(P<0.01)、0.65±0.59(P<0.0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阈、排便阈及疼痛阈均明显升高,分别为79.3±13.2mL(P<0.05)、112.2±23.2mL(P<0.05)及189.1±33.8mL(P<0.05).结论:奥替溴铵可改善D-IBS患者的直肠内脏高敏感性、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荟萃分析

    作者:徐丹;陶陶;张继荣;何桂双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评价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资料中关于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由2位研究人员筛选文献、整理资料、提取数据、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合和荟萃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包括278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后,其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SMD=0.38,95%CI(0.26,049),P<0.0001.本体感觉能明显改善病变膝关节的功能(P=0.0006)、改善关节活动度(P=0.006)、提高肌力(P=0.005)及稳定性(P<0.0001). 结论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关节稳定性,增强平衡与协调能力,提高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 脊髓空洞症10例患者皮肤感觉阈值的测定

    作者:崔丽英;Patrick Y.Zhu;管宇宙

    目的研究选择性神经诊断刺激器在10例脊髓空洞症患者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男6例,女4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和脊髓MRI检查证实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在双侧的拇指(C6皮节)和小指(C8皮节)进行了不同频率(5、250和2 000 Hz)皮肤感觉阈值(CPT)的测定,并与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患者组C6和C8皮节对5和250 Hz刺激感觉阈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2 000 Hz刺激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2例临床上有明显的触觉和音叉震动觉减低,MRI显示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和后角,2 000 Hz刺激CPT阈值也有明显的增高(C6和C8刺激CPT阈值分别为532和718).不同频率刺激CPT的异常率是不同的,5 Hz刺激CPT的异常率高(C6和C8刺激分别为55.0%和70.0%),2 000 Hz刺激的阳性率低(C6和C8刺激分别为15.0%和23.5%).结论通过对10例不同程度脊髓空洞症的研究, 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刺激频率CPT的测定可评价不同感觉神经的功能,较客观地对不同直径的感觉纤维进行定量测定.

  • 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的变化

    作者:李巳艽;毛成洁;陈怡;张惠钧;李洁;胡伟东;李玲;郭莎莎;刘春风

    目的 评价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痛觉耐受阈值变化,以此探讨外周神经在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检测64例帕金森病患者及30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依次以2 000、250、5 Hz的频率测试时双手正中神经的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并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结果 帕金森病组右手正中神经2 000、250、5 Hz的感觉阈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315.3±58.7与290.1±38.6,t=-2.137,P=0.035;112.3±29.3与100.7±12.6,t=-2.701,P =0.008;80.7±29.2与71.1±15.1,t=-2.102,P=0.038).双手正中神经在2 000、250、5Hz的痛觉耐受阈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左手:15.6±2.6与16.7±2.3,t=1.933,P=0.056;8.9±2.7与10.0±1.7,t =2.445,P=0.017;12.1±4.1与13.6±1.9,t=2.395,P=0.019;右手:14.6±3.5与16.1±2.4,t =2.383,P =0.020;8.9±2.3与9.7±1.0,t =2.365,P =0.020;11.5±4.5与13.6±4.0,t=2.191,P=0.032).在帕金森病不伴疼痛组、帕金森病伴有疼痛组二组比较中,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双手正中神经在2 000、250、5 Hz的痛觉耐受阈值较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下降更明显(左手:14.7±2.4与16.6±2.6,t=3.041,P=0.003;8.1±2.3与9.9±2.7,t=2.766,P=0.007;10.9±4.7与13.4±3.0,t=2.439,P=0.018;右手:13.5±3.1与15.8±3.6,t =2.647,P=0.010;8.1±2.0与9.8±2.4,t=3.052,P=0.003;10.3±3.9与13.0±4.7,t=2.546,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不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Ⅲ、H-Y、HAMD分数更高,MoCA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正中神经感觉受损及痛觉耐受阈值下降,且伴发疼痛患者双手痛觉耐受阈值下降较明显,表明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可能也参与了帕金森病相关疼痛的发生.

