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先福;王晓川;曹枫

    目的 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撒杌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准备撤机的患者按呼吸衰竭(呼衰)病因分为急性呼衰(ARF)组38例和慢性呼衰(CRF)组24例.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撤机.在自主呼吸试验(SBT)开始3min时测定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并计算RVR值(f/Vt).比较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RVR值及RVR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RF撤机成功组RVR值(62.3±18.5)bpm/L,明显低于ARF撤机失败组的(84.7±25.4)bpm/L(P<0.05);CRF撤机成功组RVR值(66.5±20.8)bpm/L,明显低于CRF撤机失败组的(93.2±27.6)bpm/L(P<0.05).以RVR值≤10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3.3%、准确性为84.2%;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40.0%、准确性为79.2%.以RVR值≤12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6.7%、准确性为86.8%;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20.0%、准确性为79.2%.结论 RVR测定简便、无创,预测的准确性较高,是一个较好的临床撤机指标.

  • 自主呼吸试验在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川;丁劲松;胡良安

    目的 评价30min和120min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急、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呼衰患者和53例慢性呼衰患者随机各分为两组,分别以30min SBT和120min SBT完成撤机试验,并对比各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结果 慢性呼衰组总脱机成功率75.5%明显低于急性呼衰组的91.9%(P<0.05),总48h内再插管率15.1%则明显高于急性呼衰组的3.5%(P<0.05).对急性呼衰患者来说,30minSBT组和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0.7%、93.0%和4.6%、2.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对慢性呼衰患者来说,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30minSBT组的61.5%(P<0.05);但在48h内再插管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呼衰患者选择30minSBT或120minSBT对撤机效果并无影响;而慢性呼衰患者宜选择120minSBT,有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撤机方法探讨

    作者:施斌;王秀云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不同的撤机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经持续应用NPPV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达到统一制定的撤机标准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直接停用的方法(直停组)18例;逐步减少通气时间的方法(减时组)24例;逐步减少吸气压力的方法(减压组)21例.结果:直停组、减时组和减压组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38.9%(7例)、62.5%(15例)和42.8%(9例),减时组的撤机成功率高(P<0.05).另外减时组和减压组中自动脱机的患者分别为1例和4例.结论:采用逐步减少NPPV时间的方法撤机,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逐步减少吸气压力的方法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撤机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小芳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 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 Smartcare智能化撤机新研究进展

    作者:兰蕴平;黄晓波

    本文详述了目前呼吸机撤离时的临床参考指标及病理生理指标用于判断撤机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智能化撤机临床使用进展情况、必要性及可能性.

  • B型钠尿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青;桑岭;何为群;徐永昊;陈思蓓;黎毅敏

    目的 分析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对需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撤机时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从201 1年4月至2013年11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经历少1次自主呼吸实验.根据是否成功通过第1次自主呼吸实验(SBT)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成功组49例,失败组23例.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SBT前APACHEⅡ评分、是否已经诊断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的部位(左心、右心)和类型(收缩性、舒张性)以及撤机前pro-BNP.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SBT成功组的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而两组患者间依靠心脏彩色超声诊断的心功能不全人数、部位以及性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ro-BNP的诊断价值描绘ROC曲线表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95%可信区间为0.775 ~ 0.959,利用cut-off法得出pro-BNP对于预测SBT成功的预测值为<1 700 pg/mL,特异性为89.8%,敏感性为73.9%.结论 pro-BNP<1 700 pg/mL可以作为预测慢阻肺患者SBT成功的预测值.

  • 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及对呼吸机撤离的影响

    作者:高健婷;刘宁;顾勤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以及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AI)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关系,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对呼吸机撤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入住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重症患者,分别于入ICU当日和第一次自主呼吸测试(SBT)当日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检测ACTH刺激前和刺激后30 min血浆总皮质醇水平(分别记作T0、T30),二者变化值Δcortisol≤9 μg/dL则诊断为RAI.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年龄、原发病等.根据第一次SBT后能否成功撤机,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撤机结局的准确性.结果 共45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撤机成功29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RAI的发生率(37.9%,11/29)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75.0%,12/16)(P =0.017).撤机成功组患者人ICU当日的Δcortisol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3±5.7)μg/dL比(7.5±4.5)μg/dL,P=0.100].但第一次SBT当日监测的Δcortisol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10.9±5.1)比(4.9±2.9)μg/dL,P=0.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Δcortisol是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第一次SBT当日Δcortiso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Δcortisol≤6.95 μg/dL时,评估撤机结局的敏感性为0.813,特异性为0.828.结论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较常见,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可能影响撤机结局,Δcortisol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撤机结局的重要指标之一.

