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用维格列汀治疗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前,2 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逐年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T2DM患病率已高达11.6%.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在T2DM中患病率超过80%[1].维格列汀是一类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DPP-Ⅳ)抑制剂,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促进胰岛素分泌,阻止β细胞凋亡[2,3],能够平稳控制血糖而不引起低血糖,还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血脂等作用[4,5]. 在肥胖及超重T2DM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肥胖或超重T2DM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糖尿病在早的古典医书《内经》中就有记述,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由体内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引起,属"消谒症"的范畴,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血糖升高.也被认为是终身性疾病,一旦得了此种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很大,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很不利,所以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很重要,体会如下.
-
麻醉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应激反应指的是机体创伤后内分泌及代谢变化.本文着重综述麻醉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1外科手术导致的内分泌反应外科手术的应激反应以增加垂体激素分泌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为特征.垂体分泌的变化引起靶器官激素分泌变化而产生继发作用(见附表).垂体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皮质分泌皮质醇.精氨酸加压素由垂体后叶分泌,并可作用于肾脏.在胰腺,胰高血糖素释放可能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能减少.内分泌变化总的影响是分解代谢增加从而动员底物提供能源,并成为保持盐、水和液体容量及心血管系统体内平衡的机制.
-
对社区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前我国约有一千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发病原因虽然复杂,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看,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现代医学证明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血糖波动,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如紧张、恐惧、焦虑、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终血糖升高[2].再者2型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早期往往病情轻,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常在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此时,人们又大多不愿或认为没有必要住院治疗,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社区应及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找出其不良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准确地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情绪支持适应压力,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笔者就2002年5月~2005年5月在我院社区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区干预[3]的情况报告如下.
-
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发达国家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1].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脂代谢异常的调节和低蛋白饮食等,也无法逆转DN的发展和终导致ESRD的结局[2].因此,DN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当今一大难题.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GLP-1是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生并抑制其凋亡,同时能减慢胃排空、促进饱食感、抑制食欲,因而能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控制体质量.GLP-1除了能降低血糖外,在心血管、胃肠道、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胰腺外器官或组织中也发挥独特的作用[3].现就近年来关于GLP-1及其在DN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