  • Sniffin ’ Sticks 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

    作者:罗懿;万赢;干静;胡荣郭;花芸;刘振国;瞿梦媛;沈炜娣;魏雅荣;任肖玉

    目的:选用Sniffin’ Sticks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Sniffin’ Sticks方法和味道识别在帕金森病识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比较6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76名健康志愿者的嗅觉功能,分析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分值、Hoehn-Yahr ( H-Y)分级、认知功能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1) Sniffin’ Sticks方法显示,帕金森病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83.8%(57/68),高于对照组的21.1%(16/76)。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总分[(19.6±8.2)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1.0±5.8)分,t=9.694,P=0.000],嗅觉阈值得分[(6.6±3.2)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7±2.3)分,t=6.834, P=0.000]、味道辨别得分[(6.6±3.3)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9±2.5)分,t =6.834,P =0.000]、16种味道识别得分[(6.8±2.4)分]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3±1.9)分, t=9.658,P=0.000]。(2)在帕金森病与健康对照组识别方面,Sniffin’ Sticks 方法的敏感度是0.897,特异度是0.737(曲线下面积=0.891),与16种味道识别方法相近,与嗅觉阈值和味道辨别相比占优。(3)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总分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243,P=0.046),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健康对照组的嗅觉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0,P=0.018),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281,P=0.014)。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较高,嗅觉功能受损较为全面;Sniffin’ Sticks方法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优于16种味道识别。在帕金森病识别方面,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定量温度觉阈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贾志荣;王洪霞;石昕;梁为;孙相如;黄一宁

    目的 探讨定量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16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5年(69例)和>5年(100例)2个亚组;根据神经传导检测(NCS)是否存在异常分为正常组(45例)和异常组(124例)],并选取年龄匹配的53名健康对照,进行手及足背的冷感觉阈值(CT)、热感觉阈值(W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WPT)测定.结果 病程≤5年糖尿病组的手及足背CT[分别为(29.6±1.4)、(26.5±4.3)℃]、WT[(35.9±3.0)、(41.3±4.0)℃]高于健康对照组[手背CT(30.2±1.2)℃,足背CT(29.1±1.5)℃;手背WT(35.0±1.9)℃,足背WT(36.5±1.5)℃;t=3.27、6.63、2.80、8.61,均P<0.05],病程>5年糖尿病组[手背CT(28.2±4.0)℃,足背CT(23.1±7.9)℃;手背WT(37.0±4.7)℃,足背WT(42.6±4.2)℃]高于病程≤5年糖尿病组(t=4.09、4.63、2.55、2.68,均P<0.05),NCS正常的糖尿病组[手背CT(29.5±1.8)℃,足背CT(27.0±4.6)℃;手背WT(35.0±1/9)℃,足背WT(40.9±3.8)℃]高于健康对照组(t=3.22、4.17、3.51、9.95,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QTT的异常率比NCS的异常率更高,病程>5年糖尿病组NCS、QTr的异常率较病程≤5年糖尿病组高;糖尿病组WT异常率(86.4%,146/169)高于CT异常率(68.1%,115/169,x2=15.49,P<0.01),足背刺激QTT的异常率高于手背刺激QTT的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痛觉阈值较高.结论 QTT较常规NCS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S的必要补充.下肢热感觉阈值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

  • Sniffin' Sticks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方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凌;魏永祥;任媛媛;郁迪;孙艳霞;杨彬彬

