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중국전과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2.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572
- 国内刊号: 13-122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本院同期子痫患者1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分娩后3、7d,检测受试者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 3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短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情况与时间在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入院时、分娩后3d,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7d,3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分娩后3、7d,子痫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0.170、0.090、0.053 μg/L.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提示脑血管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可能是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和预测子痫发生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达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8例,根据贫血治疗达标情况分为贫血治疗达标组和贫血治疗未达标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贫血治疗达标患者73例,未达标患者85例,贫血治疗达标率为46.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血管通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使用剂量、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透析前血清磷、透析前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浆清蛋白、血浆前清蛋白、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尿素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治疗达标组患者的透析时间长于贫血治疗未达标组,透析前血清钙高于贫血治疗未达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贫血治血清铁、疗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透析时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透析前血清钙、血浆前清蛋白呈线性正相关,与LDL-C呈线性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前血清钙、iPTH、血浆前清蛋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达标率较低,透析前血清钙、iPTH、血浆前清蛋白是其影响因素.
-
H型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90例,根据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4组,即无高血压且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A组,n =152)、无高血压而有HHcy组(B组,n=458)、有高血压而无HHcy组(C组,n=31)、有高血压且有HHcy(即H型高血压)组(D组,n=149).测定所有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Hcy水平,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Hcy、收缩压(SBP)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组性别、年龄、BMI、TC、TG、HDL-C、FPG、FINS、Hcy、HOMA-I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SBP水平均与HOMA-IR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6、0.22,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TG、HDL-C、Hcy、高血压及HHcy与高血压的交互作用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Hcy、高血压均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的进展,且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二者对胰岛素抵抗的促进具有协同作用.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及对策研究
背景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适宜患者采取血管内治疗具有临床疗效,但这一治疗方法受时间窗限制.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流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产生院内延迟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某三甲医院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流程调查表》,对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进行跟踪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各环节时间及流程中影响院内总时间关键事件的记录.结果 32例患者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平均时间为(171.8±52.5) min,与90 min的国际标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首先呼叫动脉溶栓组医师与首先呼叫静脉溶栓组医师患者到达急诊-获得动脉溶栓组医师会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7±6.8)、(66.9±53.2) min,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9±26.1)、(199.6±58.0)min;在CT之前进行心电图检查与在CT之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到达急诊-到达CT室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3.1±47.3)、(31.9±12.3)min.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象严重,医院应完善脑卒中组织化管理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不断改进绿色通道质量控制机制,以缩短院内延迟时间.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Apelin-13及应激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时期Apelin-13和应激相关蛋白热休克蛋白70 (HSP-70)、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ACI的患者50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液,并检测对照组和ACI组发病第1、3、7、14、21、30天Apelin-13、HSP-70、β-EP水平.ACI患者根据改良Rankin分级法评估预后,分为预后好(n=28)、一般(n=15)、差(n=7),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发病第1天的Apelin-13、HSP-70、β-EP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HI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 对照组、ACI组不同时期Apelin-13、HSP-7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I组第1天Apelin-13水平低于对照组,ACI组第14、21、30天Apelin-13水平高于ACI组第1天(P<0.05);ACI组第1、3天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ACI组第3、7、14、21、30天HSP-70水平低于ACI组第1天(P<0.05).ACI患者Apelin-13与HSP-70呈直线负相关(r=-0.909,P=0.012),Apelin-13与β-EP无直线相关性(r=-0.172,P=0.744),HSP-70与β-EP无直线相关性(r=0.121,P=0.820).不同预后ACI患者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ACI患者Apelin-13、HSP-70水平、GCS评分、APACHEⅡ评分、NHI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预后差者Apelin-13水平、GCS评分均低于预后好和预后一般者,HSP-70水平、APACHEⅡ评分、NHI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于预后好和预后一般者(P<0.05);预后一般者GCS评分低于预后好者,APACHEⅡ评分、NHI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于预后好者(P<0.05).结论 Apelin-13水平在ACI发病第1天降低,随ACI病程逐渐升高;HSP-70水平在ACI发病第1天升高,随ACI病程逐渐下降.预后差的ACI患者发病第1天的Apelin-13水平、GCS评分低于预后一般和预后好者,而HSP-70水平、APACHEⅡ评分、NHI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于预后一般和预后好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判断ACI患者预后.
