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血压检测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代波

    目的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人在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事件中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的并发症进行检测,能够将影响因素降低和把控.方法 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间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将病例分成两组,主要为低舒张压组、中高舒张压组、高舒张压组.通过两年的深入访问和调查数据对比和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将发病人员和未发病人员分为两组,分别是事件组和非事件组,两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别进行比较,事件组的白天宇夜晚的SBP、DBP都要高于非事件组.在24小时以内的血压变化情况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另外,三组舒张压组的心血管发病率都随着舒张压的升高而明显提高.结论 病患的动态血压监测情况显示,血压高尤其是舒张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病情况频繁,需要严格进行控制.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预防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乐范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预防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疗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口服用药治疗,监测组患者100例,在动态血压监测基础上进行高血压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肾脏损伤的检测。结果:监测组患者肾脏损伤发生比例、血清Cr、BUN、Cys-C的检测水平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常规性治疗不能保证患者动态血压平稳,动态血压监测下用药治疗,可更好的维持血压和动态血压的恒定,可预防早期肾脏损害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踝血管指数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春玲;郑侨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与心踝血管指数( CAVI)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根据CAVI分为2组,CAVI正常组57例,CAVI升高组90例,比较并分析2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参数。结果:CAVI升高组较CAVI正常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升高可能是高CAVI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毅;陈惠珍

    目的:为探讨血压升高时与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收缩压升高占28.0%;单纯舒张压升高占14.0%;混合型血压升高占57.9%;白昼血压升高占25.6%,夜间血压升高占17.1%,持续性血压升高占57.3%;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脏、肾脏损害.结论: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血压负荷值与心、脑、肾损害密切相关;血压升高类型,血压升高时间与心、脑损害相关.

  • 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瑞英

    目的 探讨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记录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类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hSBP和24h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形成与24hSBP、24hDBP都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很好的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状况,能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绝经期妇女血压和下肢骨密度影响

    作者:程林

    目的 探讨振动训练对绝经后女性血压和骨密度影响.方法 招募77名受试者,并进行筛选确定和分组;进行单次振动训练,训练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监测结束后进行前测(血压、骨密度、GH、IGF-1),前测结束后进行为期24周振动训练干预;24周训练结束后进行后测.利用单因素方法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差异.结果 单次振动训练后进行24 h血压监测,高频振动组在5:00-10:00时间段收缩压有显著上升趋势,显著高于中频振动组、低频振动组、对照组(P<0.05);中频振动组收缩压显著低于高频振动组、低频振动组和对照组;经过24周训练后高频振动组、中频振动组、低频振动组后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运动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频振动组、中频振动组后测股骨颈密度、大转子密度、Ward三角区骨密度、GH、IGF-1水平显著高于前测和对照组( P<0.05结论 单次高频振动训练能够引起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在没有适应的情况下对绝经后女性进行高频振动训练存在一定风险.单次中频振动训练后绝经后女性出现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情况.长期接受中频和高频振动训练,可以显著降低绝经期妇女血压,增加其下肢骨密度.

  • Holter心电图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评价

    作者:陈新民

    Holter心电图亦称Holter监测(Holter monitoring)、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现代临床心电图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和分支.是美国理学博士Norman J Holter于1957年首创,1961年由Gilson等用于临床.国内1981年浙江医院首先报告了健康成人的Holter心电图表现,我院儿科于1986年开展此项工作并于1988年报道80例小儿监测结果.三十多年来,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仪器也不断更新,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创伤的检查手段,使心律失常的检出和诊断,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临床上Holter技术已不仅应用于记录动态心电图;而且用于记录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动态呼吸、动态收缩间期测定(STI)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监测,通称为Holter现象.现将Holter心电图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评价简述如下.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血压与视力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洪欣;魏世辉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视力损害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3例确诊为NAION的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别按视力下降程度(0.3为界)分为低视力组(44例)和高视力组(19例);按就诊时发病眼别分为双眼发病组(20例)及单眼发病组(43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主要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及参数.结果 双眼发病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78.5±11.3 mm Hg)明显高于单眼发病组(72.2±10.8 mm Hg)(P=0.044).低视力组患者发病年龄(57.1±10.3岁)较高视力组(47.6±9.7岁)大(P=0.001),低视力组中昼夜节律正常者比例(11.4%)明显低于高视力组(36.8%)(P=-0.018).结论 NAION患者中发病年龄大及血压24小时昼夜节律异常者视力损害更加严重.

  • 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关系

    作者:王吉;王丽华;朱智明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探明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个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42例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①肥胖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②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减轻体重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判定肥胖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肥胖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隐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曹悦鞍;彭朝胜;王玮;田力;何继东;田宇红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血压与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 对诊所血压正常的67例肥胖组及62例健康对照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静息心率及动态血压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肥胖组隐性高血压发生率为41.79%,对照组为12.90%,两组比较P<0.01;肥胖组静息心率、24 h及日间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伴隐性高血压组(28例)静息心率高于单纯肥胖组(39例),P<0.05.结论 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动态血压可作为诊断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的重要依据.

  • 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征

    作者:王丽华;石湘芸;吴旭辉;陈永鹏;林尚楠;辛苏宁;向忠民;李富强;李泽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各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hABPM,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90/140 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24 h血压变异程度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p均<0.01).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为勺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 氯沙坦钾、吲哒帕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悦鞍;彭朝胜;龙南展;张宝和;毛丽华

    目的:了解单用氯沙坦钾、吲哒帕胺及两者联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6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沙坦钾、吲哒帕胺及两者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前及第2、4周后的偶测血压,并于用药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检查.结果:降压效果:用药4周后单药与联用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偶测与24 h动态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但联用的降压效果更明显,与单药比较P<0.05.用药第2周时单用氯沙坦钾组的降压幅度低于单用吲哒帕胺与联用组(P<0.05),提示单用氯沙坦钾组降压起效缓慢.实验室检查:单用吲哒帕胺组血钾降低、血尿酸升高(P<0.05),单用氯沙坦钾组血尿酸降低(P<0.05),联用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钾、吲哒帕胺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互补作用,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中青年血压偏高60例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作者:齐晓红;孙亚娟;黄华敏;申翠华

    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实际反映血压24 h的变化规律,可提高早期无症状的高血压病或临界高血压等的检出率[1].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们对门诊中青年单次测量血压偏高60例进行了ABPM.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选取在我院门诊或健康体检中血压高于140/90 mmHg中青年60例,均为男性;年龄25~45岁,平均34.6岁.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降压疗效的价值

    作者:杨艺军;曲淑杰;杨艳荣

    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和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 平肝降压丸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军;张艳;李权;陈丽茹;李俊;刘冰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丸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平肝降压丸和硝苯地平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但观察组可以缓解高血压晨峰现象,且降压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结论:平肝降压丸可24 h平稳降压,降压效果好.

  • 偶测血压正常的高龄高血压病60例动态观察

    作者:李施勇;李小鹰

    虽然大多数高龄高血压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但24 h降压效果如何却很少受到重视,为此,作者自1999年以来共观察≥80岁的高血压病60例,旨在评价高龄高血压病在降压药治疗期间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1025 条记录 9/52 页 « 12...6789101112...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