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중국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244
  • 国内刊号: 11-49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邱蔚六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及其恢复

    作者:袁灏;沈国芳;王旭东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结果:术后4天时,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感觉丧失发生率为85.4%.术后4周时,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为14.6%,术后12周为67.6%,术后24周为81.1%,32.4%的患者于随访期末达到完全恢复.两侧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但大多数(81.1%)患者在术后12~24周可达到"优"等级恢复.

  • 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陶谦;唐海阔;苏凯;吴志;乔彬

    目的:探讨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7侧)髁突矢状骨折解剖复位后,用2根侧向长钛钉进行固定,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5例(7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开口度3.5~4.0 cm,少数伴有关节区疼痛或弹响.结论: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陶谦;张彬;吴志;苏凯;乔彬

    目的:分析总结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并检索和回顾分析中英文文献.结果: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16篇,包括成组病例分析5篇,个案报道11篇,共计105例.结论:唾液腺黏膜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以腮腺为好发部位,生长缓慢,有长期自限的倾向;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预后良好;存在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对于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临床密切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 口腔鳞癌首诊患者血清Cyfra 21-1检测的预后评价价值

    作者:钟来平;郑家伟;张志愿;张陈平;陈万涛;竺涵光

    目的:探讨在口腔鳞癌首诊患者中检测血清Cyfra 21-1含量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56例正常人和107例口腔鳞癌首诊患者的治疗前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yfra 21-1的含量,跟踪随访12~57个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口腔鳞癌首诊患者治疗前血清Cyfra 21-1含量为(1.14±1.1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0±0.16)μg/L(P=0.001);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1%和96.4%.结合跟踪随访,肿瘤复发和死亡的患者,治疗前血清Cyfra 21-1含量显著高于肿瘤不复发(P=0.026)和存活(P=0.001)的患者,血清Cyfra 21-1含量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生存时间越短(P=0.003).结论:口腔鳞癌患者血清Cyfra 21-1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预后相关.检测血清Cyfra 21-1含量对口腔鳞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邱成端;曹裕中;黄世真

    目的:探讨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实施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使用自行研制的引管装置辅助引管.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引管成功,在无麻醉干扰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下径路经口气管内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避免了麻醉导管对口腔手术野的干扰,是对传统麻醉插管方式的改进和补充,是复杂面部骨折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 舌鳞癌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路彤彤;邹浩;贾俊;张文峰;赵怡芳

    目的:研究舌鳞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相对面积(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准确判断颈淋巴结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舌癌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的标本63例;对HE染色阴性的淋巴结,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检测微转移,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以LYVE-1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研究舌癌淋巴管生成参数--淋巴管密度(LVD)和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年龄、性别、T分类、病理分级、浸润方式)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舌癌实质内未见到LYVE-1+的脉管结构,LYVE-1+脉管多位于癌周,癌周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结论:舌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不宜作为术前评估淋巴结状况的指标.

  • 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区室化硬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伟良;杨朝晖;白植宝;王友元;黄志权;王永洁

    目的:评价区室化硬化治疗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巨大面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6~22岁,平均14.9岁)的病损,用丝线缝扎间隔成多个小区室,再用OK-432 0.1 mg(儿童)或0.2 mg(成人)和平阳霉素4 mg(儿童)或8 mg(成人)对每一区室进行多次经皮注射.每2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5次.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局部肿胀和轻微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周内自行恢复.经3~14个月(平均7.7个月)复查,4例病变完全消退,6例病变大部分消退,5例病变部分消退,1例病变少部分消退.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X线检查肺部无异常.结论:区室化OK-432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 一氧化氮合酶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张志纯;刘启明;李曦光

