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协和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

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협화의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081
  • 国内刊号: 11-5882/R
期刊荣誉:
  • 视网膜脱离术后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作者:戴荣平;董方田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的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表现.方法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临床视网膜复位但视力恢复不佳或有视物变形症状患者19例21眼,应用3D OCT在其黄斑部行范围为 6 mm×6 mm×1.7 mm、分辨率为512×128的三维扫描检查.分析患者黄斑部的OCT表现,包括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神经上皮脱离情况、感光细胞内外节(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IS/OS)结合部情况等.结果 3D OCT检查显示15眼存在黄斑区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均为术前黄斑脱离的患者.其中14眼神经上皮的IS/OS结合部反光信号完整且增厚增强,2眼可见中心凹外色素上皮层的高反射隆起,2眼可见视网膜前膜反射信号.15眼中,7眼神经上皮断续脱离.7例患者进行了多次OCT随访,时间为术后3~12个月,神经上皮脱离终全部消失,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7~1.2.结论 3D OCT能发现临床视网膜复位患者的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并确定脱离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神经上皮浅脱离,IS/OS结合部反光信号完整且增厚增强.

  • 视神经管骨折的CT三维重建评价

    作者:程钢炜;牟文斌;金征宇;赵家良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CT影像学重建技术评价视神经管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1只京豺犬的双侧视神经管在去除软组织后选取16个解剖标志点,由两个观察者独立测量;利用16层螺旋CT采用 0.10 mm间隔进行重建性扫描,根据一侧视神经管的解剖学形态,选取合适的CT重建阈值参数,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重建技术(surface rendering technique,SR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空间处理重建技术(InSpace)的窗宽、窗位、明亮度、透度、厚度等,使得重建的CT影像与实际形态相符.利用该参数系统对所有观察者间一致性高的测量点采用旋转平面投影法进行CT下的空间测量,结果与解剖学测量值进行比较.对9只京豺犬双侧视神经管按照常见骨折类型(包括撕脱骨折、青枝骨折、分离骨折、塌陷骨折、粉碎骨折)制作骨折模型,应用前述阈值参数系统,分别使用被遮表面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VRT和InSpace共4种重建显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与视神经管正常解剖形态和骨折形态进行比较.利用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CT影像进行二次重建,并与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nSpace三维CT重建技术结合旋转平面投影法测量各径线空间长度,是一种可靠的量化手段.应用该技术的测量结果与解剖学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SSD、VRT、InSpace技术均可以反映视神经管的整体空间形态,但在不同的骨折类型,各重建方法的敏感性(对骨折模型的显示程度)和准确性(辨别骨折的具体形态)有差异.InSpace重建模式对多数骨折类型均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但是对塌陷性骨折的整体显示效果差于SSD.SSD技术对于如塌陷性骨折显示效果良好,而对于明显移位的锐性骨折片显示效果逊于InSpace和VRT.MIP重建法显示各类骨折的效果均不理想.VRT重建法的整体显示骨折的效果介于InSpace和SSD之间.结合MPR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诊断骨折的敏感性.VE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神经管的内部形态改变,并对骨折进行较好的鉴别,所得影像的空间效果感及表面的起伏立体感十分明显.结论 新一代多层CT扫描及重建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视神经管骨折诊断手段.通过不同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满足视神经管骨折的三维评价.

  • 采用不同术式和切削比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

    作者:金科;姜洋;李莹;罗岩;金玉梅;艾凤荣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采用不同术式和切削比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103眼),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L组)27例53眼和新型表层屈光手术组(A组)25例50眼.两组中,再按切削比分为亚组1(切削比≤0.15)和亚组2(切削比>0.15).术前及术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指标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垂直子午线的角膜镜度数及其差值(Δsimulated keratoscopy reading,ΔSimK)和大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y reading,SimK)等效值.分析不同术式组、不同切削比组之间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特点.结果 在L2和A2组术后各时期SA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L1和A1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2组,术后1周SR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0),而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2组,术后1周及1个月SRI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0,P=0.005),而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1和A1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术后各时期ΔSimK及SimK等效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00).术后SAI和ΔSimK的变化受手术方式和切削比的共同影响(P均<0.05),而SRI和SimK等效值的变化仅受切削比的影响(P均<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变化程度大于新型表层屈光手术,且切削比越大,变化程度越大.

