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头颈鳞癌诱导化疗的评价与展望

李龙江;高宁;潘剑

摘要: 头颈部鳞癌对化学治疗相对敏感,虽然经过近30年的临床研究,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中的应用价值仍然颇具争议.近,随着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进展以及更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治疗方面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以往临床试验资料的回顾和总结,探讨了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方面的治疗价值及发展方向.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普萘洛尔治疗23例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效果评价

    作者:司亚萌;孟箭;张兴;张爱侠;郑浩;魏景健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患者,按1.0~1.5 mg/kg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每天3次,连续服药6 ~10个月.每个月1次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颜色、质地变化,并行彩超检查,观察大小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3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7.8个月,疗效:Ⅰ级0例,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18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例复发,再次服用普萘洛尔后仍有效.结论: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深部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对复发病例仍有效,但治疗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 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敏娇;司家文;张剑飞;王旭东;沈国芳;于洪波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牙合)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虚拟设计、(牙合)板和导板三维打印以及正颌手术.偏颌畸形患者术后对称性明显改善,术后CT模型与术前设计比较,大差异度<2 mm.结论:利用数字化模型外科可进行手术设计,模拟,预测,并且可以三维打印(牙合)板及导板指导手术,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髁突骨软骨瘤患者EXT基因的突变检测

    作者:周琴;陈敏洁;杨驰

    目的:对EXT1及EXT2基因在单发性髁突骨软骨瘤中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方法:收集12例手术治疗患者的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对包含5'UTR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3'UTR区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并将结果与国际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4个不同的EX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其中3个位于内含子区,1个位于编码区,位于编码区的突变为同义突变.该4个多态性位点以前均已报道.3个EXT2基因的SNPs,1个位于编码区,1个位于5'UTR区,1个位于内含子区.编码区突变为同义突变,内含子区突变以前未见报道.结论:EXT1及EXT2基因突变与单发性髁突骨软骨瘤的相关性可能不大,但其致病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骨膜"包饺子"植骨法

    作者:马志贵;杨驰;谢千阳;叶周熹;潘璐璐;沈佩;陈琢之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下前牙区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即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对牙根表面牙槽骨缺损行骨增量术.方法: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对8例(男2例,女6例)下前牙唇侧骨开窗、骨开裂患者行骨膜"包饺子"植骨法.首先向根方分离半厚瓣,于半厚瓣下方切开骨膜层,仔细将骨膜层剥离牙槽骨骨膜,以利于骨膜下植入骨移植材料,后将骨膜缝合固定于骨面,形似"饺子",以防止植骨材料移位与外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进行锥形束CT (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评价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及冠1/3、中1/3、根1/3的中部牙槽骨宽度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CBCT显示骨植入物形态维持良好.冠1/3中部唇侧牙槽骨宽度增加(0.65±0.89) mm,牙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3.30±1.09) mm,根1/3中部宽度增加至(3.96±1.35) mm,所有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前牙垂直向牙槽骨增加(5.35±1.90) mm(P<0.01).结论: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能防止移植材料移位,利于其塑形,促进骨再生在需要的部位发生,终有效增加了缺损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该方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镭;高鹏飞;徐万林;程杰;李怀奇;吴煜农;叶金海

    目的:通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并选择9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5 cm×6 cm~6 cm×12 cm.术后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评价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股前外侧穿支21支,平均3.5支.大腿股前外侧穿支主要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1 cm以下约2 cm为圆心、半径约6 cm的圆内,源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99±0.48)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5.83±3.52)cm;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发生部分组织坏死,1例病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少,受区皮瓣臃肿程度低,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稳定,血管蒂较长,穿支的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的要求,临床应用中供区并发症少,受区不臃肿,组织量适中,结合其解剖稳定性,可满足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需要.

  • 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度评价

    作者:赵璟阳;樊林峰;王艳辉;张善勇;赵保东

    目的:评估利用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的精确度,探讨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行种植手术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2组,每组30例.术前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并利用Simplant软件规划手术方案.其中Ⅰ组采用无种植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Ⅱ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数字化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术后2组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利用Simplant软件将术前图像与术后图像进行配准融合,测量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共植入52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2.07士0.51) mm(1.33~2.79 mm),根尖部(2.89±1.02) mm (1.51~4.43 mm),深度(0.78±0.33) mm(0.30~1.28 mm)和角度(8.84士4.64)°(3.29~16.21°);Ⅱ组共植入57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1.18±0.72) mm(0.12~2.35 mm),根尖部(1.43±0.74) mm(0.20~2.66 mm),深度(0.54±0.29) mm(0.20~1.07 mm)和角度(4.21±1.91)°(0.82~7.79°).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在顶部、根尖部和角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深度偏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种植Ⅱ期"V"型和"+"型牙龈瓣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林成;张晓雯;巴娇娇;李雅梅;艾娟;鲍飞

