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站实施血液采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毋彩云

    采供血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于血站的实际工作质量影响重大,直接关系到血站的整体工作质量和安全.本文首先探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继而提出强化各类资源管理的实际措施,后探讨严格采供血过程管理方式,希望能为血站的采供血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差异分析

    作者:郭慧霞

    目的 分析和研究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样本采集对其检查结果 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200例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分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对静脉血检验结果 的影响.结果 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均是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因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地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检验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提高检验的精准性,使误差产生在可控范围内.

  • 细节护理在内科病房血液采集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作者:郭金萍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应用于内科病房血液采集工作中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样本.对照组给予采血者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22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非常满意14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间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5%,对照组为1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把细节护理应用到内科病房血液采集工作中,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 探讨加强采集血液标本工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作者:樊黎;张召平;刘晓莉

    目的:探讨加强采集血液标本工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可行措施。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血液标本590份,采集流程与采集规范均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统一化制度,对不合格的样本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其原因,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36份(6.10%),不合格的原因及份数:样本量不精确11份(30.56%),溶血10份(27.78%),样本凝固7份(19.44%),抗凝用错6份(16.67%),其他原因2份(5.56%)。结论: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样本量不精确、溶血、凝固、错用抗凝以及其他原因,在临床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由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保证血液采集工作质量。

  • 采血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宣传招募

    作者:夏维英

    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用血也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献血者受社会大环境以及"郭美美"等事件的影响,没有同比例上升,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荒".无偿献血是一项服务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参与.采血护士作为采供血一线的工作人员,与献血者面对面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因此,采血护士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提供高质量的温馨服务,才能感动和保留献血者,使之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并通过他们将愉快的献血经历口口相传,从而扩大献血志愿者招募,确保临床供血.现就采血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做好宣传招募的几点想法汇报如下.

  •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朱淑艳

    目的 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血液采集质量.研究分析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血液采集质量.结果 血站血液采集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有序.结论 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血液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血液制品.

  • 血站护士血液采集中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作者:任红霞;张艳梅;贠世文;郑岩;姜燕娟;高美叶

    目的:调查血站护士在不同条件下血液采集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共32名采血护士,观察其在不同场所间断血液采集和连续血液采集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调查显示在献血屋进行间断采血的14名护士共采血50人次,手卫生执行率高,达到92%,但在连续采血共120人时,手卫生执行率下降至81.67%;献血车上18名护士间断采血,共采血50人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8%,但在连续采血共582人次时,手卫生执行率低,占63.23%。结论献血车上护士在连续采血时手卫生执行较差,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需提高。

  • 血液标本采集后按压依从性的现状调查

    作者:李欣璐

    目的 观察患者在采血后按压执行情况,提高按压依从性.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现场查看法,对社区医院的患者在采血后按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的288例患者采血后正确按压依从率为10.76%,其中女性、老年人、高学历患者按标准按压执行较好.结论 应加强采血后按压宣传,引起患者正确按压的重视,提高依从性,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

  • 采血环境卫生消毒的质量控制与监督

    作者:谢惠敏;方春梅;张华珍;杨毓明;彭秀春

    采血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及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的卫生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采集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直接影响着血液采集质量.为进一步做好采血环境与所用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感染管理制度,对孝感市中心血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血环境卫生消毒状况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并对改进措施前后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临床血液采集及采血针发展现状

    作者:郭艳;李根池;余冬;苗艳艳;程玲;胡会琴;冯云浩;白洁芳;曹威;陈琳

    临床血液采集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手段,其中静脉血液是其常用的标本。在静脉血采集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常用的采血针为分体式采血针,但由于其造成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避免针刺伤害、消除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的安全、可靠的采血针器具。

  • 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分析

    作者:时刚

    随着医学的发展,为了疾病的诊断及完善治疗方案,需要对血液进行准确的检测.现代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分析中和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相当重视.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标本采集上的缺陷常给后续的检测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血液检测工作,就不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辉忠;钟慧斌

    目的:探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血站2016年1年-2016年12月无偿献血的120名献血者选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无偿献血的120名献血者为试验组,对照组血液采集前不实施ALT快速检测,试验组血液采集前实施ALT快速检测,对两组血液不合格率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血液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值得在血站采血前推广与应用.

