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血管成像个体化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锦;王朝晖;唐涛;周鹏;李春华;于涛

    目的:探讨应用CTA个体化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ALTPF)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51.42岁;舌癌13例、口底癌2例、口颊癌3例、下咽癌2例。患者均行原发灶扩大根治术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灶切除后创面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 ×5 cm~10 cm ×7 cm;根据术前CTA检查结果进行ALTPF的设计、定位,应用ALTPF移植修复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创面缺损;供区处理直接分层拉拢缝合。术中观察供区股前外侧穿支血管与术前影像学定位是否吻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质地、供区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所见穿支与术前影像学定位分析均相符。其中切取单一游离ALTPF 12例,皮瓣大小6 cm ×5 cm~10 cm ×7 cm;一蒂双皮瓣3例、复合肌皮瓣5例,同蒂肌瓣大小2 cm ×3 cm~3 cm ×4 cm,血管蒂长7~10 cm,平均(8.0±2.23)cm。19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存活;1例术后局部感染致皮瓣部分坏死,剪除坏死皮瓣、组织,予换药后残余皮瓣存活。20例中,供区创面一期愈合19例,因积液导致供区伤口愈合延迟1例。术后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大腿供区无一例发生下肢功能障碍。18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结论术前CTA能精确提供ALTPF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征,指导不同类型ALTPF的术前设计,个体化修复头颈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创面缺损。

  •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临床研究

    作者:林利忠;李岩松

    目的:全面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拟选取我院自 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CTA组、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和联合组(CTA联合术中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3种方法判定穿支动脉的符合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对3种定位方法的皮瓣成活率、并发症、疗效、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判定穿支动脉的符合率100.00%、皮瓣成活率100.00%、患者满意度96.3±2.1分、Barthel评分68.5±2.5分明显高于CTA组、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CTA组有效率75.0%及超声血流探测仪组有效率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皮瓣成活率可高达83.33%,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被推广使用.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在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沈传新;王光华;侯自明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四肢严重创伤患者的皮肤缺损修复中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的效果.方法 此次抽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四肢严重创伤皮肤缺损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经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治疗,总结修复情况.结果 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穿支皮瓣都成活,而且切口良好愈合,皮瓣切除面积在8.0cm×9.0cm-12.1cm×22.3cm之间.有3例患者的皮肤边缘出现坏死,在酒精擦拭、敷药后愈合;11例患者的皮神经吻合效果不佳,19例患者的皮神经成功吻合;在术后给予患者半年随访,发现供区都恢复正常,也没发生畸形和肌力下降.而有3例患者的皮肤感觉存在异常;受区同正常皮肤的差异不明显,未出现坏死、炎症、臃肿、畸形等现象;有3例患者瘢痕比较明显.患者感觉的恢复情况:19例皮神经成功吻合患者中,12例患者S3+,7例患者S2.结论 在四肢严重创伤患者的皮肤缺损修复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的效果确切.

  • 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在女性外阴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程芳;郭亮;肖芃;杨杰;王荣荣;熊凌云;孙家明

    目的 探讨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女性外阴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对17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行外阴肿物扩大切除及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1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外阴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 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在修复女性外阴大面积缺损时,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效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可进行临床推广.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缪力;袁举;贾玉俊;王种德;郭红梅

    目的 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治疗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6月骨科收治的87例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治疗,评价创面一期愈合的情况和皮瓣坏死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受皮瓣区感染、精神因素等暴露因素,采用单因素x2检验筛选出危险因素,然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皮瓣存活的相关因素.结果 87例患者创面经修复后有65例完全愈合,16例游离皮瓣的边缘性坏死,6例游离皮瓣完全缺血性坏死.单因素x2检验皮瓣坏死与年龄、吸烟、糖尿病、受皮瓣区感染、精神因素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724,95% CI:1.423 ~2.089)、吸烟(OR=1.527,95% CI:1.359 ~1.716)、糖尿病(OR=1.563,95% CI:1.336~1.829)、受皮瓣区感染(OR=1.954,95% CI:1.582~2.413)和精神差(OR=1.607,95% CI:1.403~1.841).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皮瓣坏死,而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吸烟、糖尿病、受皮瓣区感染和精神因素,必须对这些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预后.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