    目的 建立Sniffin' Sticks检查的中国人正常参考值,探讨其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体检科,任意选取健康志愿者10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任意选取同期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嗅觉障碍患者165例作为试验组,其中嗅觉功能减退组92例,嗅觉功能丧失组73例.对270例受试者又分别分为青年组(< 35岁)、中年组(~55岁)和老年组(>55岁)3个亚组,分别采用Sniffin' Sticks和T&T方法进行嗅觉功能检查.以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niffin' Sticks正常参考值是:青年组TDI值(气味阈值T、气味辨别阈值D和气味识别阈值I,三项得分之和)>30.12,中年组TDI值>27.37,老年组TDI值>20.43;健康对照组TDI平均((x-)±s)值为32.12±3.95,嗅觉功能减退组TDI平均值17.52±10.37,嗅觉功能丧失组TDI平均值3.56±3.49.嗅觉功能减退和嗅觉功能丧失组和健康对照组按照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亚组分别比较,TDI值、阈值、辨别阈和识别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FTDI=125.136,FT=49.454,FD=89.037,FI=39.888,P值均为0.000;中年组:FTDI=190.240,FT=128.374,FD=174.122,FI=178.945,P值均为0.000;老年组:FTDI=72.992,FT=26.599,FD=77.119,FI=88.107,P值均为0.000).T&T嗅觉识别阈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平均值为-1.00±0.98,嗅觉功能减退组为2.27 ±2.01,嗅觉功能丧失组为5.89±0.14.嗅觉功能减退和丧失组与健康对照组按照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亚组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青年=158.144,F中年=247.695,F老年=70.579,P值均为0.000).Sniffin' Sticks检查结果中的TDI值与T&T嗅觉识别阈值呈负相关(r=-0.927,P<0.01).T&T识别阈值与Sniffin' Sticks阈值呈负相关(rT=-0.846,P<0.01);与辨别阈呈负相关(rD=-0.908,P<0.01);与识别阈呈负相关(rI=-0.864,P<0.01).结论 Sniffin' Sticks嗅觉检测方法均能很好地区分嗅觉功能正常、减退和丧失,其测试结果与T&T测试存在一致性,Sniffin' Sticks方法能多方面评价受试者的嗅觉功能状态,可以在中国人群中使用.

  • 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伍蒙爱;吴明远;吴少娟;朱佳骏;吕喆;黎楚岚;沈丽君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研究纳入2015年5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性51例(51%),女性49例(49%),平均出生胎龄(30.93±1.75)周,平均校正胎龄(33.65±1.53)周,平均出生体重(1 592±336)g.于每日早上8~10点早产儿自然清醒并睁开双眼时使用Cochet-Bonnet触觉测量仪测量单眼的角膜中央和颢侧结膜的知觉度阈值,以连续3次接触眨眼反射阳性的小尼龙丝长度为终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和结膜知觉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早产儿眼表知觉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年龄、校正胎龄的关系.结果 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分别为(44.85±5.53)mm和(23.50±5.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0,P<0.001);男性与女性早产儿角膜知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0±5.83) mm比(44.90±5.25)mm,t=-0.085,P=0.933],结膜知觉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3.14±5.83)mm比(23.88±5.13)mm,t=-0.673,P=0.502].早产儿角膜和结膜知觉度显著相关(r=0.676,P<0.001);早产儿角膜知觉度与胎龄、出生体重无显著的相关性(r=0.067,P=0.510;r=-0.179,P=0.075),与年龄、校正胎龄有显著的相关性(r=0.238,P=0.0 17;r=0.679,P<0.001);早产儿结膜知觉与胎龄、出生体重、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078,P=0.439;r=-0.096,P=0.344;r=0.151,P=0.133),与校正胎龄有显著相关性(r=0.490,P<0.001);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角膜知觉度(Y1)与校正胎龄(X)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2.45X-37.52;早产儿结膜知觉度(Y2)与校正胎龄(X)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1.75X-35.41.结论 早产儿角膜知觉度大于结膜知觉度,男、女性别间角膜、结膜知觉度无差别.校正胎龄与早产儿角膜知觉度、结膜知觉度相关,随着校正胎龄的增加早产儿的角膜和结膜知觉度逐渐增加.

  • 抑制在弱视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刘帅;刘红

    抑制是双眼竞争的结果,当健康人的抑制平衡点被打破时,就可导致弱视;抑制是弱视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关于抑制的研究,早期提出了"双阶段理论",并于基础研究角度确定了抑制存在的解剖定位;近年来不同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模型来量化抑制程度,同时提出了新颖的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笔者围绕抑制研究的新动态及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分贝在视野检查中的概念和意义

    作者:任泽钦

    在计算机辅助的现代自动视野计及经典的Goldmann视野计中,光标刺激强度的设计原理及其标定术语均涉及分贝(decibel, dB)这一重要概念.尤其是现代在以Humphrey和Octopus两种自动视野计为代表的视野检查中,视网膜光灵敏度或光感觉阈的高低及视野损害程度的轻重均直接采用dB作为衡量单位,而Goldmann视野计则是联合面积大小和亮度强弱两个因素,以表示光标刺激强度.

