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条件致命伤7例死亡原因分析
在机械性损伤的死亡案件中,有的属条件致命伤.我们在法医鉴定中遇到10例,其死亡并非原发损伤的必然结果,即依据发案当地、当时就医的医疗单位的设备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伤者及其家属的态度和经济状况,只要及时就诊、及时抢救、正确治疗,均可避免死亡.其死因构成应包括加害人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医疗过失所致的损害、受害人自己及亲属的态度和经济状况等几方面的因素.
-
河北承德市2009至2011年孕产妇死亡结果调查分析
孕产妇死亡的定义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内死亡者.孕产妇病死率是一个综合的、敏感的指标,孕产妇病死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女性的健康和社会地位状况,是考核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
138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编者按:近年来,儿童的健康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有关人士认为,儿童的生存关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3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呼吸道感染及疫苗缺乏所致疾病等可以预防的疾病,而这些儿童的生命本来用普通的医疗措施就能挽救。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亦存在同样的问题,尤其在贫困地区。甯交龙同志的文章表明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群中可避免死亡……
-
上海医学可避免死亡率变化的归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人口可避免死亡变化的原因,评价上海市卫生系统绩效,提出绩效改进方向。方法:根据国际上已经形成的标准确定可避免死亡的范围,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必要的人口和死亡数据,分析不同年龄组、性别以及疾病对可避免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结果:(1)1999-2010年上海市人口可避免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999-2010年,65~74岁组人群可避免死亡的减少对全人群可避免死亡率下降的贡献大,为64.59%。(3)男性可避免死亡的减少对全人群可避免死亡率下降贡献为39.90%,女性为60.02%,明显高于男性。(4)对可避免死亡率下降贡献大的疾病为脑血管疾病,贡献率为111.94%,其下降贡献大的为65~74岁年龄组。负贡献大的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贡献率为-18.20%,其上升贡献大的是60~65岁年龄组。结论:上海市卫生系统绩效逐年提高;1999年至2010年期间,上海卫生系统总体在脑血管疾病、肾炎和肾病、肺炎,65~74岁组人群组以及女性的预防保健上取得一定成绩,尤其在65~74岁组脑血管疾病,50~55岁组女性乳腺癌疾病取得显著成效;但今后要加针对缺血性心脏病(重点60~65岁组)、女性乳腺癌(重点60~65岁组)的防治工作。
-
国际卒中试验-3
背景:每1000例在发病6h内接受静脉rtPA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中有55例患者可避免死亡或生活依赖.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患者接受rtPA的治疗.
-
细胞凋亡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
近年来,胆囊疾病特别是胆囊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据统计,胆囊癌发病率占消化系肿瘤的第5位,且具有浸润迅速,易转移,预后差的特点,但病因不明,仅发现其与胆囊结石有高度相关性,也与其它胆囊良性病变如慢性胆囊炎、胆囊上皮瘤样病变以及胰胆管合流异常等有一定关系[1].有学者提出细胞凋亡在胆囊肿瘤形成、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由细胞自身基因调控引发的细胞死亡方式,这种方式可避免死亡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在机体的组织分化发育,以及许多病理、生理性过程中均有发生,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在病理上,肿瘤的发生被认为与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P53、P21和bcl-2基因家族等.国内外学者的许多研究认为某些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胆囊良、恶性病变发病有重要关系.本文就P53、P21和bcl-2基因家族及其信号传递在胆囊病变时的作用作一综述.
-
癌症末期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阶段指患者处于生命末期,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死亡[1].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患者家属的特殊服务.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强其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的度过人生后的旅程.我科对60例癌症末期患者,通过临终关怀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
浅谈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服务
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难点,直接影响到新"两规"目标任务的完成.据统计2003年省外流动人口在浙江省分娩活产数51 010例,孕产妇死亡35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68.61/10万,高出该省户籍孕产妇死亡率近5倍.其中计划外生育比例为65%,低经济水平比例84.6%,非住院分娩比例41.2%,评审为可避免死亡比例为50%.
-
临床不复苏医嘱与应用进展
心肺复苏(CPR)术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息者的关键技术,每年从中受益者不计其数.但对部分很可能不可避免死亡的患者,是否值得施行CPR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
-
重视『白金十分钟』
新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儿童和成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处于高水平状态(每年约5%~9%);由此而引起的死亡率高达20%左右.当命系"第一时间",在巨变、快变、多变的各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能不能迅速作出正确反应,其结果天差地别.国内急救医学专家指出,在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伤后"黄金1小时"内,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宝贵.这段时间内,如果伤员现场急救处理正确,即可避免死亡或减轻身体伤害.以往的调查结果表明,基本且简单有效的急救知识,大多数国人都不会现场使用,结果耽误了抢救意外伤害患者的宝贵时间,以致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