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简述APACHE评分系统

    作者:袁丹凤;邱俊;李平昂;周峻峰;代维;周代君;梁毅;周继红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是一种以记分方式判断危重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其客观、准确、实用,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对临床救治有指导价值,因而被广泛用于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和严重创伤的救治过程中.早期的APACHE Ⅰ评分,其参数多,使用不方便,准确性不高;随后出现的APACHEⅡ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明显改善,是目前国内外ICU领域应用为广泛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APACHEⅢ对病情和结局的评价和预测又有所改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逐渐受到关注.

  • 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夏骏丽;武露;吴伟东

    目的:对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5例危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 SF-36)对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DS和SAS量表进行不良情绪的评价,分析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家属MUIS量表总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和不可预测性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13.65±11.64),(41.34±4.56),(23.65±3.46),(19.64±2.65),(15.34±2.56)分。 SF-36量表情感职能和活力维度得分低,分别为(57.65±8.46),(53.64±8.65)分;SDS与SAS量表得分分别为(57.65±5.46),(56.64±5.65)分。 MUIS总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r=-0.532~-0.324,P<0.05),与SDS、SAS呈正相关(r=0.376~0.574,P<0.05);不可预测性与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呈正相关(r=0.354~0.441,P<0.05),与SDS、SAS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6,-0.489;P<0.05)。结论危重患者的家属有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并给予相应支持,以增强患者家属信心。

  • 危重症患者评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艳菊;李秋洁;高学琴;吕冬梅;赵振娟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危重症患者评分系统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为建立适合各专科特点的评分系统,减少可预测性死亡的发生及合理安排资源及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危重病 评分 护理
  • 危重病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作者:尉俊铮;王欣然;韩斌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水肿,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 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一种严重并发症,CLS的危害在于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使局部发生炎症改变,乃至不能有效控制的全身炎症病变,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大增加了临床救治的难度[2].危重病患者发生CLS的比例很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作为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护理领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CL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以配合医生更好的救治患者,本研究就危重病患者CLS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危重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通路护理管理现状

    作者:马云清;宋丽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又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一般定义为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肾脏功能的技术[2].

  • 两种补钾方法用于老年危重患者伴低钾血症的效果

    作者:杨海彬;范瑾智;王洁

    目的 探讨氯化钾保留灌肠补钾法与静脉补钾法用于老年危重患者伴低钾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老年危重伴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静脉补钾组通过静脉补钾,灌肠补钾组通过保留灌肠补钾,观察两组补钾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法补钾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补钾组有14例发生疼痛或静脉炎,灌肠补钾组有5例耐受时间较短;静脉补钾组所需时间为8.5~9.5 h,灌肠补钾组所需时间为15~20 min.结论 采用保留灌肠法补钾具有快速、便捷、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其效果与静脉补钾法相同.

  •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张敏;刘志平;洪宝丽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危重症患者行PICCO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护理、置管中配合、置管后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12例患者监测时间为24~173 h,平均为(102.7±51.5)h.监测期间未发生意外拔管和动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血肿等发生.除2例死亡外,6例出院,4例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以及做好各项护理,有利于针对性治疗和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连续恒速输注法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伍丽霞

    目的 探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应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70例,实验组使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管间歇性重力滴注法,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中胃潴留为2.9%、腹泻为5.7%、误吸为1.4%,恶心呕吐为0.0%,均低于对照组15.7%,21.4%,11.4%,B.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应用简便、安全.

  • 急诊科中班护理组长的设置与成效

    作者:孙玲芬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综合性医院,平均每天急诊病人数500~600,中班病人数250~350,且以老年病人、危重病人居多.为了加强急诊中班4点至12点护理工作的管理,我院自2000年1月开始实施中班护理组长管理方法.这项方法的使用,使急诊护理力量灵活,应激功能增强,缩短病人候诊时间,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治与抢救,减少护患矛盾和纠纷,从而保证急诊科护理工作有序开展.

  • 1例妊娠合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的护理

    作者:崔娟;蔡秋香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若抢救护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窒息而死亡,我院于2003年4月收治1例妊娠合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术后7天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管道相关护理的风险与对策

    作者:梅桂萍;肖桂珍;邱小文;何小滨

    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的危重病营养指南,指出肠内营养的优点,以及临床管道相关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并发症,并就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保持管道通常的管理、防止护理操作中的污染提出了若干对策.

  • 危重病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应用与效果

    作者:朱永健;宋振兰;殷少华;王猛;闫赟;徐卫星;徐培国

    目的 探讨危重病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分析比较危重病电子护理记录单应用前后书写时间、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手工书写24h危重护理记录所需时间平均为(63.65±4.50)min,使用电子护理记录单后所需时间平均为(33.40±3 10)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4.76,P<0.01),危重病电子护理记录单的应用明显减少了护理人员用于书写文书的时间;在保证记录的整体效果、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优于手工护理记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程序中质控点的设定方便护理文书的检查、质控.结论 危重病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 362份危重病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干预的研究

    作者:冯美妍;张锡兰;孙伟;徐文伟

    目的;探讨规范危重病患者护理记录书写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方法:对362份危重病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危重病患者护理记录单的缺陷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护理质量和病案的完整性.结论:要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以防护理纠纷的发生,便于医院内病案实行统一规范化.