  • 自主呼吸试验联合B型脑钠肽浓度预测撤机成功率的价值

    作者:杨田军;张德文;吕世进;王锦全;刘宝

    目的 评价自主呼吸试验联合试验前后B型脑钠肽(BNP)变化情况是否能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83例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前30 min及90 min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血浆BNP数据.依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及配对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自主呼吸试验前后BNP差值预测撤机成功率的价值.结果 83例患者中,撤机失败13例(15.7%).6例自主呼吸试验成功而撤机失败(占入选患者的7.2%,占撤机失败患者的46.2%).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BNP水平显著高于试验前.撤机成功组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BNP水平及上升幅度均明显小于撤机失败组(P <0.001).自主呼吸试验前后BNP差值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03(P <0.001),以BNP上升123 pg/mL为拐点,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1.4%.结论 自主试验前后BNP的变化可作为撤机结局的一种预测指标,联合自主呼吸试验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施东伟;瞿介明;童朝阳;顾国嵘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人住中山医院急诊ICU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7 cm H2O的压力支持模式持续30 min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记录自主呼吸试验前后的临床资料,按照拔管结局将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结果 58例患者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拔管,其中47例(81%)拔管成功,11例(19%)拔管失败进行冉捕管.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拔管失败组年龄(78.1±7.9)岁,拔管成功组年龄(67.4±15.1)岁,P<0.05]、较高的浅快呼吸指数[拔管失败组(83±12)次·min-1·L-1,拔管成功组(68±19)次·min-1·L-1,P<0.05]以及较多的气道分泌物(拔管失败组54.5%,拔管成功组21.3%,P<0.05)与拔管失败有关.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年龄、浅快呼吸指数及气道分泌物量是预测拔管失败的有效指标.

  •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作者:窦志敏;李红;朱磊;陈启明;李斌;刘健

    目的 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BSI)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6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患者通过撤机筛查后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SBT开始后10 min或SBT失败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潮气量,并利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的膈肌活动度(diaphragmatic displacement,DD).以RR和DD的比值(RR/DD)计算D-RBS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RBSI对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28例患者撤机失败.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年龄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成功组患者DD大于失败组[(22±6) mm比(13±5) mm,P<0.001)],RBSI和D-RBSI均低于失败组[RBSI:(40±14)次/(min.L)比(52±20)次/(min.L),P=0.003;D-RBSI:(0.95±0.51)次/(min.mm)比(1.79±0.83)次/(min.mm),P<0.001)].两组患者的RBSI和D-RBSI之间相关性良好(R2=0.778,P<0.001).D-RBSI对患者撤机结果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RBSI[(0.85比0.75,P<0.001)],D-RBSI>1.13次/(min.mm)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0.81.结论 超声监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SBT时D-RBSI可有效判断其撤机结果.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嘉雯;王宗强;王小华

    目的 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 不同自主呼吸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段俊峰;陈小菊;王涛;张文波;向小均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试验对预撤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17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且已达到撤机标准.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以下3种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试验即自动导管阻力补偿(ATC,补偿比率100%)、低水平PSV(7 cm H2O)和T管试验,每种自主呼吸试验持续10 min,在每种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检测并记录以下通气参数:潮气量(VT)、气道峰压(PI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气道闭合压(P0.1)、大吸气压(Pimax)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比较患者在采用3种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试验时各呼吸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仅1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3种自主呼吸试验.与T管比较,应用低水平PSV和ATC时,慢阻肺患者的P0.1、Pimax、RSBI和RR均明显降低,而患者的VT和SaO2均增加.低水平PSV组和ATC组各参数与T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组患者的P0.1、Pimax、RSBI和RR高于低水平PSV组,而PIP、VT和Sa02低于低水平PSV组,其中P0.1、Pimax、RSBI、PIP和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T和SaO2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预撤机的慢阻肺患者,低水平PSV和ATC两种自主呼吸试验优于T管试验.采用ATC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时,慢阻肺患者人机协调性较应用低水平PSV通气模式更佳.

