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变丽;张丽丽

    本文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糖调节受损(IGR)患者30例,观察其效果,以探讨糖尿病前期阶段干预治疗的方法.

  • 营养治疗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

    作者:马丽;郑金艳;胡庆勇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体检确诊的12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60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3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BG及2h-BG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强化营养治疗对糖调节受损患者有显著疗效.

  • 糖化血红蛋白与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淑娥;张坚;孟丽苹;宋鹏坤;满青青;李丽祥;王春荣;付萍;贾珊珊

    目的 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在一般人群中筛检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效果.方法 测定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江西省南昌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的1416名调查对象的HbA1c,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患者分布及血糖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根据1999年WHO标准,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别为86例和262例.与OGTT相比,HbA1c≥6.5%的灵敏度为41.9%,特异度为98.9%.HbA1c标准与OGTT标准检出的糖尿病患者例数不同,两部分人群的HbA1c水平不同.HbA1c 5.7% ~ 6.4%筛检IGR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55.1%.HbA1c 5.7% ~6.4%与IGR检出的患者不同,HbA1c 5.7% ~6.4%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IGR患者.结论 HbA1c≥6.5%诊断糖尿病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HbA1c 5.7% ~6.4%筛查糖尿病前期的价值较低.

  • 低血糖指数膳食与有氧运动结合对糖调节受损恢复的影响

    作者:厉德凤;金梅;刘莉;刘晓东;孙洁;孙西河

    糖尿病是遍及全球的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将“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确定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1],所以大量糖调节受损患者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使其尽快转归为正常糖耐量或延缓进入糖尿病期,减轻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与营养科合作将有氧运动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相关知识应用到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健康管理中,旨在观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

  • 17种药食同源组方主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恢复的影响

    作者:厉德凤;葛金卓;张丽;裴元元;张永超;李沙沙;金梅

    目的 观察17种药食同源组方主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体检中新确诊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7名,按照等距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除给予和对照组同样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外,每日中、晚餐用50 g组方主食替代50 g常规主食.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各项指标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空腹血糖(FPC)、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FPG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组间比较,FPG、2h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食同源组方主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控制有积极作用.

  • 个体化健康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金艳;马丽;王维和;张曙光;张宝忠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体检确诊的12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健康教育治疗,实验组60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比较2组患者3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FBG及2h-BG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强化健康管理,疗效显著.

  • 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对糖调节受损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

    作者:刘元德;彭秋霞;杨野;刘新春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前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评价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确定驻某一城市的糖调节受损官兵及家属作为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干预;另一城市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1年后通过知识知晓率、态度认可率、行为养成率的变化,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的知识知晓率、态度认可率、行为养成率在28个指标中有2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前后自身比较在各指标上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结论 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是使糖调节受损人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 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和营养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超刚;严励;苏宜香;夏敏;黄德芳;戚以勤;黎锋

    目的 探讨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开展以血糖生成指数(GI)知识为基础的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对患者的膳食和营养结构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糖调节受损患者(IGR)7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平衡饮食教育为主,实验组以GI知识宣传教育为主.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9个月,观察患者的膳食结构、就餐GI值和营养摄入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实验组教育后低GI食物和鱼类的选择显著增加,瘦肉、肥肉、烹调油减少,全天总GI值降低,能量(EN)、碳水化合物(CHO)、钙(Ca)、镁(Mg)、维生素A(Vit A)、维生素B1(Vit B1)、维生素B2(Vit B2)、维生素C(Vit C)和膳食纤维(DF)摄入量增高,蛋白质(Pro)、脂肪(Fat)降低.与教育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营养教育后,低GI食物和鱼类显著增多,瘦肉减少,全天总GI值降低,Ca、Mg、Vit A、Vit B1、Vit B2、Vit C和DF摄入量增高,Fat降低.结论 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开展基于GI知识的营养教育,可降低患者全天总GI值,有效地改善患者膳食和营养结构.

  • 妊娠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滕玉翠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就诊且住院的妊娠糖尿病孕妇57例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并就诊的非妊娠糖尿病孕妇5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婴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且试验组孕妇阴道顺产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在孕38~39周终止妊娠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对围产儿的结局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且存在并发症的产妇,选择剖宫产更安全.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冠脉病变及胰岛素抵抗分析

    作者:崔志华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脉病变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6例,根据是否合并糖调节受损分组,观察1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观察2组为不合并糖调节受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收治冠脉造影及糖代谢正常者83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冠脉病变情况、临床生化指标、血清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1组的Gemini积分、五大临床生化指标、NE、hs-CRP数据均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大血管病变、胰岛素抵抗以及炎性反应更重,临床需尽早进行干预.