  • 慢性咀嚼肌痛患者面部感觉功能改变的初步定量评价与分析

    作者:王洋;杨广聚;康艳凤;赵燕平;谢秋菲

    目的 初步定量评价与分析慢性咀嚼肌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面部感觉功能的改变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定量感觉测试,测试20例慢性MMP患者疼痛侧和对侧咀嚼肌及20名健康对照者右侧相同咀嚼肌的冷感知阈变化值、温感知阈变化值、冷痛阈值、热痛阈值、机械触觉感知阈值、机械痛觉阈值、压痛阈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慢性MMP组疼痛侧与对侧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慢性MMP患者疼痛侧或对侧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MMP组疼痛侧和对侧咀嚼肌区冷感知阈变化值[(-1.2±0.5)和(-1.7±0.9)℃]和冷痛阈值[(27.6±2.3)和(27.0±2.0)℃]显著升高,温感知阈变化值[(2.0±1.1)和(2.1±1.2)℃]、热痛阈值[(37.9±3.2)和(39.7±3.9)℃]和机械痛觉阈值[(49.3±34.1)和(111.8±86.3) mN]显著降低(P<0.05);疼痛侧咀嚼肌区机械触觉感知阈值[(1.8±1.4) mN]显著升高(P=0.01).结论 慢性MMP患者双侧咀嚼肌区存在温度感觉、温度痛觉和机械痛觉过敏,疼痛侧咀嚼肌区存在机械感觉迟钝等三叉神经系统感觉功能改变.慢性MMP可能影响了三叉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功能.

  • 健康体检小儿400例气质及智能调查

    作者:范莉枝

    难养育儿童是指难于适应环境,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发生继发性健康、发育和行为等方面问题的儿童.它包括无规律性、低适应性、高反应强度、情绪消极、低任务定向(注意间期、注意力易分散)、低感觉阈等气质特征.它是小儿气质或行为类型的正常个体差异,其本身并非行为异常或疾病.为了解难养育儿童的气质及智能发育情况,现对40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进行了调查.

  • CT引导下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量感觉分析

    作者:张忠;刘继强;翟建亮;田立东;马文庭;郑宝森

    目的 评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阿霉素治疗后疼痛程度和感觉功能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于CT引导下阿霉素治疗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定量感觉检测(QST)测定患侧下颏冷觉、温觉、冷痛党、热痛党阈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降低(均P=0.000);治疗后1、3、6和12个月患侧下颏冷觉(P=0.003,0.000,0.000,0.000)和冷痛觉(P=0.022,0.000,0.000,0.013)阈值降低,温觉(P=0.004,0.002,0.000,0.000)和热痛觉(P=0.004,0.002,0.000,0.000)阈值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阿霉素治疗后VAS评分与患侧下颏冷觉(r=0.703,P=0.000)和冷痛觉(r=0.679,P=0.002)阈值呈正相关,与温觉(r=-0.782,P=0.000)和热痛觉(r=-0.726,P=0.001)阈值呈负相关.结论 QST检测是一种无创性、简便的感觉功能评价方法,可以定量测定感觉神经损害,成为评价三叉神经毁损术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 急救与复苏系列(二)胸痛及急救办法

    作者:刘志鹏;崔书章

    非创伤性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急症,大约占急诊就诊人数的5%.这些病人中有的原来就有病,有的可能无病.虽然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有时能反映疾病的特征,但是由于个体的复杂解剖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影响和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反应(即感觉阈)不同,这常常给医生诊断造成困难.当发生急性胸痛后,有些患者片刻即猝死,有的病人虽疼痛难忍,但可很快恢复.

  • 文拉法新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阈的影响

    作者:孙继军;朱春燕;孙裕勇;马婉;孙剑

    目的 探讨不同药理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文拉法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阈的影响.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文拉法新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测定感觉阈、痛觉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并与35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患者组感觉阈均高于对照组,痛觉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感觉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觉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痛觉阈平均变化率高于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76±11.19)% 比 (10.14±10.64)%,Z=-2.784,P=0.005],而两组间感觉阈平均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26.43)% 比 (6.48±22.77)%,Z=-1.367,P=0.172].结论 抑郁症患者感觉阈、痛觉阈显著增高,提示存在痛知觉加工异常;抗抑郁药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感觉阈、痛觉阈,文拉法新的作用较西酞普兰更显著.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量感觉测定

