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拿大产西洋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郭娜;付锐;窦德强

    目的研究加拿大产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结合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结构确定为3β,6α,12β,20E-24,25-epoxy-3,12,23-trihydroxydammar-20(22)-en-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其他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g6(2)、F1(3)、Rh1(4)、20(R)-Rh1(5)、Rg2(6)、Re(7)、Rb1(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N-[2-(4-特戊酰氧基苯磺酰胺基)苯甲酰基]甘氨酸苄酯的合成

    作者:孙晋瑞;国大亮

    目的合成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的关键中间体N-[2-(4-特戊酰氧基苯磺酰胺基)苯甲酰基]甘氨酸苄酯(1).方法先以特戊酸、氯化亚砜、对羟基苯磺酸为原料,经酯化、苯磺酸成酰氯得到对位特戊酰氧基苯磺酰氯(4);再以甘氨酸、苄醇、邻硝基苯甲酰氯为原料经酯化、酰氨化、还原得到N-(2-氨基苯甲酰基)甘氨酸苄酯(7);将4和7两中间体缩合得1.结果及结论本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温和易控,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盐酸安非他酮的合成研究

    作者:陈科;胡艾希;陈声宗;曹高;吴红岩

    目的合成抗抑郁药盐酸安非他酮.方法采用氯化铜高选择性氯化3-氯苯丙酮得2-氯-(3-氯苯基)-1-丙酮,再经叔丁胺胺化、盐酸-异丙醇酸化成盐制得盐酸安非他酮.运用IR、1H-NMR、13C-NMR和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合成的盐酸安非他酮总收率为76%(以3-氯苯丙酮计).结论本法氯代反应选择性高,操作简便,总收率较高.

  • 硫色满酮3位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作者:齐平;靳颖华;郭春;方林

    目的设计、合成硫色满酮3位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对氟苯硫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3对大部分供试真菌活性强于或相当于对照品克霉唑.结论硫色满酮3位取代Mannich碱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 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闵真立;姜凤超;张奇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吲哚酮和苯甲醛衍生物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合成了8个化合物,其中6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NMR、IR及ESI-MS确证.结论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e、Ⅱg有较强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4μmol·L-1和1.2μmol·L-1,小于阳性对照药5-Fu).微波辐射技术用于3-取代吲哚酮的合成,能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收率.

  • 4-[4-(5-氧代-1,5-二氢-[1,2,4]三唑-4-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盛春泉;张万年;徐辉;车晓颖;张珉;姚建忠;缪震元

    目的改进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关键中间体4-[4-(5-氧代-1,5-二氢-[1,2,4]三唑-4-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1-(4-硝基苯基)哌嗪为起始原料,经Boc保护、硝基还原、酰化、肼解、环合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新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柱色谱纯化,总收率从39.10%提高至71.94%.

  • 抗抑郁新药马来酸氟伏沙明的合成

    作者:于冰;吴范宏

    目的研究抗抑郁新药马来酸氟伏沙明的合成.方法以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氨解、水解、成盐4步反应合成马来酸氟伏沙明(8).结果与结论以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马来酸氟伏沙明,总收率为51%.改进了中间体2-溴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4)的合成工艺.

  • 坎地沙坦西来替昔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朱彦民;景士云;王钝;吴秀静;宫平

    目的完成坎地沙坦西来替昔酯(TCV-116)的合成,并得到文献报道的C-晶型产物.方法设计了以3-硝基-1,2-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氯化、Curtis重排、取代、还原、两步环合、酯基碱水解、酯化、转晶共10步反应,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结果与结论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相比,反应步骤简化,还原反应有改进.经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证明产物晶型为C晶型.

  • 普卢利沙星的合成

    作者:马淑涛;张建礼;王二兵;王其蕊

    目的改进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二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8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6,7-二氟-1-甲基-4-氧代-1H,4H-[1,3]硫氮杂环丁烷并[3,2-a]喹啉-3-羧酸乙酯(10),化合物10经氢氧化钾水解,然后与4-(1-哌嗪基)甲基-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15)反应合成普卢利沙星.结果与结论合成的普卢利沙星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总收率为18.6%.

  • 吡咯烷类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作者:尹文刚;徐文方;李亚林

    目的通过CoMFA方法来获得吡咯烷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应用FlexX对接方法与构象系统搜索程序来确定MMP-2抑制剂的可能活性构象,并以此活性构象为模板构建28个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后运用CoMFA方法对MMP-2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 CoMFA方法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803,回归系数r2=0.989,F=293.663,SEE=0.076.结论该模型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该模型的建立为吡咯烷类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 PPARδ激动剂GW501516的合成研究

    作者:李连冬;张彬;张隽;杨新杰;许佑君

    目的 研究PPARδ激动剂GW501516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4-三氟甲基苯硫酰胺为原料间体氯甲基噻唑,再经"一勺烩"操作的Williamson反应,依次进行硫醚化与酚的醚化、水解共5步反应制得GW501516.结果与结论 合成GW501516的总收率为64.9%,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确证."一勺烩"操作中以K2CO3代替昂贵的Cs2CO3,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其他后处理操作.

  • 几种苯丙素苷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三奇;顾宜;唐荔;遇苏宁

    目的合成单糖苯丙素苷和糖苷衍生物,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苯乙醇为苷元合成单糖苯丙素苷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共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NMR 和MS确证.苯丙素苷3,5,8,9和糖苷6,10,n在浓度为10-7~10-5 mol/L时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弱.当浓度大于10-5 mol/L时,糖苷10和11则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单糖苯丙素苷抗肿瘤活性较弱;糖苷抗肿瘤活性与苷元的结构有关.