  • 从老年危重病看全科医学发展及全科思维理念

    作者:汤辉;王长远;贾建国;陈丽芬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危重病的诊治思路已不仅仅局限于专科某一疾病的诊治.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在老年急危重病诊疗实践中专科诊疗的思维局限以及和专科诊治思维与老年危重病多病共存和共病的现状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强调全科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强调应用全科思维进行老年危重病诊治有利于整体诊疗,在急危重病诊疗实践中全科思维的自觉培养和运用,有利于提高年轻医师对老年危重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利于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老年危重病患者.疾病诊治中注重全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全科医学急救危重病专业的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全科医学在三级医院与社区间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诊科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俏檬;李贺;卢中秋;刘刚;程俊彦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在急诊科或急诊危重病监护病房(EICU)内,对53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体会.结果 按照常规操作方法 ,在2~15min内完成了气管切开及气管套管的插入,其中2例插入困难患者经调整位置后插入,3例术后切口少量渗血,2例切口周吲局部皮下气肿.术后17例因基础疾病不可逆转在拔除气管套管前死亡,22例病情好转尚未拔管回当地治疗后失访,余14例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2-61d,拔管后创口愈合时间3~6d,10例随访拔管后半月~1年,均未发现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微创急救新技术,适合于急诊科及EICU医师操作,对危重患者的急救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急诊科进一步推广.

  • 血乳酸和PH值变化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计达;韩辉;孙菁;贾立静;黎檀实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血清乳酸(LacticAcid)与血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132例急诊ICU患者,血清乳酸、PH值与碱剩余(BE)的水平,根据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乳酸水平在不同状态下,与血PH值与碱剩余(BE)的关系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132例危重患者有85例血清乳酸升高,占总数的64.39%,血Lac增高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Lac正常组(P<0.01);血Lac水平愈高,预后愈差,死亡率愈高.血Lac>12,死亡率明显增高(P<0.001).同时显示:血Lac水平与PH值呈负相关,血Lac水平愈高,PH值愈低.相关系数-0.8738,P<0.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中,血LAC测定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的缺氧情况.血LAC浓度的变化与血PH变化有良好相关性,血LAC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它是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血乳酸 pH值 危重病
  • 危重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分值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加裕;张思泉;李雷清

    目的:评价ICU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多于II (APACHE II)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心ICU、外科重症病房(SICU )、急诊ICU (EICU )、神经重症病房830例(56.1±18.5)岁((3-98岁)患者人ICU后24 h内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根据不同预后比较相应的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并按血小板水平分组分析其相应预后.结果:预后良好组(n=711)的APACHEⅡ分值平均为7.814.5,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n=119) (19.0±8.3,P=0.000)0预后不良组血小板值为(147.6±116.9)×109几,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72.4±91.0) ×109/L,P=0.031].入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血小板减少组较不良预后率为25.0%,显著高于血小板非减少组不良(11.0%,P=0.000).人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提示病情重且不良预后可能性增加.

  • 新法心肺复苏186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东昕;刘志刚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自2005年修订并发表以来,急诊、危重病、心血管病专业都将其视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文献.

  • 危重病儿童机械通气后静息能量消耗变化

    作者:董鸿捌;杨燕文;王莹;洪莉

    目的 了解危重病儿童机械通气后能量代谢状态,探讨机械通气时间及疾病类别对危重病儿童机械通气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50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后的危重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始机械通气治疗第1、3、5、7天,采用美国麦加菲营养能量代谢测定系统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值,分别记作实测值1、实测值3、实测值5、实测值7;运用Schofield-HTWT公式计算入选患儿的预测静息能量消耗值.结果 50例患儿实测值1和Schofield-HTWT公式预测值分别为(96.80±42.63)和(110.67±38.35) kJ/d.其中35例(70%)患儿的实测值低于90% Schofield-HTWT预测值.22例患儿的实测值1、实测值3、实测值5、实测值7分别为( 100.53±50.24)、 (113.80±49.19)、 (117.99±50.57)、(115.05±50.18) kJ/d,4个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7,P=0.292).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非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测值1分别为(75.66±31.23)和(113.40±28.40) kJ/d,两不同疾病类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23,P=0.002).结论 危重病儿童机械通气后大多数呈现低代谢状态;危重病儿童机械通气后的静息能量消耗在开始通气1周内并不随机械通气时间而改变;机械通气后的危重病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静息能量消耗比非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静息能量消耗明显降低.

  • 补充含有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

    作者:

    作为人体内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酰胺(Gln)具有许多重要的代谢作用,能够维持和改善组织的完整性和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危重病人的血浆和组织中的谷氨酰胺都是下降的,说明这些病人对谷氨酰胺的需要量超过了内源性谷氨酰胺的供给量. 目的危重病人谷氨酰胺的相对缺乏将会影响到病人的恢复和延长疾病的时间并可能增加病人后期死亡率.本研究将检验这个假说.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前瞻、块随机和双盲设计,研究与传统的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相比,观察给予含有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是否影响病人的预后,研究指标采用6个月的患病率、死亡率和费用情况.在同一个普通的ICU进行研究,保证治疗和处理的一致性.84例危重成年病人进入研究,他们的APACHE评分>10,因为他们有肠内营养的禁忌症或肠内营养不成功,他们都接受肠外营养. 结果接受含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组病人的6个月存活率明显改善(24/42比14/42,P=0.049).需要接受不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超过10天的病人死亡数明显较多(P=0.03).对照组病人死亡多发生在疾病后期,病人在给予治疗后住ICU时间明显较长(P=0.012).接受谷氨酰胺的病人,每例存活者总的ICU费用和总住院费用下降50%. 结论对不能接受肠内营养的ICU危重病人,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改善6个月的生存率和降低每个存活者的住院费用.

1985 条记录 6/100 页 « 12345678...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