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马岭

    目的:研究临床治疗盆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盆骨骨折患者(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作为样本以骨折创伤类型的不同实施分组研究,一组收入32例,实验组1纳入Tile分型的B型骨折患者,实验组2纳入Tile分型的C型骨折患者,分析对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差异.结果:实验组1盆骨骨折患者术后1年盆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实验组2,经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存在数据验证意义.结论:将依据Tile分型下的手术治疗应用在盆骨骨折患者中的疗效相对显著,值得应用.

  • 盆骨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诊断

    作者:巩小峰

    目的 探讨采用X线平片检查与CT影像检查对盆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61例盆骨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分析检出率.结果 CT影像扫描的检出率为94.3%,高于X线平片检查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盆骨骨折的检查过程中,CT影像检查能更加清晰、完整地诊断患者的骨折情况.

  •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朱爱祥;高先亭;杨太明;陈浩;钱玉

    目的 探究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骨盆骨折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内固定组(n=80)和联合固定组(n=8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单纯钢板内固定疗法、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并比较骨盆骨折的治疗优良率.结果 联合固定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06±1.51)d,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为(12.13±2.71)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2,P=0.015);联合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3±0.14)个月,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22±1.93)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2,P=0.005).联合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75%,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为78.75%,因而联合固定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x2=7.931,P=0.019).结论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该种治疗方法可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酮尿在长骨、盆骨骨折后脂肪栓子干预时机中的价值

    作者:张海鹏;张力;苏峰;李玉清;朱颖波;刘建平;朱永;赵宝山;张效云;李明亮

    Gossling等[1]很早就提出几乎所有的长骨、盆骨骨折病例都存在脂肪栓子,而长骨、盆骨骨折后血甘油三脂(TG)水平的增高是髓脂(以TG为主要成分)入血后产生的特殊生化改变[2],从而为长、盆骨骨折后脂肪栓子早期诊断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之前的病程监测提供了应用广泛、易于普行的生化指标.为了在TG动态检测中确定脂肪栓子的适当干预时机,我们对所获得的长骨、盆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如下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6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志伟;孙波;王敏

    骨盆骨折一般见于受到强大的外力冲击,骨盆前后或侧面遭受挤压,导致耻骨附近或骶髂关节部位骨折或脱位,多发于耻骨枝和耻骨联合处[1]。随着现代交通的四通八达,私人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加,因交通事故导致骨盆骨折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病死率可达10%~30%,主要原因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全身炎性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2-4]。骨盆骨折早期多采用临时骨盆固定、对症支持治疗等救治方式,外科手术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主要方式,本文应用西医外科手术联合中医方剂新伤续断汤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优质护理对改善盆骨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疗效探讨

    作者:马玉芬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盆骨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盆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抽取43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剩余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优良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应用于盆骨骨折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 盆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袁诗谱

    目的:探讨对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8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骨折创伤类型分组。其中Tile分型为B型骨折者38例作为对照组,C型骨折者42例作为实验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盆骨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经χ2检验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盆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低,组间经χ2检验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骨骨折患者根据骨折Tile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B型骨折患者预后情况更好。

  • 刍议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盆骨骨折诊断与治疗

    作者:庞文彬

    目的 评估分析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于盆骨骨折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首先通过薄层CT扫描,获取12例患者病变部位的平面数据,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解剖学基础上构建盆骨骨折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与实体等大,即1:1比例的盆骨模型.后依据模型对骨折部位进行精细、准确的诊断和分型,并确立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模拟,为手术提供参数资料.结果 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构建的盆骨骨折三维图形和立体模型和术中所见实体基本一致,通过术前模拟,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控制了失血.12位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对患者骨折盆骨进行全方位、精细、准确的立体分析,有助于了解各解剖部位在空间结构上的关系,在盆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骨盆骨折护理体会

    作者:陆双玲;王永红

    0引言骨盆骨折可合并血管、神经、膀胱、尿道、直肠和女性生殖道损伤等,故临床护理特别重要。我们自2011年12月采用辩证施护方法护理骨盆骨折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盆骨骨折 护理 体会
  • 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对盆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期间,共4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影像检查,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CT影像检查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影像诊断盆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 胸腰椎骨折和骨盆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作者:杨伟伟

    目的:针对胸腰椎骨折以骨盆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以骨盆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好转,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经过常会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以骨盆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采用系统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钟辉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进行急诊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送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一江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法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对患者随访调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通过Matta及Torne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分,按Brooker等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结果:12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8±0.5)个月,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从术前的22.50%提升到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发生异位骨化0级84.17%,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结论:对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以内固定法行复位固定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后路改良双钢板内固定联合前路外固定支架在盆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存良;曹云鹏

    目的 探讨后路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法与前路外固定支架法联合治疗盆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盆骨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的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组40例给予后路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法与前路外固定支架法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状况以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8.34±4.05)min vs(102.53±5.11)min]、术中出血量[(168.56±12.64) ml vs(403.62±16.92) ml]和骨折愈合时间[(128.63±11.66)d vs(171.25±12.07)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术后功能恢复评分(88.23±7.37 vs 67.37 ±8.15)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 vs 15.00%,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IL)-10、IL-13、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均较手术前有明显的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临床中对于盆骨骨折患者给予后路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法与前路外固定支架法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同时,可减轻炎性细胞因子的应激反应.

  • 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骨科创伤控制与并发症情况研究

    作者:郎良军;陈勇杰;周云斌

    目的 探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骨科创伤控制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收治疗的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64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创伤控制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的确定性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接受治疗之前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完成前后组内比较有先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治疗结束后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8.13%和6.25%,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和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联合治疗

    作者:陈建生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与外固定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90人,按照随机对照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进行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治疗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对各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效果方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伤口恢复和并发症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使用有助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李军;吴春华;邵纪满;张静坤;吴小勇

    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骨科收治的35例盆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16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35例盆骨骨折患者中,多层螺旋CT共检查出67处骨折、脱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X线平片共检查出42处骨折、脱位,诊断准确率为62.7%,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0.73,P=0.00).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关节脱位及骨折移位情况,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作者:赖春娟;李季妮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32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和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丽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76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X射线摄片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效果.结果 X射线诊断法对骨盆骨折患者诊断准确性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法(P<0.05);两种方法对骨盆骨折患者骨折部位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盆骨折诊断敏感度为100%,显著高于X射线诊断法的59.2%(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效弥补了X线DR不足之处,CT重建更加清晰立体,能够按照实际需求从各个方位展现骨盆骨折情况,对合理指导临床诊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经皮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丁聪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96例盆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96例患者分成各48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施以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施以治疗;对比两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47.2±6.7)min、(61.1±17.2)ml、(2.4±0.6)d、(9.1±2.5)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盆骨功能恢复优良率8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P<0.05.结论:对于盆骨骨折患者,以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