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作者:庄炜钊;余梦菊;张稳柱;黄晨;唐郁宽;冯惠岗;李伟奇;钟伟锋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EVGE治疗的Stanford B型AD患者30例,其中15例于DSA下经皮穿刺联合放置血管缝合器行EVGE治疗,为观察组;15例行传统(切开股动脉)行EVGE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手术部位血管直径、生活质量评分及支架移位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vs.100.0%,χ2=1.03,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3.57±14.30)ml vs.(69.82±2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63±1.07)d vs.(3.87±1.25)d]和住院时间[(5.47±1.85)d vs.(7.65±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0,P均<0.05).局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2.54±13.52)vs.(83.25±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两组术后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架未出现移位情况.结论:在DSA下进行EVGE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患者,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成功率和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恢复.

  • DSA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新阶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菅造影(DSA)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DSA造影,其中肾外伤出血21例,医源性损伤6例.27例中23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4例经导管局部灌注立止血.结果:DSA影像清晰显示损伤部位位于肾段或段以下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快捷、彻底.手术平均用时仅40分钝.术后1-4天出血即停止.经输血,扩容后,血压和血红蛋白回升,随访无复发性血尿.结论:DSA检查为肾动脉出血栓塞治疗提供了,确切、实时的图像,为介入栓塞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客观、及时地评价了介入栓塞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血管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2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政;崔恒熙;王鹏;秦燕明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实施血管造影后,根据是否有造影剂外溢判断有无动脉损伤.对损伤血管进行选择性栓塞;对无明显造影剂外溢但动脉分支呈现充盈缺损者,行非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对栓塞前和栓塞后4h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8例造影显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立即对出血动脉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栓塞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有无遗漏的破裂血管及栓塞后的血管内明胶海绵脱落;另外4例无明显造影剂外溢,行非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全部12例患者休克症状在栓塞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心率从(143.26±11.62)次/min下降至(100.75±9.57)次/min,收缩压从(82.41±7.26) mmHg上升至(100.66±8.83) mmHg,中心静脉压从(3.13±0.12) mmHg上升至(3.59±0.15) mmHg,血乳酸盐从(13.85±1.36) mmol/L下降至(6.22±1.01) mmol/L.经Mauchly“球对称”检验后,采用重复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是抢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具有快捷、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 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肾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郦俊生;唐来坤;江鱼;杨银才;潘良;李立;沙键;田峰;徐伟

    目的:探讨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肾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SA对26例肾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和术前肾动脉栓塞术,并同期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检查.24例作术前介入治疗,2例晚期肾癌患者作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26例经DSA检查均诊断为肾癌,优于B超、IVU、CT检查,24例术前作介入治疗,肾动脉完全闭塞,术中出血减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2例晚期肾癌患者行姑息性肾动脉栓塞后,进行随访,复查肿块明显缩小.结论:DSA检查诊断率准确率高,能明确了解肾肿瘤血供及形态,肾癌术前作肾动脉栓塞术十分有效,能明显提高肾癌手术切除率及治疗效果.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MRA和DSA分析

    作者:王芳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MRA和DSA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MRA检查以诊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合并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经DSA检查以进一步分析病变原因和病变部位。结果: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MRA分析,脑血管正常13例,占13%;脑血管狭窄(含闭塞)87例,占87%。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DSA检查,其病因分布情况为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21例,非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9例。2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颅内病变11例,颅外病变6例,颅内外联合病变4例。结论:临床应用上优先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实施诊断,对诊断为重度狭窄(>70%)以上的患者实施DSA,以进一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变原因,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 数字减影主动脉弓造影340例分析

    作者:刘建文;李天晓;高万勤;翟水亭;王子亮;白卫星

    目的 分析主动脉弓类型及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与分支病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总结、分析340例患者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主动脉弓Myla分型及主动脉弓分支的情况. 结果 340例患者中,主动脉弓分支变异16.5%(56/340):LCCA 与BCT 共干、LCCA 发自BCT各占 5.3%(18/340);其次为LVA 第三支发自弓3.8% (13/340),LSCA 发自Kommerell's憩室2例(0.6%).其它类型少见.主动脉弓Myla 分型:MylaⅠ型45.9%(156/340),MylaⅡ型26.7%(91/340),Myla Ⅲ型27.4%(93/340).青年组(≤44岁)90例,MylaⅠ型72例,MylaⅡ型12例,Myla Ⅲ型6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16例均为Ⅰ型;中年组(45~59岁)110例,MylaⅠ型52例,MylaⅡ型34例,Myla Ⅲ型24例;老年组(≥60岁)140例,MylaⅠ型32例,MylaⅡ型45例,Myla Ⅲ型63例.主动脉弓分支病变114处,其中狭窄100处、闭塞14处,与年龄有明确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主动脉弓上分支存在着多种血管解剖变异,主动脉弓形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主动脉弓分支随年龄增长存在不同病变.本研究对提高脑血管介入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有重要参考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斌;马国平;杨利红;王文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检测方式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0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DSA检测狭窄程度重度以及完全闭塞的准确率要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时间及检测费用明显要低于DSA检测(P<0.05).结论 DSA诊断重度及完全颈动脉狭窄有较高应用价值,而如果在轻度及中度狭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则更加经济实用.