-
血尿酸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7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复发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WBC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周SU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未复发组术后1周SUA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0.05);术后1周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945,95% CI(1.047,3.612)]及术前SUA[OR=1.024,95% CI(1.009,1.038)]、hs-CRP[OR=4.762,95% CI (1.359,16.685)]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高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降低SUA水平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
面向循证医学知识转化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医学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出来,而这些以文献为主要载体的知识难以被及时地传播给临床工作者并有效影响临床决策,从而导致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阻碍了循证医学的贯彻和实施.针对这一问题,知识转化被提出并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其目标就在于将文献中基于佳临床证据的医学知识及时且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实践.目前学术界对于知识转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而且知识转化易与转化研究等概念混淆.为此,本文对知识转化的定义、影响因素、过程模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知识转化提供基础性参考.医学工作者在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应强化知识转化的理念,并综合运用政策、经济和技术等系统性的手段来加速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
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5月在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治疗的193例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了解主要照顾者的基本情况,采用PTG量表(PTG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测量主要照顾者的PTG、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93份,回收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PTG得分为(49.4±20.6)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7.5)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8.5±4.1)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4.1±5.7)分.PITG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1、0.44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PTG(b值分别为0.900、0.571,P<0.05).结论 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PTG与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关.
-
神经性厌食女学生三维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AN)女学生三维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AN患者36例为AN组,及同期温州市第八中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健康女学生36例为对照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AN组匹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了解受试者的基本情况,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受试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TPQ、DSQ得分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N组TPQ躲避伤害性(HA)维度中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不受拘束的乐观主义(HA1)[(5.0±1.3)分比(4.2±1.1)分]、害怕不确定-喜欢不确定(HA2)[(4.9±1.2)分比(3.6±0.9)分]、易疲劳/虚弱无力-有精神力(HA4)[(5.5±1.4)分比(3.7±1.0)分]因子得分及总分[(19.6±3.0)分比(15.4±2.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0)分比(3.6±0.8)分,P<0.05].HA维度得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维度得分及病程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7、0.525,P<0.05),与BMI呈线性负相关(r=-0.367,P<0.05).结论 AN女学生有特异性三维人格特征,这可能与其防御方式和病情有一定关联.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目的 构建较为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建立科研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雏形.选取28名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评价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及意见协调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质量评价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 (28/28)和96.4% (27/28),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和0.904.第一轮专家咨询的127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的算数均数为3.18~4.75,满分比为0.04 ~0.75,标准差为0.44~1.57;第二轮专家咨询的122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算数均数为3.85~4.89,满分比为0.11 ~0.89,标准差为0.32 ~ 0.77.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变异率数(CV) <0.2的指标共107项(84.3%);第二轮专家咨询中,CV<0.2的指标共122项(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3和0.186 (P<0.01).两轮专家咨询中,各级指标间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52.终构建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为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及结果质量,权重分别为0.240 3、0.549 9和0.209 8;二级评价指标15项,三级评价指标103项.结论 该指标体系覆盖内容全面,权重设置科学、客观,为我国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处方费用研究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处方费用.方法 于2012年8月-2013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乡镇卫生院37家、村卫生室81家.