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尤昭玲教授对辅助生殖技术中医饮食疗法的实践与经验

    作者:王春荣;尤昭玲;徐爱良

    尤昭玲,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中医.尤教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30多年,对妇科常见疾病如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作者:彭婉仪;柯玩娜;吴嘉齐

    对15例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病人均完全康复.提示加强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人文关怀、做好随访指导至关重要.

  •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护理

    作者:骆春启

    目的探讨IVF-ET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00例IVF-ET术前、取卵术和胚胎移植术的护理经验.结果100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有33例妊娠,妊娠率33%.结论做好术前的准备、取卵术和胚胎移植术的护理对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作者:阎梦;华芮;周瑶;聂庆文;李红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变化趋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IVF-ET治疗、使用经典长方案的PCOS患者314例,根据早、中、晚卵泡期血清LH水平分为早-中卵泡期降低组(A组,LH比值≤1)与升高组(B组,LH比值>1)、中-晚卵泡期降低组(C组,LH比值≤1)与升高组(D组,LH比值>1)、早-晚卵泡期降低组(E组,LH比值≤1)与升高组(F组,LH比值>1),比较A与B、C与D、E与F组间结局的差异。结果 A、B两组间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获卵数、早期自然流产率较D组显著升高(P<0.05),而正常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较D组显著降低(P<0.05)。E组早期流产率较F组显著升高(P<0.05),持续妊娠率较F组显著下降(P<0.05),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卵泡期与中-晚卵泡期LH呈升高趋势有更好的临床结局,早-中卵泡期LH变化趋势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 人原核期胚胎形态与胚胎移植后着床的关系

    作者:李劲;陈士岭;孙玲;邢福祺

    目的 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验证并筛选能正确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 选取年龄均≤35岁,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8 mm,且取卵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100%植入的共30个移植周期患者(植入组),同时随机选取满足上述条件的100%未植入32个移植周期患者(未植入组).根据原核期形态包括两原核是否相邻、大小、居于胞浆中的位置,核仁前体(NPB)的排列方式、大小、数目,极体是否完整,胞浆晕的有无,胞质颜色及颗粒是否正常,胞质内空泡的有无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原核期形态与胚胎种植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结果 植入组中两原核相邻、居中、大小一致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植入组中以NPB均线性排列、数目3~7个、中等大小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胞浆形态中胞浆颗粒增粗明显降低胚胎种植率(P<0.05),其它形态如极体、胞浆颜色、胞浆晕及胞浆内空泡均不影响胚胎种植率.结论 原核期胚胎形态可以反映受精卵的质量,但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质量不完全一致,在IVF临床工作中是选择移植胚胎的一项辅助指标,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

  • 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需求的探索及护理

    作者:卢桂英;李锦红;冯丽英;何日尚

    目的 通过了解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在治疗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为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1月我生殖中心初次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患者,共10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A、B两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对A组通过观察、解释、鼓励、安慰、个案等方法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理干预,B组则不进行干预.结果 A组提高了初次治疗妊娠率、降低了流产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 对初次接受试管婴儿患者及家属制定详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干扰到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到成功率.

  • 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体会

    作者:席红琳;谭新沙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病因、分型、诊断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16例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A 组)和随机选取的45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B 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E2、Gn启动日FSH、LH、E2、HCG日LH、E2、P、Gn时间、Gn 用量、获卵数、优胚数以及卵裂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受精率为86.2%明显低于 A 组的94.3%(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4%和43.7%,种植率分别为31.8%和29.1%(P>0.05)。结论:经手术确诊为腹茧症的不孕患者如子宫、卵巢功能正常,应尽早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解决生育问题。腹茧症不孕患者的IVF-ET成功率为40%~50%,与同年龄组一般的输卵管性不孕的妊娠率基本一致。

  • 胚胎形态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娜;苗聪秀;毕慧玲;苗卉

    目的 研究探讨胚胎原核期及D2/D3胚胎形态学指标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行常规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167例,根据是否妊娠分为2组,妊娠组81例,未妊娠组86例,比较分析2组胚胎形态学评分和胚胎质量以及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评分较高的胚胎、评分较低的胚胎、比较优质胚胎率和妊娠均有显著差异P<0.05,评分高的胚胎优质胚胎率可达67.05%,而高形态评分的胚胎移植也有高的妊娠率.结论 对原核期及D2/D3天胚胎形态评分可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提高妊娠率,减少移植胚胎数目,并可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前应用GnRH-a的疗效分析

