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变化分析

    作者:姜杰;常青山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40例正常人群分别检测肝功能HBVDNA;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结果:1、肝硬化患者随病情的逐渐加重CD4+T细胞、AgNORs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P<0.05),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肝硬化病人血清内HBVDNA载量水平高低组间比较CD4+T淋巴细胞、AgNORs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随着病情的加重,免疫功能紊乱逐步加重,但病情轻重与HBVDNA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AgNORs水平的关系

    作者:陈善义;李先明;陈亦欣;王秀清;吴超权;胡岳然;任浙平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率为61.5%(40/65).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m23-H1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9.2%(19/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99,P<0.05).随访中有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无转移者为70.0%(35/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7.56,P<0.01).nm23-H1表达水平与T分期无关.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t=5.566,P<0.001).结论 nm23-H1基因不仅在抑制NPC的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有关.

  • 鼻咽癌患者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检测的价值

    作者:李先明;吴冬;陈善义;任浙平;陈亦欣;王秀清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正常人、73例初治、11例复发和(或)转移及32例放射治疗后随诊鼻咽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并对部分初治患者放射治疗前、期间及后的Ag-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以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I.S%)表达.结果各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复发与初治和随诊患者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Ⅲ、Ⅳ期患者Ag-NORs含量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治疗期间Ag-NORs含量较放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鼻咽癌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甚至诊断和分期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常青山;宫航宇

    目的:通过对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评分、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测定,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对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AgNORs,从而比较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AgNORs含量以及Child-Push评分的改变.结果: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个月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Child-Pugh分级计分显著降低(P<0.05),而AgNORs显著升高(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缓解病情,患者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个月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得到明显改善.

  •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在不同人群中表达含量的探讨

    作者:王玉萍;费书颖;马亮;钟明华;廖军鲜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新生儿、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中免疫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对培养后的新生儿、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进行普通细胞银染色,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结果:新生儿的T淋巴细胞Ag-NORs测定值是7.79±0.57%,正常成年人为7.56±0.51%,恶性肿瘤患者为5.15±0.68%.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Ag-NORs较正常人及新生儿均显著降低(均P<0.01),新生儿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的Ag-NORs测定值较低,可能与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萍;费书颖;于雪莹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表达活性的变化.方法:根据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标准,将符合条件的SARS患者100例(其中重型24例、普通型76例),应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取31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Ag-NORs表达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但降低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不同性别、年龄组SARS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SARS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Ag-NORs的检测可以客观地反映机体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SARS患者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含量的对比

    作者:李恂;宋钰;姜又红;陈威;苏孟

    目的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检测对肺癌和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KL型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正常人、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含量,用I.S%表示.以反映T淋巴细胞核内rDNA的转录活性.结果肺癌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的I.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肺癌患者的I.S%值显著低于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 Ag-NORs检测对于鉴别正常人、肺癌、肺结核患者有一定意义.

  •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楼谷音;夏红强;黎皓;许赪;耿梅;蒋劲松;赵胜光;夏文权;叶正宝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作为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指标,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100例正常健康者,26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IS%值(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IS%值在正常人与肿瘤患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显著性(P<0.01);带瘤的和不带瘤的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健康者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性别的健康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部位肿瘤之间、不同细胞类型肿瘤之间、肿瘤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IS%值与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与性别、不同部位肿瘤、不同细胞类型无关,可以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的手段之一.

  • 鼻咽癌P16和nm23-H1基因表达的意义

    作者:陈善义;王秀清;李先明;陈亦欣;吴超权

    目的观察p16、nm23-H1基因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转移及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诊患者癌组织中p16、nm23-H1,并检测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结果p16阳性表达率为24.6%(16/65),nm23-H1为61.5%(40/65).其中,p16表达与T分期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远处转移无相关,(P>0.05);而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79.2%(19/24),P<0.05,随访中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显著低于无转移者的70.0%(35/50),P<0.01,但其表达水平与T分期无相关.p1 6、nm23-H1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p16、nm23-H1基因的表达不仅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有关.

