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崔光富;刘瑞琪;郭巧梅;崔晶晶;贺晓丹;郭庆合;贺志安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用稀释法在含有0.14、0.42、0.70、0.99、1.27、1.55 mol/L6个梯度DMSO的培养基中培养白色念珠菌24 h;加入DMSO作为阳性对照组;加入沙保罗液体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计算白色念珠菌在不同浓度DMSO中的生长抑制率和芽管萌发抑制率.结果:DMSO浓度为0.14 mol/L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跃,生长抑制率和芽管萌发抑制率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0.42 mol/L时,2~4h时90%小抑菌浓度(MIC90)为0.70 mol/L,芽管萌发MIC90为0.70 mol/L;浓度达到1.55 mol/L时,无活菌体存在(生长抑制率达100%).DMSO浓度>0.42 mol/L时,生长抑制率和芽管萌发抑制率与各自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O浓度≥0.42 mol/L时对白色念珠菌生长、芽管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越明显.

  • 卡泊芬净对生物膜态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作用的试验研究

    作者:阳隽;张天托;朱家馨

    目的:检测卡泊芬净对生物膜态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抑菌作用,探讨临床治疗其相关感染的适治疗剂量.方法:分别测定卡泊芬净对10株白色念珠菌临床株游离态及生物膜态的半数抑菌浓度(MIC50),并对比观察不同浓度卡泊芬净作用下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结果:卡泊芬净对游离态白色念珠菌的MlC50为0.125~0.5 mg·L-1,对生物膜态白色念殊菌的MIC50为0.25~256 mg·L-1,当卡泊芬净浓度高于白色念珠菌MIC50时,全部游离态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几乎完全受到抑制,但有7株生物膜态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再次增强,且大于阳性对照的50%.结论:卡泊芬净对生物膜态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但并不呈浓度依赖性,当其用于治疗生物膜态白色念珠菌相关感染时的适治疗剂量有待临床研究验证.

  • 清喉口含片动物体内、外抑菌实验研究

    作者:常翠;董淳;杨宏图;宁德俄

    目的:研究清喉口含片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标准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清喉口含片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并观察清喉口含片在小鼠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清喉口含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其MIC、MBC分别为0.0 625~0.50、0.125~1.0g/ml,对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具有抑菌作用.结论:清喉口含片具有体内、外抑菌作用.

  • 环吡酮胺阴道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作者:王进

    目的:建立检查环吡酮胺阴道栓微生物限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平皿法及薄膜过滤法对其进行验证,比较人工污染细菌的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细菌、霉菌检验方法.结果:平皿法,人工污染细菌的回收率仅有大肠埃希菌大于70%,霉菌回收率为0%;薄膜过滤法,细菌冲洗量为200 mL,霉菌冲洗量为300 mL,控制菌冲洗量为200 mL,细菌及霉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薄膜过滤法可用于该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

  • 余甘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对人消化道常见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罗兰;余阿妹;林坤鑫

    目的:研究余甘子醇提物4种不同萃取部位对人消化道常见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进行余甘子醇提物及醇提物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以确定佳抑菌部位,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法)进行余甘子醇提物佳抑菌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菌试验,测定其MIC.结果:余甘子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625 mg/ml.余甘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为佳抑菌部位,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的MIC均为2.5 mg/ml,对肺炎链球菌的MIC为0.625 mg/ml,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MIC均为1.25 mg/ml,对破伤风杆菌的MIC为0.156 mg/ml.结论:余甘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消化道常见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人面子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苏秀芳;农万廷

    目的:研究人面子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人面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强,小抑菌浓度(MIC)为每片0.117~0.234mg;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次之,MIC为每片0.496mg.结论:人面子叶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其它提取部位强,可为其后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金樱子根和茎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赖岳晓;王艳;盘昌盛;田素英

    目的:研究金樱子根和茎多糖的抑菌作用.方法:用琼脂扩散法中的打洞法测定金樱子根和茎多糖的抑菌作用.在每个培养基上用打孔器打4个洞,并作记号1、2、3、4.滴几滴细菌或真菌培养液在培养基上,用涂抹棒涂抹均匀.1号洞放抗生素,2号洞放空白对照品,3、4号洞分别放入金樱子根、茎不同浓度的多糖溶液,放入恒温培养箱用适宜的温度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抑菌圈的直径.结果:金樱子根、茎多糖对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金樱子根、茎中多糖成分有抑菌作用,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 紫苏叶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魏磊;李晓;王学方;景炳年;陈飞;崔炜;郭唯;杜美;王伟

    目的:优化紫苏叶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以紫苏叶总三萜提取量为响应值,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响应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苏叶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紫苏叶总三萜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以考察其抑菌作用.结果:优化的紫苏叶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m(g)/V(mL)],乙醇体积分数85%,超声时间65 min,超声温度75℃.在此条件下的紫苏叶总三萜提取量为37.90 mg/g,与预测值(38.40 mg/g)的相对误差为1.30%,实测值与预测值一致性良好.抑菌作用考察结果表明,紫苏叶总三萜对10种常见致病菌的MIC范围为0.48~15.50 mg/mL,MBC≥0.97 mg/mL,整体抑菌作用较强,尤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强.结论:优化所得紫苏叶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紫苏叶总三萜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相当.