    目的:利用种植型牵张器增高兔下颌牙槽嵴,观察成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牵张后1 d组、1周组、2周组和4周组,每组4只,随机选取一侧下颌骨行牵张成骨术.术后延迟4d开始牵张,每天牵张2次,共4 d.处死各组兔子,游离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观察,通过细胞图像分析仪测定阳性面积,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和神经型NOS(nNOS)的阳性表达.结果:X线及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间隙内新骨逐渐形成.免疫组化观察,正常骨组织NOS仅有少量的阳性表达;iNOS在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中有阳性染色,牵张后1 d、1周、2周组的阳性面积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eNOS在间充质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中有阳性染色,牵张后1 d、1周、2周组的阳性面积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nNOS在各实验组均无明显的阳性表达.结论:iNOS和eNOS在牵张成骨过程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达,提示可能对牵张成骨的新骨形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欧阳可雄;陈伟良;黄志权;李海刚;李劲松;潘朝斌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成釉细胞瘤(AB)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成釉细胞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良性成釉细胞瘤(原发24例、复发11例)及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和10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VEGF、iNOS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COT、原发AB、复发AB、恶性AB中的iNOS、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成釉细胞瘤中计数均随着iNOS和VEC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iNOS和VEGF两者在成釉细胞瘤之间也具有相关性(rs=0.66,P<0.05).结论:iNOS和VEGF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的血管生成及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rhBMP-2诱导成肌细胞表达成骨表型的研究

    作者:曾融生;束煌;王剑宁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rhBMP-2对诱导成肌细胞成骨表型表达的影响,探索诱导成肌细胞表达成骨表型的rhBMP-2的适浓度.方法:采用双重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乳鼠的成肌细胞,纯化后,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取第3代培养细胞,按培养液中不同rhBMP-2浓度分组,分为0、0.1、0.5、1.0、1.5和5.0 μg/ml共6组(0 μg/ml组为对照组),培养1、2和4周.收集不同时期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爬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细胞形态和数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N)含量、Ⅰ型胶原合成量和钙化结节染色.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结果:应用rhBMP-2后,梭形成肌细胞减少,圆形或多突形成肌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呈集结性生长,培养4周可形成不透光结节.低、中浓度(0.1~1.5 μg/ml)rhBMP-2组细胞数量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浓度(5.0 μg/ml)rhBMP-2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0.1~1.5 μg/ml 4组rhBMP-2均能促进成肌细胞合成分泌ALP、OCN和Ⅰ型胶原(所有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中0.5和1.0 μg/ml 2组促进作用更显著.细胞培养4周后,茜素红S染色法示结节呈红色钙阳性反应.结论:低、中浓度(0.1~1.5 μg/ml)rhBMP-2对成肌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5.0 μg/ml)rhBMP-2可显著抑制成肌细胞增殖.rhBMP-2可有效诱导成肌细胞表达成骨细胞各项表型并能体外成骨,其中0.5~1.0 μg/ml是一个较为适宜的诱导浓度.

  • 苯丙芘诱导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

    作者:李金忠;潘红芽;张志愿;周晓健;张萍;陈万涛

    目的:检测并分析苯丙芘诱导的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在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方法:使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一株永生化细胞系,以及经过苯丙芘诱导而逐步产生的具有成瘤性的肿瘤细胞系[首代成瘤细胞(HB-56P)及典型鳞状细胞癌细胞(HB-94P)],通过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检测在永生化细胞(HIOEC)向成瘤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使用GenSpring 7.0进行标准化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Venn图分析差异基因在癌变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GO术语进行注释.对部分基因使用实时定量PCR在细胞系中进行了验证.结果:在HIOEC向HB-94P转化过程中,共有883条差异基因,大部分集中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具有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能力、腺核苷酸结合能力及激酶活性.其蛋白产物主要是膜结合蛋白,位于核内或细胞骨架.IGFBP3、S100A8、MAP2K、KRT6B、GDF15和MET的表达基本符合芯片结果.结论:本研究检测了苯丙芘相关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为苯丙芘相关的口腔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 应用牙龈角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龈的实验研究

    作者:赖红昌;戴烨扬;张志勇

    目的:建立体外连续培养的人牙龈角质细胞系,探讨构建人工复合牙龈的方法,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改善提供帮助.方法:体外无血清培养人牙龈角质细胞,探索细胞体外生长的动力学规律.将角质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龈.结果: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人牙龈角质细胞,可传4~6代,存活30~50 d;培养细胞具有角质细胞的典型形态和染色特征.第1、2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短,贴壁率、克隆形成率高.角质细胞可以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形成组织工程化牙龈.结论:体外培养扩增人的牙龈角质细胞,第2、3代较适合用于组织工程化牙龈的构建.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牙龈的支架材料.

