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探讨

    作者:罗勇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继续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ICH患者198例,根据头颅CT所示血肿体积是否继续扩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与发病时间的关系,198例患者中继续出血72例,占总病例数36.4%,其中病后6h内者42例,占继续出血病例数58.3%;6-24 h者17例,占23.6%;24-168 h者9例,占12.5%;168 h以上者4例,占5.6%.血肿增大者均发生在24h内,发病时的舒张压升高,血肿体积大小,GCS,NIH评分,血肿形态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继续出血患者的因素;(1)舒张压增高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2)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体积大于20ml以上及内囊出血易发生血肿扩大;(3)入院时昏迷越重,越易发生继续出血,早期患者症状加重,早期死亡与继续出血有关.

  • 浅谈HICH的外科治疗

    作者:安童

    HIC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age,HICH)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外科手术是治疗HIC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指证的确认、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上对于术式的选择要结合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等个体化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为准则。

  • 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术后脑水肿的影响对比分析

    作者:乔俊;杨明林;武贵旭;朱恩锋

    目的 探究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方案.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项参考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显微手术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风险,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而广之.

  •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伟林;闫晓丹;张亚军;王凯;赵旭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中等量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甲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乙组给予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MRS)评分.结果 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乙组患者上述评分降幅大于甲组(P<0.01).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中等量HICH效果显著,可加速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修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延续护理对HICH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能力、心理适应的影响

    作者:姚鹏梅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 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80例,归为对照组;进行延续护理的患者80例,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功能独立评分量表 (FIM) 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6.25%)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FIM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移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括约肌控制、交流、行动、社会认知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SCL-90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降低HICH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够提高HICH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早期康复护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 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作者:师惠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该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0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2例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GCS评分、MBI评分、SIS评分均升高,且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H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康复有利.

    关键词: 康复护理 HICH NIHSS SIS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单病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张昕;黄李法;李徐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术后患者的中医个体化治疗,研究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 临床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按照HICH的诊断标准纳入病例4例.合格病例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设计,每个病例研究分为3轮,每轮为2期,即 治疗期和对照期,每期为4周,每1期开始前1周为洗脱期.每一轮治疗以计算机随机数字法简单随机分组,拟定随机化方案,治理怄气采用中医 辨证治疗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期采用常规治疗和安慰剂,疗效指标为主要症状积分、血清IL-6、血肿周围脑水肿或脑梗塞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分级.逐日在固定时间记录主要症状积分.实验室治疗、影像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在试验前和每期试验后各记录1次.[结果]4例 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每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例部分改善,3例全部改善.4例患者每轮治疗期和对照期相比,IL-6、周围脑水肿或脑梗塞的 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治疗期均明显好于对照期.其中,4例患者全部三轮治疗期和对照期IL-6的数据合并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能体现中医个性化的优势,该设计方案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具有可行性.

  •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程慧冉

    分析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开颅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7d统计两组优良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两组术后7d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QO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插管型喉罩在高血压脑出血术手术麻醉恢复期平顺性的观察

    作者:刘宏伟;刘文奇

    目的 分析插管型喉罩(ILMA)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9-2016-09我院收治的6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插管型喉罩麻醉,检测统计麻醉诱导前(t1)、ILMA或气管内导管拔除即刻(t2)、拔除后3 min(t3)、拔除后10 min(t4)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统计对比术毕唤醒时间、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苏醒期躁动(PEAD)评分评价2组术后恢复期苏醒状态.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刻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D评分、术毕唤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结论 将插管型喉罩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平顺性好,值得推广.

  • 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孙建华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HICH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均行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 (46/48)高于对照组77.08%(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3.75% (45/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HICH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微创穿刺术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加琦

    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与微创穿刺手术两者联合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的2015年2月-2017年7月时间段神经外科住院部的全部病例进行收集与整理,其中符合HICH这一诊断的患者共有156位,依据临床上选用治疗方案的差别,将156位患者分成了A组与B组,A组的患者为72位,治疗方案为微创穿刺手术与临床上常规对HICH患者的治疗;B组的患者为84位,治疗方案为A组患者的基础上,多加了依达拉奉.经过半个月不同方案的治疗后,对A、B组总的有效率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治疗前与治疗14d后血清中白介素-6(即为IL-6)、内皮素-1(即为ET-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即为hs-CRP)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0%(45/7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09%(74/84),两个组有着显著的差别(P<0.01);治疗前,对A、B组血清中IL-6、ET-1以及hs-CRP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并无差异(P>0.05);14d后,B组患者血清中IL-6、ET-1以及hs-CRP的含量较A组患者是显著低的(P<0.05).结论:临床上将依达拉奉与微创穿刺手术共同用于HICH的患者,一方面临床总有效率显著的上升,另一方面血清中与此相关的炎性因子含量也是显著的降低,因此两者共同用于治疗HICH是可以在临床中推行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