    作者:莫凤媚;邓李文;丘映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并不孕患者施行IVF-ET(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组32例为子宫腺肌病并不孕患者,IVF助孕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4个月;对照组100例为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观察治疗组GnRH-a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的变化,比较两组IVF治疗Gn(促卵泡激素)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治疗组使用GnRH-a治疗3~4个月后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Gn使用总量多于对照组,获卵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并不孕患者在IVF助孕前使用GnRH-a治疗,其妊娠率与因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的患者相同.GnRH-a能提高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行IVF助孕的成功率.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64个周期的观察研究

    作者:叶健;乃东红;黄莉;孙燕萍;谢丹尼;张海英;莫璐

    目的分析本中心开展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症61例64个周期的治疗结局。方法接受治疗患者年龄25岁至41岁,共进行64个周期的常规IVF-ET治疗,于取卵后48~50 h进行胚胎移植。结果本组治疗周期64个,取消周期4.6%,取卵周期61个,平均周期取卵数(9.61±6.63)个,受精率71.32%,卵裂率90.78%,每周期胚胎移植数(3.86±1.09)个,临床妊娠率为28.07%。结论 IVF-ET治疗输卵管梗阻性及原因不明不孕症在临床已获成功,提高妊娠率有待改善各种有关条件。

  • 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素用于IVF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傅薇;董曦;徐军;李路;孙晓溪

    目的 研究IVF治疗中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素进行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45个患者进行的1080个周期.结果 在年龄<35组,基础FSH为(9.3±3.9)IU/L,获卵数为(7.6±5.2)个,胚胎数为(3.6±2.9)个,优质胚胎数为(2.7±2.3)个,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44.2)%.在年龄≥35岁的患者中,FSH为(10±4.3)IU/L,获卵数为(4.9±3.7)个,胚胎数为(2.3±1.9)个,优质胚胎数为(2.0±1.6)个,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26.5%.结论 对于基础FSH偏高或者年纪大的患者,联合克罗米芬和尿促性腺素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 抑制素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刺激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倩;刘小青;刘伟;李冬月;李力

    目的 探讨抑制素B(inhibin 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及在卵巢刺激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输卵管梗阻不孕患者120例,其中90例PCOS患者作为PCOS组,30例非PCOS患者作为非PCOS组,PCOS患者采用双压降调节的卵巢刺激方案,非PCOS组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检测两组患者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不同时期[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日(G n启动日)、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第5天(G n第5日)、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inhibin B以及卵泡液inhibin B水平,依据inhibin B增幅水平将PCOS患者分为低增幅组、中增幅组和高增幅组,按妊娠与否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2个亚组.结果 PCOS组月经周期第3天、Gn启动日、Gn第5日、HCG日血清和卵泡液inhibin 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COS组(P<0.01);PCOS组中患者基础血清inhibin B水平与Gn使用剂量呈负相关(r=-0.274,P=0.034).高增幅组和中增幅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Gn启动日、Gn第5日、HCG日inhibin B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增幅组(P<0.05);高增幅组和中增幅组在Gn使用总量、COS天数显著低于低增幅组,获卵数显著高于低增幅组(P<0.05);非PCOS患者妊娠组取卵日的卵泡液inhibin B水平和基础血清inhibin B、可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inhibin B水平与Gn用量呈负相关,COS过程中促排卵早期的血清inhibin B的增幅程度可指导Gn应用剂量,但inhibin B水平不能用于预测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

  • 原核期形态特征与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和体内着床潜能的关系

    作者:刘群;胡娟;任新玲;魏玉兰;吴黎;靳镭;李豫峰;朱桂金;艾继辉

    目的 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 ~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I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 拟做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妇女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作者:孔燕;李培培;陈娟;李敏;张丽丽

    目的 探讨拟做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妇女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对99例拟做IVF-ET妇女和98例止常育龄妇女进行测试.结果 ①应对方式问卷中,IVF-ET妇女组的解决问题冈子分明显低于iF常育龄妇女组(t=-2.42,P<0.05),而幻想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t=2.79,P<0.05);②在SCL-90中IVF-ET妇女组的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P<0.05,P<0.01).③解决问题与SCL-90总均分旱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和退避与SCL-90总均分显著正相关.结论 IVF-ET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可通过改善她们的应对方式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溢乳症的临床处理分析