  • 山羊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辛;沈国芳;张志愿

    目的:建立山羊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模型,以进一步探讨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方法:取山羊9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破坏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关节表面软骨+去除关节盘、破坏关节表面软骨+去除关节盘+关节腔内植骨3种不同手段制作模型,术后3个月后观察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情况.结果:关节软骨破坏+去除关节盘组全部发生强直;保留关节盘者无一例发生强直;植骨组仅2只山羊发生关节黏连.强直者,光镜下表现为髁突与关节窝间类骨质形成;未强直者,光镜下表现为关节表面破坏.结论:去除关节盘+关节软骨破坏形成的TMJ强直,具有可重复性、短期内发生以及良好的相似性,接近人类病变发生的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制作颞下颌关节强直模型方法.

  • 手术导航系统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

    作者:陈敏洁;杨驰

    总结术中导航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精度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近年来术中导航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包括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放疗科等.结果显示术中导航将使手术更加个性化,精度更高,更加微创,因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PET和PET/CT在头颈癌中的应用

    作者:李生娇;郭伟;谢卫红;任国欣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功能性显像设备,是目前唯一可以了解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改变的影像技术,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显示出了独特价值;但是由于PET缺乏解剖定位,临床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而PET/CT具有PET和CT的2种功能,实现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双方信息互补,彼此印证,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自应用以来,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PET和PET/CT特别是PET/CT在头颈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PET PET/CT 头颈癌
  • 下颌骨溶骨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月红;蒋灿华;唐瞻贵;曲彬彬

    溶骨症又称Gorham综合征,临床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自发性进行性骨溶解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溶骨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别好发于5~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单一骨骼,也可跨过关节,侵犯多个骨骼.目前认为,早期彻底切除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作者报告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好发部位、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硬膜外导管在第二鳃裂瘘和甲状舌管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明

    第二鳃裂瘘和甲状舌管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作者收治18例,手术时,先将硬膜外导管插入瘘管中,便于辨认及分离瘘管,顺利将瘘管完整切除,无一例发生意外.认为将硬膜外导管插入鳃裂瘘和甲状舌管瘘内,可使手术操作简便,易于辨认瘘管,不易将瘘管撕裂,确保手术安全、可靠、有效.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界杰出人物志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李剑农教授李剑农教授,男,1934年3月出生于江苏,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分配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在上级医师带领下,筹建了安徽省第一家口腔颌面、整复外科病区,开展上、下颌骨切除、植骨及皮瓣、皮管修复颌面部缺损等医疗工作.

  • 左腮腺肿块

    作者:张春叶;李江

    1 病例报告男,73岁,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腮腺区有一肿物.查体:左耳后下区可及2.8 cm×2.4 cm×1.8 cm大小的肿块,活动,界清,质中偏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表面较光滑,无面瘫症状.口内咽侧壁未见异常膨隆,腮腺导管口分泌物清.B超提示为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无家族性疾病史.全麻下行保留面神经的左腮腺全切术.

  • 头颈鳞癌诱导化疗的评价与展望

    作者:李龙江;高宁;潘剑

    头颈部鳞癌对化学治疗相对敏感,虽然经过近30年的临床研究,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中的应用价值仍然颇具争议.近,随着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进展以及更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治疗方面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以往临床试验资料的回顾和总结,探讨了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方面的治疗价值及发展方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