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중국전과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2.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572
- 国内刊号: 13-122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质量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空气质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15个代表省(直辖市)进行研究,2015年各省(直辖市)冠心病死亡率为Y1,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Y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X1,氮氧化物排放量为X2,粉尘排放量为X3,初步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冠心病死亡率与空气质量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模型1,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质量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模型2;采用SAS软件进行岭回归分析,建立岭回归模型.结果 模型1为Y1=0.02208+0.28793X1+0.18873X2+0.27263X3(R2=0.8792,F=4.58,P=0.0182),模型显示冠心病死亡率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冠心病死亡影响大,其次是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模型2为Y2=0.01877+0.39469X1+0.14797X2+0.24425X3(R2=0.8974,F=5.68,P=0.0084),模型显示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二氧化硫排放量对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大,其次是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污染联系紧密,空气质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治理空气污染促进人群健康迫在眉睫.
-
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研究
背景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终末向量,但尚未被关注.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与旁路位置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愈的、术前旁路有前传功能的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158例.根据术前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显性组150例,隐性组8例.显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观察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及预激向量的关系;隐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观察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QRS波终末向量有改变者分析靶点图靶点V波与QRS波早起点的关系.结果 显性组150例均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有关.V1、Ⅰ、Ⅱ、Ⅲ、aVL、aVF导联不同预激方向患者QRS波终末向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部位显性组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相关分析显示:V1、Ⅰ、Ⅲ、aVL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高度正相关(rs=0.812、0.701、0.771、0.762,P<0.05),Ⅱ、aVF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中度正相关(rs=0.569、0.647,P<0.05).隐性组8例中2例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靶点图示靶点V波(旁路下传)与QRS波早起点(正路下传)几乎同时出现.结论 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同时影响QRS波终末向量;δ 波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波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有助 δ 波不明显和不完全隐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
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 β 细胞功能和血糖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肾内科住院的非糖尿病CKD患者68例,按照eGFR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为A组(21例),60 ml·min-1·(1.73 m2)-1≤eGFR<90 ml·min-1·(1.73 m2)-1为B组(20例),eGFR≥90 ml·min-1·(1.73 m2)-1为C组(27例).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和服糖后2 h血糖(G0和G120)及胰岛素(I0和I120)水平,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3组患者G0和G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SI、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ISI较A组和B组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A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ISI呈正相关(r=0.501,P<0.001);eGFR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呈负相关(r=-0.288,P=0.017).eGFR与G0和G120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P=0.962;r=-0.131,P=0.287).结论 非糖尿病CKD患者随着eGFR下降,胰岛素抵抗加剧,同时胰岛 β 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终维持OGTT G0和G120水平并未随eGFR下降变化.
-
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和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20只.空白组予蒸馏水1.1 ml/100 g灌胃;模型组造模24 h后予蒸馏水1.1 ml/100 g灌胃;麦门冬汤组造模24 h后予麦门冬汤(1.1 g·ml-1·100 g-1),1次/d灌胃治疗;泼尼松组造模24 h后予泼尼松(5 mg/kg),1次/d灌胃治疗.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天处死10只大鼠取肺组织,HE和Masson染色法评估肺组织肺泡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MMP-9、TIMP-1表达水平.结果 麦门冬汤组第7天肺实质内表现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胀,出现空泡变化,呈轻、中度肺泡炎改变;第14天可见炎症、纤维化程度增加.模型组肺组织结构紊乱,小血管周围见深蓝色成熟胶原纤维的显著沉积,在第14天尤为明显,其中肺泡间隔和肺泡壁明显增厚,肺间质中胶原纤维增厚.但麦门冬汤组及泼尼松组第7、14天胶原纤维沉积较为缓慢.第7、14天,麦门冬汤组肺泡炎症积分及纤维化程度均低于模型组,TGF-β1、MMP-9和TIMP-1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泼尼松组无差异(P>0.05).结论 麦门冬汤在肺纤维化模型大鼠中显示出缓解肺泡炎症和抗纤维化特性,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肺组织中TGF-β1、MMP-9与TIMP-1表达水平,从而调整细胞外基质的异常代谢.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126例,从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获取患者AVF自建立之初至5年末的临床资料,根据AVF使用情况分为AVF丧失功能组(61例)与AVF通畅组(65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患者AVF 1年使用率为92.1%,3年使用率为69.8%,5年使用率为51.6%.AVF丧失功能组与AVF通畅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DH)发生率、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2.187,95%CI(1.303,3.670)〕、IDH〔HR=1.703,95%CI(1.004,2.888)〕、高磷血症〔HR=1.893,95%CI(1.295,2.766)〕与AVF使用时间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时间较短,糖尿病、IDH、高磷血症发生是缩短AVF使用时间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空气污染物与脑梗死发生情况的病例交叉研究
