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素:简化流程“针”重要
对于胰岛素注射这个话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菊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讲解.注射胰岛素:必须掌握的技术郭晓蕙主任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有50%在治疗时需要注射胰岛素,有的是和口服药合用的,有的是单独使用胰岛素的.但是在这些患者当中,其实不到10%的人是真正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的.
-
服药后多长时间见疗效
不少病人求医心切,只想今天吃药,明天见效,受这种心理驱使,吃药一两天无效就停药,加量或换药,有的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使病情反复,治疗延误.为此,笔者介绍一点口服药起效时间的用药知识.
-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分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隐匿,肾功能损害呈不可逆,临床治疗多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为主.本文就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急诊住院患者口服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而急诊病房更是医院工作的缩影,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住院患者口服药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看服到口,更好、更快促进患者病情痊愈,现对急诊住院患者口服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用药安全.
-
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的环节质量管理探讨
病区备用药品是按照病区患者实际需要贮存于病区供临床急救和周转的必备药品,包括抢救药品、麻醉药品和常用药品三大类,管理好这些药品对住院病人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我院分别于2002年3月-2003年2月(质量改进前)和2003年3月-2004年2月(质量改进后)对内科10个病区、外科6个病区的备用药品进行全面检查及抽查共24次.检查项目包括:抢救药品、麻醉药品、常用针剂、口服药、外用药的规格和数量.检查内容包括:①抢救药品、麻醉药品基数是否相符;常用药品基数误差不得超过土10%.②有无过期药品.⑦有无变质药品.④药名、规格、批号是否清晰.⑤麻醉药品专柜是否加锁.⑥不同规格药品有无混放.
-
掌握口服药的时间和方法及注意问题
科学地正确掌握口服药的时间和方法,是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则,它具有相当的科学水平,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和重视,熟悉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时间,严格按规定准确无误的送给患者,使之产生佳疗效,作为一名护士,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及时间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口服用药简单、易行,是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
-
加强心内科剩余口服药管理的方法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心内科口服药剩余现象中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浪费,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设置口服药剩余现象检查表,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并落实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结果:心内科病房口服药剩余现象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有效减少心内科口服药剩余现象.
-
精神病人拒服药时的特殊喂药方法
在精神科工作,经常遇到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被害妄想,怀疑别人害他而拒绝服药.还有一些木僵亚木僵状态的病人也拒服药,喝药时牙关紧闭,怎么劝说都不张口,下胃管也不配合,此时口服药根本无法服下,护士常常站在病人面前做心理护理,耐心解释、开导、劝说,都无济于事,一站就是半小时、一小时……,终也未服入.后来我们自己尝试了一种办法给此种类型的病人喂药,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
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精神卫生中心选择68例精神科患者为干预对象,将其将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对干预组患者给予口服药方法流程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口服药发放差错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认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口服药发放差错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用药安全性认知情况较好,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药发放流程可以减少精神科患者口服药发放的错误率,改善用药安全认知情况.
-
医疗中的误诊行为如何认定
事件回放2006年2月7日,上海市年逾六旬的朱女士因上腹痛、反酸到该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出口服药健胃愈疡片等治疗.遵医嘱朱女士服药2周后,出现了腹泻,又去该医院就诊,医生开方耐信、健胃愈疡片治疗.
-
抗真菌感染口服药有奖调查
-
持续质量改进在先心病患儿出院口服药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影响出院患儿口服药时间不及时、剂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护士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先心病患儿口服药应用的准确率与及时率.方法:通过2011年1月~2011年4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新制定先心病患儿出院口服药的健康教育流程,对实施质量改进前的46例患儿与改进后的34例患儿的服药及时率、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后的口服药服用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改进后的口服药健康教育流程更科学、简单快捷、患儿家长更易掌握,提高了出院患儿口服药服用的及时率和准确率,为患儿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
-
中药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治疗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损害特点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的趋势.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钙剂、及含激素类外用药,婴幼儿口服药不太方便,长期或不当使用含激素类外用药可引起激素类不良反应,笔者针对婴儿的特点采用中药联合长效抗菌材料外用的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我院住院药房对口服药品质量管理的体会
口服药卫生管理住院药房中心摆药室根据各病区医嘱进行药品分装(装于小药杯),口服药片(胶囊)因裸装于药杯中,经过药剂人员摆药、护士核对、病房发药等多个环节,存在多途径污染.如来自容器(药杯、置药盘)的污染、医护人员手的污染、空气污染、器具(药勺、剪刀)污染等.
-
消化内科常用口服药不合理使用探讨
目的 分析讨论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使用常用口服药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分析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消化内科1800例患者病例资料,找出其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指导建议.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230例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2009年88例,2010年73例,2011年69例,不合理情况主要有药物拮抗、用药量过大、用药重复、不合理联合用药、药物连用毒副作用增强等.结论 不合理服用药物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图文式服药卡在老年患者服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加强患者对口服药物的认知,提高对服药的依从性,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将16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由护士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向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图文式服药卡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药物知识认知正确率,药物知识掌握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对药物知识认知正确率,药物知识掌握率、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图文式服药卡可指导老年患者正确服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治疗效果,提高了护患满意度,且具备灵活生动、实用性、针对性、具体性的优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和采纳.
-
不良事件报告应该如何处理?
小雨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她平时工作很认真,勤勤恳恳,因为这股认真劲儿,同事们都喜欢跟她一起上班.但近几天,她有点心神不宁,工作时总爱丢三落四.其中的原因说简单却也不简单.原来,小雨在给患者发药时,因核对口服药单不仔细,给一位患者多发了一片"高舒达",等发现时,患者已经服用了.
-
病历书写欠规范所引发的医疗纠纷
案例背景案例一2014年9月4日,原告患儿孟孟(6岁)因发热半天于被告某医院急诊就诊.患儿在出生后5个月时有过高热惊厥史,1岁8个月时被确诊为癫痫.此次就诊前,原告体温为37.5℃,约50分钟后在原告就诊时体温升至38.7℃,并伴咽充血等.被告了解到原告有发热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史,并将癫痫病史、 “高体温38.7℃”记入病历后,未留观患儿,只给原告开具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口服药,并让其回家服药治疗.结果原告半小时后回至家中,癫痫开始发作并持续长达15分钟,原告家属当天深夜返回被告处治疗.
-
安全用药避开四大误区
误区一有些人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要求医生输液,他们认为,口服药作用不明显,输液能提高吸收速度,对病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输液直接走静脉,效果的确比口服药好.但它主要针对的是不能用口服药或者病情非常危重的病人.对于普通疾病,我还是建议用口服药治疗.现在的输液肯定是经过无菌处理才能上市,但静脉输液时,看似透明的液体中存在着不溶微粒.这些微粒是钙、硅、铝等无机微粒及炭黑、纤维、结晶体、玻璃屑和细菌、霉菌芽孢以及塑料、橡胶、中药胶体微粒.这些肉眼看不到的颗粒进入体内,对人体的大环境肯定是有伤害的.从小就输液的人,血栓形成的几率比别人要高很多.
-
服药资势不对药效会大打折扣
采用正确的服药姿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口服药别躺着吃.大多数口服药坐着或站着吃都可以,服用片剂时要稍稍仰头,而胶囊则相反,要稍稍低头,使胶囊浮在水中,就很容易咽下去了.切不可躺着吃药,服药后也不要马上卧床休息,应该稍微活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