  • 肩难产高危因素、产程特点及并发症

    作者:宋英娜;刘俊涛;杨剑秋;边旭明;李雷

    目的 探讨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产程特点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1993年至2012年间的81例肩难产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的足月、单胎、头位、阴道分娩者共629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47%(81/17 287).分娩时孕周大于40周及合并糖尿病者肩难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均<0.001).肩难产组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胎心监护异常、羊水Ⅲ度污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肩难产组中有更多的患者采取了助产及会阴切开(P均<0.001).肩难产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4),新生儿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会阴Ⅱ度以上裂伤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大儿、宫缩乏力、合并糖尿病、采用助产、孕周大于40周为导致肩难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 巨大儿、合并糖尿病、孕周大于40周是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产程中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采用助产时要高度警惕肩难产发生的可能.母婴并发症与是否使用助产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

  • 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12例病例分析

    作者:郭俊超;夏蜀珺;张太平;赵玉沛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02年1月至2012 年1月收治的12 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其次为腹部包块;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6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1例考虑为腹茧症;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排气时间平均(5.8±3.0)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4.8±3.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2±6.5)d.6例患者(50%)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4例出现腹腔感染,2例发生吻合口瘘,手术死亡3例(25%).除3例死亡病例外,其余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其中6例恢复良好,无再发肠梗阻;3例仍存在不完全肠梗阻表现,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腹部增强CT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如有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表现,宜行手术治疗.

  • 视隔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

    作者:谢洪彬;程钢炜;睢瑞芳

    目的 探讨视隔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通过眼科检查、头颅磁共振及实验室检测,确诊4例视隔发育不良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随诊.结果 4例患者均有双侧视神经发育不良、视力低下和眼球震颤.1例患者有身材矮小、癫痫、智力低下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减低;其余3例智力及运动发育迟缓.头颅磁共振显示1例患者视神经和视交叉变细,垂体结构不清;余3例均表现为脑中线结构缺陷,包括典型胼胝体缺如、左侧脑发育不良、脑室扩张和胼胝体较薄.结论 严重视力损伤、视神经发育不良、脑中部缺陷、垂体相关激素异常及智力和运动发育迟缓是该组视隔发育不良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 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RS1基因突变筛查

    作者:许菲;睢瑞芳;李蕙;姜茹欣;董方田

    目的 探讨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 retinoschisis,XL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3 ml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RS1 基因的6个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 RS1基因检测共发现11种致病性突变,包括p.E72K、p.W92C、p.R102Q、p.W112X、p.S134P、p.R156G、p.P193S、p.R200H、p.R209C、p.R213W和p.R213Q,其中p.W112X和p.S134P突变为新发突变.1例散发病例未确定RS1基因突变位点.在确定突变的所有患者中,5个家系的先证者和9例散发患者主诉均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佳矫正视力在0.04~0.8之间.眼底检查均存在特征性黄斑区劈裂,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周边视网膜劈裂.携带RS1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10例接受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显示9例患者的混合反应均呈特征性的负波形.携带同一致病性突变的不同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结论 XLRS患者在临床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未观察到基因型与表型间的相关性.

  • 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潺;张美芬;董方田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VK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VKH患者共4只眼接受了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0.7岁(31~48岁).接受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4只眼中,术前均有黄斑区视网膜下膜,佳矫正视力在光感至0.06之间;2只眼术前无白内障,1只眼合并轻度白内障,1只眼合并重度白内障.所有患眼在术中均行玻璃体大部切除+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取出术;合并重度白内障的患眼术中行后路晶体切除术;1只眼术中行C3F8填充,另3只眼行硅油填充.所有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3只行硅油填充术的患眼均行二期硅油取出术,术后随诊过程中均无视网膜脱离.2只术前无白内障的患眼在随访过程中均出现白内障并影响视力,均成功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有轻度白内障的患眼行硅油取出术的同时行后路晶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末次随诊在后一次手术后1~6个月,平均3.8个月,均无活动性的前后节炎症.4只眼的末次随诊视力较第1次术前均有所提高.结论 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是治疗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有效方法;下膜取出术后常出现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

  • 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格日勒图;张玉凤;伟伟;王璞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选择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视网膜脱离68 例患者70 只眼,根据视网膜脱离类型和程度行不同的视网膜复位手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复位者62只眼(其中19只眼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在位),视网膜复位率88.6%;6只眼再次手术,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7.1%.术前佳矫正视力数指以下者46只眼,占65.7%;术后平均随诊(5.3±2.2)个月,术后佳矫正视力大于0.05者58只眼,占82.9%.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26,P=0.000).术后并发症分别表现为疼痛1只眼,视网膜前局限性增生3只眼,并发白内障5只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8只眼.结论 及时行合理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是确保视网膜解剖复位、恢复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手术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常见线粒体疾病