目的 采用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空气污染物对脑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01-01至2016-12-31宁波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所有诊断为脑梗死的就诊记录(ICD10编码I63),及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空气污染物数据、宁波市气象局的气温数据.采用单向回顾性1:3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建立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014-01-01至2016-12-31宁波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共计诊断脑梗死22837人次,其中男10968人次(占48.03%),女7540人次(占33.02%),男女比例为1.45:1,性别缺失4329人次(占18.95%).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NO2、CO浓度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1,95%CI(1.000,1.003),P=0.034;OR=0.794,95%CI(0.723,0.873),P<0.001〕;性别亚组分析发现,NO2、O3浓度是男性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3,95%CI(1.001,1.004),P=0.011;OR=0.999,95%CI(0.998,1.000),P=0.033〕,NO2、CO浓度是女性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2,95%CI(1.000,1.005),P=0.046;OR=0.826,95%CI(0.704,0.968),P=0.018〕.多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10、NO2、CO浓度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1,95%CI(1.000,1.002),P=0.019;OR=1.004,95%CI(1.002,1.006),P<0.001;OR=0.564,95%CI(0.490,0.650),P<0.001〕;性别亚组分析发现,PM10、NO2、O3、CO浓度是男性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2,95%CI(1.001,1.004),P=0.004;OR=1.004,95%CI(1.001,1.007),P=0.004;OR=0.999,95%CI(0.998,0.999),P=0.001;OR=0.580,95%CI(0.474,0.708),P<0.001〕;NO2、CO浓度是女性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3,1.009),P<0.001;OR=0.609,95%CI(0.480,0.773),P<0.001〕.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PM10、NO2浓度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O浓度是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部分空气污染物对脑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与组织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前、术后血浆微小RNA(miRNA)表达水平变化,以及术前血浆与癌组织mi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CRC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采集健康者及CRC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外周静脉血,留取CR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1、miR-17、miR-145、miR-15b、miR-150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CRC患者术前血浆miR-21、miR-17、miR-145、miR-15b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术前比较,CRC患者术后1个月血浆miR-21、miR-17、miR-15b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CRC患者癌组织中miR-21、miR-17、miR-145、miR-15b表达水平上调,miR-150表达水平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C患者术前血浆与癌组织miR-21(r=0.516,P=0.002)、miR-15b(r=0.526,P=0.00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RC患者血浆和癌组织miR-21、miR-17、miR-145、miR-15b表达水平失调,其中血浆miR-21、miR-15b有望成为CRC新型非侵袭性诊断标志物.
-
炎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联机制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EH)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关于EH发病机制的探索不断深入,炎症在老年EH发病机制中备受关注.老化血管结构重塑是血压增高的结构基础,炎症介导血管损伤导致血管性能改变是血压升高的病理基础,炎性反应贯穿老年EH发病及发展.本文总结了EH病因的新探索发现,分析了炎症与老年EH的关联机制,为老年EH的预防、治疗、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
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和心理痛苦及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肿瘤作为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其伴发的多种症状如癌性疼痛、心理痛苦及营养不良均可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文献对上述3种症状相互作用关系并未引起较大重视,本文将从临床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探讨三者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
-
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发展和结局
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发展和结局是近年来比较关注的新问题.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HEV感染通常表现为急性自限性,但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HEV感染易转为慢性,甚至有可能迅速发展为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移植受者感染HEV后可能较肾移植受者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HEV感染亦易转为慢性,但对于HEV感染或暴露是否会促进其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进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可能较HIV感染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感染HEV,但三者感染HEV后均有发展为慢性感染的高风险.在免疫功能不全人群中,HEV感染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或粪便HEV-RNA检测,目前慢性HEV感染者检测出的HEV基因型均为HEV3.