  •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血液采集应急处置

    作者:胡伟;徐健;金志坚

    目的 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突发事件血液采集应急处置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杭州“7·21”爆炸事故、“7·5”公交纵火事件和汶川“5·12”地震三次重大突发事件经媒体报道以后,杭州市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媒体传播后的“7·21”杭州爆炸事故中,杭城市民响应无偿献血的速度较传统媒体报道的“7·5”公交纵火事件和汶川“5·12”地震分别提前了24 h至48 h;突发事件期间,捐献400 mL血液的献血者人数比例比平时工作日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捐献300 mL血液的再次献血者比例仅在“7·21”爆炸事故期间比上月同期有显著性增多(P<0.05).结论 应对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采供血机构应通过舆情监控、舆论主导、组织管理、人员调配、物资保障等全平台全流程的系统化方案,充分利用好黄金4小时,做好血液采集的应急处置工作.

  • 小儿静脉血采集的体会

    作者:柳颖;刘玉秀

    血液检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而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且不能够合作,静脉采血穿刺相对于成人在操作中比较困难,成功性相对较低,而选择恰当的采血部位、方法,以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大大提高血液采集的成功率.

  • 献血者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方法的效果评价

    作者:朱立苇;孟忠华;倪波;王丽;王拥军;吕杭军

    目的 评价4种献血者手臂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方法的效果,并比较献血者性别、年龄、既往献血次数和增加清洁步骤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降低采血过程中的细菌污染.方法 分别采用碘酊、安尔碘、聚维酮碘和复合碘棉签法对献血者的手臂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接触式表面培养基检测消毒前后穿刺部位皮肤细菌载量,计算细菌载量下降率;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者消毒前额外采用含75%乙醇纱布块清洁消毒部位;在浙江省血液中心BIS2.0信息系统中查询献血的信息.结果 细菌载量下降率碘酊法为99.57%、安尔碘法为95.33%、聚维酮碘法92.52%、复合碘棉签法为87.18%;献血者年龄、性别与既往献血次数和细菌载量下降率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者消毒前增加清洁步骤可提高细菌载量下降率.结论 4种消毒方法中碘酊法的消毒效果好,安尔碘法和聚维酮碘法也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但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复合碘棉签不适用于采供血机构的消毒操作,消毒效果未达到90.00%;根据需要在皮肤消毒前增加清洁步骤,可提高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 血液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押世凯

    血常规的测定结果与采血后的放置时间,保存温度,混匀时的力度密切相关,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工作中常由于一些原因造成标本不能及时分析而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因此,采血后的放置时间尤其影响血常规的分析结果.对此,长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丹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以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市的两个固定献血点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3152例)及整体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观察组,3241例)。观察比较经过不同采血护理后,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采血点进行招募采血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 悬浮红细胞容量与血细胞比容的质控分析

    作者:陈冬梅;宋美兰;冯博;谢珊;王卓妍;任芙蓉

    新版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1]中明确规定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为标示量±10%,标示量需要以ml为单位。目前,各地血站制备悬浮红细胞的方法未完全统一[2,3],因此国家标准规定标示量需要各血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由于目前本血液中心向临床提供的悬浮红细胞容量以单位(U)标示,没有具体到毫升数,因此本研究对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此外,国标对悬浮红细胞的血细胞比容(HCT)也作了规定,要求为0.50-0.65,并且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4]对该指标要求“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因此需要对影响HCT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悬浮红细胞的质量监控。

  •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仪器性能的比较

    作者:张嘉洪;张微;张会颖;张文学;郭崇健

    为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占血液总报废率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献血者进行准确的ALT预筛.我们以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比较了不同厂家的3台适合街头使用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拟选择出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实验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的生化分析仪,以用于街头血液采集ALT预筛,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1)标本:正常水平质控血清(L)、病理水平质控血清(H)(Roche,批号:162319-02,156026-31);本站随机采集的献血者血浆标本100份.

  • 两种去白细胞滤器的有效性评价

    作者:杜海燕;姜瑞民;吴涛;张秋丽;张朝霞

    在输血前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减少输血相关病毒感染、免疫抑制等输血反应.目前多采取以下2种方法:一种是在输血前使用床边型滤器滤除白细胞,另一种是使用多联袋型滤器在血液采集后进行白细胞过滤.我们对2种国产多联袋型去白细胞滤器的滤除效果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7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