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现代中药生产中的新技术

    作者:孙喜斌

    中药若要进入国际市场,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相当重要.笔者简要介绍中药生产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药澄清技术、中药分离、纯化工艺等技术,以及中药制剂新技术等.

  • 荞麦中天然芦丁萃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守君;杨春荣;江欣;王建新

    荞麦属于蓼科双子叶植物,起源于我国.据<中药大典>记载:"荞麦全草含芳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1]".荞麦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可预防脑出血.荞麦上述功能主要是生理活性的芦丁,芦丁是维生素P属的一种,它能维持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尚有抗炎、利尿、降血脂等方面作用[2].据文献报道荞麦盛花期花含芦丁为13.8%、叶为7.95%、茎为1.27%,荞麦在盛花期时芦丁含量高[3],整株含量可达4.05%.芦丁是医药工业中制备羟乙芦丁、芦丁片等药的主要原料.目前,芦丁主要以槐米为原料进行提取合成,因槐米产量少,国内厂家相继停产.但荞麦资源丰富,因此从荞麦中提取芦丁是一条很好的途径[4].

  • 超临界萃取荞麦中芦丁的研究

    作者:陈效忠;武国荣

    采用荞麦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状态下,样品含水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对萃取率影响,确定佳工艺条件,为批量生产提供依据.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脱矿骨基质/聚乳酸复合材料及相关性能

    作者:刘晓明;李宝兴;张育敏;徐伟俊;李宝明;马绍英;陈学英;赵亚平

    目的:以聚乳酸(PLA)为塑型剂,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C2)合成法,将脱矿骨基质(DBM)构建成三维多孔组织工程骨材料,并选取适复合分子量及适复合比例,为骨库大量骨皮质不能被有效利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取不同重均分子量的PLA,利用SC-CO2合成法制备多孔材料,通过孔隙率、生物力学性能评价,筛选出与DBM复合的适分子量;将DBM与PLA按1/9、2/8、3/7、4/6、5/5、6/4、7/3质量比均匀混合,相同方法制备一系列复合多孔材料,通过孔隙率、生物力学性能、体外细胞毒性、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适的DBM/PLA复合比例.结果:5万、10万、50万重均分子量PLA支架材料孔隙率分别为65.39%、76.46%、85.52%,10万重均分子量PLA支架材料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为264.03及49.71MPa,优于5万及50万重均分子量PLA; DBM与PLA不同比例复合,随着DBM含量的增加材料孔隙率逐渐变大,力学性能逐步下降,细胞毒性逐渐降低,当DBM含量为60%时,材料的孔隙率为79.71%,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为108.72及13.82MPa,细胞毒性为0级或1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混合均匀,结合致密,材料孔隙分布均匀.结论:10万重均分子量的PLA更适合与DBM进行复合;6/4为DBM/PLA的佳复合比例.

  • 浅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郝常明;黄雪菊

    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应用,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制备L-聚乳酸微粒

    作者:陈岚;乔培;高丹丹;刘哲鹏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SEDS法)制备了生物可降解L-聚乳酸(PLLA)微粒,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条件下所制备微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微粒平均粒径为5~26μm,呈球形;微粒粒径和粒径分布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对微粒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超临界体系中PLLA玻璃化转化温度的降低对微粒影响较大,使微粒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高压低温有利于产生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球形微粒.

  •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微粒

    作者:胡国勤;张从良;陈琪;邓修

    采用含有夹带剂丙酮的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超细颗粒.所得微粒粒径约1μm.减小喷嘴孔径、提高夹带剂浓度或降低预膨胀温度均可使微粒粒径减小.

  •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学领域制备微粒中的应用

    作者:郭红星;陈庆华;陈岚;包泳初

    超临界流体在体系中可分别作为溶剂、抗溶剂、溶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制备微粒(如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固体分散体等)的装置原理、工艺以及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超临界过程参数对药物微粉化的影响

    作者:蒋思媛;赵亚平;于文利;陈敏

    概述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RESS)法和超临界抗溶剂(SAS)过程及其衍生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参数对药物微粉化的影响.介绍了RESS、SAS及其衍生技术在制备固体药物细微颗粒方面的应用前景.

  • 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微粒技术及其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作者:胡国勤;蔡建国;邓修

    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超临界流体反应法、超临界逆向结晶法及超临界干燥法等制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苯扎贝特药物微粒

    作者:陈琪;陈鹏丽;谭柳杨;胡国勤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了苯扎贝特药物微粒.结果表明微粒大小随重结晶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重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苯扎贝特浓度越大,微粒越大;CO2流速变化对微粒大小几乎无影响;使用不同溶剂重结晶生成的微粒大小不同.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制得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的苯扎贝特微粒尺寸小、粒度分布均匀,且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 灰黄霉素在含共溶剂丙酮的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测定和关联

    作者:胡国勤;蔡建国;陈鸿雁;邓修

    动态法测定了灰黄霉素在不同的操作温度、压力以及共溶剂丙酮浓度下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用修正的PR状态方程关联了三元系统的溶解度模型,效果较好.

  • 超临界CO2萃取蚕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研究

    作者:张四喜;邓树海;宋燕青;汪涛

    目的 提取蚕蛹油,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并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筛选佳萃取工艺条件.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蚕蛹油SFE-CO2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5±0.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5 h,大萃取率为35.46%.各成分含量分别为:棕榈酸25.08%、硬脂酸7.55%、油酸25.40%、亚油酸7.58%、α-亚麻酸34.38%.结论 SFE-CO2技术可用于蚕蛹油提取,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作者:刘业飞;陶良宝

    众所周知,与国外植物制药业相比,我国中药制药业相对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工艺流程长且繁杂、能耗高、人员劳动强度大、药效成分提取率低.这种落后不仅制约了中药的应用和开发,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其中关键的因素主要是提取技术和分离技术.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中药学术界、产业界先后提出了三项新技术,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提取 CO2
  • 浅谈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镇;苏乐群;许杜娟;夏泉

    本文主要综述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超临界流体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萃取,微粉的制备和手性药物的分离.

  • 四氯乙烯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米生权;魏涛

    四氯乙烯是一种难降解的氯代烯烃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干洗、金属清洁等各个生产部门及生活领域,严重污染大气、地下水和土壤.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被美国国家环保局定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有效的处理技术迫在眉睫.目前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物理法、生物法及化学法等,文中综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

  • 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制备微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荣青;吴素香

    本文简单介绍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阐述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的种类和特点,综述近几年在纳米粒、微球和微囊制备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作者:刘蒙佳;陈锦屏;卢大新

    超临界流体提取(SFE)技术开辟了分离工业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本文对SFE技术的原理、特征,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超临界流体的选择,sFE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王欣雨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物理性质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流体.这种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特点,它具有和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黏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许多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在能作为超临界流体的化合物中,CO2由于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以及较低的临界压力(7.37 mPa)和临界温度(31.05 ℃)[1]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因为拥有许多传统溶剂提取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如提取完全,操作温度低,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操作参数容易控制,具灭菌作用,能够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高效、快速、准确分析,使用压力范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2]等,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 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新方法

    作者:王利文;潘家祯

    阐述了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及基本原理.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优化了装置的结构,提高了提取效率.传统的方法不能有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且破坏了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利用效率极低,应用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以中药牛蒡为例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常温提取有效成分,无因受热而产生的有效成分变性,提取得率高、提取液中的杂质少、提取时间短、节能等一系列优点,在纯度与提取率相同的条件下,提取时间由原来的至少1 h缩短为10 min.

5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