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淑芸;仲云

    目的:评价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 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VBI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强度的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8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4,P=0.01)。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侧和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提高(治疗组t值分别为2.909、4.558、5.424,对照组分别为9.831、8.388、11.191, 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更显著(t值分别为7.385、6.940、3.890,P<0.01)。2组治疗后,眩晕强度分级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眩晕强度0级、3级的患者比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98、4.547,P值分别为0.004、0.033)。结论血补气祛痰汤可改善VBI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及眩晕强度,提高临床疗效。

  • 补肾活血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

    作者:易继涛;王丛平;贾敏;钟建华

    目的 评价补肾活血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CC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加服补肾活血方.2组均治疗30 d.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价患者的眩晕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双侧椎动脉(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VA)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酸性磷脂酸(acidity phosphatidic acid,AP)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1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6.2±3.3)分比(9.8±3.7)分,t=8.920]、DHI评分[(4.4±2.5)分比(9.3±3.6)分,t=12.081]低于对照组(P<0.01),MoCA评分[(25.7±2.6)分比(23.2±2.8)分,t=6.63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VA[(37.2±8.5)cm/s比(34.9±7.6)cm/s,t=9.103]、左侧MCA[(63.3±9.8)cm/s比(60.1±8.4)cm/s,t=7.839]、右侧MCA[(62.8±10.5)cm/s比(60.9±9.5)cm/s,t=6.583]的Vm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AP[(3.74±1.08)μmol/L比(5.81±1.35)μmol/L,t=9.627]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CCCI患者的临床症状、眩晕程度及认知水平,改善脑部血供,提高临床疗效.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何丽娜;杨静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颈部动脉出现内膜增厚、斑块的情况明显较多,脑血管病变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明显较高( P<0.05);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当患者血管腔无或轻度狭窄,则大部分患者血流速度不变;如血管中度或重度狭窄,那么患者血流速度加快(P<0.01)。结论可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进行判断,以便及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对CSA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陈南萍;韦丽丽;陈士勇;吴爱萍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B、C、D 3组VA、BA的Vm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I接近正常。A组治疗总有效率66.0%,B组总有效率78.6%,C组总有效率80.2%,D组总有效率96.0%。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Vm、PI有关。

  • 参附注射液在治疗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宇;郭楠;孔令博;姜尚上;张华;杨保林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和保护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L/d,输液泵泵入,20 mL/h,共14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赵宁侠;郭瑞林;任秦有;郭瑞峰;潘娜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30名,年龄20~22岁.取百会穴,悬起温和灸,每次5~10 min,每日1次,共5次.应用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BA CV-300型),探头频率 5 MHz,由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治疗前及艾灸治疗后测试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艾灸百会穴 5 d 后,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与艾灸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两侧颈总动脉血液Qmean(平均流量)、Vmean(平均流速)及Vmin(小流速)增加显著(P<0.01),脑血管Rv(外周阻力)、DR(动态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部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脑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这对揭示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右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宁侠;任秦有;郭瑞林;李娟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30名,年龄20~22岁之间,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0 MHz,由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测试右侧大脑中、后动脉Vmax (大血流速度)、Vmin (小血流速度)、PI (搏动指数)、RI (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艾灸百会穴5天后,右侧大脑后动脉Vmin增加显著(P<0.05),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及右侧大脑后动脉Vmax、 PI、RI增加非常显著(P<0.01),右侧大脑中动脉PI、RI各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可使右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血流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这对揭示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导血管舒缩异常SD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章正祥;曹克刚;高永红;范吉平

    目的:筛选合适的多巴胺(DA)提前给药时间,建立先后应用DA和硝酸甘油(GTN)诱导的血管舒缩异常大鼠模型.方法: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DA组、根据DA不同时间点(10,30,45 min)加GTN等3组,通过脉冲多普勒血流计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动态检测,评价DA、GTN对血流速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给药组的DA在注射后的10 min内血流速度变化率与正常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从11min起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0 min间隔组血流速度变化率与DA组在45,50,55,60,65,70 min等6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5 min间隔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率与DA组在80,85,90,95,100 min等5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ndn间隔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率在各个时间点与DA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DA、间隔45 min再注射GTN可建立具有时相性特点的血管舒缩异常大鼠模型.该模型有可能用于防治偏头痛药物的血管活性筛选.