    作者:姚凤霞;睢瑞芳;张为民;戴毅;郭玉璞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用于常见线粒体疾病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281例可疑线粒体异常病例,包括神经科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233例及眼科疑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48例,运用MLPA法对常见线粒体疾病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使用线粒体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281例标本中共38例检测到线粒体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13.5%.眼科48例标本中,3460G>A、11778G>A和14484T>C 3种突变共检测到19例,检出率为39.6%;神经科233例标本中,3243A>G、8344A>G、8993T>G和大片段缺失共检测到19例,检出率为8.2%.除1例大片段缺失暂无PCR测序验证外,其余MLPA结果均经序列测定验证为相符.结论MLPA法是一种可行的快速、准确、简便的基因诊断方法,可作为筛查常见线粒体疾病的检测工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葡萄膜炎复发原因调查

    作者:杨永升;张美芬;庄曾渊

    目的 调查分析诱导葡萄膜炎患者炎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1年7月至9月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葡萄膜炎专科门诊的葡萄膜炎患者中筛选符合葡萄膜炎复发条件的患者99例,填写复发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复发前2周内用药、全身疾病、工作学习强度、精神状况、饮食等情况.结果 99例葡萄膜炎复发患者中,92.9%可找到诱发原因,70.7%的复发与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诱发因素相关.复发与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减停或更换相关者占53.5%,尤其在Behcet病患者中占71.9%,在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中占77.8%;与劳累相关者占37.4%;与生物钟紊乱相关者占24.2%;与全身疾病诱发相关者占22.2%;与情绪波动相关者占22.2%;其他诱因还包括便秘(12.1%)、气候和地域变化(8.1%)、饮食不适(7.1%)、烟酒过度(6.1%).7.1%的复发患者无可查原因.结论 在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用药减停或更换、疲乏劳累、生物钟紊乱、其他疾病诱发、情绪波动等均是诱导复发的主要因素.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作者:杜虹;戴荣平;董方田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上已确诊为CSC的34例(40只眼)患者进行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只眼的SD-OCT检查结果显示,37只眼(92.5%)有黄斑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3只眼(7.5%)仅有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的37只眼中,9只眼(24.3%)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增强、增厚,28只眼(75.7%)信号减弱或消失;伴有色素上皮脱离20只眼(54.1%),伴有色素上皮层增厚、不规则或隆起12只眼(32.4%),仅有神经上皮脱离5只眼(13.5%).3只眼SD-OCT与FFA均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者,二者色素上皮脱离位置和大小相一致.28只眼FFA表现为荧光渗漏点者,SD-OCT在相应位置均有色素上皮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SD-OCT较FFA能发现更多的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结论CSC患者的SD-OCT多数在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多数减弱或消失.

  • 角膜板层刀制瓣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徐婧;姜洋;李莹;王忠海;金玉梅;夏文薇

    目的 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SIK组)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F-LASIK组)各150例300眼.观察手术后1个月内角膜瓣愈合、视力、干眼的3项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S)评分]、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的问卷评估.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瓣均一期愈合,F-LASIK组有1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瓣细皱,冲洗后好转;所有眼均达到手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1、K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 (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BUT、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下降,FS评分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F-LASIK组BUT明显高于M-LASIK组(P=0.045),泪液分泌试验、F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IK组主观症状的评分总和明显低于M-LASIK组(Z=-0.989,P=0.043);满意度明显高于M-LASIK组(Z=-2.316,P=0.021).结论 传统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和现代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及生活视觉质量,而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满意度更高,且可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管理

    作者:赵娜;徐仲煌;黄宇光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Mayson等[1]曾报道,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15.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2.3%)、术后恶心与呕吐(9.4%)和疼痛(7.2%).也有研究报道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19%[2],而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可高达40%[3].常见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肺膨胀不全[4-5]、术后肺炎[4-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7]及术后呼吸衰竭[8-9]等.在评估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率时,尤其对老年患者,与心脏并发症相比,肺部并发症可能更有预测价值[1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作者:刘姝林;陈有信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已成为发达国家致盲人数多的眼病.既往糖尿病所引起的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主要通过眼底激光进行治疗.近年来,在药物治疗方面也有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文着重对这些不同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比较进行综述.

