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临床观察

    作者:李鹏;李成浩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术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纳入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静脉化疗进行治疗.每21天为1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2%、55%,对照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32%,两组比较,术后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腹腔局部复发率为16%、远处转移率为25%;对照组腹腔局部复发率为23%,远处转移率为34%,两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且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

  • 全程护理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 影响观察

    作者:何晓翠;陈月琴;贾蓉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使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法治疗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7.89%)低于对照组发病率(26.32%),差异明显,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42%),差异明显,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胃癌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 斑蝥酸钠维生素 B6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恶性腹水

    作者:尤振宇;刘洋;苏晓辉;刘渤娜;刘学飞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恶性腹水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腹腔热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170例胃肠肿瘤恶性腹水病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入治疗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单纯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期、总生存期、KPS 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的 KP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6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2.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5)。治疗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47个月,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0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9)。在不良反应中,消化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中近期疗效好,有延长生存时间趋势,可减少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 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孟庆杰;刘春香;张向飞;付占昭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预防或抑制结直肠癌术后及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及术后给予腹腔热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排气排便后增加消瘤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术后生命质量及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功能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下调VEGF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

    作者:高元兴

    目的 探讨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180例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患者的腹水情况、生存率、并发症和毒副反应.结果 恶性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操作简便、高效、安全,能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的癌细胞,缓解恶性腹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实用新型腹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

    作者:刘凤珍;何美玲;李蛟;龚庆成;侯晓彤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以解决国内热灌注化疗设备入腔内水温高、灌注流量低的问题.方法 利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装置,即人工心肺机的单一滚压泵,变温水箱的升温部分,组合成腔内热灌注机.热灌注系统由一次性腔内热灌注装置和灌注机组成,其中热灌注装置包括热灌注插管、灌注环路、腹腔压力监测管路、储液器、变温器.热灌注机由灌注泵、变温水箱、温度、压力和时间监测仪组成.通过20例腔内循环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验证此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 该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入腔内水温≤43℃时腹腔内流出体外的水温41.5~42.7℃,灌注流量2000~3000mL/min.结论 该实用新型一次性腔内热灌注化疗装置和热灌注机符合国际热灌注化疗标准,实用、安全、方便、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谢建立

    恶性腹水是腹腔恶性肿瘤或腹部转移恶性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消除恶性腹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中、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3].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IPHC)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之一,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骆福添;唐云强;吴印兵;唐鸿生

    目的 评估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制定的标准选取公开发表的文献,分别记录手术的种类和方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式、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等,并对化疗药物剂量、热灌注的方法、化疗持续时间等进行描述.结果 本荟萃分析终有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7项研究表明进行了肿瘤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原发性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到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0个月到26个月.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 ~ 36%;中位病死率3%(0%~10%),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结论 卵巢癌患者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可以选择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 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性和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炜;王化恺;张勇;刘海龙;林谋斌

    目的 分析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5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3例腹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热灌注组,其中热灌注组28例,对照组25例.手术后分别予常规静脉化疗和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随访至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病例死亡、腹腔转移、腹腔感染及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 热灌注组腹腔感染(3.60%)、腹腔转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灌注组死亡率(0)、肠梗阻发生率(3.60%)低于对照组(4.00%,8.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腹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杀灭肿瘤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肿瘤转移率,相比单纯静脉化疗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增高,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于治疗腹腔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尿白细胞介素18在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表达与血肌酐、尿素氮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李建华;赵宏娟;赵广平;甄书青;白玉伟;陈永学

    目的 研究尿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腹腔热灌注化疗围术期中的表达及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例行腹腔热灌注手术患者,根据既往有无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分为有肾脏疾病病史组(Y组)10例,无肾脏疾病病史组(Z组)1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使用(43.0±0.5)℃温盐水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药物60 min,于术前1 h(T0)、热灌注30 min (T1)、热灌注60 min (T2)、术后8h(T3)、12 h(T4)、24 h(T5)、48 h(T6)收集各时间点尿液6~8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IL-18的水平.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SCr、BUN水平.同时记录两组鼻咽温度、无创袖带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48 h输液总量和尿量.结果 与TO时比较,两组IL-18浓度均在T1时升高,SCr、BUN值在rT2时升高,均在T4时达峰值.T5时Y组IL-18、Scr、BUN值仍高于TO(P<0.05),、T6下降至TO水平.与Z组比较,Y组IL-18值T1、T2、T3、T4、T5时刻明显高于Z组(P <0.05),Y组SCr、BUN值T2、T3、T4、T5时刻明显高于Z组(P<0.05).两组鼻咽温、PaO2在T1、T2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及输液总量(48 h)和尿量(48 h)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IL-18在对既往有肾脏疾病病史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手术中对肾脏的急性损伤具有早期检测意义,IL-18与SCr、BUN具有一定相关性.