以纳入机构的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门诊处方和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处方为一般资料,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门诊处方费用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情况患者的处方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1 293张,村卫生室门诊处方1 230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1 569张,村卫生室门诊处方1 861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中位门诊处方费用、“大处方”(药品种数>5种)费用、抗生素处方费用、激素类处方费用、非激素类处方费用、注射剂处方费用、非中成药处方费用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贵处方”(费用> 100.0元)比例、非“大处方”费用、非抗生素处方费用、非注射剂处方费用、中成药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村卫生室的“贵处方”比例、中位门诊处方费用、“大处方”费用、非“大处方”费用、抗生素处方费用、非抗生素处方费用、激素类处方费用、非激素类处方费用、注射剂处方费用、非注射剂处方费用、中成药处方费用、非中成药处方费用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男性、女性、≤17岁、18 ~59岁、非慢性病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慢性病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17岁、18 ~59岁、≥60岁、患慢性病、非慢性病村卫生室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山东省农村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费用有所降低,村卫生室优于乡镇卫生院.应继续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同时加强对老年和慢性病患者处方的监管力度.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医疗体系协作评价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城市医疗体系协作开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为未来的协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确定了3种主要的协作模式,分别是南京市中大医院、鼓楼医院和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松散协作模式(松散模式);武汉市第五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直管模式);镇江市医疗集团模式(集团模式).选取这3种协作模式下协作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与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9月对受访者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协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障碍、对协作的认知评价等.在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选取13个指标用于评价协作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成分,并对不同模式、职业类别受访者对协作现状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提取4个公因子,分别为慢性病预防与管理因子、诊疗服务因子、信息连续性因子、业务学习进修因子.松散、直管、集团模式受访者对协作现状评价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12、0.17、-0.08,医务人员、管理者对协作现状评价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02、0.05.结论 慢性病预防与管理、诊疗服务、信息连续性、业务学习进修4个因子可对协作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模式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协作开展情况的评价不一致,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调整策略和适当的激励机制.
-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费用研究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费用.方法 于2012年8月-2013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该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门诊处方180张、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处方200张.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处方费用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情况患者的处方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贵处方”(费用> 100.0元)比例、中位门诊处方费用、“大处方”(药品种数>5种)费用、非“大处方”费用、非抗生素处方费用、非激素类处方费用、注射剂处方费用、非注射剂处方费用、非中成药处方费用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生素处方费用、激素类处方费用、中成药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男性、18 ~59岁及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低于实施前,非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17岁、≥60岁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费用有所降低,男性、18 ~59岁及慢性病患者的费用下降明显,抗生素、激素及中成药处方的费用降低不明显.应继续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并进一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处方合理用药.
-
广西全科医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需要量预测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全科医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预测需要量.方法 本研究中全科医生定义为:在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在岗工作并且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2012年全科医生数据由广西卫生厅信息中心提供,广西各地的人口数来自于《广西卫生统计年鉴》,并对2020年广西各地人口数进行预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Arc GIS软件绘制密度图.结果 截止到2012年底,广西农村地区全科医生总数为1 134人,全科医生拥有量为0.24名全科医生/万人,按照1名全科医生/万人的低配置标准,缺口为3 598人.按照到2020年平均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配置标准预测,全科医生总数应为10 344、15 515人,在2012年基础上需要增加9 210、14 381人.截止到2012年底,广西城市地区全科医生总数为773人,全科医生拥有量为1.47名全科医生/万人.按照到2020年平均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配置标准预测,全科医生总数应为1 185、1 777人,在2012年基础上需要增加412、1 004人.结论 广西全科医生数量缺口大,城乡差距大,分布不平衡.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于2015年8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江苏省内19例长期从事卫生管理、医保管理和科研教学的专家发放两轮专家咨询表.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筛选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评价指标,并运用双维量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指标体系的终权重.结果 第一轮共发放咨询表19份,回收咨询表19份,经逻辑校验,有效咨询表18份,有效率为95%.第二轮共发放咨询表19份,回收咨询表19份,经逻辑校验,有效咨询表19份,有效率为100%.参考专家意见并经课题组讨论,终确定出“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和满意度”“财政和医保补助”“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状况”3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9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终权重为0.006 1~0.1097.结论 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更好地监测、评估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状况.
