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皮层及皮髓质交界区单发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

    作者:王平珍;尹光晋;陈玉贤

    为提高脑皮层及皮髓质交界区单发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水平,本文总结分析1998年6月-2003年11月20例脑部病变患者的CF资料,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工人6例,农民9例,干部2例,自由职业者3例.年龄12~69岁,平均42岁.病程2~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头痛10例,头晕12例,肢体无力2例.1.2使用仪器使用CT-C2000机器,窗宽(WW):80~100;窗位(WL):35~40.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超祥;任君;王亚楠;赵玉兴

    根据外伤后脑白质神经纤维变性和缺失,残留数量不等的正常神经纤维和髓鞘这一病理改变,Adams于1982年正式命名为弥漫性轴索损伤,之后该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已被神经外科所接受.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提高,多种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影像技术的完善,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迄今对于该病的研究还是初步的,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与其他类型脑损伤的关系亦不甚明了,这都妨碍了疾病的认识,也使治疗措施难以取得突破.我们将近5年来符合DAI诊断标准的26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性别、年龄、伤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及效果、预后等进行整理,探讨其发病机制,认为DAI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角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轴索牵扯和小血管损伤,而皮髓质交界区、两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以及脑干头端则是剪应力作用下的易损区;发现交通事故仍是致伤的主要原因且常与脑干损伤、脑挫裂伤、脑震荡伴存.根据动物模型的研究提示的延迟性轴索断离理论,临床上证实在外伤发生至轴索损伤,确实存在一个时间窗,在此期间及早诊断并实施亚低温、Ca++拮抗剂,神经营养剂等综合治疗,确能大大减轻神经废损症状,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