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尘肺病合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贺咏平;宋贵忠;贾珂君;王琳琳

    [目的]研究尘肺病合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对67例尘肺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67例病例中并发59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占88.06%;并发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占2.99%;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占2.99%;1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占1.49%;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占1.49%;1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占1.49%;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占1.49%.尘肺合并UIP小阴影以p为主者5例,占8.47%,以s影为主者54例,占91.53%,大阴影为主者1例,占1.69%,以s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较以p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的病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合并IiPs胸片表现以磨玻璃影、网织结节影、蜂窝影等为主;尘肺合并IIPs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等改变为主.HRCT显示,尘肺合并IIPs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较胸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掌握尘肺病合并IIPs的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尘肺病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粉尘作业者肺部小阴影的高千伏胸片与高分辨率CT对比研究

    作者:赵殿辉;陈达民;王忠诚;万卫平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HRCT)和高千伏胸片对粉尘接触者肺部小阴影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37例(男性125例,女性12例)HRCT和高千伏胸片资料完整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触焊尘者56例,接触矽尘者37例,接触其他粉尘(包括铝尘、炭黑、水泥等)者44例.HRCT采用2mm层厚、10mm间隔从肺尖至膈肌扫描,采用-700 HU/1500 HU的窗位/窗宽进行摄片和观察.HRCT和高千伏胸片在不知晓职业史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读片.对胸片和HRCT评估获得的各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进行一一比较,并对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进行比较.[结果]HRCT对小阴影总体密集度的评估与胸片评估密切相关(r=0.655,P<0.01),但HRCT对小阴影的评估分辨率高于胸片(P<0.01).115例HRCT显示小阴影,其中s影86例,p影5例,p/s影8例,s/p影15例,q影1例.86例胸片显示小阴影,其中s影25例,p影5例,p/s影28例,s/p影24例,q/p影3例,q/s影2例.86例胸片显示小阴影的工人中6例HRCT显示正常.50例胸片无小阴影的工人中,34例( 68%)HRCT显示异常小阴影.HRCT显示了上肺区及背部小阴影的分布优势.[结论]胸部HRCT在小阴影早期检测方面可弥补胸片的不足,对于准确评估小阴影有一定价值.

  • 广西壮、汉族青年面神经在冠状、横断和斜矢状高分辨率CT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钟斌;吴英宁;黄志鹏;陈昱铖;黄昌盛;周善金;李清锋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青年面神经各段在不同方位高分辨率CT上的佳显示层面以及各解剖结构间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方法:选取160例壮、汉族青年,用螺旋CT以眦耳线相垂直的直线扫描,获得厚度为0.625 mm的连续CT图像,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横断和斜矢状位断层图像,选取面神经显示良好的层面进行观测.结果:冠状位能完整显示内耳道段和乳突段,横断位能完整显示内耳道段和迷路段,斜矢状位能完整显示鼓乳段.面神经内耳道段和迷路段长度、膝状神经节到颅后窝、迷路段与鼓室段夹角、内耳道段与迷路段夹角以及鼓室段到外半规管的距离在民族和/或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神经内耳道段在冠状位和横断位显示佳,迷路段在横断位显示佳,鼓室段在斜矢状位显示佳,乳突段在冠状位和斜矢状位显示佳;面神经内耳道段、迷路段和鼓室段与部分周围解剖结构存在民族和/或性别差异,对面神经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广西壮、汉族青年中耳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作者:钟斌;陈小兰;黄秀峰;吴英宁;李清锋;黄何华;黄昌辉;陈远岸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青年中耳解剖结构在冠状高分辨率CT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性,积累广西壮、汉族颞骨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160例壮、汉族男女青年,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以眦耳线相垂直的直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获得厚度为0.625mm的连续薄层CT图像.选取经锤骨头前部层面、匙突层面、卵圆窗层面和圆窗龛层面等4个层面对中耳主要解剖结构进行观测.结果:不同民族、性别青年的中耳部分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壮、汉族青年之间中耳解剖结构存在民族、性别差异,对中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HRHRCT诊断

    作者:尤正千;朱晓华;马骏;江森;彭刚;虞栋;孙春轶;揭冰;尤小芳

    目的 提高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CT表现的认识,探讨CT对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DPB 51例,其中病理活检确诊3例,临床诊断48例.结果 1.胸部CT征象:①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无融合趋势,占88.24%;②小(细)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小气道支气管"双轨征"和环状透光影,部分病例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占66.67%;③炎性斑片影,多为小斑片影,占52.94%.2.副鼻窦CT检查时多有慢性副鼻窦炎表现,本组病例占73.33%.结论 CT是DPB诊断中必要手段,高分辨率CT(HRCT)是佳显示方法,副鼻窦CT检查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佐证.

