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勇;梁碧玲;傅加平;沈君;张嵘;钟镜联;叶瑞心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10例及前列腺增生30例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信号变化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前列腺癌在动态增强过程中5例为早期强化,4例虽强化不显著,但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位于早期及中期,1例灶性癌变者增强前后均未见明确癌灶;而前列腺增生表现为逐渐强化,峰值多位于晚期.结论动态增强MRI使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有助于观察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前列腺癌与增生的鉴别方面有一定价值.

  • 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多参数分析

    作者:李祖银;孟晓梅;汪卫兵;钱银锋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各参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26个.47例均行常规MRI、DWI及DCE-MR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大信号强度(SImax)及达峰时间(Tpeak),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信号增强率(rSER)及信号强度差值(S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的ADC值、rADC值、MSI、rMSI、SER、rSER、SImax、SId、Tpeak分别为1.55、0.82、929.9、6.8、42.6、3.2、2 557.5、1 890.2和503.6,恶性病变则分别为0.97、0.51、1 487.5、10.2、100.5、6.0、2 472.6、1 770.0和214.7,其中SImax和SId在良恶性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以以上参数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00).结论 DWI及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WANG Li;ZHAI Ren-you;翟仁友;LIU Xiao-juan;刘小娟;WANG Yue;王跃;赵宏颖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44例乳腺病患者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2组,术前行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CD3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表达进行评分,评价半定量参数与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组中大排泄率(Ewash)、大排泄速率(Vwash)及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与VEGF评分有显著性正相关(r=0.561,0.522,0.573, P<0.01),而达峰时间(Tmax)与VEGF评分呈一定的负相关(r=-0.418,P<0.05);良性组的强化参数与VEGF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1).恶性组中VEGF阳性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性高于阴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是大强化速率(Vmax)(P<0.01),而良性组中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恶性肿瘤MRI T1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克亮;于红;王海涛;于洋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SPN患者应用螺旋CT四期同层动态增强系列扫描.结果: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60 HU;肺癌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净增值为20~60 HU;肺结核球以轻度强化为主,净增值<15HU;以大净增值≥15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小肺癌定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100%.结论:根据SPN螺旋CT动态增强后的净增值和时间-密度曲线,对大多数SPN的定性诊断价值较大.

  • 动态增强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绪初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孤立性外周肺结节患者80例,据病理诊断结果分别设为周围型小肺癌组(40例)、肺炎性结节组(28例)和肺结核球组(22例)。均于切除术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比三组的CT影像学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平扫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增强CT值则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前后CT值及增值变化有助于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LAVA增强及DW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和分期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张静;陈艳

    目的:比较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LAVA增强扫描和常规序列联合DW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常规T1WI FSE、T2WI-fs FSE序列和LAVA-flex动态增强序列、DWI序列(b=0和700s/mm2);评估子宫内膜癌肿块浸润深度和范围,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5例病例中1例漏诊;余44例中常规序列联合LAVA增强评估肿瘤侵犯的准确率为88.6%(39/44),联合DWI评估肿瘤侵犯的准确率为72.7%(32/44)。结论常规序列联合LAVA增强扫描较联合DWI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和分期中准确率更高。

  •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护理

    作者:钟丽莉;冯志静

    目的:分析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患者磁共振动态扫描中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组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回顾分析早期未使用高压注射器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4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高压注射器应用护理。两组患者使用的造影剂均为钆双胺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处的渗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46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和静脉穿刺处渗漏,均顺利完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患者的静脉穿刺渗透发生率为10.9%,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在垂体微腺瘤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正确应用和护理,可有效提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减影MIPs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郑曙光;李中华;苗国威;席多文;马国强;郑银文;方国庆;贾雄;杨晓萍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减影的多层大密度投影(MIPs)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治疗和(或)针吸穿刺活检的214例(239个乳腺病灶)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8个时相的MIPs冠状位、轴位图,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减影的MIPs(SUB-MIPs)图中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统计MIP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SUB-MIP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9%、87.3%、72.8%,AUC值为0.686.MIPs图较好地去除了脂肪高信号对图像评估的干扰,对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显示清晰,立体反映病灶的空间位置及病灶周边、病灶内的异常血管与病灶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同一幅图上即能反映同侧或对侧的多发病灶及其血供情况.动态增强扫描减影生成的MIPs图,乳腺肿瘤侧的血管显示较健侧多.早期乳腺癌病灶周边多见细小密集的血管影,中晚期乳腺癌病灶周边多可见粗大扭曲的血管影,而瘢痕组织周围的血管中断.结论:MIPs无需增加扫描序列和延长扫描时间,将8个时相的2000多幅动态扫描图信息浓缩于16幅冠状位、轴位图像中,对乳腺疾病的观察,尤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判定起重要作用.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优化研究