    作者:冯云;李文婷;王乃利;唐平章;徐震纲;张彬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 本组10侧标本中,共有44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平均每侧(4.4±1.8)支;其中,肌皮穿支30支(68.2%),肌间隔穿支14支(31.8%).粗穿支蒂长平均为(10.86±1.18)cm(8.29~14.44 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源动脉主要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蒂动、静脉外径平均为(3.16±0.59)、(3.08±0.20)mm.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伟;任小宝;陈翔宇;刘明华;苟亚军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患儿均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植皮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VSD敷料覆盖,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儿植皮成活率和创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植皮全部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4例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儿移植皮瓣颜色、质地均较佳,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对照组4例患儿皮瓣较臃肿,1例患儿返院接受二次手术。结论 VSD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可降低皮瓣坏死率和创面感染率,能够促进患肢外观和功能的恢复,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12例报告

    作者:廖明新;连伟飞;林华斌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致伤部位包括:跖跗关节以远7例,跖骨中段以远5例,其中9例合并有跖骨和/或趾骨骨折。患足在清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区域包括前足负重区,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10cm×5cm~25cm×10cm。所有创面均使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为12cm×7cm~27cm×12cm。结果本组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10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前足功能恢复理想,可负重行走,足底无溃疡形成。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8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4例皮瓣恢复到S3。结论股前外侧中、下段皮瓣厚度与足底软组织厚度相近,阔筋膜坚韧而致密,类似足底组织结构,可很好的恢复足底耐磨、耐压、缓冲震荡的功能。游离此部位的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刘建刚;孟祥杰;何金良;刘刚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 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头皮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吴燕虹;富娜;程飚;张斌;余文林;李勤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皮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行头皮修补术.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及其伴行静脉与颞浅动静脉吻合,修复头皮缺损.结果 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解除危象,成功覆盖创面.术后随访1~2年,皮瓣质地、色泽好,患者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粗大,皮瓣血运可靠,皮瓣可切取的面积可塑性大,且股前外侧动脉及伴行静脉口径和颞浅血管动静脉接近,是修复头皮缺损的可供选择皮瓣之一.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伍鹏;周晓;李赞;李先安;彭小伟;宋达疆;周波;吕春柳;彭翠娥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病灶大小为2.5 cm×2.0 cm ~ 10.0 cm×7.0 cm;术中切取穿支皮瓣范围7.0 cm×6.0 cm~13.0 cm×8.0 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原发灶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 ~ 27个月,其患肢外形良好,活动正常,肿瘤无复发;皮瓣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 削薄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赵广跃;张大伟;祝勇刚;邹继伟;孙强

    目的 探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重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8例;采用皮瓣动静脉分别与胫前动脉(13例)、胫后动脉(5例)及其伴行静脉相吻合,其中7例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与供血动脉远端相吻合,以Flow-through皮瓣完成创面覆盖及足部血运重建.结果 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均未行静脉移植或二次探查,皮瓣覆盖区外形美观,无臃肿,无皮瓣坏死发生,足踝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足踝部的解剖特点及功能要求,采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软组织缺损的术中护理

    作者:周启萌;高玉琴;郭秀丽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34例头颈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病损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资料.认为ALT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治愈头颈鳞癌患者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建刚

    目的:对比分析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10例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5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进行治疗,对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患者皮瓣色泽、外形和成活率,以及术后手部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回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发现两组患者的皮瓣移植成活率均高达100%,且创面1期愈合情况均较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在皮瓣外形和色泽,以及手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回复情况上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没有出现伤口感染、骨头坏死以及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皮瓣成活率相近且均较高,并且在手术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但是前者的远期移植效果相对于后者更优,更有助于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修复治疗。