  • 盐酸阿替卡因的简便合成方法

    作者:段亚波;张国宏;李翼;方刚;伍丽萍;崔建梅;吴松

    目的合成盐酸阿替卡因,寻找操作方便、反应路线短且成本低的工艺路线.方法以巯基乙酸甲酯和2-甲基丙烯腈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氧化、重排、酰化、氨化共5步反应合成盐酸阿替卡因,其中环合、氧化、重排3步反应采用一勺烩的工艺.结果成功地合成了盐酸阿替卡因,总收率为17%.结论改进后的合成路线与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相比,反应步骤简化.

  • 4′-脂肪胺基烷基取代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孙铁民;孙长山;戴光渊;张宏久

    目的探索制备新槲皮素的抗肿瘤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卤代脂肪胺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结果对槲皮素4′-羟基进行结构改造,合成8个4′-脂肪胺基烷基取代槲皮素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分析确证.对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仍在进行中.

  • 维库溴铵的合成

    作者:王玉成;陈玉芳;李磊;赵士魁

    目的 合成维库溴铵.方法 以5α-雄甾-2-烯-17-酮为原料经酯化、氧化、开环、还原、乙酰化、后与溴甲烷成盐等6步反应合成维库溴铵.结果与结论 维库溴铵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差热分析、核磁共振谱、质谱确证,总收率为13.7%.

  • 人胸腺肽α1的固相合成及体外活性研究

    作者:韩香;顾军;苑庆兰;甘一如

    目的对胸腺肽α1的固相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合成产物进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对碱敏感的Nα-芴甲氧羰基(Fmoc)作为α-氨基的保护基,以Fmoc-Asn(Trt)-Wang Resin为起点,逐个延伸固相合成法合成胸腺肽α1.与Nα-Fmoc-基团配套的保护策略还有:叔丁氧羰基(Boc)保护Lys的侧链氨基,叔丁酯基(OtBu)保护Asp、Glu的侧链羧基,叔丁氧基(tBu)保护Ser、Thr的侧链羟基,三苯甲基(Trt)保护Asn的侧链酰胺基.采用DCC-HOBt缩合剂法进行接肽反应,茚三酮定性显色法和水杨醛定量自由氨基检测法控制反应进程,肽段后用TFA-DCM(V∶V=1∶1)定量地从树脂上切除.结果胸腺肽α1总产率为33.2%.纯化后的产物,经SDS-PAGE和RP-HPLC鉴定,纯度为98.8%以上,活性与日达仙对照品相当.结论 Nα-芴甲氧羰基保护策略的固相合成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 5-甲基-7,4′-二羟基异黄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

    作者:雷英杰;赵康

    目的 5-甲基-7,4′-二羟基异黄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的比较.方法三氟化硼-乙醚催化的"一锅法"工艺制备母体化合物1,并通过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合成衍生物2~4,常压耐缺氧试验评价其活性.结果化合物3和4水溶性强,且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结论新合成的水溶性化合物3和4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活性.

  • R(+)-和S(-)-磷酸苯丙哌林的合成及镇咳活性

    作者:李岩;陈思维;钟大放;甘春丽;闵莉;孙玉明;谢智勇

    目的合成R(+)-和S(-)-磷酸苯丙哌林并考察其镇咳活性.方法以S(-)-乳酸乙酯为原料制得重要中间体S(-)-1-(2-苄基苯氧基)-2-丙醇.该中间体经对甲苯磺酰化后,与哌啶发生一次SN2反应制得R-苯丙哌林;与LiBr和哌啶发生两次SN2反应制得S-苯丙哌林.R-和S-苯丙哌林与磷酸成盐,经乙醇重结晶得R(+)-和S(-)-磷酸苯丙哌林.采用手性HPLC法测定产物的光学纯度.采用豚鼠柠檬酸致咳模型考察两对映体的镇咳活性.结果 R(+)-和S(-)-磷酸苯丙哌林ee值分别为96%和95%.以3 min内咳嗽次数为考察指标,(±)-磷酸苯丙哌林,R(+)-和S(-)-磷酸苯丙哌林ED50值分别为16.1、23.3、25.4 mg/kg.以随后5 min内咳嗽次数为考察指标,它们的ED50值分别为11.9、13.5、19.2 mg/kg.结论 R(+)-和S(-)-磷酸苯丙哌林均具有镇咳活性,但稍弱于(±)-磷酸苯丙哌林.

  • 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的合成

    作者:杨宁;董俊军;刘克良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甲氧基-苯酚和2-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环合、氯化、缩合、醚化、脱保护及碱性水解7步反应,合成得到波生坦(1).结果与结论以总产率为15.2%合成得到波生坦,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

  • 牛膝中酸性三萜皂苷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王广树;周小平;杨晓虹;徐景达

    目的研究中药牛膝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两个,结构分别为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3′-O-(2″-羟基-1″-羧乙氧基羧丙基)]-β-D-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牛膝皂苷Ⅰ)和齐墩果酸3-O-[3′-O-(2″-羟基-1″-羧乙氧基羧丙基)]-β-D-葡萄糖醛酸苷(牛膝皂苷Ⅱ).结论牛膝皂苷Ⅰ和Ⅱ均为首次从牛膝中得到.

732 条记录 11/37 页 « 12...891011121314...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