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松建;李印东;李长青;王凤双;张文增;冀国强;史继新

    目的 评价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比较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和被监测系统发现的时间差等指标来评价疫情发现的及时性;通过比较两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持续时间和爆发疫情的罹患率来评价疫情控制的有效性.结果 共发生7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症状监测系统发现3起,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4起.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109.00h,直报系统为201.50 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结束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323.67 h,直报系统为603.75 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罹患率为11.8%,直报系统为1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症状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和疫情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染病直报系统,但症状监测系统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爆发疫情,应充分发挥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各自优点,及时发现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

  • 国内外症状监测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评价框架

    作者:代小秋;刘民

    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的发展与2001年9月发生的纽约世贸中心恐怖袭击("9·11"事件)及其后的炭疽"白色粉末"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1],症状监测系统以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在2003年经历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流行后,症状监测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症状监测系统可以主动监测公共卫生事件的萌芽状态,为公共卫生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旅团卫生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作者:刘婉瑜;李申龙;温亮

    目的:构建旅团卫生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简称部队症状监测系统),早期识别和处置部队传染病聚集性发病的征兆,更好地保障官兵健康,维护部队正常作训和生活秩序。方法通过文献研读、风险评估和专家论证的方法解决部队症状监测系统设计的技术关键点;利用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部队症状监测系统相关软件;通过试点应用,对部队症状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完善。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基于旅团卫生队门诊信息的部队症状监测系统,部分已试点布置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监测时效性和敏感度均较好,对部队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早期预警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美军症状监测系统ESSENCE典型案例分析及借鉴

    作者:程瑾;杨晓茹;张群;杨志滨;李芳薇;徐致靖;郑涛

    症状监测是以非特异性症候群和(或)其他相关指示数据为基础,能够对潜在生物恐怖袭击进行接近实时的监测预警。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在症状监测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而我国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军也亟需进行症状监测实践。该文对美军症状监测系统ESSENSE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系统特点、监管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并对我军开展症状监测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借鉴。

  • 我军应对生物威胁症状监测系统的建设构想

    作者:程瑾;王磊;张晓燕;殷亮;田徳桥;郑涛

    该文分析了构建我军应对生物威胁症状监测体系的迫切性与可行性;结合我军开展症状监测的外部环境和所需条件,从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系统框架、功能模块、目标疾病和症候群分类、任务流程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军生物防御症状监测体系的技术建设方案和构想。

  • 症状监测系统预测预警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龙璐

    症状监测也称为症候群(综合征)监测,是指通过连续、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发生频率的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聚集,以便对疾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及快速反应.它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主动监测体系.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发生后,国内传染病监测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目前用于症状监测系统的预测预警模型很多,对于完善国内传染病监测系统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就症状监测系统预测预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比较

    作者:代小秋;刘民

    近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的频频出现,旧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以其能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突出特点成为研究热点[1].症状监测系统通过自动实时收集、转化临床前期症状、医生诊断结果、药品销售记录资料或学生、员工出勤情况等各种数据源,运用不同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异常数量的预警,利用图表等形式呈现给公共卫生人员,以便掌握症候群的流行情况,及时做出预警.因此,适当地选择统计学方法是症状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保证症状监测系统良好的及时性和敏感度[2-6].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不同特点,为开展症状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费怡;朱渭萍;孙乔;杨维中;傅益飞;李中杰;薛曹怡;叶楚楚

    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1-2]。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卫生保障为背景,建立社区的症状监测系统,探索症状监测的早期预警技术。在监测点医院HIS系统嵌入症状监测模块,严格按症状监测要求填写各类症候群信息,数据每晚12∶00通过医院前置机准时推送到卫生信息平台。这是临床症状监测比较理想化的模式,但处于探索运行的雏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数据填报的质量如何,需要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百分比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以评价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监测效果,间接获知数据填报的质量,为以后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工作提供依据。

  • 上海世博会期间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分析

    作者:朱渭萍;孙乔;薛曹怡;傅益飞;费怡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一项重大活动,对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爆发事件实施有效预防控制,是保障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是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为背景,建立基于社区的症状监测系统,包括对医疗机构、学校、药店和宾馆4种不同人群建立数据源,探索症状监测早期预警技术,以期为在世博会期间及时、有效发现世博会园区及周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爆发苗子,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赢得时间.探索基于社区的传染病预警技术与模型,提高传染病监测与控制能力,为今后我国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提供技术范例.

  • 症状监测与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

    作者:袁艳

    从"非典"到近期的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都迫切需要一个反应灵活的应急机制和敏感的信息系统,而我国大多数的疾病监测系统只是对事件发生后的报告.症状监测是致力于早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系统,目前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们通过介绍症状监测的定义及应用,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看待构建症状监测系统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的发生、发展.

  • 2014年鞍山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病毒爆发的实例研究

    作者:孙淑娟;丛林;鲁琪沐

    目的:综合分析2014年鞍山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病毒爆发的实例研究,为预防相关传染病病毒爆发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描述的方法,对2014年鞍山市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监测学校的7所小学在发生发热、咳嗽、皮疹、腹泻、腹痛、呕吐、红眼、咽痛、腮肿、受伤等各个方面的症状(收集的传染病症状)监测数据和传染病报告资料等进行时间分布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时序图分析出传染病与被监测症状的波动关系。结果症状监测系统显示2014年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多症状依次为发热、咳嗽、皮疹、受伤,因发热导致的缺课构成比明显上升,因咳嗽、皮疹、受伤导致的缺课构成比则都稍有下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因疾病缺课前4位疾病分别为感冒、其他疾病、意外伤害、水痘,因感冒缺课比重较上半年明显提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山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能够为预防相关传染病病毒爆发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从而能够让人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相关传染病病毒的发生,控制传染病病毒的发生。

  • 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在四川省麻风病早期病例发现中的成效

    作者:刘杨英;宁湧;王皓;汪红

    目的 分析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在四川省麻风病早期病例发现中的成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四川省各项目县于2015年1月1日开展可疑症状监测系统项目以来,开展前三年(2012~2014年)与后三年(2015~2017年)的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对比项目开展前后新发病例的2级畸残率、平均延迟期和发现方式等流行病学指标,麻风病型别、皮肤损害、神经损害和麻风反应等临床特征.结果 2015~2017年,各项目县麻风新发病例下降19例,2级畸残率下降3.62%.病例发现的平均延迟期显著下降,项目开展后麻风病例中MB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省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促进麻风病早期发现工作,降低2级畸残率,缩短病例发现延迟期,值得进一步在全省推广.

    关键词: 麻风 症状监测系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