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钟凤娣;邵柯军

    目的 比较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及中度(221μmol/L<胆红素≤342μmol/L)和重度(胆红素>342μmol/L)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为100,138,1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 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清醒排尿率分别为43.1%(50/116)、41.3%(57/1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0%(2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均高于中度组和对照组[(3.4±1.0)次比(2.9±0.8)、(2.6±0.7)次,(1.7±0.6) ml比(1.3±0.6)、(1.2±0.5) ml],每次排尿量低于中度组和对照组[(22.4±6.0)ml比(26.7±5.4)、(27.6±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儿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患儿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而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只对患儿清醒排尿率和排尿次数有影响.

  • 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贺立新;孙小晶;蒋珍凤;彭典;李淑俊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组(观察组)和常规术前宣教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或导尿).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能自行排尿,对照组自行排尿率低于观察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术前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可以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正常自行排尿.

  • 个性化排尿训练对肾穿刺术后女性患者排尿方式和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贾丽魏;张志敏

    目的:观察个性化排尿训练对经皮肾脏组织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后女性患者排尿方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行肾穿刺的女性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传统术前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排尿)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进行个性化排尿训练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53±0.56)和(2.7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进行个性化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术后女性患者顺利排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邓育红

    目的 对平卧位排尿训练等行为干预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分析,证实行为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采用择期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一组研究对象仅进行常规的宣教,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等行为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的排尿方式及排尿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49例研究对象中自行排尿47例,2例诱导排尿,自行排尿率为95.9%高于对照组79.6%的自行排尿率,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初次排尿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等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其术后自行排尿率,缩短排尿时间,对改善其排尿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一对一排尿训练对肾穿刺术后患者排尿方式和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黄静;曹翠明;王慧

    目的 观察术前一对一排尿训练对肾活检术后患者排尿方式和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住院肾穿刺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99例(术前进行一对一排尿训练)和对照组91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或导尿)和舒适度.结果 术前一对一排尿训练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舒适度分别为(6.42±2.12)分和(5.6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结论 术前进行一对一的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术后卧床患者顺利排尿,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 术前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对移植肾活检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邹雪莲;罗芳;孙星慧;吴志贤;陈书尚;陶小琴

    目的 探讨移植肾活检术前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对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方便性抽样选择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0月移植肾活检术患者45例,采用术前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穿刺前1 d进行常规卧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穿刺前1 d在移植肾区放置0.5 kg沙袋腹部包扎再进行卧床排尿训练5次以上,直至患者感到自然顺畅地排出尿液为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结果 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自行排尿,3例诱导排尿,无一例需留置导尿;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13例自行排尿,5例诱导排尿,4例需留置导尿.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移植肾患者穿刺活检术前进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正常自行排尿,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宋龙秀;陈伟成;王雨莎;唐荔;谭清思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情况,为临床根据蓝光治疗患儿排尿方式判断其补液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4例,所有患儿每天12∶00~24∶00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分别在8∶00~12∶00(蓝光治疗间歇期)和12∶00~16∶00(蓝光治疗期),采用称重法计算患儿的排尿情况,并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患儿的残余尿量。对比患儿在蓝光治疗间歇期和蓝光治疗期的排尿情况以及残余尿量。结果患儿在蓝光治疗期的排尿次数为(1.69±0.98)次,每次排尿量为(16.31±9.29)mL,排尿总量为(31.02±23.79)mL,均显著少于蓝光治疗间歇期(t=2.98、3.45、3.20,均P<0.05);患儿蓝光治疗期和蓝光治疗间歇期的残余尿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排尿次数和排尿量均显著减少,临床应加强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尿量监测,适当调整补液策略,保证患儿体液代谢的平衡。

  • 经皮肾脏组织穿刺活检术后不同排尿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及排尿率的影响

    作者:陈丽华;钟小春

    目的 观察经皮肾脏组织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后排尿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及排尿率的影响.方法 对356例肾穿刺后患者排尿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术后不同排尿方式的并发症及主观症状(顺利排尿、腰背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356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肾穿刺后自行下床排尿后继续卧床,315例患者肾穿刺后卧床排尿.下床排尿组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发生率与卧床排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床排尿组顺利排尿率及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0.0%及21.1%,卧床排尿组顺利排尿率及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1.7%及86.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肾穿刺术后卧床24 h(卧床排尿)的传统护理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 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孙素珂;文建国;李真珍;贾智明;牛建华;谢佳丰;吴军卫;黄书满;吕宇涛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HB)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后3~14d确诊为轻中度HB的新生儿26例.观察HB新生儿同日内蓝光治疗期(12:00-16:00)和间歇期(无蓝光照射)(08:00-12:00)各4h的自由排尿情况,HB新生儿按常规持续匀速静脉液体治疗.每次排尿前后尿垫重量的差值记作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通过超声测得.分别记录排尿时间、排尿次数、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蓝光治疗期和间歇期相关参数的异同.结果 共进行了112例次排尿观察,蓝光治疗期45次,蓝光治疗间歇期67次.每次排尿量2.1 ~ 103.3 mL,平均(19.73±13.16) mL.患儿多不能完全排空膀胱,常有残余尿.蓝光治疗期残余尿测得率为75.6%(34/45例),残余尿(11.73±10.81) mL;蓝光治疗间歇期残余尿测得率为77.6%(52/67例),残余尿(13.65 ±9.72) mL.蓝光治疗期HB新生儿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排尿总量分别为(1.73±1.00)次、(16.26 ±9.34) mL和(30.83 ±24.45) mL,显著低于蓝光治疗间歇期[(2.58±0.70)次、(20.84±9.05) mL和(54.32 ±30.2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蓝光治疗期和间歇期HB新生儿的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治疗对HB新生儿排尿方式有显著影响.

