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

    作者:王文生;李树森;王占明;陈晓慨

    1998年12月至 1999 年12月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男28例,女32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8±1.2)岁。体重9~32 kg,平均(15.3±4.4) 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28例,房间隔缺损(ASD)2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VSD+RVOTS)4例,法洛四联症 (TOF)4例。病儿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三位像及心电图明确诊断。  手术应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取下1/2~2/3胸部正中切口,依据病儿体重及身高,切口在4~8 cm,切除剑突,纵劈下段胸骨至胸骨角水平,8岁以上病儿从胸骨角下方用胸骨锯横断右半胸骨,用撑开器撑开胸骨,心包切开、心脏显露及心内操作同常规正中切口。此切口心底部显露稍差,主动脉插管和阻断时应特别注意,需将升主动脉向足侧牵引,以提高显露效果。我们用带芯直插管(美敦力公司)行主动脉插管,效果满意。本组24例单纯ASD者中,直接缝合关闭缺损20例,其中16例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涤纶片修补4例。28例VSD者均经右心房三尖瓣口修补缺损,直接缝合23例,其中20例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修补;涤纶片修补 5例。VSD加RVOTS和TOF病儿均经右心室切口用涤纶片修补VSD,切除肥厚的隔束、壁束,自体心包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2例TOF因需跨环补片,故延长切口为常规切口完成手术。  结果 全组均于体外循环后4~12 h拔除气管插管,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发生。  讨论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手术切口在能满足心内操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长度;尽可能不破坏胸廓原有支架结构,以减轻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尽可能缩短心肌缺血时间等。许多学者〔2〕采用右外侧剖胸法完成了一些心脏手术〔1〕。但右侧剖胸法手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主动脉插管更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械,而且经该切口处理右室流出道非常困难,对术前诊断及心外科医师处理术中意外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右侧剖胸可引起右侧胸膜的广泛粘连,影响术后的呼吸功能。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切口,切口小、胸骨后创面小、术后失血少、皮肤切口愈合美观;保存了胸锁关节以及胸骨上段完整,胸骨稳定性好、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鸡胸的发生率;术野浅、显露好,手术操作易于掌握,不延长手术时间。而且一旦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延长切口成为常规正中切口,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本组多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并行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由于不中断冠状动脉血流,保持心肌氧和能量的供应,避免了心脏停跳后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为心肌保护开拓了新的途径〔2〕。本组中16例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均在常温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修补术,未发生空气栓塞和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由于不需要复温及降温,简化了手术程序,大大缩短了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时间,效果十分满意。

  • 剑突下小切口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作者:谢琦;谢维泉;林承元;陈问泓;肖荣冬

    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在原有右侧切口及胸骨下段切口纠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采用剑突下小切口对86例病儿实施了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

    作者:单清华;张德奎;张书海;樊建;孙国林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 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伟;肖颖彬;陈林;刘泓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0~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实施手术。患儿均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锯开胸骨至第三胸肋关节,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断主动脉,同时采取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随机选择本院同期所做的另外80例病种接近、年龄相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手术治疗。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无空气栓塞、残余分流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平均缩短4.2 cm,小切口组术后胸骨畸形的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胸骨下段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简化操作,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

  • 胸骨下段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以群;张镜芳;庄建;陈欣欣;陈寄梅;岑坚正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00年11月~2001年1月,3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胸骨下段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年龄小者为11个月,大者为11岁,平均年龄4.2岁,切口长度为4~10 cm,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34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结果将本组病例与同期随机选择的30例通过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的病例进行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再开胸止血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残余分流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胸骨下段切口不失为一个良好、安全的入路选择。

  • 经胸微创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作者:闫玉生;肖飞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 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伟;肖颖彬;陈林;刘泓

    目的 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人工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l~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2例心瓣膜病患者[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组(小切口组)]经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42.3±12.7)岁.另随机选择我科同期收治的42例心瓣膜病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3.8±13.1)岁.围术期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要并发症、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皮肤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两组均无死亡.小切口组患者术后早期无再次开胸止血、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栓塞和瓣周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率和瓣周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皮肤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皮肤切口长度平均缩短5.2 cm[(7.9±1.4) cm vs.(13.1±3.3) cm,P=0.000],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183.6±40.2) ml vs.(273.4±59.9)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1.3)dvs.(10.6±2.1)d,P=0.000].术后小切口组随访40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失访2例;伤口疼痛4例,多数患者术后瘢痕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良好.对照组随访38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失访4例;伤口疼痛17例.结论 经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可减轻手术创伤、简化操作、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以及美观的手术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