    作者:何浪;赵英

    目的:运用定量感觉检查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温度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为2005-01/04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并被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3~70(49.8±11.5)岁.所选病例均为单侧上肢出现症状(左侧10例,右侧10例),且检查前1周未进行理疗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在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及志愿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3~75(49.7±14.7)岁.应用神经感觉定量分析仪界限法检查双上肢大鱼际掌侧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热痛觉阈值.结果: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阈值低于健侧,热感觉阈值高于健侧[(29.00±1.26)℃,(30.00±1.06)℃;(35.04±0.87)℃,(34.14±0.99)℃,P<0.05].冷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与健侧阈值之差和对照组双侧阈值之差进行比较可见: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和热痛觉差异均有显著性[(-1.01±0.57)℃,(0.04±0.28)℃;(0.89±0.39)℃,(0.05±0.26)℃;(2.49±1.10)℃,(0.28±1.79)℃;(-1.62±0.86)℃,(0.17±1.10)℃,P<0.01].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和热痛觉阈值比健侧低,热感觉和冷痛觉阈值比健侧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形式为温度觉减退和痛觉过敏,提示C类和Aδ类神经纤维出现功能障碍.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异常

    作者:侯晓华;李启祥;谢小平;刘永革;朱良如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68例FD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者饮水500ml后的胃体-底前后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同时记录受检者摄入温水后出现上腹不适感觉时的饮水量以表示胃小感觉容量(感觉阈).结果:FD患者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延迟(FD患者:31.06 min±10.29 min,正常人:24.63 min±4.86 min,P<0.001),胃感觉阈显著下降(FD患者:412.50 ml±94.47 ml,正常人:478.33 m1±35.78 m1,P<0.001),50%(34/68)的患者胃感觉过敏.胃感觉阈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胃感觉阈越低,排空延迟越明显(P<0.05).结论:FD患者不但存在胃排空延迟,还存在胃感觉过敏,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 应用快、慢速液体营养负荷试验评价近端胃敏感性与适应性舒张功能

    作者:徐茜茜;张艳丽;姚树坤

    目的 参照恒压器检测结果,评价以快、慢速液体营养负荷试验(LNLT)评价近端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在2013年4月至8月间选取健康志愿者20名.使用恒压器检测胃敏感性,测定基础腹压、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闽值和胃疼痛阈值.使用恒压器测定平均空腹胃容积并以此反映胃容受性,之后健康志愿者在5 min内饮入200 mL液体试餐,以餐后60 min内测得的餐后胃容积中的大值减平均空腹胃容积量,以该差值(即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评价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在LNLT中,健康志愿者分别饮入流速为100和15 mL/min(即快速和慢速)的液体试餐,测定阈值饮入量、饱胀饮入量 和大饮入量.快、慢速LNLT的结果间,以及LNLT结果与恒压器所测胃敏感性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的基础腹压、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阈值、胃疼痛阈值、空腹胃容积、餐后大胃容积、适应性舒张容积分别为(6.8±1.2) mmHg(1 mmHg=0.133 kPa)、(2.7±1.9) mmHg、(5.2±2.0) mmHg、(7.3±2.1) mmHg、(188.7±80.0) mL、(505.2±133.7) mL、(316.5±87.7)mL,其中餐后大胃容积的出现时间为餐后(9.8±3.3)min.在快速LNLT中,健康志愿者的阈值饮入量、饱胀饮入量、大饮入量分别为(209±96)、(501±148)、(674±199) mL,在慢速LNLT中则分别为(107±43)、(340±134)、(524±213) mL,且快速和慢速LNLT间具相关性(r=0.768、0.825、0.856,P均<0.01).快速和慢速大饮入量的出现时间分别为餐后(8.6±1.2)和(34.9±6.4) min.慢速阈值饮入量与胃感知阈值有关(r=0.714,P<0.01),慢速饱胀饮入量与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阈值、胃疼痛阈值有关(r=0.599、0.650、0.622,P均<0.01).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与慢速饱胀饮入量、快速饱胀饮入量、慢速大饮入量、快速大饮入量有关(r=0.543、0.636、0.52 7、0.493,P均<0.05).结论 慢速LNLT的阈值饮入量和饱胀饮入量可能较适宜用于评价胃感觉功能,快速饱胀饮入量可能较适宜用于评价胃适应性舒张功能.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