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俗称砒霜,是一种致癌剂,又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药物,中国古代曾用来治疗牛皮癣、梅毒、风湿病及一些恶性肿瘤.微量砷剂作用于哺乳动物,可使姊妹染色体交换、DNA-蛋白交联和DNA降解,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导致慢性中毒;砷剂亦可导致急性中毒,口服中毒剂量为10~50 mg,致死剂量为60 mg.但一定剂量的砷剂却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如改善微循环等.我国学者[1-4]将As2O3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肿瘤学者将其用于实体肿瘤化学治疗的实验研究,在对肝癌的作用研究方面尤为深入,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卡马西平对癫癎患儿姊妹染色体诱变作用与叶酸缺乏的关系
研究对象与方法:癫癎患儿和健康儿童.从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河北医大附属二院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EEG)或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后确诊,且应用卡马西平(CBZ)治疗有效,来选择癫癎患儿[1].健康儿童均为健康查体证实无器质性疾病者.所选对象均无病毒感染性疾病,无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近1个月内未接触过X射线.共分为3组,测定各组、各时间点的姊妹染色体交换(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A)水平.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
-
甲醛对健康影响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甲醛(CH2O)是一种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易燃的无色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普遍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医学上甲醛被作为杀菌剂和组织防腐剂、固定剂使用,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因此,有大量职业接触人群,如医院病理科医生和教师、人造木板厂的作业工人等.日常生活中也有大量机会接触甲醛,因此甲醛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国外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开展了大量动物实验和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对甲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家居装饰热的出现,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增加所引起的健康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大问题.现仅就甲醛暴露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常用抗癫癎药物对小儿机体诱变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A)水平,研究抗癫药物(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及其对FA代谢的影响,寻求抗诱变作用的途径.方法选择癫患儿90例,依据应用AEDs不同分组,检测各组用药前后SCE频率及FA水平,以及补充FA后两指标变化.结果服用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的癫患儿,服药后较服药前血清FA明显降低,SCE频率显著升高,而补充服用FA后两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CBZ、VPA对小儿机体具有诱变作用,但硝基安定无明显诱变作用.FA能够减轻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