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基因多态性对羟氯喹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钟雪;罗兴献;金月波;张钦;苏茵

    目的 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3A5,CYP3A4,CYP2D6基因多态性对羟氯喹(HCQ)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130例服用羟氯喹大于1年以上的SLE患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体内羟氯喹浓度进行测定,通过Sanger法测定患者的CYP3A5,CYP3A4,CYP2D6基因型,并分析每个基因型与羟氯喹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共有130例患者纳入研究.CYP3A5(rs776746)各基因型组中,野生纯合子(TT)组、突变杂合子(TC)组、突变纯合子(CC)组的羟氯喹血药浓度分别为(410.5±112.2),(1368.8±218.3),(1980.8±644.7)ng·mL-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P3A4 rs28371759基因的突变杂合子组的羟氯喹血药浓度为(8319.9±7246.4)ng·mL-1,明显高于野生纯合子组(1470.3±219.4)ng·mL-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D6 rs1065852各基因型组中突变纯合子组(GG组)的羟氯喹血药浓度高为(2089.8±479.4)ng·mL-1,野生纯合子组(AA)组血药浓度低为(1103.1±198.9)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D6 rs1135840各基因型组之间的羟氯喹血药浓度分别为(1423.9±198.8)和(1716.0±654.7)ng·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SLE患者中CYP3A5*3、CYP3A4*18B、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羟氯喹血药浓度有关.基因多态性解释不同患者服用相同剂量和频次的羟氯喹表现出波动的血药浓度的原因.建议口服羟氯喹前进行药物基因检测.

  • 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

    作者:肖洪涛;喻冬柯;韩丽珠;尹琪楠;石慧;童荣生

    目的 研究羟氯喹亚麻酸酯(AHQ)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色谱柱:ASB C18(50 mm×2.1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55:45,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0μL.12只SD大鼠单次静脉注射或灌胃给予羟氯喹亚麻酸酯10 mg·kg-1,用沉淀蛋白-LC/MS/MS测定羟氯喹亚麻酸酯及主要代谢产物(羟氯喹)在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用WinNonlin 6.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在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1±0.2)h,Cmax为(1055.0±251.2)ng·mL-1;与相同剂量静脉注射后的达峰浓度相比,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消除,其t1/2为(2.7±0.3)h,羟氯喹的转化率为50%.不同组织中羟氯喹亚麻酸酯/羟氯喹的分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肝>肾>小肠>肺>心脏>胃>脾>脑.结论 羟氯喹亚麻酸酯经灌胃后,吸收快、消除半衰期短和组织分布广泛,且在不同组织中均能够良好的转化为羟氯喹.

  • 羟氯喹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韩丽珠;石慧;肖洪涛;陈晓玲

    羟氯喹作为传统抗疟疾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并且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溶酶体功能,抑制细胞自噬,调节免疫,影响相关蛋白及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内涵体功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化疗增敏等.本文拟对羟氯喹的抗肿瘤机制及其抗肿瘤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浓度

    作者:于泽;钟雪;李泰锋;冯婉玉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的浓度.方法 取全血样本300 μL,用3倍量的乙酸乙酯液液提取,以甲硝唑为内标,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60 μL复溶,进样20μg.用Venusil AS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2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85:15(甲酸调节流动相pH至3.0),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4 nm.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结果 羟氯喹标准曲线方程为f=0.56×10-1C+ 0.39×10-1(r =0.998 2),在100 ~3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5%,全血样品的提取回收率为(76.08±6.21)%(n=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洁,灵敏度较高,准确性好,适用于人全血中羟氯喹浓度的监测.

  • 羟氯喹联合胸腺肽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孙锋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胸腺肽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9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羟氯喹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结核体、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结核体、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胸腺肽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羟氯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作者:付迪;肖楚吟;谢颖颖;高建全;叶珊慧

    目的 研究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压痛评分、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与对照组的10.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非常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硫酸羟氯喹片致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的药学监护

    作者:赵瑞;崔向丽;刘丽宏

    目的 分析1例硫酸羟氯喹片引起的QT间期延长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与治疗药物的相关性,检索相关文献,寻找治疗过程中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结果 该例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继而发生室颤,确系因服用硫酸羟氯喹片用药相关.结论 确定了一例硫酸羟氯喹片新报道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需重视该药对心脏的毒性并加强用药后监护.