    作者:戴芳芳;张丽晓;郑波;郑晓红;程书清;许晓立;王春梅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处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中伴溢乳症的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358例,其中伴溢乳症296例,无溢乳症及基础血清催乳素( prolactin,PRL)正常的62例。按有无溢乳症、高PRL血症及其处理方法分为5组,A组为溢乳症不伴有高PRL血症,应用甲磺酸溴隐亭治疗;B组为溢乳症伴有高PRL血症,应用甲磺酸溴隐亭治疗;C组为溢乳症不伴有高PRL血症,应用中药治疗;D组为溢乳症不伴有高PRL血症,未给予药物治疗;E组为无溢乳症及基础血清PRL正常。比较5组不孕症患者外源性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Gn )启动日 PRL 水平、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PRL水平、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结果5组不孕症患者比较,A组临床妊娠率低(P<0.05);在Gn启动日和注射HCG日,A组PRL水平低于其他4组(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无高PRL血症的溢乳症状无需进行治疗,为改善症状,中药治疗可作为很好的尝试。

  • 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位置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敖敏;汪蕾;侯艳琼;谭超;吴东;钟影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接收的首次IVF- ET新鲜胚胎移植3119 个移植周期资料,以胚胎移植管顶端距子宫底的距离分为A、B、C、D、E 5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B、C、D、E 5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种植率分别为36.74%、35.32%、33.03%、30.45%和38.55%,A、B、E组之间,C组和D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E组种植率和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与移植管距子宫底的距离没有关系,种植率可能与胚胎质量有关系.

  • 卵泡液中游离Fas(sFas)、游离FasL(sFasL)以及LH的不同浓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黔红;李尚为;彭芝兰;黄仲英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患者卵泡液中sFas和sFasL的浓度与妊娠的关系,以及与卵泡液中的促黄体素(L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行IVF/ICSI患者的卵泡液,测定sFas、sFasL和LH浓度. 结果:妊娠组排卵前卵泡液中的sFasL和LH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分别为0.002和<0.001),两组中sFas水平没有明显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卵泡液中与妊娠有统计学相关的因素仅为LH,OR=4.117(P为0.001).卵泡液中的LH和sFasL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LH与sFas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结论:在IVF/ICSI治疗周期中,卵泡液中的sFasL蛋白和LH水平与妊娠结局有关,卵泡液中的LH水平可能通过调节卵泡局部的某些系统来调节卵泡中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作用.

  • 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观察

    作者:陈辉莲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相应护理后,研究组妊娠率、流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效果优于单一实施常规护理。

  • 常规IVF短时授精第2极体排出及原核形成与胚胎发育潜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芳;王莹;金锐;白刚;刘永杰;唐大伟;包俊华

    目的 通过观察常规IVF短时受精中第2极体排出以及受精后原核形成的情况,评估该两项指标与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因女方输卵管因素接受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05个周期,观察受精后3~5 h第2极体排出以及授精后18~20 h原核形成情况.按照第2极体排出以及原核形成与否分为4组,A组(第2极体排出,观察到2个原核),B组(第2极体未排出,观察到2个原核),C组(第2极体排出,未观察到2个原核),D组(第2极体未排出,未观察到原核形成),评估各组对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 共观察851枚行常规体外授精的成熟卵子,获胚胎728枚,4组间胚胎形成率及优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目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6个细胞的胚胎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A组和B组介于6~8个细胞的胚胎比例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第3天胚胎碎片程度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精后3~5 h见第2极体排出且18~20 h观察到2个原核形成的胚胎具有较好的胚胎发育潜能.

  • IVF-ET出生的新生儿状况分析

    作者:李凤兰;吴伟丽;邹淑花;吴瑞英;宋东坡

    目的 对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受孕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探讨实施IVF-ET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后受孕181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追踪观察,将其分娩的25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本院产科同期自然妊娠分娩的1 20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单胎和总体新生儿孕周、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畸形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除观察组单胎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χ2=6.48,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2~1.44,χ2=0.00~1.88,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畸形率、窒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0~3.56,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孕周、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2~12.18,χ2=8.26~59.97,P<0.01、0.05).结论 IVF-ET技术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率和围生期病死率;多胎是IVF-ET技术主要并发症,是早产、低体质量出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

60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