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联素抵抗研究进展

    作者:林家煜;施亚雄;许曼音

    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结合,经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负性调控炎性反应以及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一些病理牛理过程中脂联素水平升高,但没有显著保护性效应,提示存在脂联素抵抗.脂联素抵抗的机制包括脂联素聚合能力改变、脂联素受体(AdipoRs)表达减少及脂联素受体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等信号通路转导障碍.高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与脂联素抵抗密切相关,可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 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联素表达异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庞树朝;张军平;陈美玲;吕仕超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低龄化, NAFLD 患者发生临床或亚临床型动脉粥样硬化( AS)概率显著增高,且出现明显的颈AS( CAS)较非NAFLD患者提前约5~10年。 NAFLD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可能独立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当前AS发病的主要原因。尽早防治NAFLD对于延缓NAFLD患者体内的AS进程和远期预后十分重要〔1,2〕。现阶段,关于NAFLD促进AS发生的机制可能涉及脂联素( APN)及其受体( AdipoR)表达异常等方面。

  • AMPK磷酸化及介导的脂联素抵抗对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作者:杨广龙;周会霞;杨波

    目的 探讨AMPK磷酸化及介导的脂联素抵抗对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心脏瓣膜病组,33例心脏外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组,抽取肘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心脏瓣膜病组、对照组术中取少量心肌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APN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PN蛋白、AMPK蛋白、磷酸化AMPK (pAMPK)蛋白表达.结果 心脏瓣膜病组血清APN、TNF-α、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对照组血清APN、TNF-α、BNP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心肌组织纤维排列有序整齐,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纤维走向杂乱无章,心肌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组织AP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病组pAMP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MP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APN、TNF-α、BNP显著升高,但患者AMPK磷酸化程度受到抑制,心肌组织出现APN抵抗现象,导致APN无法发挥正常的心肌保护作用.

  • 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组织脂联素抵抗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任恺;程亮;易蔚;赵璧君;王晓武;苏洁;易定华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组织脂联素抵抗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6例为观察组,心脏移植捐献者及心脏外伤需手术患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手术中体外循环建立时剪除心肌组织,用RT-PCR法检测脂联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联素下游通路重要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显著升高,AMPK活性显著降低,P均<0.05。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与相应心功能特点相符。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组织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脂联素受体后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导致脂联素无法发挥正常的心肌保护效应,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肌组织出现脂联素抵抗。

  • 高脂血症早期血管脂联素抵抗受体前机制的探讨

    作者:樊森;戴建立;王晓明;李榕

    目的 明确高脂血症早期血管脂联素(APN)抵抗是否与高脂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与APN结合并抑制其生物活性有关.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正常及高脂饮食8周.喂养结束后,麻醉采血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N的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沉淀血浆中的APN,质谱分析法分析血浆中能够与APN结合的血管活性物质.将初步得到的血管活性物质与重组人APN(rAPN)共孵育,观察孵育后的rAP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喂养正常饲料组相比,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TC、TG、HDL-C、LDL-C、APN及血糖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将正常及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的血浆用APN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并进一步行质谱分析后,发现载脂蛋白(Apo) A1、ApoC1、对氧磷酶(PON)1等18种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脂血浆中APN结合显著增多(P<0.01).其中ApoA1在血浆中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ApoA1及ApoC1可显著抑制rAPN对HUVECs中7-AMPK水平(P<0.01或P<0.05).结论 高脂血症早期大鼠血管APN抵抗与高脂血浆中Apo水平升高、结合并抑制APN活性有关.

  •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管脂联素抵抗的机制探讨

    作者:王文清;张荣怀;王晓明;李榕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管对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反应是否发生改变,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分别以正常及高胆固醇饲料喂养0周、4周、8周、12周及16周.喂养结束后,麻醉采血检测血浆中胆固醇和APN的水平.分离大鼠主动脉,检测血管组织中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p-AMPK)和APN受体(adipoR1)表达的水平.将其血管组织与重组人APN(rAPN)共孵育,再次观察rAPN对血管组织中p-AMPK的影响.将大鼠血浆与rAPN共孵育4 h,观察孵育后的rAPN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p-AMPK的影响.结果:与喂养时间相同的正常饲料喂养组相比,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12周及16周后,血浆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升高(8周:P<0.05;12周及16周:P<0.01).与喂养时间相同的正常饲料喂养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8周时,血浆APN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后呈降低趋势,喂养16周时低于正常值.与喂养时间相同的正常饲料喂养组比较,rAPN激活的AMPK的水平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显著降低,且AdipoR1表达的水平在以高脂饲料喂养16周组中显著降低(P<0.05).以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浆孵育的rAPN与以正常大鼠血浆孵育的rAPN相比,前者刺激HUVECs中AMPK磷酸化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存在血管APN抵抗,早期与高脂血浆中存在某种物质抑制APN的活性有关,晚期还与APN的含量及AdipoR1水平的降低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