    作者:何毅刚;孙延荣;刘晓红;石新霞;岳丽娜;杨晓萍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优化价值.方法:选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14例(239个乳腺病灶),均行乳腺MRI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分析MRI增强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s)、动态增强减影的多层大密度投影(MIPs)及上述联合诊断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239个乳腺病灶,其中恶性病灶155个,良性病灶84个.乳腺MRI增强形态诊断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1%、50.0%、68.6%;强化方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9%、58.9%、74.5%;TIC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64.5%、81.2%.动态增强减影MIP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9%、87.3%、72.8%;MRI乳腺增强形态、强化方式、TICs、MIPs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4%、98.6%、99.1%.结论:乳腺MRI动态减影扫描是诊断乳腺病变的优势序列,其中TICs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MIPs提供的诊断信息简洁、全面、直观、经济.因此在MRI诊断过程中推荐使用TICs、MIPs.

  • 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明慧;朱海旭;周辉;赵骐

    目的:应用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分析,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疾病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分析TIC表现,计算增强第2回合病灶强化区域的信号强化率ER,联合DWI图像ADC值,分别计算DCE与DWI的独立效能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单独应用DCE敏感度85.6%,特异度80%,准确性83.1%,单独应用DWI敏感度80%,特异度82.3%,准确性81.5%.DCE与DWI平行试验辅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3%,65.7%,81.3%.DCE与DWI系列试验辅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7.1%,96.5%,85.3%0 DCE为主,DWI为辅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2%、89.3%,88.7%.结论:单独使用DCE与DWI及使用两种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各不相同,DCE为主,DWI为辅的诊断学方法可提高BI-RADS为Ⅲ、Ⅳ级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 前列腺囊腺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陈思;肖慧;张晓宝

    前列腺囊腺瘤(prostatic cystadenoma,PC)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自1991年Maluf等[1]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仅30余例[12-13],且多为个案报道.现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福州总医院2017年5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囊腺瘤的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作者:陶亚琼

    目的:探究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进行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查患者主要表现出现症状.结果:胰腺点片状坏死患者有64例、段状坏死患者25例、2例出现全胰坏死.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后,能够直接为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提高了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慧;马红

    目的 研究并分析给予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共14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将两组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优,P均<0.05.结论 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伪影发生率,提升一次检查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螺旋CT的影像特征

    作者:王鹏

    目的 分析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三组患者的影像特征.结果 炎性假瘤组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较其余两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4.43%(38/45),特异度为83.57%(75/90).结论 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三组相比,动态增强扫描的增强峰值与强化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肺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满意.

  • 支气管肺癌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黄胜

    目的:观察肺癌的血供变化,找出一些特征和规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方法:采用东芝四排螺旋CT机对42例肺部单个结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肺癌30例.结果30例肺癌中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5例,显著高度强化2例,无强化7例.肺癌高强化值开始出现在18~28S 7例,30~39S12例,40~44S 3例,平均32S.结论:肺癌的强化多呈中度和高度强化,强化高值开始出现的时间在1min内,多在注射造影剂后约32S左右.肺癌的强化与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不同.肺结核球多数不强化,部分结核球环状强化,强化环较薄且均匀:部分肺癌的环状强化为肿瘤周围肺不张强化.炎性假瘤的强化多呈显著高度强化,高强化值超过100 HU,强化程度比肺癌显著,高强化值开始出现的时间变化较大.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建军;杨培金;李树金;张永生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结肠癌的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与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62例中有34例显示肿块型结肠癌,23例显示为侵润型结肠癌;形态不规则和肠腔狭窄的42例,浆膜面模糊32例,淋巴结转移39例:结肠癌术前病灶诊断准确率100%,术前分期与手术后分期符合率为90.2%.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结肠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姜志英;李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鉴别中临床应用成效.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本院行诊治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患中选取36例病患为本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行影像学检测.结果:将多排螺旋CT技术应用至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鉴别中,发现病患病变位置于右肺上叶为17例,右肺中叶为10例,右肺下叶为9例,经动态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增强及均匀增强病例数分别为16例及19例.结论:将多排螺旋CT技术应用至此病症诊断、鉴别中具备较强临床应用成效,适于临床中推广.

  • 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的诊断临床分析

    作者:严嘉军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6例,所有的患者都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统计垂体微腺瘤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结果: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是41.67%(40/96)、91.67%(88/96)、63.54%(61/96).三种诊断方法的病灶检出率扫描方式都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升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来功建;黄政;刘罡;苏云桥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实施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分别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观察检出率情况,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91.1%、93.3%、97.8%,低于病理学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近,推荐患者选用.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来功建;黄政;刘罡;苏云桥

    目的:分析乳腺癌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肿瘤的TIC类型.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准,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4.4%,符合率为92.8%.恶性肿瘤TIC以III型为主,良性肿瘤TIC以I型、II型为主,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效果确切,能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224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