  • UIP临床与HRCT的对照研究--附27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高晓东;滑炎卿;严德钧;朱砚萍;殷于磊;张国桢

    目的探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的临床、病理及HRCT特征,深化对UIP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分析2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UIP患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及HRCT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7例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3月~2年.27例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中干咳22例,杵状指9例,发热2例.肺功能检查示肺总量、残气量下降及一氧化碳弥散(DLCO)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增加.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示病灶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和双肺基底部,以斑片状磨玻璃影及网织样改变为主.结论通过对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肺功能、病理及HRCT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 HRCT征象与肺功能检查指标在IPF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向鹏;滑炎卿;张国桢

    目的探讨在HRCT各种征象与肺功能检查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33例临床上怀疑IPF的病人(女性18例,男性15例,年龄范围16-73岁,平均56岁),在连续的时间内接受了HR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对HRCT的图象根据玻璃影、网织、蜂窝、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淋巴结的累及范围进行了评分统计,然后与肺功能能测定的各项指标和功能不全的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磨玻璃影的范围与动态肺活量的指标FEVI/FVC之间存在负相关,与PEF、MMF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且与肺功能不全的分级间亦存在相关性.与之不同的是,网织影、蜂窝、支扩的累及范围均与气体弥散指标,尤其是DLco/Va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蜂窝的出现对弥散功能影响大.结论通过对HRCT征象的分析有助于对肺的功能进行预测,根据磨玻璃影的消长可以估测肺功能不全的轻重,蜂窝的出现则能表现明弥散功能正在减低.

  • 高分辨率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丙仓;蒋蕴毅;邹爱华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和常规CT扫描(CCT)在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直径为0.8-6.0cm先后进行了CCT和HRCT扫描检查,且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的肺内孤立性占位.结果1)HRCT较CCT更能清晰地显示肺内的细微结构;2)HRCT在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学表现如: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支气管引入征,毛刺,空泡征与CCT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发现分叶,空洞,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3)HRCT对恶性肿块周围的血管浸润分辨更清晰.4)HRCT对结核球的卫星病灶,粗长毛刺,钙化特点显示较CCT清晰.5)HRCT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占位同支气管的关系,利于指导临床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论高分辨率CT在肺内孤立性占位诊断的准确率方面较常规CT高.

  • 实验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的HRCT-病理对照

    作者:郑向鹏;滑炎卿;张国桢;卢晨;陆孝禹

    目的通过对不同药物作用时间段的兔肺HRCT图像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IPF在兔中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地分为4组.每组内任选3只作为实验对象(处理组),将盐酸平阳霉素灌注于支气管内.在预设的时间点取一组动物进行HRCT扫描、肺Heitzman法固定及HE染色和胶原纤维Van Gieson染色.结果对处理组动物的HRCT连续观察发现肺内病变呈明显的进行性发展,此与病理切片的表现相一致.在7天时,肺内主要以弥漫性的密度增高为主.14天后病灶明显局限化,出现特征性的磨玻璃样影和类纤维灶,后者病理证实主要为水肿、组织细胞浸润引起的小叶间隔增厚.21天纤维增生逐渐明显,28天时可见纤维增生所形成的杂乱线状影,小叶间隔、胸膜、支气管血管束增厚,CT图像中显示严重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直达胸膜面,VG染色示显著增生、分布散乱的纤维组织.小叶间隔定量测量四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阳霉素处理后的2周内,兔肺内的渗出达到明显的程度,故可以考虑从影像学角度将2周作为IPF病程的早期阶段.HRCT可以清楚地显示兔肺间质的增厚.