  • 5种中药煎剂与颗粒剂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作者:王育红;张志清;李仲兴;王秀华

    目的:探讨中药煎剂与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 H琼脂稀释法,测定黄连、黄芩、五倍子、五味子和黄柏煎剂与颗粒剂对22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MIC50、MIC90、MIC、MBC,以比较其抑菌作用.结果:5种中药煎剂与颗粒剂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五倍子煎剂抑菌作用强.结论:5种中药煎剂抑菌作用比相应颗粒剂抑菌作用强.

  • 金属离子对复方洗必泰漱口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易军;金描真;李秋;周玉珍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复方洗必泰漱口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筛选合适的金属离子络合剂以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制剂的低抑菌浓度(MIC)以及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当处方中铁离子(Fe3+)、钠离子(Na+)浓度分别大于10-7、10-6 mol·L-1时,复方洗必泰漱口液的MIC和MBC值明显增加.在处方中加入0.5 mol·L-1酒石酸,可有效地避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论:微量Fe3+及Na+可使复方洗必泰漱口液抑菌作用下降,在处方中加入适量酒石酸可保持其抑菌效果.

  • 具抑菌活性的鱼腥草内生细菌的筛选

    作者:胡汝晓;谢丙炎;谭周进;王春晖

    目的 筛选具菌活性的鱼腥草内生细菌.方法 结合鱼腥草内生细菌的总体特征,以茎内生细菌为筛选抗性菌的重点.结果 从约200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1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抗性的菌株,点接法抑菌圈内外径之比分别为3.28和3.8,发酵液滤纸片法抑菌圈直径均在10mm左右,发酵液在鱼腥草素大吸收峰283 nm波长处有吸收峰.结论 初步鉴定筛选出的菌株属芽孢杆菌属.

  • 抗感丸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晓巍;张永和;周鸣;邓毅峰

    目的 观察抗感丸的抑菌作用.方法 进行体外、体内抑茵试验.结果 体外抑茵试验显示,抗感丸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抑茵试验表明,抗感丸(6 g/kg)能降低致死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抗感丸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十六味桃红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作者:陈德妙;张越华;杨晓东;李甜甜;王愚

    目的:建立十六味桃红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果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十六味桃红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强,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十六味桃红丸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

  • 地米樟酚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作者:彭贤东;龙凤;唐志立;刘峥

    目的 建立地米樟酚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使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地米樟酚乳膏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验方法.结果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 mL/皿)进行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1 mL/皿)进行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论 所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用于地米樟酚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消除本品抑菌活性对试验的干扰.

  •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作者:林君;王琼芬;夏瑛瑛

    目的 建立两种外用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5种试验菌回收率试验及控制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判断药品是否具有抑菌作用.结果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 常规法适用于两种制剂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两种制剂细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及三七透骨黄酊的控制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 复方玄驹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作者:王建东;杨玲

    目的 建立复方玄驹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 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5种实验菌的回收率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 采用常规法,经加收率预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小于70%,其余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大于70%.通过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供试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其回收率大于7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 供试品细菌计数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

  • 贴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研究

    作者:任安民;由亚宁;王小亮;绳金房

    目的 建立适合于贴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各种贴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对于贴膏剂,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进行细菌数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论 经对伤湿止痛贴膏、正伤消痛膏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方法学验证标准.

  • 5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方法学验证

    作者:林琼芳;丘进

    目的 建立5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跌打散、十味散、一方散、风湿散和外敷一号液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 验证.结果 采用常规法的回收率只有外敷一号液小于70%,其余制剂均大于70%,说明外敷一号液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通过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其余4种制剂对细菌及真菌均无抑制作用.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 跌打散、十味散、一方散、风湿散的细菌及真菌检查可采用常规法;外敷一号液细菌检查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真菌检查采用常规法;5种制剂的控制菌检查均采用常规法.

  • 五氟利多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伟姣;唐湘伟

    目的 建立五氟利多片的微生物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抑菌作用的消除效果.结果 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必须采用离心集菌及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押菌作用.结论 应按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对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 阿奇霉素分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作者:李秋菲;赵玉绒;裴小龙;高飞

    目的 建立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人工加入5种阳性对照菌,测定其回收率.结果 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判定阿奇霉素分散片对细菌的抑菌作用强.结论 必须采用离心集菌薄膜法才能清除样品的押菌作用,该法可用于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699 条记录 29/35 页 « 12...26272829303132...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