  • 腹主动脉瘤CTA成像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景斐华;武向慧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CTA成像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A检查,对检出情况与评估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在30例患者中,CTA检出28例,检出率为93.3%.CTA在腹主动脉瘤的术前分型、部位、形态等方面,与DS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主动脉瘤CTA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可准确评估瘤体的术前分型、部位、形态,从而有利于指导术前评估与判断.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的护理要点

    作者:王爱萍

    我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护下,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现就该手术的相关护理技术的要点及体会报道如下:1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家属对手术是否成功,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具有恐惧心理,我们术前给病人家属做好说服、解释、鼓励、启发工作,增加对病人疾病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师完成治疗.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例

    作者:侯春阳;王爱娜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 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继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赵广春;齐县伟;牛亚飞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数字减影(2D-DSA)的基础上,再行3D-DSA技术,并进行三维重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佳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动脉瘤是否填密.结果 24例中,行3D-DSA技术共检出16例20个动脉瘤,与2D-DSA相比,3D-DSA技术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状、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更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血管内治疗的佳工作角度,能正确决策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及准确判断动脉瘤栓塞程度.结论 3D-DSA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许多2D-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作者:李林艳;吴亚丽;赵静

    目的:总结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12月已施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0~62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显示有颅内动脉瘤.结果:均栓塞治疗成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配合超声引导置入PICC管在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钱华俊

    目的 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配合超声引导置入PICC管在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置管困难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取盲穿方法,实验组采取超声联合DSA检查穿刺定位方案,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与2.00%,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置管困难患者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配合超声引导置入PICC管的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作者:王虎中;郭家平;王早堂;董青山;王翔

    目的:探讨与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39例头颈部肿瘤进行DSA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依据临床表现及供血状况采取栓塞、栓塞联合手术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9例病人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各种原因的急性出血,所有病例经DSA造影,主要为颈外动脉及分支供血,其中颌内动脉12例,舌动脉3例,枕动脉1例,甲状腺上动脉1例,颞浅动脉2例,多血管供血9例,余为造影时未发现知名动脉供血.上述病例经介入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DSA造影及介入栓塞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 DSA在射频切除术(EFA)治疗肝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陈卫国;黄信华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在RFA治疗肝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经RFA治疗的肝癌病人,通过手术前后B超、CT、MRI和DSA检查,观察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对RFA疗效评价的作用.结果:1、RFA术前癌灶多见大量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术后一般直径〈5cm的瘤灶,则DSA出现残余肿瘤血管较少,肿瘤染色浅淡或无.如果肿瘤较大则术后DSA显示瘤区血供仍较丰富,尤其是肿块周边可见较多量残剩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围绕,RFA热损伤中心区则为无血管区.2、B超RFA术后原低回声肿块一般变为等回声或不均匀强回声块,强回声肿块可无变化或变成强弱不等的肿块.术后瘤灶往往变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3、CT显示肿瘤区在RFA后多由高密度区变为低密度区,3-6个月后显示凝固坏死区,肿瘤明显缩小或液化坏死.MRI显示治疗区信号较前减低并可见凝固坏死区周围环圈.结论:综合影像检查对RFA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其中DSA对了解术前后肿瘤血供、肿瘤坏死程度、肿瘤血管消失情况和判断预后或复发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章步程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对比.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80例作为分析对象,分成两组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之后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差异,对比两种诊断标准的价值.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偏心性、完全性肺动脉栓塞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式诊断的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DSA诊断准确率比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要高,64排螺旋CT可以作为肺动脉栓塞的初步筛选.

  • 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介入疗法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华雄

    目的:探析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介入疗法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31例,所有患者皆行限制性液体复苏+介入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通过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的联合治疗,均已康复出院,且未见有不良反应出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介入疗法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具有极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孙长霞;韩倩倩;丁桂兵;杨晓峰

    目的 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包括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淤血4例,脑血管痉挛2例,尿潴留3例,碘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3例,脑梗塞2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对症处理后,未发生致残和死亡案例.结论 DSA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对降低术中风险、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 1例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后的处理与分析

    作者:李雅文;董云亚;丁金霞

    本研究介绍1例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异位后的处理方法,旨在为乳腺癌化疗患者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

  • 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作者:周林;周元春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12例以及观察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对于DSA检查为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治疗方案,对于DSA检查为阳性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18例显示出血动脉和病变血管,另有12例未见血管异常,DSA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并且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721 条记录 86/87 页 « 12...79808182838485868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