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焦作市中心血站近年来成分制备情况分析

    作者:夏晓;张静涵

    近年来,全国用血量普遍增长,在媒体中大量报道部分城市出现“血荒”现象,笔者为了了解焦作市整体用血情况,对2003年—2013年10年来成分制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间接反映了我市临床用血情况,并从中找到一定规律,希望能给业内人士以提示,现报道如下。

  • 血站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浅析

    作者:王明芳

    目的:对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节约血源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我站2013年外采科采集23870袋血液,检查在血液采集、运输、储存、制备等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并对样本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记录。结果对23870袋样本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合格袋数为22209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93.04%;不合格袋数为1661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6.96%。其中在不合格报废血液样本中,由于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搞体(抗-HCV)异常等原因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863袋,占样本总数的3.62%;由于脂血、离心破损等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798袋,占样本总数的3.34%。结论在采供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对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血液制品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血站差错管理浅析

    作者:霍俊梅;霍瑞麟

    随着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采供血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血站作为采供血机构,在完成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量这项重要任务的同时,保障血液安全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保障血液安全贯穿于采供血的全过程。然而在采供血过程中,即从献血者的选择到血液采集、运输、检测、成分制备、血液保存、隔离放行和发放等环节均存在差错隐患,差错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进行差错管理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现介绍差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改进血站差错管理的对策。

  • 四川省宜宾市中心血站血袋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和银

    血袋破损是造成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之一.血袋破损分为2种情况:①在血液成分制备前即发现血液渗漏等情况;②在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袋离心破损.为大限度地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的浪费以及降低因处理漏血可能导致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笔者将2009-2010年我站血袋破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血袋破损所造成的血液报废.

  • 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作者:李亚平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溶血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方法:以我站计算机统计数据和成分科工作记录为基础信息,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判断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判断标准通过肉眼观察或血红蛋白实验进行检测。结果:血流不畅造成溶血的有45袋,占溶血总量的78.95%;由于少白全血再制备造成的溶血有8袋,占溶血总量的14.03%;其他原因造成溶血的有4袋,占溶血总量的7.02%。结论:通过加强对成分制备关键点的控制、全面检查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和细心能有效减少因溶血造成的血液报废。

  • 血液成分制备全程质量控制与分析探讨

    作者:邱新璐

    目的 探讨血液成分制备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全程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质量在控,以保障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同时使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方法 按质量体系运行要求,建立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的控制程序和各项操作规程,针对血液成分制备建立的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岗位责任制,设置质控巡查岗人员,实施持续跟踪验证,并通过分析过程质量在控状态,及时发现文件或人员操作的不符合性,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血液成分制备在运行质量管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后,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实现了质量在控.结论 通过对血液成分制备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对关键控制点的持续跟踪和改进,各项血液成分制品全程质量均得到有效控制,质量体系文件符合性得到验证,血液产品临床输注安全与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 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分析

    作者:王玉红

    目的 分析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差错,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逐步降低和杜绝差错的发生.方法 对2009~2011年本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的8项差错进行分析并作出比较,持续作出改进并监控执行情况.结果 有5项差错已经杜绝到零,其他3项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做好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降低差错发生率,对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红浆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作者:韩惠云;李雪英;张国平;邱玉霞;关茵

    目的 探讨全血经白细胞过滤前后红浆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的全血960袋,无菌留取每袋全血滤白前后及成品血浆标本,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统计分析2006年9~2007年8月间不同季节的红浆报废情况.结果 1.98%(19)袋血液滤白前全血、滤白后全血及成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7.81%(75)袋血液滤白前全血游离血红蛋白正常,滤白后及成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增高;夏季红浆的发生率较其他季节明显增高.结论 红浆的发生源于红细胞发生溶血,血液采集、储存、运输、滤白、离心等操作过程均可造成红细胞溶血而导致红浆发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完整的血液冷链系统,对血袋进行严格质控,尝试改变现有成分制备程序,可有效降低红浆的发生.

  • 改良三连袋制备年轻红细胞的应用

    作者:徐珊珊;邱新璐;王松云

    目的 减少污染,使年轻红细胞(Young red blood cell,YRBC)制品更具有安全性.方法 使用改良的密闭三连袋制备年轻红细胞制品.结果 改良前后制备的YRBC均符合质控标准.结论 改良后的方法避免了开放性操作步骤,减少了污染,使YRBC制品的安全性更具有保障,同时简化工作程序,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易忽视的质量问题及相应对策

    作者:曹晓莉;李风琴;李皓

    成分输血是当今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随着输血医学相关知识的发展,成分输血以其显著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何保证血液质量、保证成分制剂质量,杜绝无效或不合格血液发往临床,采供血机构在软硬件上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按此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在成分制备过程中,有几个质量问题易被忽视,成为质量管理中的漏点,也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点,现分述如下.