  • "镇静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严兴科;张燕;于璐;岳公雷;李铁;陈程;崔海福;王富春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与八脉交会配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法组(观察组)和八脉交会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镇静安神法",针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照组针刺申脉、照海.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针刺前后TCD检测各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经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D)、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有所增加(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对左侧椎动脉(LVA)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镇静安神法"、八脉交会取穴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针刺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失眠患者脑血流状况有关,但"镇静安神法"的治疗效果较八脉交会取穴更为理想.

  • 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强;朱广旗;胡蓉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两种治疗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效应差异及针刺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BI患者按经颅多普勒(TCD)提示的血流速度不同分为针刺组(31例)、药物组(29例).针刺组针刺风池和"供血"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D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能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_s)、舒张末血流速度(V_d)、平均血流速度(V_m)回升,亦能使血流速度增快的V_s、V_d、V_m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善幅度与药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及药物治疗前后,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_s/V_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风池及"供血"穴对VBI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一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尚无明显作用.

  • 不同针刺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及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雷龙鸣;吴林;胡跃强;罗本华;黄锦军;粟胜勇;唐宏亮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针刺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作用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交替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良肢位摆放的同时均给予针刺治疗.交替针刺组采用巨刺与非巨刺交替运用的方法,即每日2次、健侧与患侧腧穴交替使用;常规针刺组每日1次、仅取患侧腧穴针刺.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及治疗后1天针刺前及针刺过程中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交替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5.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37.5%(P(0.01);交替针刺组治疗后的改良S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交替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第1天及后1天针刺过程中均可使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均P<0.05);治疗后1天交替针刺组针刺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与常规针刺组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针刺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灌注是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机制之一.

  • 头穴透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作者:戚秀杰;王顺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和分型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分型针刺组,每组30例.头穴透刺组穴取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曲鬓、玉枕透天柱,行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分型针刺组依据证型不同取相应腧穴,风阳上扰型取肝俞、行间等,痰浊上蒙型取阴陵泉、丰隆等,气血亏虚型取百会、血海等,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等,行针刺配合电针治疗.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并且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分型针刺组的83.3%(25/30)(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程度、眩晕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头穴透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MCA、ACA、PCA高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且头穴透刺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头穴透刺疗法能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眩晕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分型针刺组.

  • 太冲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王国明;李丽霞;温峰云;宋永强;佟润国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 B1)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为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0例VBI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血管(43条)、高流速型血管(79条);对照组为正常人群50例,计椎动脉100条,观察针刺太冲穴前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结果:针刺太冲后低流速型椎动脉Vs明显增高,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流速型推动脉Vs明显降低,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以双相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 不同穴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研究

    作者:孙健;单秋华;陈新勇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 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栋;李顺月;王淑友;马惠敏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针刺作用的关系.结果:(1)针刺内关穴后,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手指的部位为主.(2)电针外关和曲池穴后,指尖和手指血流增加显著.(3)不针刺对照组在30分钟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

  • 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令盘;杜辉

    目的 研究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治疗组和对照组,两周后观察疗效并通过TCD观察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疏血通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5.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CD显示治疗组血流峰速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能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 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

    笔者采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并对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 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上肢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郑盛惠;吴玉娟;常洁;崔韶阳;许明珠;连纪伟;魏林林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1],严重妨碍患肢功能康复.目前,本病的治疗较为棘手,迄今为止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2009年6月以来,笔者采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其对患者上肢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观察病例为2009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PEMSR软件按1∶1对照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期间共脱落3例(1例因不能耐受针刺手法、2例因无法保证连续治疗),后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分布情况经x2检验和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 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

    作者:周建伟;胡玲香;李宁;张凡;李春雨;赵菁菁;李季;胡运光;张颜;王成伟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方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38例)、针刺组(32例)、推拿组(3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为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的变化.结果对椎-基底动脉低流速状态患者,除推拿组椎-基底动脉Vm外,治疗后各组各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与针刺组、推拿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对椎-基底动脉高流速状态患者,治疗后针推组椎-基底动脉Vp、Vm、Vd,针刺组椎-基底动脉Vp、Vm,推拿组椎动脉Vm、V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椎动脉Vp、Vd,基底动脉Vm与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椎动脉、基底动脉Vm与推拿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本研究的针刺推拿方法治疗CSA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针灸、推拿配合应用可互相协调,优势互补,提高效应.

1061 条记录 2/54 页 « 12345678...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