  • 实验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早期影像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郑向鹏;滑炎卿;卢晨;陆孝禹;张国桢

    目的通过对平阳霉素诱导的大鼠和兔IPF模型的高分辨率CT图像和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确定兔在复制IPF模型上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中采用了3只大鼠和7只白兔.通过气管插管的方法向两侧主支气管内灌入平阳霉素.在预设的时间扫描动物后即处死,采取肺组织进行固定和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将病理结果与影像表现作对照分析.结果大鼠的HRCT图像质量差,仅能识别肺内的大血管和叶、段级的支气管结构,而对肺内的其它组织则显示不清.而兔的HRCT图像可以揭示较多的间质性病变和气腔病变的信息.在平阳霉素处理后的14天内肺内病变以炎性渗出为主,血管的周围可见较多的红、白细胞,肺泡腔内充有水肿液,此时图像中的表现主要为磨玻璃样影;而28天时HRCT中已见多量的纤维增生所致的线样、网织状及结节影.结论本研究认为:大鼠不适合作为HRCT研究的模型动物;兔肺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典型间质病变特征,因而可以应用到HRCT的研究中;针对小型动物采用2mm层厚的超高分辨算法得到的肺部图像,较标准的2mm层厚的HRCT图像的质量更佳.

  • 胸部高分辨率CT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琴;蔡后荣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是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现又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病[1].目前已有200多种疾病囊括在ILD之下,其中不少疾病为少见病、罕见病.对临床医师而言,200多种疾病之间的诊断和鉴别往往很困难.近十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运用,使我们对不同种类ILD患者的HRCT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ILD的确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使部分ILD患者免于肺活检.因此,临床医师了解HRCT解剖知识和ILD的HRCT基本表现形式,掌握好HRCT判读和分析,对于ILD临床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 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

    作者:李相生;宋云龙;张挽时;王东;时惠平;熊明辉

    目的:探讨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接受高分辨率CT扫描的17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表现包括病变形态、病变分布、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结果:骨髓移植术后3周内发生者3例,3~14周内发生者12例,14周后发生者2例.中心肺野和周围肺野同时都有者10例.所有病例均双侧分布,其中对称分布3例,不对称分布14例.磨玻璃密度7例,实变影4例,网状改变2例,树芽征1例;多发结节性病灶3例.3例出现淋巴结肿大,3例病人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没有特征性CT征象,多表现为双侧不对称分布的混合性病变,综合分析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移植术后出现时间有助于与其他并发症鉴别.

  • 蒲氏间隙的高分辨率CT测量

    作者:钱雯;宋济昌;李华伟

    目的:在HRCT图像上测量正常成人蒲氏间隙(Prussak space)的宽度,为胆脂瘤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60例正常成人耳部(男性和女性各30例)做冠状位HRCT扫描,测量锤骨颈外缘至鼓室盾板尖端的距离(相当于蒲氏间隙宽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值在1-1.5 mm之间,平均1.22±0.098 mm.平均值分别为:男性左耳1.193±0.021 mm;男性右耳1.227±0.019 mm;女性左耳1.213±0.016 mm;女性右耳1.233±0.015 mm,统计分析显示男女之间和左右耳之间均无明显差异(t=0.255,t=1.137和t=0.845,均P>0.05).结论:正常成人蒲氏间隙宽度在HRCT图像上约为1-1.5 mm,性别与双耳之间无明显差异,此间隙宽度>1.5mm可作为诊断上鼓室胆脂瘤的一个重要依据.

  • 高分辨率CT在儿童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彭芸

    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诊断需要依靠临床、放射和病理相结合,其中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在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HRCT在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 儿童蜂窝肺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桂菊

    蜂窝肺是由于肺纤维化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及细支气管扩张,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囊肿性气腔.蜂窝肺在病理上表现为含气的囊状腔隙,内壁为细支气管上皮或化生的立方样上皮细胞覆盖,周围为纤维组织或肉芽肿组织围绕所形成的囊壁.在高分辨率CT上表现为直径约为3~10 mm的含气囊腔成簇存在,胸膜下为著.蜂窝肺是肺纤维化的终末期表现,常见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中.本文综述目前蜂窝肺的研究进展.

