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典型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性,35岁.因胸闷、心悸1月就诊.体检: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112/80mmHg).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图1A)示第2、3、7、8个心搏为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P波直立,P-R间期0.15s,ST-T正常.第4、5个心搏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偶联间期不等,为室性并行收缩,第1、6个心搏前有P波,QRS波群形态与室性并行收缩不同,为室性融合波群.室性并行收缩R-R间期大公约数为1.2s,频率54次/min.图1B第4~8个心搏为连续出现的室性并行收缩,频率52次/min.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并行收缩,不典型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135阵,频率48~52次/min).
-
期前收缩的QRS波群正常化13例分析
期前收缩QRS波群正常化现象,是指束支传导阻滞或典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和时间反趋于正常,即基本心搏宽、期前收缩窄的矛盾现象[1,2].该现象在心律失常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偶尔出现的正常化心搏对某些被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所掩盖的心电现象(如心肌缺血等)亦有揭示作用[3].本文探讨该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及形成机制.
-
双腔起搏器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1例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伴黑矇1次入院.体检:BP120/60mmHg,神志清.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生理研究:折返是阵发性室上速的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5%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有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等[1].依据心动过速的机制可分为:(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多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相对规则的快速心律,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8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对36例反复发作的室上速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复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国内首次检出奥胡斯沙门菌报告
沙门菌是一群形态、培养、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类似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繁多.
-
心室夺获后之R-R间期缩短现象2例
例1.女,54岁.因胸闷头晕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特征:P波缓慢规律地发生,P-P间期1.78 s,心率34次/min,R-R间期1.64~1.66 s,心率36次/min,QRS时限0.08 s.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规律出现,心房率稍慢于心室(房率与室率几乎相等).第3个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正常,其前有相关P波(重迭与T波上).P-R间期0.22 s,其后无代偿期.表明为心室夺获,其后结律周期仅1.50 s,较其他结律周期明显缩短.心电图结性QRS波群形态稍异样,但QRS时限正常,考虑为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心悸2年就诊.每次发作多呈突然性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明显诱因.经X光拍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冠状窦近端电极V-A距离近行心房S1,S2程序刺激见A-H跳跃,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征(以长Ⅱ联分析):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形态略有不同的QRS波群,节律略不整,频率为176次/min,其中第一个期前的QRS波群形态不同.
-
P-R≥T-R的房室传导现象一例
患者女性,34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ⅡA图:心电图Ⅱ导联.窦性P波直立,P波高3mm,QRS波群形态及时限正常.P-P间隔0.64~0.66秒,心率91~94次/分,P-R间期由短渐长(0.42~0.56~0.60秒)至P波后面的QRS波群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