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西嗪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一例
摘要: 患儿女,4岁.1999年11月因"发现心脏杂音,咳嗽气促5个月"首次就诊我院.入院后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膜周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缺损直径11 mm.肺动脉高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室高度扩大.心脏X线示:C/T= 0.60.心电图:窦性心律,右室肥厚.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室缺修补,卵圆孔缝合,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显著扩大,心室水平少量残余分流,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周后病情稳定,口服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后出院.
-
IL-4基因修饰增强脑胶质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机制的探讨
目的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瘤苗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PL-IL-4-SN将人IL-4基因导入神经胶质瘤系SHG44细胞,以IL-4基因修饰瘤苗和野生型瘤细胞作刺激细胞诱导CTL反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瘤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1)IL-4基因修饰诱导瘤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B7-1及ICAM-1等免疫刺激分子,对MHC-I类抗原表达无影响,其瘤苗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为野生型瘤细胞的7倍(P<0.01).(2)加入抗IL-4单抗可完全阻断IL-4诱导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IL-4基因修饰瘤苗诱导CTL反应时培养上清可检测到大量IL-2的产生.抗IL-4或抗细胞表面分子单抗可降低IL-2产生及抑制CTL反应.结论 IL-4基因修饰可能是通过诱导MHC-Ⅱ类抗原等表面分子表达,促进IL-2的产生从而增强CTL杀伤活性.
-
抗FasL抗体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FasL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病毒对照组、3组为IgG对照组、4组为抗FasL抗体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第10天每组处死小鼠8只,取心脏,分别采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caspa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和CVB3mRNA表达.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活化的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5;r=0.73,P<0.05).(2)抗FasL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内CVB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P<0.01, P<0.01, P<0.01, P<0.05)和IgG对照组(P<0.01, P<0.01, P<0.05, P<0.01, P<0.05). 结论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L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
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产物的分离纯化
目的研究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1(SP-A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纯化及免疫原性。方法将人SP-A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2T上,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1、JM105、JM109、XL1-blue和BL21(DE3)等不同宿主,并在不同温度中的表达,采用包涵体纯化方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用ELISA及Westert blot初步分析SP-A1蛋白的免疫原性,融合蛋白质经凝血酶酶切分析。结果 SP-A1基因在前4种宿主中表达有完整蛋白质和不完整蛋白质,目的蛋白质分别占总蛋白的6.7%、9.8%、9.3%、14.8%;于28℃时,该基因在BL21(DE3)宿主中表达产物均为完整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10%。经包涵体纯化和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可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纯化蛋白。目的蛋白可被抗SP-A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凝血酶作用后可切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的目的蛋白质片段。结论人组织特异性蛋白质SP-A1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33所医院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和病理表现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与病理特征,了解IgAN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统一制订调查表格,对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儿进行回顾性登记,由各地初步归纳分析,然后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全国33所医院≤14岁住院IgAN患儿共1349例,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疾病患儿的1.37%,肾穿刺活检患儿的11.18%.1203例完整资料分析显示,男:女为2.07:1,发病年龄和确诊年龄中位数均为9.0岁,确诊前病程中位数为4个月.55.94%患儿起病有诱因.临床表现以复发性肉眼血尿型常见(41.15%),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型(23.77%)和血尿蛋白尿型(20.78%).病理分级以Ⅲ级(41.40%)和Ⅱ级(28.51%)多见.免疫荧光检查:单独IgA沉积占34.50%,IgA沉积强度以血尿蛋白尿型和急进性肾炎型强(+++).治疗与随访:无统一治疗方案,部分患儿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9.24%患儿临床好转,10.39%无变化,2例恶化.仅23.35%进行随访(平均24.4个月).结论 我国儿童原发性IgAN发病年龄在6岁以上.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肾病综合征型为多见,病理表现以Ⅱ~Ⅲ级为主.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访率低,提示治疗亟待规范化,应加强随访.
-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体外诱导抗生素耐药的研究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MTZ)、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X)体外获得耐药性的难易程度,初步探索Hp耐药的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所有Hp均为来源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患儿的临床分离株.采用Etest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值),筛选出对3种抗生素均敏感的菌株,并进行浓度递增法体外诱导.琼脂稀释法测定各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以比较Hp对3种抗生素诱导的难易程度.结果 共筛选出7株对3种抗生素均敏感的Hp,经过6~17代体外诱导,所有7株均获得MTZ耐药,3株获得CLA耐药,未获得AMX耐药.Hp对3种抗生素的可诱导倍数不同,MTZ多数(6/7)达32倍以上,CLA为1~256倍,AMX为2~16倍.诱导后菌株经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传代3次,对MTZ与CLA的MIC值较传代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AMX的MIC值较传代前降低(P<0.05).结论 儿童感染的Hp经体外诱导很容易获得MTZ耐药,可以获得CLA耐药,但很难获得AMX耐药;体内外实验的一致性提示Hp对抗生素耐药主要为获得性耐药;体外诱导耐药发生的难易程度有助于预测实际耐药率的变迁,为根除治疗中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
2001至2010年《中华儿科杂志》刊出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中华儿科杂志》刊出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医学网中《中华儿科杂志》2001至2010年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频次、栏目、基金资助情况,分析其与论文被引的关系.结果 2001至2010年,《中华儿科杂志》共刊出论文3209篇,其中2073篇被引用,被引论文占全部论文的64.60%,总被引频次为18 546次,篇均被引5.78次.各栏目中,“标准·方案·指南”栏目刊出的文章篇均被引频次高,为62.92次;重点号论文,包括述评(7.12次/篇)、专论(6.50次/篇)、论著的被引用情况均较好,篇均被引频次(7.90次)高于普通论著(6.03次).有明确学术观点的评论性论文,例如“观点·争鸣·讨论”栏目刊出的文章被引情况也较好,篇均被引频次为7.09次;“快速通道”论文100%被引用,篇均被引频次达到16.20次.基金资助论文被引频次没有明显优势,基金资助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4.81次,低于全部论文的篇均5.78次,更低于非基金论文的篇均6.06次,略高于去除“标准·方案·指南”栏目后的非基金论文篇均被引4.36次.结论 不同栏目的被引情况差异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约稿,增加评论性文章、高质量的论著的数量.基金资助论文和非基金资助论文,应该采用相同的取舍标准.