  • 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羟氯喹片治疗扁平苔癣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解方;赵梓纲;赵华

    目的:探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扁平苔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4例扁平苔癣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同时口服羟氯喹片;吡美莫司组单纯给予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羟氯喹组单纯给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吡美莫司组、羟氯喹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71.1%、63.2%,其中,联合治疗效果好,单纯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及单纯口服羟氯喹片也有一定的疗效.各组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扁平苔癣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磷酸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安全性

    作者:张江林;黄烽

    从上世纪50年代,抗疟药中的氯喹和羟氯喹一直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重要药物而应用于临床[1,2].

  • 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及其检测

    作者:胡健;黄厚斌;魏世辉

    羟氯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但视觉损害严重.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可以早期发现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本文仅就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概况和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狼疮活动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徐攀

    目的 分析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狼疮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将鞍山市某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总负荷、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控制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狼疮活动性.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谈晓峰;高菊梅;韩年华

    目的:观察羟氯喹(HCQ)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40例RA患者,给予HCQ(200 mg/次,2次/d)联合MTX(7.5 mg/次,1次/周)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上述患者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临床显效率为72.5%;3例(7.5%)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5.0%)白细胞减少,3例(7.5%)皮疹,2例(5.0%)肝功能异常,对症处理后均短期恢复,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 HCQ联合MTX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RA方案。

  • 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用药的研究

    作者:庞泽文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 把36例患者任意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18例患者接受甲氨喋呤与青霉胺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乙组18例患者则接受联合甲氨喋呤与羟氯喹的用药方式.结果甲乙两个小组患者在接受药物联合治疗之前各项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在接受药物联合治疗之后,每一项指标的值都得到了明显降低,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两个小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例数均是17例,占小组总人数的94.44%;无效只有1例,占小组总人数的5.56%.两个小组临床治疗的综合评价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其中P值大于0.05.甲组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及症状的严重程度都明显低于乙组.结论甲乙两个小组联合用药策略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的综合评价在整体上是一样的.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要求是结合具有差异作用机制的抗风湿药,在不同的时间段中预防组织与细胞受到伤害,实现获得协同或相加的临床疗效,而不良反应不重复.在临床上选择联合应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症状,抑制骨质发生损坏,并控制病情的发展.

  • 羟氯喹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26例分析

    目的:探究羟氯喹结合糖皮质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1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羟氯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羟氯喹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实验组要比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高, P <0.05。结论使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 浅析羟氯喹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目的:讨论羟氯喹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作出处理。结论口服羟氯喹后峰浓度大约出现在服药3小时之后,临床上一般应用于疟疾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该药副作用与每日的大剂量相关,绝大多数的副反应可自发缓解或减少药量后消失。

  • 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罗徐;李芊;刘峻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终点散射比浊法研究了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CQ(400 mg/d)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HCQ治疗4周后血清SAA水平明显降低,以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HCQ能有效地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水平,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活动,诱导病情缓解.

  • 羟氯喹及其血药浓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董亦师;王淑君;刘华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心、脑、肾等全身多个重要脏器,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SLE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羟氯喹对SLE的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是治疗SLE的基础用药之一.羟氯喹血药浓度与狼疮病情活动度存在相关性,能用来评估狼疮治疗的依从性,也对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肝肾功能及生活习惯的评估中起一定作用.检测狼疮患者的羟氯喹血药浓度,并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可能有利于SLE患者的病情控制,但具体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来氟米特及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元丽;陈凯

    目的:观察小剂量激素联合来…氟米特及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 RA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及羟氯喹组,予以来…氟米特30 mg/d,强…的松10 mg/d,晨…起口服,羟氯喹200 mg,2次/d 口服;对照组:来…氟米特联合醋氯芬…酸组,予以来…氟米特30 mg/d,醋氯芬…酸0.1/次、2~3次/日,两组均为32例,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ESR、C 反应蛋白指标及关节疼痛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较高,临床 DAS28评分、ESR、C 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及强…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症状,明…显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 羟氯喹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晶;张林

    目的:分析羟氯喹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分别以羟氯喹与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症状、各实验指标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羟氯喹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疗效显著。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IL-1、IL-6和TNF-α的影响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10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组(联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结果: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IL-1、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足趾肿胀程度均明显减轻,联合组足趾肿胀程度更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和甲氨蝶呤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和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IL-1、IL-6和TNF-α水平,且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佳.

262 条记录 3/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