-
善胃系列方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善胃系列方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首长保健科和消化科门诊接受治疗的CAG癌前病变患者90例.根据CAG癌前病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血瘀热毒型30例、热毒伤阴型30例、气阴两虚型30例,按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分别给予善胃Ⅰ、Ⅱ、Ⅲ号中药全成分配方颗粒进行辨证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评价.结果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 (27/30)、93.3% (28/30)、70.0% (21/30).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的Hp转阴率分别为89.3% (25/28)、68.2% (15/22)、46.2% (6/13).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气阴两虚型患者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22/30)、80.0% (24/30)、63.3% (19/30).血瘀热毒型、热毒伤阴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后病理疗效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善胃系列方可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提高Hp转阴率.
-
“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的研究思路与实践
“证候”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证型规范化和客观化的前提,而代谢组学的方法和技术给“证候”基础研究带来了曙光.通过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病理状态下不同中医证型间及辨证论治前后患者存在体内代谢物差异,因此在充分回顾、分析既往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证治代谢组学”的研究设想.“证治代谢组学”假说以冠心病(CHD)为研究载体,以“证”为切入点,主要探讨基于代谢组学的CHD生化代谢谱与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背景、研究依据、研究实践、特色及临床意义.
-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依据患者自愿签约原则,以240例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患者为管理组,16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社区常规随访管理;管理组给予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契约式服务、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依托信息化技术.于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并随机抽取24例管理组患者,进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为其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随访1年后,对照组失访5例,管理组失访4例,终将对照组155例、管理组236例纳入本研究.管理前,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7.7% (12/155)、8.1% (19/2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12.3% (19/155)、19.9% (47/2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管理前,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表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团队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团队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前)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850例,及2014年1-12月(实施团队管理后)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 182例.建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团队管理工作组和流程.比较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筛查率,糖尿病性LEAD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糖尿病性LEAD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医疗费用支出、门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满意度和下肢动脉病变知晓评分.结果 实施团队管理后糖尿病性LEAD筛查率高于实施前[6.88% (212/3 182)比4.49% (128/2 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LEAD住院患者分别为182、206例,实施团队管理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O.8±1.2)d比(13.8±1.5) d]、平均住院费用[(21 434±2 245)元比(26 878±3212)元]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团队管理前后糖尿病性LEAD患者分别为362、446例,实施团队管理后患者血糖[46.0% (205/446)比33.1% (120/362)]、血脂[43.9% (196/446)比31.8% (115/362)]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支出[(67.3±13.3)分比(28.2±3.1)分]、门诊便利性[(84.6±9.2)分比(67.1±7.4)分]、住院便利性[(71.3±8.8)分比(49.2±5.4)分]满意度和下肢病变知晓[(79.2±9.7)分比(54.1±9.5)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团队管理有助于LEAD早期筛查,共同管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血脂控制;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
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开始出现针对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患者的Ubiquitous-Healthcare.本研究组基于Ubiquitous-Healthcare研发出针对糖尿病患者远程指导的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统.本文对Ubiquitous-Healthcare、本研究组研发的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统、国内外远程和移动医疗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以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为建立一个医患密切互动的新型医疗环境提供新思路.
