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内科副流感嗜血菌感染分析

    作者: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陈永平

    目的调查肾内科副流感嗜血菌的流行病学,预防交叉感染. 方法对肾内科<37 d出现10例陆续发生的副流感嗜血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28例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培养. 结果 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28例医务人员的咽拭子培养,结果均为副流感嗜血菌,示意为医院交叉感染. 结论肾内科患者大多数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医务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方面的学习,预防交叉感染.

  •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流感嗜血菌与副流感嗜血菌报告

    作者:吕媛;马序竹;崔兰卿

    目的 了解2010年度全国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菌和副流感嗜血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临床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010年度全国129所医院参加监测,收集流感嗜血菌2057株,副流感嗜血菌1148株;流感嗜血菌和副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5.0%、42.5%;流感嗜血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30.0%,副流感嗜血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约为40.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两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均>90.0%;对头孢菌素、氯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30.0%.结论 大多数抗菌药物对嗜血菌属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产β-内酰胺酶是嗜血菌属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

  • 22-18 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作者:

    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初始抗生素治疗,常常直接针对现在常见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性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和粘膜炎莫拉氏菌,在过去的10年里这些病原菌已经对以前标准的抗生素(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明显的耐药性.新开发的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既增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活性,又保持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在一项多国家(20个国家)、多中心(82个中心)、预期性、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中,400mg每日1次莫西沙星与1000mg每日3次阿莫西林相对照,疗程10d.研究对象为411名18岁以上的男性住院或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3名接受莫西沙星,208名接受阿莫西林.主要疗效参数为治疗3~5d的临床应答;次要疗效参数为治疗后21~28d的临床应答,第3、4次随访时患者和组织者的细菌学反应评价.治疗结束时,177名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185名接受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疾病的危险因数(如慢性肺部疾病、吸烟史)都相当.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组分别有87%和91%的患者有单侧浸润物,都有10%的患者有胸膜渗漏.27.1%的患者属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其中莫西沙星组为27.7%,阿莫西林组为26.5%.在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中,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时分别为86.5%和82.2%;随访时分别为77%和78.9%.在可进行评价的患者中,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时分别为91.5%和88.7%,随访时分别为89.4%和89.3%.对已证实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时都为87.8%,随访时分别为84.1%和97%.两组对常见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菌)都具有杰出的清除率.对5项多中心研究中253名接受莫西沙星、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细菌清除率分别达86%、90%和96%.在莫西沙星治疗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20)、流感嗜血菌(n=63)、肺炎链球菌(n=110)、粘膜炎莫拉氏菌(n=17)和肺炎克雷伯氏菌(n=18)的清除率分别为100%、100%、94%、94%和89%.莫西沙星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有效,对青霉素耐药菌(MIC>2mg/L)和克拉霉素耐药菌(MIC>2mg/L)的清除率分别为92%和100%.一项在8个欧盟国家85个中心进行的预期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中,750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恶化的患者分别接受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疗程5d)和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疗程5d),其中649名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莫西沙星组322名,克拉霉素组327名).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吸烟史等其它情况无明显差异.主要疗效参数为第14天时的临床应答;次级疗效参数为第7、14天时的细菌学应答,第7天和随访时的临床应答.治疗前从287名患者中分离出342株病原菌,常见的有:流感嗜血菌(37%),肺炎链球菌(31%),粘膜炎莫拉氏菌(18%),副流感嗜血菌(6%),金黄色葡萄球菌(6%).在可进行评价的患者中,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的临床有效率,在第14天时分别为89.1%和88.4%,在第28~35天时分别为89.2%和88.9%.在经微生物学证实的患者中,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的细菌清除率在第7天时分别为91.3%和68.4%;在第14天时分别为77.4%和62.3%;在第28~35天时分别为79.8%和77.4%,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菌的清除率尤其优于克拉霉素.对4项多国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恶化患者中进行研究的数据的meta-分析表明,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菌的清除率(97%)优于克拉霉素(72%).在可进行评价的患者中(47%,477/1017),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治疗后,96%~98%的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菌和粘膜炎莫拉氏菌被清除,临床有效率为90%~100%.一项在急性鼻窦炎患者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患者分别接受7d疗程的莫西沙星和10d疗程的头孢呋辛.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群中,216名(89%,216/242)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和219名(87%,219/251)接受头孢呋辛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在可进行评价的患者群中,204名(97%,204/211)接受莫西沙星的患者和204名(91%,204/225)接受头孢呋辛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在3~4周的随访时,莫西沙星组和头孢呋辛组分别有91%和89%的患者治愈.莫西沙星组和头孢呋辛组分别有103名(95%,103/109)和96名(84%,96/115)患者病原菌被清除,未出现重复感染.对来源于4项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35%,282/802经细菌学证实)的多国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在282名可作评价的患者中,96%的患者获得临床和细菌学疗效,89%~97%的肺炎链球菌(n=110)、金黄色葡萄球菌(n=20)、流感嗜血菌(n=63)和粘膜炎莫拉氏菌(n=17)被清除.对涉及4926名接受莫西沙星(绝大多数剂量为400mg/d)治疗的患者的20项Ⅱ期和Ⅲ期临床实验数据的meta-分析显示,不良反应通常轻微、短暂,3.8%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7.2%)和腹泻(5.7%).嗜睡的发生率为2.8%,味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1%,未见与莫西沙星相关的光毒性.莫西沙星不会导致健康志愿者的生命体征、血象、血液化学或心电图出现临床相关性改变.未见莫西沙星与茶碱、雷尼替丁或华法林间存在相互作用.Lode H,et al. Drugs Today,200036(4):245(英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