  • 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作者:马瑾;钟勇

    儿童视神经炎是在儿童期(16岁以内)发病的少见疾病,常常会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丧失,病变可累及单眼或双眼(双眼同时受累或两周内相继受累).该病病情严重,常与全身神经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关于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强化认识.儿童视神经炎的流行病学现状近加拿大的一项调查发现儿童视神经炎的发病率为0.2/100 000[1], 但该病发病率存在地域性的差别.Absoud等[2]对44例儿童视神经炎连续病例研究发现发病年龄在2~15.8岁(平均10.9岁),女/男比例为1.8,也有报道儿童视神经炎的发病没有性别和种族差别.双侧视神经炎多见于小于10岁的儿童,单侧视神经炎多见于大于10岁的儿童[3].

  •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作者:唐帅;徐仲煌;黄宇光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适用于膝关节炎和退行性病变患者,能够恢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TKA为患者带来的远期好处是不言而喻的[1];但TKA也会引起术后早期剧烈疼痛,为此完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TKA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以及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如连续股神经阻滞.本文主要综述连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特性

    作者:杨卓;张玉娟;陈倩;付静轩;崔巍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现有影像学手段及传统肿瘤标志物不能辅助医生尽早发现肿瘤转移并判断预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存在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药物疗效以及早期复发和转移均密切相关,因有望成为实时的"液体活检"而备受关注[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CTCs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并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检测.虽然已有文献对CTCs的分离和鉴定进行综述[2],但是CTCs作为热点话题,对其报道日新月异,更多CTCs的表型和分子特征被报道,新的研究手段也逐渐被尝试,分离鉴定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本文在前有基础上结合新检测技术以及CTCs的特性进行综述.

  •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

    作者:李星辰;辛论;徐海燕;李辉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是一种发生在眼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1].虽然大多数TAO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史,也有少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表现正常,另一部分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也可发生TAO[2].TAO发病率占眼眶疾病之首,男、女年发病率分别为16/10万和3/10万[3].

  •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之路

    作者:董方田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眼科的发源地,90多年来传承并发扬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在我国眼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和眼科发展至今,犹如砺沙的金石,经历过时间之水的冲刷,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特有光辉.

    关键词: 眼科 北京协和医院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成功治疗慢性赖特综合征1例

    作者:吴庆军;徐东;李梦涛;赵岩;曾小峰;张奉春;唐福林

    赖特综合征(Reiter syndrome,RS)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关节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和/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本文报道1例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抑制剂成功治疗的慢性、难治性RS.病历患者男,16岁,2008年9月进冷食后出现腹泻水样便2次,自行好转.1周后出现发热,体温高峰40 ℃;右踝关节肿痛,左肩和左膝关节痛,活动受限和压痛明显;龟头痛性浅溃疡,伴尿频和尿痛;双眼结膜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8.4×109/L,中性粒细胞0.65,血红蛋白138 g/L,血小板 320×109/L;血沉 72 mm/h,C反应蛋白 36 mg/L;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阴性;血培养和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磁共振显像示左肱骨近端干骺端骨髓炎和盂肱关节滑膜炎.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双眼脉络膜骨瘤1例

    作者:马红霞;张承芬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罕见的脉络膜良性肿瘤.多见于26~39岁女性,女性与男性患病比例为4∶ 1.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先天性迷离瘤,多因为中胚层组织残留于脉络膜内,继而发展成骨瘤.脉络膜骨瘤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部的浆液性脱离.本文报告1例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对双眼脉络膜骨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家族性视网膜血管迂曲继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作者:周崎;李蕙;睢瑞芳

    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应为直的或轻度弯曲,只有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血管才会变得扩张迂曲.高血流量、新生血管和血管充血都可以出现视网膜血管迂曲.文献报道的视网膜血管迂曲病例往往是全身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本文报告一个家族性视网膜血管迂曲家系,家系中的多例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奉献协和 成就伟业 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创始人Harvey J. Howard博士

    作者:陈有信;张梦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 Harvey J.Howard博士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对中国,尤其是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奉献及对整个眼科学的奉献,诠释了一个眼科医师为人治学的标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人钦佩,令人回味.

  • 2012年度中国风湿免疫学科技发展荟萃报告

    作者:沈敏;张奉春

    2012年我国风湿免疫学科走过了快速发展的一年,风湿免疫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继续教育活动规模空前,临床与基础学术研究普遍开展,转化医学崭露头角,跨学科专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完成多项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 以安徽黄山市调研看中国新医改

    作者:张瀑;李娟;李思妤;安懿婷;胡立星;张雪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发布,拉开了中国新医改的序幕.根据<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协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