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建斌;王凌雁;伍阳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e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 =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动态增强MRI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琴娣;储成凤;张琳琴;孟爱芳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常规冠状位T1WI,T2WI,T1压脂及矢状位T1WI成像后,静脉团注GD-DTPA10 1~5 ml后,对垂体作同层动态增强系列扫描.用Propak后处理归纳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测量微腺瘤和邻近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强度,测量区大小为1 mm×1 mm.结果 62%(20例)患者被检出垂体微腺瘤,且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对比度明显的时间段为64~96 s,呈明显"充盈缺损"区.其中16%(5/32)的病例平扫无明显信号差异,但动态增强显示出病灶.38%(12/32)排除了垂体微腺瘤.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肾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作者:陈燕浩;江燕萍;金朝林;王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肾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CT各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准确判断肾癌累及周围组织及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 MR 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增献;刘红宇;娄欣欣;黄抒佳;吴玉林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未经治疗的63个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TIC曲线,测量病灶的ADC值,并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ADC值联合TIC曲线综合诊断与TIC或ADC值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与TIC曲线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乳腺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 MR-DWIBS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凤;许海滨;余日胜;杜芳;郝亮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旱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在我国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分期评价对指导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十分重要.传统首选的X线钼靶对乳腺癌的检出存在局限性,MRI诊断乳腺癌的优势渐显突出.本文对MR-DWIBS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作一探讨.

  •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与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作者:鲁雪红;张源;刘文亚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影像学检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98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86例,再生结节1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在86例HCC患者中,存在97个病灶,其中32个病灶<1.0 cm;在32个<1.0 cm的HCC病灶中,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1个(96.9%),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仅发现26个(81.3%,P<0.05),其余65个超过1.0 cm的病灶均被两种扫描方法发现和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962和0.82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3.106,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91.0%和96.2%,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93.8%、72.0%和85.3%,x2=19.587,P<0.05).结论 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HCC病灶的细微形态特点和强化特征,对于诊断小HCC的价值优于CT增强扫描.

  •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胜

    目的 探讨了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d内行鞍区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为标准诊断,观察并比较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垂体微腺瘤56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前叶49例,左侧27例,右侧29例.长径2~10 mm,平均5.3±2.2mm.MR平扫显示垂体内异常信号28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5例,延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32例.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显示率显著高于平扫及延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6%、93.7%、96.4%、90.9%.结论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71例护理体会

    作者:王灵

    目的:总结提高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质量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1例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心理护理、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护理干预.结果:71例肝脏MRI增强扫描患者中,68例顺利完成检查,3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加强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周之怀;沈龙山;刘三春;单连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癌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运用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其中12例行手术的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2例胰腺癌中,周围血管受侵19例,胃十二指肠肠壁受侵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脾转移11例;CT评估主要血管受侵准确性为88.9%.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莉莉;陈基明;丁俊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观察MRI异常征象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特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MRI征象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两组间TIC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31例软组织肿瘤包括11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异常征象中,肿瘤大小、强化方式及侵袭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界、T2WI信号均匀性及瘤周水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8例良性肿瘤的TIC有6例呈渐增型,2例呈平台型;7例恶性肿瘤的TIC有1例呈渐增型,3例呈平台型,3例呈流出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00,P<0.05).结论:肿瘤大小、强化方式及侵袭性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TIC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悌;陈基明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访至明确诊断为早期RA患者32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例均进行腕关节X线平片和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X线平片异常征象及MRI异常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TIC),测量滑膜厚度,并对X线平片和MRI显示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结果:32例早期RA患者,X平片仅发现3例骨侵蚀,1例骨质疏松。 MRI异常征象包括:滑膜增厚和滑膜炎32例,关节积液18例,骨髓水肿17例,骨侵蚀15例,腱鞘炎21例,滑膜增厚和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腱鞘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15例早期RA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TIC:2例为快速上升型,12例为上升平台型,1例为延迟上升型。滑膜增厚为(3.5±0.4)mm。 MRI对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1。结论:MRI可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在早期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CE及DCE-MRI可评价RA的活动性。

