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

    作者:李永利;张焱

    SOD活性是SOD型食品、化妆品效能的前提,SOD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用本方法测定SOD活性具有灵敏、准确、简单、快速等优点.

  • 免疫法快速检测进口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抗原

    作者:黄素玲

    大肠杆菌O157:H7是目前与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有关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主要通过食品传播,牛肉、牛奶、牛奶制品、鸡肉、蔬菜、水果、饮料、水等易被该菌污染.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腹痛,血性粪便,低烧或不发烧,在小儿中常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对肾脏可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往往需要肾透析.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治疗

    作者:张廷熹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它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使家长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如何治疗小儿RRI是儿科医师所必需面临的问题.

  • 拜安时与D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的临床实用性比较

    作者:王丹钰;张春玲;马建新;马美玲;赵志刚

    目的:比较新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拜安时与D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6月住院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志愿者共99例(HbAlc:5%~13%),按照HbAlc分成A、B、C共3组,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标本分别用拜安时及D10测定HbAlc并进行比较.标本来源分别为末梢血、静脉血.结果:末梢血结果:拜安时与D1O结果相近,变异系数<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结果:拜安时与D10结果相比差值较大,变异系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糖化值逐渐增高,无论是取静脉血或末梢血,变异百分比均呈增大趋势.结论:以D10测定结果为对照,拜安时取末梢血测定HbAlc结果比取静脉血测定HbAlc准确可靠.

  • 检测大肠杆菌0157:H7免疫传感器三种酶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马静;佟荟;李江陵;刘军;余云芳;韩福郎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0157:H7)是危害严重的致病肠道菌之一,欧美、日本等国都有多次暴发流行及散发病例报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特异、灵敏及快速的Ecoli 0157:H7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Ecoli0157:H7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生化法、免疫法和分子生物法三大类.其检测方法多存在耗时、灵敏度低或操作复杂等不足.

  •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慧慧;孙付军;李贵海

    体内药物浓度(主要是血药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又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发展是每个药代动力学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课题.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 匹拉米洞法潜血试验的结果观察

    作者:于家珍

    潜血试验是消化道出血等的主要指标,其试验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类.化学法主要是联苯胺法,近年来为解决潜血试验的特异性,匹拉米洞法和免疫法已广泛应用,我们使用新一代匹拉米洞(Pyramidon)改良方法与联苯胺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法研究近况

    作者:张雪梅;黄小玲

    外伤病人常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注射以期获得被动免疫.TAT是马血清制剂,对人体有抗原性,易致过敏反应.理想的制品是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来源少,制备复杂,在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情况下,注射TAT仍不失为一种主要的被动免疫法,因此临床应用广泛.<基础护理学>上规定:TAT必须作过敏试验再注射,如为阳性者,需进行脱敏注射.近年来,临床应用有两种倾向:(1)降低皮试液浓度,减少假阳性的发生.(2)不作皮试,直接脱敏注射.现将有关研究报道如下.

  • 化学法与免疫法对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静

    目的:评价化学法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的粪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做潜血试验,同时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Hb)进行特异性、抗干扰试验.结果:化学法受食物和药物等干扰,在检测前需素食3 d,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应用价值;免疫法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受食物和药物干扰,对早期发现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早期下消化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两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用于临床,才能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

  • 双重免疫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满霞;罗兰堂;胡耀菊;李云君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已越来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HB-sAg携带者高达1.2亿,其中50%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1],因而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

  • 灵长类动物预致敏后肾移植加速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松;李俊华;向莹;钟山;郭晖;王虹;吴瑛;朱建国;陈实;陈刚

    目的 建立灵长类动物预致敏后肾移植加速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取血型相容的正常猕猴配对,预先将供者腹部全层皮肤移植到受者背部,使受者预致敏.2周后再将同一供者的左侧肾脏移植到受者腹腔内,间时切除受者自体双肾,术后予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治疗(致敏用药组),不用免疫抑制剂者为对照(致敏对照组),以未致敏的肾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受者血肌酐变化、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病理特点.结果 对照组的4只移植肾存活时间分别为9、18、8、7 d;致敏对照组的3只移植肾存活时间分别为3、3、4 d;致敏用药组的3只移植肾存活时间分别为2、3、4 d.移植皮肤于术后10 d出现排斥反应,至术后14 d被完全排斥.对照组于肾移植1周以后才发牛排斥反应,而致敏者均在肾移植后3 d左右发生较严重的排斥反应.结论 受者被供者皮肤预致敏后再行肾移植,可以加速移植物的排斥,且不能被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所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逆转.

  • 达利珠单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顺良;谭建明;吴卫真;林荣禧;林文洪;徐廷昭

    目的探讨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30 %~50 %的致敏受者随机分为舒莱组和对照组,各18例,舒莱组患者于移植术前2 h和术后第4 d接受达利珠单抗(20 mg/次)诱导治疗,两个组术后均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舒莱组术后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周内对照组平均每日皮质激素用量明显高于舒莱组;两个组人/肾1年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舒莱组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快,但差异无显著性;舒莱组术后1周内CD25+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未观察到达利珠单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合理筛选供受者的基础上,致敏受者肾移植前接受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可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且较为安全.