  • 早产儿4 h、8 h和12 h排尿方式比较

    作者:文建国;徐千雅;李燕;晋朝娜;杨黎;苏志强;王庆伟;张卫星;夏慧敏

    目的 分别用4h、8h和12 h观察法观察早产儿出生早期的排尿方式,了解3种观察法结果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出生1~7d的早产儿32例.男17例,女15例;胎龄32~36+6(34.2±1.5)周;出生体质量1.2~3.6(2.1 ±0.6) kg.根据记录排尿时新生儿日龄分为7组(第1-7天组).每个观察对象连续观察12h,分别对4h、8h和12h记录的排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排尿参数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的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排尿次数等.结果 共记录排尿617次.第1天组11例早产儿出生12 h内排尿2~9(5.1 ±2.2)次,其中4例出生8h内无排尿.第3天组开始发现早产儿排尿前有手臂或大腿微动或排尿后有啼哭.7组早产儿12 h内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明显的间断排尿模式.第2天组、第4天组、第5天组和第6天组4h与12 h排尿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8h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在所有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残余尿量个体变化大(0 ~30 mL),次残余尿量随日龄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4h观察法可以推测出生7d内新生儿8h和12 h内排尿量、残余尿量,但不能替代8h和12h观察法观察的排尿频率.

  • 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

    作者:任川川;文建国;杨黎;陈燕;王亚仑;张艳;徐千雅;毛淑平;晋朝娜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新生儿室出生3~7d的54例早产儿(男26例,女28例)和48例足月儿(男30例,女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12 h(9:00 Am-9:00 Pm)的自由排尿情况.记录每次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PRV)、是否伴排大便、排尿时觉醒状态等参数;并记录液体总入量.比较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间隔时间、大膀胱容量、膀胱排空率(BER)等参数.结果 54例早产儿共排尿318次(男156次,女162次),其中排尿时伴排大便40次(男16次,女24次).男女早产儿PRV、B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9)mL比(0.9±0.8) mL和8.3%比44.1%,P均<0.01],但排除BER的影响后,男女早产儿PRV为(2.1±0.5)mL比(1.8±0.6)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足月儿排尿350次(男222次,女128次),其中43次排尿时伴排大便(男32次,女11次).男女足月儿B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比43.0%,P<0.0001);排尿伴排大便时,男女早产儿及足月儿BER比较(25.0%比41.7%,28.1%比3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和女童相比,男童新生儿更易发生排尿后膀胱残余尿现象.

  • 视频脑电图在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排尿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文海燕;韩中将;张艳莎;文一博;花朝阳;王福利;文建国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排尿影响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出生后4~15 d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4例,根据有无胆红素脑病分为胆红素脑病组(BE组,28例)和非胆红素脑病组(NBE组,28例),另选取12例正常新生儿(NB)作为对照组.记录新生儿早上8点至12点VEEG、排尿次数(VF)、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等参数,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 BE组VF较NBE组、NB组增加(P<0.05);BE组VV低于NBE组、NB组(P<0.05);BE组PVR明显多于NBE组、NB组(P<0.05);BE组VEEG Fp2-C4区振幅显著低于NBE组、NB组(P<0.05);NBE组与NB组VEEG振幅、VF、VV和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红素脑病可能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新生儿排尿方式.VEEG在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具有参考价值.

  • 排尿方式对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余明华;黄瑾

    目的 观察肾穿刺后排尿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512例肾穿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排尿方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术后自行下床排尿;下床排尿组与床上排尿组患者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床排尿组患者顺利排尿率显著提高、腰背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肾穿刺术后卧床24 h且卧床排尿的传统护理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 排尿方式对IVF-ET结局无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宏贵;朱春鹃;赵迎;罗红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 -ET)后排尿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观察272个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排尿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132例)和对照组(n=140例),观察两组间妊娠率、着床率、宫外孕率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着床率、宫外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胚胎移植术后排尿方式不影响妊娠率.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阙纤沣;徐秀群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7月行下肢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随机编码,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NBA组),术后均留置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NRS疼痛评分以及排尿方式。结果 T1、T2、T3、T4时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NBA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G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T6时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留置导尿的例数明显较全身麻醉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有利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同时能够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 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贺立新;孙小晶;蒋珍凤;彭典;李淑俊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和对照组50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或导尿)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能自行排尿,排尿方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分别为(1.67±1.36) min和(8.32±5.23) 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可以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顺利自行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纪永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与试验组(采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各27例.比较术后疼痛情况和排尿方式.结果 试验组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对照组自主排尿率为85.19%,较对照组59.2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理想,利于其排尿功能恢复,推荐推广.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何建军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该院就诊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排尿方式.结果 对照组术后VAS评分高于观察组,镇痛泵使用次数多且自行排尿率低,排尿需留置导尿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且减少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提高自行排尿的几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涂汉坤;奉光举;周伟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情况.结果 麻醉后,研究组VAS评分为:术后2 h(1.63±0.18)分,术后4 h(1.72±0.56)分,术后8 h(1.69±0.53)分,术后12 h(1.62±0.64)分,术后24 h(1.39±0.49)分,术后48 h(1.3±0.87)分;自行排尿36例(73.47%),留置导尿13例(26.5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镇痛,提高患者自行排尿率.

  •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作者:蒲小俊

    目的 对照比较全身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排尿方式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骨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12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合该次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下肢骨折患者均分成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对照组与神经外周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作为术后镇痛效果评估依据,分别统计两组术后6、12、24、48 h 4个时间点所对应的VAS评分并行组间比较,计算两组患者自行排尿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t=5.071,t=7.215,t=9.283,P<0.05).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得的患者有39例(69.6%)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3/56)(x2=7.058,P<0.05).结论 兼具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尽早恢复患者正常排尿应用优势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十分适用,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