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磷蛋白与肿瘤的发生
核磷蛋白(NPM,也称作B23、NO38或Numatrin)是主要的核仁磷酸化蛋白,它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控制中心体复制,具有分子伴侣作用,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1].NPM在肿瘤细胞和生长期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静止期细胞,而在分化和凋亡细胞中其表达水平下调.现就NPM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C-kit、NPM1、FLT3基因突变在656例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kit、NPM1、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分别检测656例AML患者C-kit基因8、17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基因20(酪氨酸激酶区,TKD)、14、15号外显子(内部串联重复,ITD)基因突变情况,并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 656例AML患者中检出C-kit基因8号外显子突变6例(0.9%),17号外显子突变33例(5.0%),NPM1基因突变169例(25.8%),FLT3-TKD突变46例(7.1%),FLT3-ITD突变178例(27.1%).至少有1个突变的患者341例(50.3%).C-kit的8号外显子检测到6种突变类型;C-kit的17号外显子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NPM1检测到15种突变类型,其中10种类型已有报道(A、B、C、D、Nm、I*、J、J+、S、13),5种类型未见报道;TKD检测到11种突变类型.t(8;21)/M2患者常伴有C-kit的17号外显子突变;inv(16)/M4患者常伴有C-kit的8号外显子突变;M3患者中除FLT3基因突变外未检测到其他突变.NPM1和ITD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患者,在形态学亚型中多见于M5和M1,阳性病例多伴随高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增多、CD34低表达和CD33高表达.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突变数量增多,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增高,高白细胞计数的患者比例升高.在正常核型的群体中突变阳性的比例较其他群体增高,2种、3种突变的比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FLT3-ITD突变阳性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0.0±1.2)个月,与阴性群体中位生存时间(17.0±2.4)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单独NPM1突变与否对总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但NPM1+/ITD-患者的总生存率高.结论 C-kit、NPM1、FLT3基因突变类型及数量在MICM分型中都有特殊的分布,并与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和预后均有相关性.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预后新的分子标志.
-
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NPM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NPM基因突变.方法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ML患者40例(初治28例,首次完全缓解期12例),MDS患者33例,用基因组DNA PCR法扩增NPM基因第12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患者,将PCR产物克隆至pUC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至少挑选5个以上重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后进行测序.结果共发现NPM突变患者6例(AML 4例,MDS 2例),A型突变4例,B型突变1例,新发现突变1例(命名为R型).结论新发现了一个NPM突变类型,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MDS患者也存在NPM基因突变,为进一步研究NPM突变与AML及MDS发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核磷酸蛋白突变与血液肿瘤
核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是位于核仁颗粒区的一种在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质.NPM基因异常初被发现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参与染色体易位而形成融合基因,如NPM-RARα,NPM-ALK,NPM-MLF1[1-3].近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发性AML患者中存在NPM基因突变,少数MDS患者中也发现有野生型NPM(wild-NPM)的表达缺失.
-
胱氨酸干预下AD模型鼠海马CA1区神经干细胞凋亡影响因子NPM表达变化情况
目的 研究胱氨酸干预下AD模型鼠海马CA1区神经干细胞凋亡影响因子NPM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取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D模型组与胱氨酸治疗组,规定ld、3d、7d、14 d、21 d5个测定时间点,利用免疫印迹法及PCR方法测定NPM因子的表达情况,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细胞凋亡数.结果 进行实验3d后,NPM的表达开始升高(P<0.01),具有统计意义,并于14 d达到峰值,且胱氨酸治疗组AD模型鼠的NPM表达始终高于AD模型组AD模型鼠.参与实验的大鼠实验开始3d后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并于14 d达到峰值,但胱氨酸治疗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数始终低于AD模型组.结论 胱氨酸可以抑制AD致伤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其促进NPM因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伴NPM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2001年WH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MICM分型后,近60%被列为无法分类的AML,这部分患者多数细胞遗传学结果正常,但是在分子学、病理、临床和预后方面却具有极大的异质性.近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很多新的突变基因,例如FLT3-ITD、MLL-PTD、NPM等.2008年WHO确立新的亚型中包括伴NPM突变AML.早在2005年由Falini等[1]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并采用了抗NPM C端的抗体对NPM突变体和含NPM N端部分的融合蛋白进行了区分.本文对伴NPM突变的AML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临床诊治及预后的特点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