-
糖调节受损人群知信行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知信行(KAP)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在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IGR人群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IGR人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不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试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KAP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KAP得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前相关知识各条目、态度各条目及行为各条目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相关知识各条目、态度各条目及行为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相关知识各条目、态度各夺目及行为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质量(WT)、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WT、BMI、SBP、FPG、2 hPG、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WT、BMI、SBP、FPG、2 hPG、TC、TG、LDL-C均低于干预前,HDL-C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健康管理方式对社区IGR人群的干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家庭医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知信行现状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知信行现状.方法 于2015年3月,在浦东新区开展了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家庭医生40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家庭医生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情况,以及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认知情况、态度、行为选择情况.结果 50.7% (204/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按人头支付”概念,27.9% (112/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新农合人均支付标准,68.4% (275/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新农合“按人头支付”经费测算流程.57.8% (232/401)的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意义持认可态度,88.2% (352/399)的家庭医生认为进一步的改革需得到更大的政策环境支持,超过40.0%的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在提高居民就诊满意度(41.7%,167/401)、为居民提供更好医疗服务(40.6%,162/399)、提高医生积极性(48.6%,195/401)方面持中立态度.通过实施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72.8% (292/401)的家庭医生倾向于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75.5% (302/400)的家庭医生开始注意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管控、兼顾疗效,62.6% (251/401)的家庭医生切实领会到提供连续、综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性和必要性,74.6% (299/401)的家庭医生开始重视学习和能力提升,63.6% (254/399)的家庭医生期望更多的权利和义务.结论 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知晓率有待提高,态度有待进一步转变,改革的实施加强了家庭医生的控费意识、提高了其服务主动性.
-
家庭医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知信行的影响因素,为改革的推广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3月,在浦东新区开展了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家庭医生402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情况,以及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认知情况、态度、行为选择情况.计算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认知情况、态度、行为选择得分,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平均认知情况、态度、行为选择得分分别为(2.6±1.3)、(0.0±0.4)、(0.0±0.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情况得分与态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5),认知情况得分与行为选择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态度得分与行为选择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务、基金分配方式、居民签约数、新农合居民签约数对认知情况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基金分配方式对态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工作压力、基金分配方式对行为选择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认知情况、态度及行为选择间存在相关性.职务、基金分配方式、居民签约数、新农合居民签约数是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地区、基金分配方式是态度的影响因素,地区、工作压力、基金分配方式是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
基于文献分析的我国乡村医生领域问题严重性排序研究
目的 基于文献分析,探讨我国乡村医生领域问题的严重性排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获得乡村医生领域问题的相关文献308篇,通过文献评阅,收集问题覆盖地域、研究者单位层次及涉及的领域范围等.采用文献作者提及或意识到的问题数量占总体比例表示问题严重性广度;采用地域范围、针对领域及研究者单位层次3个指标来衡量问题严重性深度,并赋予各个指标一定的数值;根据问题广度和深度对我国乡村医生领域问题严重性进行排序.结果 乡村医生领域问题严重性排序前四位依次为:学历偏低、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缺失及老龄化.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我国乡村医生领域问题的严重性排序,能够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重要依据,从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
美国初级保健的过去与现在
近年来美国医疗保健的费用越来越高,原因包括昂贵的新型技术和药物的使用、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增加、专科医疗与初级保健的过度使用、高行政管理成本、高医师费用、高医疗事故成本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为此,我们越来越专注于提高初级保健水平,因为初级保健可改善服务的连贯性和可及性,注重预防,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并降低医疗费用.初级保健能够为所有需求和问题提供进入医疗保健系统的入口;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为所有人提供照护,而不仅限于非常罕见或特殊的情况;能够协调整合医疗资源,无论由谁、在何处提供照护;能够确保每个人都享受相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无论是在哪个地方.
-
香港全科医疗体系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实践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香港全科医疗体系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实践,报告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别为香港全科医疗体系的背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全科医疗服务及全科诊疗个案分享.1 香港全科医疗体系的背景香港的医疗体系由政府主导,分为医院管理局和政府卫生署两部分.医院管理局主要负责公营医疗服务,包括公营医院和公营全科门诊;政府卫生署主要负责公共卫生和预防工作,包括私营基层医疗和私营医院.医院和专科医疗服务须经过全科医疗转诊才能使用,而基层医疗的服务价格相对较低,这有利于减少医院和专科医疗服务.香港地区的医疗服务中约80.0%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仅3.6%需要医院住院服务,这就有效地把医疗费用保持在较低水平.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香港地区的人均寿命居世界首位,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例约为5.0%,这显示出香港地区医疗服务的效益成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