    目的:探讨"V"型和"+"型牙龈瓣在种植Ⅱ期牙龈组织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7例患者,完成331颗种植义齿.其中,美学区97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V"型牙龈瓣,术后2周~9个月完成终义齿修复;磨牙区234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型牙龈瓣,术后2~5周完成终义齿修复.美学区种植体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行红色美学评分标准(PES)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样本均数q检验.磨牙区种植体术后随访6个月~1 a.结果:所有331颗种植体均完成种植修复.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功能良好.美学区牙龈"V"型瓣术后PES各指标持续改善.术后2周,PES分值为7.13±0.46,显著高于术前4.81±0.38(P<0.05);术后3个月的分值(7.64±0.43)较术后2周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和1年PES分值趋于稳定(分别为8.18±0.47,8.22±0.45),较术后3个月差异显著(P<0.05).磨牙区"+"型瓣术后2~3周,97.86%(229/234)的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牙龈袖口形态.术后6个月~1 a,94.44% (221/234)的种植义齿牙龈袖口健康,形态满意.结论:种植Ⅱ期手术采用"V"型和"+"型牙龈瓣,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良好.

  • 3种方法修复口腔及口咽癌术后缺损1年后生存质量分析

    作者:尤强;杨朝晖;张大明;范松;王友元;徐乙娜;陈伟良

    目的:分析3种修复方式(拉拢缝合、颏下岛状皮瓣、前臂皮瓣)修复口腔及口咽癌患者术后缺损1年后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及口咽癌术后1年的4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第4版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第3版、头颈问卷第1版.将伤口直接缝合、颏下岛状瓣、前臂皮瓣修复口腔及口咽癌术后缺损分为3组后,分析不同修复方式对患者术后1年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患者完成相关问卷.前臂皮瓣组在吞咽、咀嚼、语言和UW-QOL整体项中显著优于直接拉拢缝合组(P<0.05),在UW-QOL问卷中的总分也好于后者(P<0.05),与颏下瓣组相比,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P>O.05);颏下瓣组在咀嚼、语言和食欲丧失项中显著好于直接拉拢缝合组(P<0.05).结论:口腔及口咽癌术后1年患者中,吞咽、语言和咀嚼成为近期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方面,术后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语言和吞咽等训练.术中同期对口腔及口咽癌进行皮瓣修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2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WilkesⅢ~Ⅴ期结构紊乱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楠;张晓红;焦国良;李岩;方圆;吴仲寅

    目的:评价并比较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及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治疗WilkesⅢ~Ⅴ期结构紊乱的总体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受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及关节灌洗术的患者2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2组,A组164例接受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B组122例接受关节盘复位锚固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颞下颌关节MRI表现、关节杂音、开口度、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头痛进行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对比,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进行长期随访(6~42个月).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及t检验.结果:B组杂音和头痛的治愈率显著大于A组(x12=14.33,x22=57.24,P<0.05).VAS及开口度的改善效果B组也显著优于A组(t1=30.30,12=21.37,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期内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无关节盘解剖复位病例,9例(5.5%)出现关节盘双板区类盘样改变,B组患者全部达到关节盘解剖复位.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后伴随临床症状的消失,关节内可以出现双板区类盘样改变,但发生率仅为5.5%.综合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评价,对WilkesⅢ~Ⅴ期关节结构紊乱的治疗,关节盘锚固术优于关节灌洗术.

  • 口腔鳞癌癌周组织流式细胞术分析及eIF4E的表达

    作者:徐波;程进强;冉红兵

    目的:对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细胞的DNA倍性、S期比率(SPF)、增殖指数(PI),以及eIF4E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口腔鳞癌手术安全切缘.方法:将口腔鳞癌癌灶中心、癌周0~0.5 cm、0.5~1.0 cm、1.0~1.5 cm、1.5~2.0 cm组织标本分别设为T、P1、P2、P3、P4组.正常口腔黏膜标本设为N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标本中DNA倍性、S期比率、增殖指数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中eIF4E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1、P2、P3、P4组中,异倍体率、SPF、PI呈逐渐下降趋势.N组均为二倍体,其异倍体率、SPF和PI与T、P1、P2、P3、P4组均有显著差异.eIF4E在P1、P2、P3、P4组中呈递减趋势,而在n组中阳性表达率仍达30%,与N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口腔鳞癌癌周组织的异倍体率、SPF、PI各参数以及eIF4E的表达随着离癌灶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到癌周2.0 cm时,仍然与正常口腔黏膜有显著差异.有条件时,手术要尽量将口腔鳞癌的手术切缘扩大到癌周2.0 cm以外;如无法达到,则需通过术后综合治疗防止肿瘤复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