  • CT血管造影检查在对患者施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育锋;寿奎水;朱泽远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对患者施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徐州仁慈医院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对其施行下肢CTA检查,对其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第一穿支穿出阔筋膜点进行体表定位,评价该穿支的分型及内径,然后与术中测量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在进行CTA检查后,均成功完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为其移植的所有皮瓣均成活.在这些患者中,经CTA检查准确定位皮瓣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穿支穿出阔筋膜点的患者有43例,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7.7%.这些患者皮瓣的第一穿支起始部内径的术前影像学测量值为(1.963±0.164)mm,术中实际测量值为(2.013±0.104)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174).在这些患者中,有6例(占12.2%)患者皮瓣动脉的穿支为肌间隙皮支,有36例(占73.4%)患者皮瓣动脉的穿支为肌皮动脉穿支,有7例(占14.2%)患者皮瓣动脉的穿支为直接皮动脉穿支.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在对患者施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进行股前外侧穿支定位、皮瓣移植方案设计等方面推广应用,可作为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的常规项目.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龙;徐斌;王兵;夏云;何雪莲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结果 本组72例患者72例皮瓣,57例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移植皮片愈合;8例因血管变异及1例完全坏死,改用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成活均良好,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兴奎;张桂红;唐阳平;苗峰;丁桂友;张亮;董中洋;郭彬;马晓辉;李虎;夏勇;王彬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切取游离皮瓣至仅剩血管蒂相连时,修薄皮瓣,从外周至血管皮支穿出点附近按次序阶梯样修剪,保留穿出点周围1.5~2.0cm组织不予修剪,同时观察皮瓣血供,防止穿支损伤,皮瓣修薄后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28例皮瓣全部存活.25例获得3~ 12个月的随访,3例失访.术后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臃肿,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恢复部分感觉功能,手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股前外侧皮瓣的改进,皮瓣存活后疗效满意,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雁;黄海;芮永军;杨通;赵刚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sonography,CDS)在小儿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对我院16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患儿,修复小儿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小腿部2例、手与前臂8例.年龄16个月至12岁,缺损面积6.0 cm×9.5 cm~ 8.0 cm× 14.0 cm.术中观察CDS术前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的准确性.结果 16例患儿股前外侧皮瓣优势穿支定位准确且被术中采用,2例术中另外发现更优势穿支并采用,CDS术前定位符合率87.5%;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供区14例直接关闭缝合,2例通过部分植皮.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小儿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术前定位较为理想的定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作者:肇杨;项敬周;刘法昱

    目的:评估应用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修复舌癌患者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生活质量,明确舌癌切除的佳修复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应用RFFF、ALT、SIF修复90例舌癌患者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皮瓣面积及3种皮瓣修复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后复诊时自行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量表第4版(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sion 4,UW-QOLv4)填写.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ALT组与SIF组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3组皮瓣面积差异显著(P<0.05).外貌方面,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行动方面,ALT组与SIF组、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SIF组与RFFF组无显著差异.3组在咀嚼、吞咽、语言、疼痛等10方面及总QOL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总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均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皮瓣选择需根据组织缺损的类型及大小、手术条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等综合考虑.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镭;高鹏飞;徐万林;程杰;李怀奇;吴煜农;叶金海

    目的:通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并选择9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5 cm×6 cm~6 cm×12 cm.术后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评价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股前外侧穿支21支,平均3.5支.大腿股前外侧穿支主要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1 cm以下约2 cm为圆心、半径约6 cm的圆内,源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99±0.48)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5.83±3.52)cm;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发生部分组织坏死,1例病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少,受区皮瓣臃肿程度低,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稳定,血管蒂较长,穿支的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的要求,临床应用中供区并发症少,受区不臃肿,组织量适中,结合其解剖稳定性,可满足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需要.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