-
脐血和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细胞体外扩增差异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PB)和脐血(cord blood ,CB)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MK)的佳体系,探讨两种来源巨核细胞的扩增差异.方法 以Ficoll-Hapaque分离"动员"的外周血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离纯化CD+34细胞,在含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以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两种来源的CD+34细胞,定时进行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CD+41细胞的含量;同时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测定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 在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 胎肝酪氨酸激酶配体(FLT-3 ligand, FL)+ 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IL-3组合中,外周血来源的CD+41细胞第10天扩增了131±18倍,脐血来源的CD+41细胞在培养的第14天扩增了193±25倍,为增殖高峰.均明显高于同来源的其他3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CD+41细胞扩增倍数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TPO+FL+IL-6+IL-3组合均为CB和PB体外诱导扩增巨核细胞的佳组合.CB来源的巨核细胞较PB来源的巨核细胞有更强的增生能力,而PB来源的CD+34细胞产生巨核细胞的时间较CB来源的短,与临床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小板造血重建快于脐血移植相一致.
-
艾滋病高发农村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发病的关系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情况.方法对某艾滋病高发农村高危育龄妇女及其年龄小于15岁的子女进行现场询问调查和采静脉血作HIV检测.结果 159名儿童中37例HIV阳性,其中33例为母婴途径感染,占89.2%,3例经输血感染,占8.1%,其他途径感染1例,占2.7%.HIV母婴传播率为38.4%(33/86).艾滋病状态母亲组母婴传播率(68.8%,22/32)显著高于HIV携带状态组(20.4%,11/54),P<0.05.37名感染儿童中12例发展成艾滋病, 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结核.33例中31例造成母婴传播的HIV阳性妇女在孕产前未作HIV检测,占93.9%.8名妊娠期HIV阳性妇女,1例艾滋病病情加重,2例自然流产,2例经规劝终止妊娠,3例继续妊娠.结论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未对高危生育期妇女进行有效的HIV监测及咨询,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造成儿童HIV/AIDS的主要原因.亟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HIV进一步蔓延,保护AIDS高发区妇女及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 儿童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疾病传播 垂直 -
儿童体内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状况及体外诱导耐药的研究
目的 调查浙江儿童幽门螺杆菌(Hp)甲硝唑(MTZ)耐药状况及低抑菌浓度(MIC)分布变化趋势;评估E-test法测定MIC的适用性;了解儿童体内Hp对MTZ体外耐药形成的倾向性.方法 比较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44株与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83株Hp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及MIC分布;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同时测定55株Hp临床分离株对MTZ的MIC;选用测定MIC时空白对照培养基(不含MTZ)上生长的甲硝唑敏感菌株(MTZS)共11株,行MTZ体外诱导.结果 两组耐药率分别为31.8%和51.8%(χ2=4.64,P<0.05),MIC值范围分别是<0.125~128 mg/L和0.25~>256 mg/L,MIC50、MIC90值分别为0.5 mg/L、128 mg/L和16 mg/L、128 mg/L.对Hp的MTZ耐药性与药敏感性判断,E-test法对琼脂稀释法灵敏度73.08%,特异度100%,符合率87.27%,相关性好(χ2=32.38,P<0.001);两方法所有55株对应MIC值中28株有22~26个数量级以上差别.11株MTZS经7~9(7.2±0.6)代诱导达16倍MIC;经8~10 代诱导,诱导获得性耐药率100%,其中10株获得稳定的高度耐药(2株256 mg/L,8株>256 mg/L),1株获得64 mg/L稳定的中度耐药.结论 本地区儿童体内Hp对MTZ的耐药率呈升高趋势.因敏感性欠佳,E-test法判断Hp对MTZ敏感时需加做琼脂稀释法以降低耐药株漏诊率.儿童体内Hp对MTZ体外诱导易于形成耐药.
-
羟氨苄青霉素联合克拉维酸体外抗菌活性和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安奇)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对其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成本进行评价.方法体外测定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对常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并和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进行比较.将80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安奇静脉注射、安奇静脉-口服序贯疗法、凯兰欣静脉注射、西力欣静脉注射4组, 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安奇对140株实验菌的MIC和MBC值及杀菌曲线结果优于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安奇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效果优于益萨林、先锋5、西力欣、头孢曲松,特别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效果更为明显.序贯疗法成本-效果比明显小与其它治疗组.结论安奇作为羟氨苄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联合制剂,比现有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作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效果有其优势,提示临床在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可选用.安奇静脉-口服序贯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