  • 趋化因子RANTE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

    作者:顾晓;唐孝达;顾沈阳;杨尚琪;周佩军;徐达;王祥慧;谭建明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的免疫活化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应用不同终浓度的人重组RANTES(rhRANTES)以及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3mAb)进行体外刺激,并对增殖反应显著者给予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PDTC)或CTLA4Ig进行干预.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PMNC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 rhRANTES终浓度为100 ng/ml和5000 ng/ml时,诱导PMNC增殖反应出现两次峰值;rhRANTES(100 ng/ml)刺激产生的增殖反应显著高于抗CD3mAb(50 ng/ml)的刺激(P<0.05),但两者无拮抗或协同作用;PDTC和CTLA4Ig对rhRANTES(100 ng/ml)诱导的增殖反应均能产生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rhRANTES刺激后,淋巴细胞CD25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而人RANTES的受体CCR5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CD28表达率及CD4/CD8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RANTES趋化信号具有不依赖于CD3信号的独特的诱导PMNC免疫活化的功能.

  • 阻断共刺激通路诱导产生免疫无能状态

    作者:蔡勇;周佩军;张善中;谭建明;唐孝达

    目的探讨同时阻断CD40/CD154和B7/CD28共刺激通路能否诱导产生免疫无能状态以及无能状态的逆转条件.方法以C3H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BALB/c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C57BL/6J小鼠脾细胞为第三方细胞,在体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CD154和抗CD80单克隆抗体,诱导产生无能细胞.在无能细胞中分别加入经γ射线照射后的C3H小鼠或C57BL/6J小鼠脾细胞,或者直接加入不同浓度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rmIL-2),或者同时加入经γ射线照射后的C3H小鼠细胞和不同浓度的rmIL-2刺激,观察无能状态的逆转情况.结果联合应用抗CD154和抗CD80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体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的细胞增殖;第三方刺激细胞能够逆转无能细胞的无能状态;单纯加入rmIL-2或C3H小鼠细胞再次刺激不能逆转无能状态,而只有同时加入C3H小鼠细胞和rmIL-2刺激才能逆转无能细胞的无能状态.结论同时阻断CD40/CD154和B7/CD28通路能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能状态,而且只有同时给予抗原和外源性IL-2再次刺激才能逆转这种无能状态.

  • 肝移植术后致敏状态的监测

    作者:张伟杰;王大卫;程敦秀;叶启发;陈知水;曾凡军;李岗山;宫念樵;陈忠华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致敏与移植物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例患者肝移植前后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15例患者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大多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15例中有1例术前中度致敏,术后发生轻度排斥反应1次,经治疗后逆转,其PRA在观察期内一直保持阳性.另外14例受者移植前、后PRA均阴性(PRA<10 %),其中1例发生排斥反应1次,但PRA仍保持阴性.结论肝移植受者的致敏状态与术后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 抗CD25抗体在致敏受者肾脏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明爱民;林民专;顾新伟;赵明;李民

    目的评价致敏受者肾脏移植应用抗CD25抗体(赛尼哌)作为免疫诱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接受肾移植的致敏受者随机分为两组,赛尼哌组18例,OKT3组18例.所有患者免疫抑制维持治疗为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赛尼哌组:分别在术前24h和术后14d静脉内输入50mg赛尼哌;OKT3组:术后第1d开始应用OKT3,每天5mg,持续5~10d.观察两组术后半年内急性排斥(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情况.结果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AR,其中赛尼哌组4例,OKT3组3例.有13例发生DGF,其中赛尼哌组4例,OKT3组9例(P<0.01).在过敏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系统症状、感染等方面,赛尼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OKT3组(P<0.05).结论赛尼哌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在致敏受者肾移植的免疫诱导治疗中效果满意.

  • 交叉反应组配型在高致敏患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华;谭建明;王英;曾章新;陈锦华

    目的探讨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在高致敏患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及其特异性,按照CREG配型原则选择匹配的供者.结果60例受者术前PRA超过11%,均有单纯性或混合性升高;按照CREG配型,0~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4个抗原错配者术后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6.5 d、7.0 d、12.7 d,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的例数分别为0、7例、3例,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致敏受者在肾移植时采用CREG配型,可避开受者预存的HLA抗体特异性所对应的抗原,对于提高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 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李民;赵明;李留洋;夏穗生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6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供、受者HLA配型筛选,并按照美国国立器官分配中心(UNOS)制定的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按常规肾移植方法进行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 63例患者,44例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0例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静脉滴注单克隆抗体OKT3,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切除移植肾;9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8例于术后2周至2个月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死亡2例;总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总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4.3%;按CREG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1例(17.5%)、39例(61.9%)和13例(20.6%),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结论致敏受者必须严格按照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的筛选,这对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爱民;郑军华;闵志廉;朱有华;杨德安;李香铁

    目的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作用.方法取15例PRA值较高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加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进行体外抑制实验;其中5例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进行了体内抑制实验,4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每周0.5 g/kg,共4周),另一例用药2个疗程,2例PRA降至10%左右的患者分别接受了肾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患者血清中加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死亡率和淋巴细胞毒实验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接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患者,PRA下降2%~51%,平均降幅为23%;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冲击逆转,肾功能正常;接受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胰、肾功能正常.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降低部分高敏患者的PRA值,其作用与用药量大小成正比.

  • 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S-100表达的变化

    作者: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

    目的 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 d,顶叶皮层和海马可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第3 d及第5 d后GFAP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 d即有增加,并随着时间延长表达明显增强,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S-100蛋白表达增加,说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过程.

209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