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Solis在颈椎前路手术的应用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是治疗颈椎疾患的金标准.椎间融合器的出现为颈椎疾患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我院2001至2004年将Solis(美国生产的聚醚醚酮材料颈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疾患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16例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65个月.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成角、枢椎移位、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能重建上颈椎生理解剖结构,维持颈椎稳定.
-
可吸收颈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1]开展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该方法已发展成为治疗各种颈椎伤病的经典术式.但大量病例报告显示,取自体髂骨存在失血量增加、血肿、供骨区疼痛、来源有限及股部感觉异常等缺点.此外,在自体骼骨移植的植骨爬行替代过程中,植骨块吸收,力学强度不断降低,不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从而影响手术疗效[2].异体骨移植除费用高和数量有限外,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颈椎间融合器大致可分为非吸收性和生物可吸收性2种.当前所用非吸收性颈椎间融合器多为金属、多聚碳纤维及聚醚醚酮等高分子材料,其材料本身属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可产生如内固定移位、损伤邻近组织、磨损颗粒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等.金属融合器多由钛合金制成,生物相容性好,可兼容MRI检查,在压应力时有轻微形变而有利于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