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32P胶体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66例的疗效观察
单纯性毛细血管瘤应用同位素β敷贴器治疗,其疗效已被医学界同仁认可,海绵状血管瘤应用β敷贴器治疗,效果差.我科自2000年5月份以来,应用32P胶体间质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佳,现报道如下:
-
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一、前言胶体治疗是外科治疗基本和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围手术期或外科危重患者.胶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在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改善氧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如何进行合理的液体治疗,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并予以规范实施.
-
胶体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附12例报告)
2002年9月至2008年5月,我院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住院病人12例采用胶体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70岁.基础心脏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5例,缺血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病程5~16年.心功能分级均属Ⅳ级.
-
胶体治疗在门脉高压症患者门奇断流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胶体治疗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治疗组额外采用0.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500 ml/d常规输注;采集不同组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输液总量、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低蛋白血症纠正时间、住院经费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羟乙基淀粉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切口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胸腹水及总计并发症发生均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蛋白输注量、补液总量及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出入院体重下降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实施胶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降低白蛋白输注总量及住院费用,对患者术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32P胶体治疗鼻前庭皮肤血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出生时发现鼻尖、左鼻翼皮肤肥厚,颜色呈鲜红色,呈进行性长大,并逐渐阻塞左鼻孔,经多方求治无明显的疗效,2001年11月来我科治疗.体检:左鼻翼、鼻尖部皮肤有1.5 cm×1.5 cm的鲜红色血管瘤,且向鼻腔内延伸,阻塞整个左鼻孔,通气困难(图1).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32P胶体治疗胸膜间皮瘤一例
患者男性,35岁,因胸闷气短一年余加重40天入院,经胸部CT和胸水病理检查诊断为胸膜间皮瘤(弥漫型).曾多次抽吸胸水并辅以顺铂等化疗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效果欠佳.体查:T 36.5℃,R 22次·min-1,面部中度浮肿,气管向左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