  • 周围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表现与新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碧波;闫昆;华奇峰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中肺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肺腺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周围型多于中央型,普遍认为深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于2011年公布了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标本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1]。新分类中包括浸润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浸润型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及变型;本文收集了经手术切除或经皮穿刺活检证实的102例周围型肺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资料,探讨其特征性HRCT表现与病理分型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高分辨率CT容积量化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艺;张铁峰;管宇;范丽;刘士远;李兵;于红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与高分辨率CT(HRCT)容积量化参数及其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62例,完成HRCT检查,并记录其身高及体质量.根据HRCT中是否存在肺气肿和支气管壁增厚对COPD患者进行分型,将HRCT原始数据传至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TM后处理工作站,自动计算出总肺体积(TLV),设定吸气末阈值低于-950 HU为肺气肿区,得出总肺气肿体积(TEV),计算肺气肿指数(EI=TEV/TLV).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HRCT容积量化参数与BMI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COPD患者的HRCT表型分别为:A型42例,E型9例,M型11例.COPD患者的HRCT容积量化参数TEV和EI与BMI均呈负相关(r=-0.389,P=0.002;r=0.424,P=0.001).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平均BMI为(23.4±3.4) kg/m2,高于E型[(20.6±3.1) kg/m2,P<0.05];而M型患者BMI为(21.3±2.7) kg/m2,与A型和E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TEV和EI与BMI呈负相关,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BMI较高.

  • 非活动性肺结核对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的影响

    作者:胡凤英;涂静;张燕;黄勇;周向东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肺结核对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筛选,有非活动性肺结核表现的CPFE患者作为观察组(n=42),仅符合CPFE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8);采用视觉评分量化纤维化、肺气肿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按非活动性肺结核评分将观察组再分为≥10分组(n=18)和<10分组(n=24).比较各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HRCT表现和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70%的发生率较高(28/42),25%的大呼气流量和大呼气中段流量较低,≥10分组还有50%大呼气流量更低(均P<0.05);各组间肺气肿评分、纤维化评分、动脉氧分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可加重CPFE患者气流受限.

  • PAI-1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晓岩;林江涛;杨萌;何洁;黄小杰;蔡哲;张岚;舒峻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健康人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O)法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多态性, ELISA法测定血浆PAI-1、TGF-β1和MMP-9水平,高分辨率CT(HRCT)观察所有受试者肺部影像学特征,运用PickerPQ6000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 采用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和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 )作为标化指标.结果 PAI-1的4 G/4 G、4 G/5 G和5 G/5 G 3种基因型表达的TGF-β1、T 和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仅与血浆TGF-β1存在相关关系(r=0.335, P<0.05), 与T、T/D、WA和WA%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PAI-1基因多态性、血浆TGF-β1、血浆PAI-1水平与PAI-14 G/5 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气道重塑表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 P=0.026, P=0.030).结论 PAI-1启动子4 G/5 G多态性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 高分辨率CT在大径1 cm以下肺实性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爱华;孙岳;于洋;王震宇;高梦宇;陆紫微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大径≤1 cm肺实性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径≤1 cm肺实性小结节的HRCT图像,包括结节大径、形态、瘤-肺界面、结节密度特征、相对CT值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良、恶性小结节的大径、相对CT值进行比较分析.良、恶性小结节的结节边缘及结节密度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大径≤1 cm实性小结节24个,其中良、恶性分别为17个和7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23个,不规则形1个.良、恶性肺实性小结节的大径分别为(6.07±1.70)mm和(7.44±1.95)mm.17个良性小结节均表现为纯实性,瘤-肺界面光整锐利12个,边界模糊或毛刺征5个.7个恶性小结节中,6个表现为纯实性,另1个呈混杂密度影,瘤-肺界面光整6个,边缘短毛刺1个.良、恶性肺实性小结节的相对CT值分别为(-0.04±0.07)和(-0.08±0.06).良、恶性肺实性小结节的大径、密度特征及边缘情况、相对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HRCT对大径≤1 cm的肺实性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需根据动态随访的变化情况予以判断.

338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