  •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30~50岁糖调节受损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的调查研究

    作者:史凌燕

    目的:探讨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药辨证施治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可行性。方法:通过中药辨证施治后观察糖调节受损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通过中药辨证施治后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并且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施治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社区治疗方法。

  • 社区糖调节受损者行为干预的效果

    作者:虞先滢;秦菊香;陈玉铭

    目的 通过对社区糖调节受损者进行行为干预,提高糖调节受损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为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站街道社区53例糖调节受损者,采用人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干预指导.随访半年后再次测试受损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和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糖调节受损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P<0.01),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G)也明显下降(P值均<0.01).结论 在糖调节受损阶段进行早期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血糖水平下降,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合肥某乡镇社区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乔瑾;洪应生;程叶耕;张昌富;查明望

    目的:调查分析合肥某社区成人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对合肥某乡镇社区>30岁常住人群4720人进行空腹血糖检查,血糖6.0~7.0mmol/L者,均择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DM及IGR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0岁以后各年龄组DM及IFG男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T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DM、IFG、IGT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70岁组患病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DM和IGR患病率逐渐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M、IGR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高血压患者的DM、IGR患病率也高。结论:合肥某乡镇社区成人DM及IGR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展。

  • 系统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及SDS评分的影响

    作者:李瑞华;赵拥军;马天舒

    目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及系统管理,了解糖调节受损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观察系统管理对糖调节受损患者代谢指标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两组均为建档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各200例.管理组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管理,电话随访,全面了解和评价患者及其家庭有关情况;及时提供及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每2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对照组完善内科检查,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资料,患者有疑问时医务人员耐心解答,自己决定就诊时间及次数,护士通知其3个月进行相关检查.结果:4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抑郁症者70例,患病率为17.5%;管理组SDS评分明显降低,代谢指标明显改善,血压及体重控制好;OGTT转为正常者高于对照组,转为糖尿病者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管理是简单有效干预和改善糖调节受损的方法,能降低其SDS评分,是使其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有效手段.

  • 对社区糖调节受损者实施饮食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金蔚;曹月琴;白丽丽;陆庆红;董燕

    目的:探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饮食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6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饮食运动干预,为期2年.结果:干预后2年干预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值不随着时间变化(P>0.05),但它和分组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干预组血糖调节受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饮食运动干预,有利于减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并促使患者转归为正常血糖者.

  • 上海市五角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应芳;王亚林;赵亮;方沂;徐帧莹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群发生血糖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居民1000人,男468人,女532人,年龄40~90岁,分批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糖化验,血糖异常诊断遵循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初次血糖增高的平均发生率2.1%(其中男1.7%,女2.5%);糖调节受损(IGR)的平均发生率24.0%(其中男16.0%,女31.0%);糖尿病的平均发生率46.0%(其中男43.8%,女47.9%);年龄越大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OR=1.496,P=0.000);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OR =2.004,P=0.002).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糖异常普遍存在,其中女性、高龄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更高.

  • 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社区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胡蓉

    了解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患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群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也大大增加,通过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人群的健康指导和管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使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善,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有效阻断和预防代谢综合症,从而为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干预模式.

  • 重视社区糖尿病前期筛查及临床干预

    作者:陈跃庭;薛荃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也是血糖轻度升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常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的不同,糖尿病前期又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GT).

  • 甘肃省农村地区不同民族糖尿病患病现状调查

    作者:张琦;王百灵;田利民;权金星;贾新新;李杨;王冬冬;李潇;刘静

    目的 分析甘肃省农村地区不同民族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的抽样调查方法,对甘肃省14市州年龄20~ 74岁的农村常驻人群(居住≥5年)14 480人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物理测量和血脂、OGTT等实验室检测.结果 甘肃农村地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52%,男性10.80%,女性8.50%.男性、高龄、高BMI、经济水平较好、文化程度较低、高血压、高血脂、有吸烟史及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甘肃省农村地区成人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16.32%,男性16.60%,女性16.10%.低教育水平、高龄、BMI、高血压、低经济水平、低海拔是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随年龄增长呈线性增高.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患病率低于汉族(除东乡族为12.50%,高于汉族),其中藏族(4.10%)和裕固族(5.50%)低.藏族和裕固族糖调节受损患病率高于汉族,分别为24.70%、23.00%.结论 甘肃省农村地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将呈增长趋势,应积极防控.

  • 玉环县海岛居民饮酒量与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关系研究

    作者:苏美芳;陈晓英;应旭华;李松涛;吴照帆;肖甜;卫国荣;付朝伟;姜庆五

    目的 探索海岛居民饮酒情况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的关系.方法 2012年6~~12月,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玉环县3个乡镇,利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26 450人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饮酒率分别为7.33%、2.82%和4.88%.饮酒量与IGR和T2DM患病率呈J型关系,轻度饮酒者的IGR和T2DM患病率低,分别为16.14%和11.91%.在调整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不饮酒、中度和重度饮酒患T2DM风险分别是轻度饮酒的1.00 (0.84~~ 1.18)、1.12 (0.86~1.45)和1.17 (0.94~1.45)倍,患IGR风险分别是轻度饮酒的0.94 (0.82~~ 1.09)、1.16 (0.93~~1.46)和1.29 (1.07~~1.56)倍.结论 饮酒量与IGR和T2DM患病率之间存在J型关系,重度饮酒可能增加IGR的患病风险.

586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