  • 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作者:张海燕;周玲生;王静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健康人及恶性肿瘤患者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KL型图像分析系统对28例健康人和10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测定淋巴细胞核仁面积比值(I.S%).结果 健康人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转录活性下降.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可以作为检测机体免疫状态和病情发展的一种指标.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含量测定

    作者:王霞;高丽;马冬菊;崔崇瑜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2例,迁延期17例,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培养后制片进行银染,检测并计算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和细胞核面积比值.结果与25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迁延期Ag-NORs含量逐渐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 肉桂酸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核仁组成区的影响

    作者:金戈;张婷;王涛

    目的: 探讨低毒性的食品添加剂肉桂酸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1 mmol/L和3 mmol/L的肉桂酸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核仁形成率的测定.结果: 1 mmol/L和3 mmol/L肉桂酸能使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P<0.01),同时细胞的核仁形成率明显下降,核仁内核仁组成区嗜银颗粒明显减少(P<0.01,P<0.001).结论: 肉桂酸是A549人肺腺癌细胞有效的抑制剂,在抗癌作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PCNA、AgNORs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克起;凌昌全;黄传继;周利棠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简称FAP)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简称PCNA)、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 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s简称AgNORs)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40只移植性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及FAP组,每组20只,分别灌胃10天,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及AgNORs计数水平.结果:NS组PCNA阳性表达为(31.42±16.18)%;AgNORs为2.69±0.54;而FAP组PCNA阳性表达为(19.18±10.32)%;AgNORs为1.98±0.67;两者相比,P<0.05.结论:FAP能降低荷瘤鼠瘤组织PCNA、AgNORs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或通过阻止核糖体核酸基因(简称rDNA)的表达而得以发挥.

  • 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作者:蔡绍京;刘德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间期核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银染色技术及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74例食管癌和50例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间期核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结果分别以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百分比值(I.S%)和AgNORs数/细胞表示.结果 食管癌组问期核AgNORs的I.S%(5.28±0.86)显著低于对照组(7.56±0.78)(P<0.001),分裂期染色体AgNoRs数/细胞(5.64±0.4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7.35±0.55)(P<0.01);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这两种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f=0.82和f=0.87,均为P<0.0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间期核AgNORS的I.S%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数/细胞均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前者检测方便、能自动计数,结果准确可靠,比后者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白血病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覃为理;陆宇华;练聪;黄毅;黄川英;何德周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32例白血病患者、20例良性血液病、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外周血Ag-NORs检测.结果 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白血病为(6.1±0.9)I.S%,良性血液病为(8.3±0.8)I.S%,正常对照组为(8.4±0.7)I.S%,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34,P=0.000),其中白血病组低于对照组和良性血液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血液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NORs检测不仅能准确地反映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状态,对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测病情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在肿瘤免疫监测中的意义

    作者:陈健;闵敏;钟国成;敬新蓉;贾静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与肿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生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了解它在肿瘤免疫状态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正常人、良性疾病及肿瘤患者,及肿瘤患者生物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及良性疾病患者之间、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和复发转移者间、免疫细胞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检测可准确反映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负荷和病情进展呈负相关,与机体免疫状态呈正相关,它是恶性肿瘤病情、免疫状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 放疗对直肠癌组织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影响

    作者:张忠新;贾伟丽

    目的:探讨放疗对直肠癌组织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确诊的直肠癌患者32例,均为手术前放疗患者,男18例,女14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病理分级:高分化4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8例.Dukes分期:A期3例;B期11例;C期18例.纤维结肠镜于放疗前后取直肠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直肠癌的Agnor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直肠癌中放疗后细胞核面积、Agnor数、Agnor面积分别是,10415.1±208.9、1.21±0.28、28.4±15.2,较放疗前321018.1±394.6、4.47±1.05、242.2±35.6明显缩小,各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放疗对直肠癌的Agnor既明显降低其面积,又明显降低其数目,能控制直肠癌的增殖.

  • 白血病细胞Ki-67表达和AgNORs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喜安;金冠球;肖正达;吕礁

    目的:研究人骨髓白血病细胞中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和核仁形成嗜银蛋白(AgNORs)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一步银染技术,分别检测21例正常骨髓和75例白血病骨髓细胞中Ki-67的表达和AgNORs,并动态观察它们在白血病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Ki-67指数分别为2.5%(AML)、12.2%(ALL)、17.25%(CML),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髓原早幼细胞Ki-67指数(23.2%);不同类型白血病的AgNORs分别为3.60±0.63(AML)、3.44±0.58(AL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0±0.40);白血病化疗前Ki-67指数高者,缓解率高;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Ki-67指数和AgNORs接近正常.结论:骨髓原(早)幼细胞Ki-67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性,AgNORs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不同步现象,二者可用于白血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