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朱力;刘宁;项炜;朱文骏

    目的 通过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方法和策略,探索在救治严重多发伤的新途径,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在对126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按照创伤严重评分(ISS)分成2组:严重创伤组(ISS≥16,行分期手术)和一般创伤组(ISS评分<16,行一期确定性手术).指标监测按照“致死三联症”,选择体温(T)、氧饱和度(SaO2)、凝血酶原(PT)、酸碱度(pH)进行对照研究.同时比较了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一般创伤组和严重创伤组的T、SaO2 、PT和pH进入复苏期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严重创伤组经过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救治,四项指标在复苏过程中满意且平稳,亦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

  • 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颖;吴金;陈启;李雪荣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ICU中42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以防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致死性三联征、改善各项生理指标、为进行终的正规治疗或手术创造条件而在ICU所进行的一系列监护和治疗.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 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APACHE Ⅱ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x2=4.94,P<0.05).进行终的手术26例.结论 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治疗、监测及护理对策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张翀;樊小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肝胆外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Ⅰ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死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x2=10.8659,P<0.01);观察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例(x2=4.2111,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x2 =4.5868,P<0.05).结论 在肝胆外科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DCO技术进行救治,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降低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党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2例严重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依据救治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108例)和损伤控制组(74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损伤控制组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采用控制手术、重症监护、确定性手术等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休克的纠正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损伤控制组手术持续时间(72.1±18.8)min、休克纠正时间(6.7±3.1)h、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24.3%、病死率2.7%与常规治疗组的(153.8±44.7)min、(20.4±11.2)h、48.1%、5.6%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损伤控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 在严重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早期纠正休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 四肢严重损伤的骨科损害控制策略

    作者:邱美光;张旭鸣;林世水;林昊;何武兵;许玮

    目的 探讨运用骨科损伤控制策略(DCO)治疗严重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果断截肢处理、复苏及确定性手术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对照组采用早期确定性治疗措施(ETC)治疗.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PT/APTT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结论 对严重四肢骨折及时采取损害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成活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正确判断伤情,及时采取损害控制是抢救严重四肢骨折的关键.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6例

    作者:陈曙光;龚书榕;张旭鸣;于荣国

    目的 总结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抢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治疗经验,探讨运用DCS的时机和适应证.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DCS治疗的46例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29~50分,经过DCS 3阶段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15.22%,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死因,9例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运用以创伤分类为指导的DCS,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 损伤控制在职业性下肢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斌

    目的 观察损伤控制在职业性下肢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骨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职业性下肢创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观察组将损伤控制方案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急救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急救后疼痛VAS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急救满意度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损伤控制,有助于提高职业性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疼痛情况、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骨创伤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罗灏;刘君

    目的研究与摸索在骨创伤治疗中采取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该方法的使用与前景作出建议。方法从2012年6月~2013年2月到我院进行骨科诊疗的严重骨科病患中随即抽取90例进行比对治疗,其中对照组45 ;例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损伤控制治疗的方法。在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由我院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扎实的医生进行治疗。并对两者的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愈有效率分别为95.5%和84%。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技术用于严重骨科创伤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有效治愈率。适合在实际治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蔡力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理论(DCO)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救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应用简化手术处理后,进入ICU复苏,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采取确定性手术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临床治愈35例(89.74%),4例死亡(10.26%);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合理应用DCO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

    作者:邱前程

    目的:提高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7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经验总结.结果:I期经腹手术60例,经胸腹手术7例,合并伤Ⅰ期手术26例,Ⅱ期手术19例,治愈61例(91.1%),死亡6例(8.9%).结论: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治,缩短损伤至做手术切口时间,遵循手术优先原则至关重要,重视损伤控制理念,综合救治.

  • 损伤控制在重型闭合性腹部伤合并腹膜后血肿救治中的护理策略

    作者:骆方芳;李立涛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重型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膜后血肿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腹膜后血肿患者的DCS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21例患者行DCS原则救治和护理干预后,死亡5例,病死率23.8%。结论:对于采取DCS原则救治的重型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膜后血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合理的护理策略,能为患者行确定性手术赢得好时机,降少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率。

  • 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易伟;钱洪军;陈帆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双套管负压引流术,16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术后引流管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24例患者腹部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7±24.38)min.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胰瘘2例,均经负压封闭引流后自行闭合.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简化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取得良好效果,符合损伤控制原则,适合临床应用.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黄细军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中医补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应用中医补法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骨科疾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煤矿和交通事故致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

    作者:曾永平;王其勇;熊少华;甘雨;蔡风

    目的 探讨矿井和交通事故所致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 本组72例,GCS评分均<8分,均伴身体其他部位多处损伤,均需外科处理.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52例,去骨瓣减压46例,其他损伤均经外科治疗.在治疗中贯彻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即快速控制伤情、复苏和确定性手术.结果 存活50例(69.4﹪),死亡22 例(33.6﹪),38例出院后6个月行GC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9例(23.7﹪),中度残废16例(42.1﹪),重度残废13例(34.2﹪),植物生存2例(5.3﹪).结论 应用DCS原则处理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对颅脑损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谭春兴;林巧;谭丽萍;余叶嫦;许登兰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护理。另外收集8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处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损伤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

    作者: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江标;杜建业;蔡史健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院前院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按是否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006年3月~2012年6月在DCO原则指导下治疗的骨盆骨折,共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平均38.3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1例,B型29例,C型18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平均36.3分;对照组为2001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未按DCO原则治疗的骨盆骨折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1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8例,B型24例,C型15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为平均36.5分.并对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3例(5.2%),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12.1%),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2.4%,存活病例平均随访19.1个月(6~31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5.6分;对照组死亡9例(19.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3例(27.7%)例,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7.1%,存活病例平均随访20.4个月(13~ 32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0.3分.两组患者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及远期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CO理论指导下,强调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并重,将DCO技术干预和骨科专科医生的早期介入提前到事故现场和急诊室阶段,规范急救流程,多学科协作,能减少骨盆骨折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 损伤控制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开欣;董凌岱;郭兴杰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意义,规范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本组3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首先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生命体征,过渡性简单外固定,然后实施有效内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结果] 39例病人无一死亡,骨折一期愈合,所有病人均未因骨盆骨折而留有并发症或重度残疾.按Matta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1例,良11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2.1%,而对照组优良率51.8%.差异有显著性(x2 =9.16,P<0.001).[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指导意义,骨科损伤控制应该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的临床路径.

  •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

    作者:汪方;唐昊;王秋根;王谦;李豪青;陶杰;高伟;黄建华;李凡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是创伤救治领域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严重创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骨盆环损伤往往涉及多学科的协作,即使对有经验的创伤外科医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不稳定骨盆骨折是骨科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 orthopeadics,DCO)理念应用的主要领域,现综述如下.

  • 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敬中;黎华茂;靳建军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指导治疗的45例严重骨盆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死亡5例.生存的40例中,有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根据Matta评定标准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8.9%.[结论]损害控制外科理论为严重伤害和多发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程序.对严重骨盆骨折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例

    作者:戴睿武;汤礼军;何发群;黎冬暄;赵铁军;邹树;马啸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损伤控制急救应用于19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192例患者均完成院前急救,186例完成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救治,184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177例接受不同方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急救过程中,各项异常指标在DCO后72h内逐渐恢复正常.治愈出院174例(90.6%),其中再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2.3%),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12例(6.2%),死亡原因与损伤控制急救技术无关.结论:符合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损伤控制急救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步骤治疗.

349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