-
丧亲事件对丧亲者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丧亲事件对丧亲者的影响,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为处理丧亲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和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丧亲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基本特征的丧亲者IES-R得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ES-R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1份,有效回收率为88.2%.IES-R得分为(33.2±16.9)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者176例(39.9%).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与逝者的关系、与逝者的情感程度、逝者离世原因、逝者离世时年龄、逝者离世时间的丧亲者IES-R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逝者的关系为夫妻(β=16.221)、与逝者的情感程度好(β=6.503)、逝者离世原因为意外(β=5.311)、自杀(β=9.776)、年老而终(β=-6.435)、逝者离世时间长(β=-2.523)是丧亲者IES-R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逝者的关系、与逝者的情感程度、逝者离世原因、逝者离世时间均会影响丧亲者的IES-R得分,应根据丧亲事件类型和丧亲者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鉴定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CBM),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2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真菌培养、镜检、病理检查、DNA测序、体外药敏试验情况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左手虎口部位创伤后引发疣状增生斑块长达11年.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分生孢子,病理结果显示可见棕色厚壁孢子.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体外抗真菌药敏结果提示该Fonsecaea monophora菌株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联合特比萘芬(250 mg/d),共治疗9个月,病情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治疗过程中全程检测肝、肾功能,未发生异常.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成功治愈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抗SSA抗体阳性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探讨抗SSA抗体阳性人群临床特点,揭示自身免疫疾病(AID)早期特征,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7年7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健康体检及就诊人群中抗SSA抗体阳性者3143例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3143例抗SSA抗体阳性者中,男805例,女2338例,男:女=1:2.90.女性关节肿痛、皮肤病变、口眼干燥发生率高于男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男性(P<0.05).女性尿常规异常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发生率高于男性,肝酶谱升高发生率低于男性(P<0.05).结论 针对疲劳乏力、腹部不适、皮肤病变、淋巴结病变、肺部疾病以及实验室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肝酶谱指标异常者,尤其是男性,应及早行自身抗体检测,以免误诊、漏诊AID.
-
妊娠期急性肾绞痛急诊治疗18例报道
妊娠期急性肾绞痛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其预防和治疗并无统一规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连续就诊的妊娠期急性肾绞痛18例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均经解痉、镇痛、抗感染对症处理,10例患者缓解;保守治疗无效者分别采用经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6例)、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碎石术(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1例)后症状缓解.分娩健康新生儿17例,死胎1例.药物保守及微创腔镜技术治疗妊娠期急性肾绞痛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个体化治疗妊娠期急性肾绞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但是,目前在临床或指南上无明确推荐的药物用于治疗NAFL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成为近期预防和治疗NAFLD的热点.目的 分析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1978—2017年,收集ACEI/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肝组织学、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脏组织学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5.52,95%CI(1.78,17.06),P=0.003〕;试验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6.90,95%CI(-15.68,1.88),P=0.12;WMD=-3.96,95%CI(-8.64,0.72),P=0.10〕.两组TC、TG、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8.10,95%CI(-21.00,4.80),P=0.22;WMD=-15.36,95%CI(-46.38,15.66),P=0.33;WMD=-2.54,95%CI(-12.58,7.49),P=0.62〕.结论 ACEI/ARB 类药物可改善NAFLD 患者肝脏组织学和肝功能,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但目前关于ACEI/ARB 类药物治疗NAFLD 的大样本?高质量的RCT 较少,仍需更多高质量RCT 进行补充和评价.
-
1997—2017年我国双向转诊现状和效果及问题的系统评价
目的 了解我国1997—2017年双向转诊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月,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以"双向转诊+现状""双向转诊+效果"及"双向转诊+问题"等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及谷歌学术等主要中文数据库,以及国家及各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获取1997—2017年发表的关于双向转诊现状、效果及问题的中文文献.结果 共纳入232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文献显示,我国双向转诊发展势头良好,转诊人次逐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稳步提升,但双向转诊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向上转诊人次数远超向下转诊,缺乏转诊标准及配套的医保政策、激励和监管制度不完善、基层医疗人员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应从统筹全局出发,着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基层人员合理使用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队伍能力,扭转各医疗机构间不同利益驱动.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设计的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围绕以医院为主体、以患者为核心、以疾病为目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旨在改进医疗工作水平,优化围术期护理方案,充分利用和开拓有限的医疗资源,使手术应激反应小化,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达到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目的 .本文就这一新型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和步骤做一现状综述,以健全医疗护理服务体系,为医疗环境创造新型平台.
-
微信视频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研究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功能康复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国内现有的康复干预措施大多为电话随访,干预效果差,而有关视频随访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微信视频随访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焦虑情绪、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干预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进行随访,评估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和示范宣教.在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Harris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遵医行为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焦虑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出院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arris量表、遵医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视频随访可有效减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多重用药情况不可避免且非常普遍.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和药学专家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关注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风险,并提出管理措施,以求避免或减少多重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损害.为了满足临床实践需求,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的水平,我国临床医学和药学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本《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参考,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