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检测ENU致C57BL/6J小鼠基因突变

    作者:崔静;杜小燕;路静;王迎;陈振文

    目的 建立微卫星DNA标记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 对C57BL/6J近交系小鼠腹腔注射乙基亚硝基脲(ENU)溶液后,分析其外观和精子畸形状况,应用41个在不同品系小鼠间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通过STR扫描技术检测ENU诱变后不同组织的微卫星多态性.结果 个别ENU诱变小鼠背部出现白斑;精子畸形率在80%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4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组织表现出多态性.结论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可检测到基因突变,初步建立了微卫星DNA检测ENU致C57BL/6J小鼠基因突变的方法.

  • 二乙基亚硝胺联合四氯化碳诱导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的方法

    作者:常伟;张稳稳;李培培;路景涛;魏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建立的新方法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模型组(40只),每组均雌雄各半.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小鼠在出生d 14,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2 mg· kg-1,并在给药2周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5 mL·kg-1,20%,每周2次共16周.于造模第20周处死小鼠,分离肝脏并称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甲胎蛋白(AFP)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ALP,AFP,肝脏指数和结节数显著增加(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共死亡3只,存活的37只中有33只发生肝癌,诱癌成功率为82.5% (33/40);正常组小鼠肝脏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DEN联合CCl4可成功诱导出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造模途径.

  • 三种麻醉药物对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詹红微;邱泽文;李慧玲;董建一;王爱国;王福金;王靖宇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麻醉药阿佛丁、水合氯醛、乌拉坦的麻醉效果,探索适合于C57BL/6J品系小鼠的麻醉方法.方法三种麻醉药物分别以剂量梯度对C57BL/6J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比较不同剂量下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深度、麻醉维持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阿佛丁(1.2%)以0.60 ~0.65mL/20g剂量效果好,水合氯醛(4%)以0.20mL/20g剂量效果较好,乌拉坦不适用于C57BL/6J小鼠的麻醉实验.结论 腹腔注射阿佛丁(0.60mL/20g)和水合氯醛(0.20mL/20g)是适合于C57BL/6J品系小鼠全身麻醉的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和麻醉深度适度,死亡率为0,麻醉效果较佳的麻醉方法.

  • SPF级C57BL/6J小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指标的测定

    作者:吴清洪;顾为望;张嘉宁;袁进

    目的 在SPF级动物饲养条件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C57BL/6J小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方法 挑选80~90日龄C57BL/6J小鼠40只(雌、雄各半),采取1:1间歇同居,兄妹近交繁殖,并统计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参数指标.结论 SPF级C57BL/6J小鼠离乳后体重增长较慢;第2、3胎繁殖性能较好,第5胎差,种鼠连续繁殖5胎后要更换.

  • 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人源菌群模型的建立与肠道菌群的比较

    作者:张晓婧;曾本华;刘智伟;廖振林;方祥;魏泓

    目的 比较KM(封闭群)和C57 BL/6J(近交系)两种小鼠人源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定植效果.方法 通过向无菌KM和C57BL/6J小鼠体内同时灌喂同一健康人的新鲜粪便,于灌喂后1、2和4周分别收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评价人肠道菌群在两种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和定植效果.结果 两种小鼠的菌群条带数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到第4周,两种品系的小鼠的菌群的一致性均略有增高,趋于稳定.UPGMA聚类分析显示,两种小鼠分别聚在了不同的聚类枝上;并且二者在Shannon-Wiener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条带数S和与供体人的相似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57BL/6J HFA小鼠模型更接近人.结论 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对肠道菌群具有选择性的定植效果,在多样性和与供体菌群的相似性方面,C57BL/6J HFA小鼠模型要优于KM HFA小鼠模型.

  • IGF-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作者:朱裕华;袁红花;吴连连;胡安康;陈仁金;朱孝荣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并探讨PDK/Akt信号通路与之的关系.方法 取新生C57BL/6J小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NSCs,将细胞团吹散,以1 x104个/mL密度接种于24孔板,分别加入终浓度100 ng/mL的IGF-1和50 μmol/L的PI3K/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根据处理的情况,将细胞分为IGF-1组、正常对照组、LY组和IGF-1+ LY组.βⅢTubul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DAPI染核计细胞总数;p-Ak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Akt磷酸化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量,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IGF-1组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Y组和IGF-1+ LY组(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IGF-1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Y组和IGF-1+ LY组(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GF-1促进Akt磷酸化,LY294002抑制Akt的磷酸化.结论 IGF-1诱导Akt的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

  • 番荔枝单体Bullatacin调节Th1/Th2平衡对小鼠H22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赵昌林;王珍;骆敏翔;黄卫平

    目的:研究番荔枝单体Bullatacin对C57BL/6J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形成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将雌雄各半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ullatacin干预组和顺铂对照组,每组10只,每只接种H22细胞数量1×106。Bullatacin浓度100μg·mL-1,每次0.1 mL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14天后取材。结果 Bullatacin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疗效优于顺铂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ullatacin可抑制移植瘤Ki67的表达。C57BL/6J小鼠空白对照组淋巴细胞表达白介素-4(IL-4)的阳性率为(17.3±0.35)%,而在形成移植瘤后为(24.2±0.32)%,Bullatacin干预后为(12.7±0.35)%,顺铂对照组为(11.2±0.33)%。C57BL/6J小鼠空白对照组淋巴细胞γ-干扰素(IFN-γ)的阳性率为(13.4±0.34)%,而在形成移植瘤后为(5.6±0.33)%,顺铂对照组为(6.2±0.35)%,Bullatacin干预后为(14.3±0.33)%。通过淋巴细胞分析表明,移植瘤使Th1/Th2漂移,而Bullatacin可使Th1/Th2向正常转化,顺铂则无此作用。C57BL/6J小鼠的血清IFN-γ含量为(132.2±6.7)pg·mL-1,接种H22后为(98.9±6.8)pg·mL-1,使用顺铂后为(77.5±7.0)pg·mL-1,而在Bullatacin干预后达到(161.5±6.5)pg·mL-1。C57BL/6J小鼠的血清IL-4为(6.20±1.0)pg·mL-1,接种H22形成移植瘤后显著升高,达到(16.25±1.1)pg·mL-1,顺铂干预后为(3.70±1.1) pg·mL-1,使用Bullatacin干预后为(6.51±1.2)pg·mL-1,空白组、模型组和Bullatacin干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荔枝单体Bullatacin可以有效缩小H22肝癌细胞形成的移植瘤,促进Th1/Th2恢复至平衡状态。

  • 高脂饮食+STZ诱导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优化和评价

    作者:朱文烽;刘晓萍;曹莹;孔焕育;刘霭明;石光;罗超;王广发;庞建新;吴曙光

    目的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缩短造模时间,优化模型,使模型更加接近于2型糖尿病并且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方法 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因素间的组合对模型的影响,筛选出佳的组合.对佳组合进行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考察:按照正交实验结果,对佳的组舍进行8周以上的观察,以考察其稳定性;用不同批次小鼠进行造模以考察其重复性.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结果 正交实验筛选出的佳组合是第三周开始注射streptowtocin(STZ),注射剂量为85mg/kg(注射两次,每次间隔5d),病理切片显示胰岛有一定的破坏但又恰到好处.模型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造模的成功率在90%以上,血糖水平在注射STZ后稳定上升,注射1周后(第5周)维持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到8周以上.模型时药物的评价效果:优化后的模型对二甲双胍和匹格列酮具有很好的评价效果;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对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如格列美脲的评价功效.结论 成功地优化了模型,使得其更加接近于人类2型糖尿病状态,能够更好地用于评价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以及新药的筛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