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在我们国家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种意外伤害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问题在脊柱外科领域越来越凸显。脊柱胸腰段一般包括胸10~腰2,是胸腰部的连接处,维持着脊柱的矢状位平衡,并且承载着易损载荷,极易损伤,并且损伤后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因此恢复并维持脊柱胸腰段的解剖结构,恢复马尾神经功能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尤为重要[1]。随着医学影像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与改进,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争议。国内外学者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疼痛和负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临床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所接收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抽选,将其分成不同临床疗法治疗组,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疗法,50例研究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临床术后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由手术疗法疾病缓解率的90.0%高于对照组的70.0%,且围术期指标亦少于对照组,存在临床差异(P <0.05)。结论:临床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作用显著,具有提高疾病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临床优点,值得参考。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到我院就诊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前固定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和住院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且其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77.78%),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均较少,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近期内收治的7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70例患者分成椎体内植骨组(35例)和外侧植骨组(35例).为外侧植骨组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为椎体内植骨组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obb's角(衡量脊柱侧弯的角度)、Worter指数(椎管矢状径占位情况)、椎体前缘的高度比、进行VAS(视觉模拟评分)的分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s角、Worter指数、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和进行VAS的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手术后,椎体内植骨组患者的Cobb's角、Worter指数、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和进行VAS的分数均明显优于外侧植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侧植骨组患者相比,椎体内植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脊柱结构的恢复,减轻其腰背疼痛的症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这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76.74%。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9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从手术到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506.9±30.8) ml、(32.1±10.5)h和(5.28±2.26)d;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从手术到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821.3±35.6)ml、(73.2±16.7)h和(8.35±1.51)d。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从手术到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我院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其椎体前缘、后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和椎管的占位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椎体前缘、后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和椎管的占位率等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疗效显著、患者住院的时间短、损伤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为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为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胸腰段疼痛的评分、Cobb角、伤椎的高度、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下床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结果:后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前路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胸腰段疼痛的评分、Cobb角和伤椎的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后路组患者胸腰段疼痛的评分低于前路组患者,其Cobb角大于前路组患者,其伤椎的高度高于前路组患者(P<0.05).后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前路组患者,其术毕至下床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前路组患者(P<0.05).结论: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毕至下床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缓解其疼痛的症状,恢复其Cobb角和伤椎的高度.
-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胸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胸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胸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GSS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分析探讨。方法:选择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GSS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GSS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行后外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随访观察其脊柱骨折复位固定的效果、Cobb's角及ODI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6.5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其各项观察指标与术后即刻指标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在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选择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对患者编号后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均为3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78.95%,即观察组患者疗效更佳,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obb角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症状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5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以及Cobb角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手术前(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1.8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方法 选取2014-07-2016-07间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69%比对照组23.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可加快骨折预后,缩短卧床时间,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 疼痛 -
大成汤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大成汤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纳大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次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36、72 h排便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成汤可有效增加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排便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以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Cobb角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的Cobb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前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
-
脊柱胸腰段新型钛合金钢板侧前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 方法: 采用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NTP行侧前方固定,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测定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 结果: 采用NTP内固定后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20% 和16%;脊柱的强度和刚度在内固定后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提高20%和17%;极限承载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提高3%. 结论: 采用NTP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上优于正常对照组,显示出采用新型钛合金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优越性,而且有减压充分、操作方便、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等优点.
-
保留后韧带复合体及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脊柱胸腰段骨折极易造成脊柱不稳及脊髓损伤.目前经后路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常出现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不佳,后凸畸形校正不满意,突入椎管内的骨块难以复位等缺点.
-
AF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失误和术后并发症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已逐渐成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常用的内固定物.本院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运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报告如下.
-
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10例.结果 10例均获随访,时间3~5(4±1)个月,X线检查显示伤椎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例恢复至E级.结论 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