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研究

    作者:云亚歌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56例1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80眼)和观察组(80例8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降低术后浅前房及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效果探讨

    作者:庄建青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61例疗效研究

    作者:陈冬悦

    目的 探讨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眼压情况比较,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调整缝线后,研究组平均眼压优于对照组(P<0.05);视力方面,术后第1天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效保存了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值得使用.

  • 改良结膜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易焕;龙宇;胡继权

    目的 探讨改良结膜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加强对青光眼患者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该院85例(108眼)青光眼患者,分别予以改良结膜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及传统结膜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拆线时间、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前房出血、结膜漏情况.所有患者均予以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家庭护理、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Ⅱ度以上浅前房及结膜漏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线时间更早(P<0.05).结论 改良结膜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更有利于术后前房的稳定及减少结膜漏的发生,可更早拆除结膜缝线.加强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视功能保护至关重要.

  •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惠建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30例已出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平均术前等待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樊江波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4例(148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148眼)青光眼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能够光感到眼前手动的患者占4眼,视力在0.01~0.1的患者占80眼,视力在0.2~0.4的患者占46眼,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占18眼;患者在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孙铁节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眼压、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效果中的差异,探寻青光眼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52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人。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小梁切除术,给予实验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而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变,眼压升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来判断疗效的好坏。结果: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较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眼压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30例(32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局部和全身联合足量抗青光眼治疗眼压控制不良,对所有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对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32只眼中,术后28眼(87.5%)控制在21mmHg 以下,20眼(62.5%)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对眼压控制不良的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可行的,且疗效显著。

  •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并且在降眼压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青光眼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0引言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引起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1]。患者常伴有剧烈眼部胀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因此患者痛苦难忍,青光眼是眼科常见急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延误抢救佳时机会造成眼压升高,视神经坏死和失明,其致盲率在眼病中仅次于白内障[2,3],被WHO列为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它是一种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死亡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传统血管学的机制无法解释青光眼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现象[4]。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青光眼的早期阶段使用药物有一定效果,但到了中晚期使用药物已不能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国的病人在医院诊治时大部分已经处在了青光眼的中晚期,仍需要手术治疗[5]。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多方面的,它不但与医生熟练的技术、临床经验、病人自身的条件等有关,而且还和围术期全面高效的护理有关,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全面高效的科学护理。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勇勋;王涛

    目的: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6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9/3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眼压显著降低,对降低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的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分析

    作者:王红梅;刘雪莲;叶军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1例(33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3-20周,术后Ⅰ型滤过泡227眼;Ⅱ型滤过泡97眼;Ⅲ型滤过泡10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02眼占60.5%.无变化95眼占28.4%,视力下降2行以上37眼占11.1%.眼压控制在10~16mm Hg之间198眼占59.3%,眼压控制在17-20 mm Hg之间129眼占38.6%,眼压控制在25-28 mm Hg之间7眼占2.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理想的眼压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信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57例(61 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 眼)与对照组(31 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及滤过泡,并随访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 > 0.05),术后远期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 = 5.614,P < 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春梅

    目的 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40例)患者传统小梁网切除术,给予试验组(40例)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园园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41,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相较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凌艳

    目的:研究对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青光眼患者,共50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所改善(P<0.05),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术后眼压下降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中72%视力改善,对照组中仅32%视力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在临床疗效上更为确切。

  • 20例闭角型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联合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庞彦利

    目的:观察闭角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2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视力光感者5例、无光感者15例,依据患者结膜厚薄及屈光间质透明情况分为A、B两组。A组5例球结膜薄行周边视网膜冷冻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B组15例依据屈光间质情况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或周边视网膜冷冻术。所有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者术中应用0.25 mg/ml丝裂霉素C棉片3~5 min,术后依据患者结膜炎症反应及滤过泡情况配合5氟尿嘧啶(5-FU)0.3 ml球结膜下注射抑制瘢痕化。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并发症及眼部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前A组眼压平均(50.12±6.20)mm Hg,B组平均(51.03±6.13)mm Hg,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眼压A组(28.63±5.74)mm Hg,B组平均(40±6.25)mm Hg较术前比均有差异;术后1周A组(21.63±5.86)mm Hg,B组平均(13±4.42)mm Hg较术前下降;术后1月时A组(25.31±4.72)mm Hg,B组平均(17±2.17)mm Hg较术前降低。A组术后异物感、疼痛及前房渗出较B组明显,B组术后前房出血较A组多。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通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可有效的降低眼压、缓解患者痛苦。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任艳竹

    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行青光眼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组研究,其中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0例(实验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对比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术后进行了6个月的跟踪随访,发现患者的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实验组患者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长期稳定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能有效防止浅前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实效性对照评价

    作者:钱志刚

    目的 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C-Trab)与单纯小梁切除术(Trab)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5例,随机分为C-Trab组33例(40眼)和对照组32例(38眼).C-Trab组采用C-Trab进行手术;而对照组采用Trab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滤泡形成情况及眼压控制效果.结果 C-Trab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眼压完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rab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对眼压控制的效果更好.

246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