  • 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述国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强化,10%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88.1%旱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孔祥群;吴小玲;高忠博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40例患者强化病灶形态[强化(不规则形强化、无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强化病灶边缘形态(边缘清晰光滑、边缘模糊、边缘毛刺分叶)]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形状(Ⅰ型曲线、Ⅱ型曲线、Ⅲ型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13例(32.5%)为良性病变,27例(67.5%)为恶性病变.4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的均匀强化、无强化、边缘清晰光滑、Ⅰ型曲线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环形强化、不规则形强化、边缘模糊、边缘毛刺分叶、Ⅲ型曲线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恶性病变(均P<0.05).结论 结合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表现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1.5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石芬芬;桑强章

    目的 研究并探讨1.5T动态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1.5T动态增强MRI检查,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CT、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系数高于CT.DCE-MRI对前列腺癌I期、II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前列腺癌III期、IV期的诊断符合率与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1.5T动态增强MRI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诊断,还可对前列腺癌分期进行有效鉴别区分,诊断价值显著.

  •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与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尹雪军;徐才国;牛富业;何东雷;李婷;周王超;陈国玉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5例小肾癌手术患者,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肾癌,对比患者术前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CT平扫结果示:病灶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15例,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结果示:17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4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2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2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示:25例均显示为肿瘤强化快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尤其是小肾癌皮质期明显强化,而实质期强化则快速的减退,呈现“快进快出”的CT表现,对临床确诊小肾癌具有决定性依据。

  • 门静脉癌栓导致肝血异常的CT研究

    作者:钟福兴;吴颋;廖庚进;许红雨;郭少华;刘少强;陈惠;许凡勇;谢春;李荣芳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 MR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增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裴莉;龚洪翰;曾献军;周俊杰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uffsion weighted imaging,Dwl)技术方法 及所获得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30例,共计病灶35个.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2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3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将所得图像传送MuhiModalitu工作站得ADC图及时间一信号曲线.结果 DWI显示100%的恶性病变(16/16)和94.7%的良性病变(18/19),敏感性为97.1%(34/35).相对 ADC值的良性/正常、恶性/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显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ADC值结合MR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患者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图像表现分析

    作者:张志平;陈飞;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刘洋;潘文艳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sHCC)患者磁共振(MRI)图像表现,提高对复发sHCC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36例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HCC患者,共44个病灶,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6例患者在3~6月后复查MRI,分析病灶图像特征.测量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A组)与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B组)的长径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MRI平扫T2压脂序列显示高信号癌灶39个(88.64%),T1压脂序列显示低信号癌灶37个(84.09%),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癌灶41个(93.18%),双回波序列显示含脂质成分癌灶4个(9.09%).MRI动态增强序列显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30个(68.18%),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14个(31.82%),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2个(27.27%).A组癌灶长径大于B组,ADC值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结合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有利于sHCC癌灶的检出,是诊断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HCC的重要方法.

  • 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美亚;赵金丽;曹亮;高樱樱;吴献华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乳腺疾病手术患者91例,均行双侧乳腺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结合BI-RADS分型标准将病变归为BI-RADS 4类,并在两周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由两名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图像特征性表现,做出相应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X线摄影显示48例非对称性致密影,7例结构扭曲,36例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MRI诊断示33例乳腺癌,21例纤维腺瘤,7例乳腺炎症,18例乳腺腺病,6例囊肿,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0.1%(82/9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4.3%(33/35).结论 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者,MRI动态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分析

    作者:石峰;高阳;牛广明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恶性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8例(共54个病灶),观察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特征,记录病灶增强扫描的形态、强化方式、瘤周有无异常扩张、血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1)形态学:外形较规则7个(13.0%);不规则47个(87.0%),其中周边有毛刺征或尖角征40个(74.1%),边缘有分叶征29个(53.7%);2)强化方式:较均匀强化17个(31.5%);环形向心性强化28个(51.9%);导管样强化6个(11.1%);簇状强化3个(5.5%);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流出型28个(51.9%);平台型24个(44.4%);流入型2个(3.7%);4)其它恶性征象:淋巴结肿大13例(27.1%);乳头凹陷9例(18.7%);肿块相邻乳房皮肤增厚8个(14.8%);肿块周边出现血管扩张或截断6个(11.1%).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同时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24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