  • 围术期体温管理对腹腔恶性肿瘤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英;刘燕;余雷;时丹;吴荷玉;高兴莲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体温管理对腹腔恶性肿瘤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 —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腹腔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腹腔热灌注化疗围术期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围术期体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心率、脉压及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0 min时体温、心率及脉压与治疗前(0 min)差值分别为(3.7±0.4)℃、(12.4±2.7)次/min、(5.6±1.9)mmHg,生命体征波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62、14.897、10.392;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52.8±2.4)μg/L,CA199(106.1±5.3) U/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15、33.803;P<0.05).结论 对腹腔恶性肿瘤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实施围术期体温管理有助于稳定体温、心率及脉压,提高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

  •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护理

    作者:王先爱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顺铂(DDP)60 mg/m2氟尿嘧啶(5-Fu)750 mg/m2加入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加热至43℃快速注入腹腔,5-Fu 0.5 g亚叶酸钙(CF)50 mg第2~4 d静脉滴注.对照组DDP 20 mg、5-Fu 500mg、CF 50 mg静脉化疗.结果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腹腔转移情况作分析,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以及腹腔转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胀、腹痛则实验组较重,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腹腔转移率低,毒副作用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金莉;李朝辉;徐宁;宋楠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两组均随访2年,统计并比较两组1年、2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且不会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 腹腔镜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作者:夏晓博

    目的:观察腹腔镜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两组术后均行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

  •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宁泽;陈睿;陈柯宏;杨永胜

    目的 探究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腹膜癌患者中选取6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患者同时使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结果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的具体随访时间在5.2~51.3个月.第1年,试验组生存率为56.67%,对照组生存率29.03%;第2年,试验组生存率为40.00%,对照组生存率16.13%;第3年,试验组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生存率9.68%;第4年,试验组生存率为13.33%,对照组生存率0.00%.试验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过程中,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7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3.33%.其中,低蛋白血症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感染败血症1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14.29%;感染口瘘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出现严重腹泻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结论 对腹膜癌患者采取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方法变迁及展望

    作者:崔书中;巴明臣;唐鸿生

    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H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IHPC 在预防与治疗胃癌、大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肝胆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 年国外学者Spratt 等[1] 首次报道IHPC 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到腹腔灌注液内生场加热法、恒温水浴箱或微波持续升温灌注法,再逐渐演变为目前高精度控温的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技术方法,IHPC 技术方法日趋成熟,IHPC 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就IHPC 临床应用的技术方法变迁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

    作者:魏志刚;卿三华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防治腹腔恶性肿瘤,尤其胃肠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综合利用局部化疗、热疗和大容量化疗液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具有药代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治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我们就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加以综述.

  •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作者:黄颖秋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通常与接触石棉有关,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期6-12 mo,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十分困难.MPM大约占全部恶性间皮瘤的10%-15%.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腹水、体质量减轻、发热和呕吐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子生物标志物、腹腔镜活检、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已被用于MPM的诊断和随访.此外,本文还重点阐述了MPM的治疗进展,包括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pH敏感的紫杉醇膨胀性纳米粒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目前,CRS/HIPEC仍是治疗晚期MPM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

  •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永玺;马望;吴志宏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03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GC腹膜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6 mo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转移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可溶性凋亡因子(soluble apoptotic factor,sFa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B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和NK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改善情况、2年复发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提高GC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控制肿瘤标志物和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2017)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而腹膜作为其常见转移部位,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并且预后很差.但是目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也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模式.因此为了规范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及早发现腹膜转移,制定合理有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制定《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延长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336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