  • ISO9000质量体系在成分血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陈素珍

    ISO9000质量体系是通过对过程和体系的标准化控制,实施质量保证并达到不断改进质量的目的[1].成分输血具有制剂容量少,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便于保存,节约血源等优点.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材料)].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是关系到受血者安全的基本因素.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大限度地确保服务和产品质量,对于安全有效的输血服务是极其重要的.本血站于2004年6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现就ISO9000质量体系在成分制备中应用的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 血液成分制备时血浆乳糜程度判定

    作者:詹泰然;周淑琴

    BG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对血浆含乳糜的要求是无重度乳糜,换言之,中、轻度乳糜血浆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

  • 血液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的探讨

    作者: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目的 探讨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实现适时性、真实性、监控性、有价值性、可追溯性、易操作性等多重目的,使得整个血液制备过程形成一个无缝式链接环路,提高了输血安全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血站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8月15日无偿献血3944人份(200ml规格),其中手工滤白操作1440袋,滤白监测仪辅助手工2504袋.采用在线滤器联袋的方式通过传统的手工滤白和使用滤白监测仪来完成血液的去除白细胞过程.比较滤白监测法与手工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在Hb含量、白细胞残留量、产品重量、制备时间监测、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运用滤白监测系统制备的滤白全血与手工法比较,可以监测制备时间与产品重量,发现重量不合格的有45例,滤白红细胞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末期溶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另外可以记录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及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结论 无论是从去白细胞血液质量,还是规范制备流程的操作和记录整个过程,滤白监测系统都起到一定的实效.

  • 浅谈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差错事故

    作者:刘爱军;马丽芳;刘新霞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血液成分的应用也随之增多,血液成分质量关系着广大病患者的安危,但是血液成份制备过程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现将常见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成分制备 差错
  • BBS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分析

    作者:王姣杰;单泓;别立莉;刘敏;安慧娟

    目的 分析BBS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40袋规格为2U的悬浮红细胞,依据制备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0袋.手工制备洗涤红细胞设为手工组,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洗涤红细胞设为机械组.比较两组洗涤红细胞制品的容量、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溶血率、两种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耗时,及洗涤前后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机械组与手工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制品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对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控制要求.机械组制备一袋洗涤红细胞耗时为(30.47±0.56)min,手工组为(31.36±1.60)min,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前,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后,机械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50.53±5.55)g,手工组为(45.26±5.91)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BS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且血红蛋白含量优于手工制备,值得推广应用.

  • 保持豆浆中尿素酶活性的固体成分制备方法研究

    作者:石璐艳;黄苏萍;赵宝利;王辉

    由于食用未煮熟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一直是预防专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生熟豆浆的国家标准。

  • 降低成分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率的探讨

    作者:陈婉屏;阮雨婷;杨文萍

    成分制备环节中的血液报废是指血液采集入待检库后,至合格血液入成品库之前,出现的如乳糜血、血袋破损渗漏、血量不足、溶血、其他等现象.为了加强对无偿献血的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血液质量,杜绝血液浪费,本文对成分制备环节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血液 报废 成分制备
  • 奥得福尔霜剂制备与临床应用

    作者:闫京卫;孟宪宁;石林

    生殖器疱疹(GH)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或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所引起的急性生殖器感染,易复发,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与其它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一样,增加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性.近十余年来,生殖器疱疹(GH)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已成为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甚至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目前,在西方国家,生殖器疱疹的发生、复发及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健康.真菌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多发病,研制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使用以黄精多糖为主要药效成分制备的奥得福尔霜剂,对生殖器疱疹及妇女真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成分制备缺陷及防控机制建设

    作者:李军

    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活动和服务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过程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也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质量,从而引发临床输血安全事件.因此,血液成分制备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成分制备过程管理,我们对本单位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通过合理化建设成分制备流程,制定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大大减少或规避了差错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成分制备环节溶血血浆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肖鲲;王志红;朱丽莉;吕运来

    目的:通过改进成分制备方法等措施,降低溶血血浆报废率.方法:统计溶血血浆报废情况,分析溶血血浆报废率增高的原因.结果:194袋溶血血浆与季节、制备温度和制备时间等有关,采取措旋后报废率由0.049%降低至0.001%.结论:经加强人员培训,控制制备温度和适当延长制备时间等措施,2011年2月后溶血血浆明显减少.

75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