  • 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佟欣;臧彬

    目的 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牛志伟;孙海峰;陈希胜

    目的 对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顺义区医院呼吸ICU住院的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2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7 d内成功撤机组(7 d以内组)和7 d以上成功撤机组(7 d以上组),比较两组既往史、吸烟史、气管插管前心率、血压、动脉血气、血清生化、血常规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7 d以上组气管插管前心率为(121.50±17.20)次/min,显著快于7 d以内组(103.08±19.97)次/min(P<0.05).7 d以上组气管插管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后即刻血压下降的百分率(63%和88%)显著高于7 d以内组(0和25%)(P<0.001).7 d以上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Na+、PaO2分别为(29.06±5.00)g/L、(66.36±17.72)mg/L、(138.45±4.74)mmol/L和(49.06±20.11)mm Hg,而7 d以内组分别为(37.11±2.73)g/L、(127.70±35.84)mg/L、(143.29±3.42)mmol/L和(72.25±38.69)mm H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7 d以内组既往患脑梗死的百分比为33.33%,7 d以上组为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前的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气管插管前心率、气管插管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后即刻血压下降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积极补充营养,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纠正低蛋白血症,可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血浆置换辅助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的观察

    作者:徐远达;萧正伦

    目的 回顾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伴撤机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因撤机困难入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例,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接受了血浆置换(PE)治疗7例,称PE组;仅接受常规治疗4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用PE前(后)的机械通气天数,以及PE前和撤机时的许氏临床相对评分.结果 血浆置换组用PE前的通气天数(19.7±21.3)d,接受PE后的通气天数为(2.57±5.94)d,总通气天数(27±23)d;对照组的总通气天数(26±22)d,两组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均无显著差异.PE组治疗前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44分,4次PE治疗后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18分,相对计分为0.59,,结论对这类撤机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PE治疗4次后,在不增加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能在较短时间内协助患者尽快撤机;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综合治疗前提下,机械通气7 d以上仍难以撤机者,可考虑应用血浆置换.

  • 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周峻峰;韩丽丽;李素玮;万献尧

    目的 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巾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 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 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 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 3,95%CI 0.6417~0.990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 8.95%CI 1.1071~3.121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 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快通道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郑俊波;叶明;于凯江;姜雪松;周晶

    目的:通过与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模式比较,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是否可以减少快通道全身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方法:选取相同快通道全麻方案冠脉搭桥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选用ASV通气模式,对照组选用SIMV通气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吸气峰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化验次数等.结果:术后ASV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96(152~286)]min短于SIMV组[253(196~498)]min(P<0.05),ASV组患者ICU停留时间(14.5±0.7)h短于SIMV组(16.8±0.4)h(P<0.01).ASV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次数[5(4~7)]少于SIMV组[7(6-9)](P<0.05).结论:通过ASV模式进行撤机可以缩短快通道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停留时间,可简化临床医生对机械通气的管理.

  • 容量减少结合频率降低方法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刘浩;何毅;杨琦;江雪艳;汤敏;梅举

    目的 研究容量减少结合频率降低方法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撤机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改变,探索更为优良的撤机方法.方法 2006年9月至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共采用容量减少结合频率降低方法完成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IABP撤机36例,年龄(68.9±4.7)岁,男22例、女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及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术置入IABP导管,采用容量减少结合频率降低法撤除IABP辅助,并于各时间点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撤除IABP,1例患者在成功撤机后36h后再次IABP辅助循环,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3例(8%),均为足趾动脉栓塞,其中IABP置入同侧肢体栓塞1例,对侧肢体栓塞2例;合并急性肝功能不全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使用容量减少结合频率降低方法进行IABP撤机,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撤机顺利.

  •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毛宇红

    目的: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发生撤机困难患者25例和未发生撤机困难患者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机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VAP、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机困难的发生率。

  • 序贯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兰平起;黄慧俐;李莉;俞洋

    目的 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1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控制,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PPV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惠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 拔管后应用NIPPV惠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PP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PP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 序贯无创通气(NIPP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PP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341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