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较大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又被称为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胫骨近端骨折、胫骨近端关节面骨折、胫骨髁骨折等,其常伴有关节面塌陷、半月板、韧带等损伤,多见于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亦可见于低能量损伤如运动伤,尤其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83%[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高速交通工具应用的增多以及现代农业工具、建筑业的发展,其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
-
物理因素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物理治疗学是医学物理学发展快、在医学中应用为广泛的领域之一,物理治疗正广泛应用于肿瘤、炎症、创伤等的治疗,其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磁学4方面.目前,物理治疗应用多,研究广泛的就是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相关的骨组织吸收、再生和改建方面.
-
感染与骨关节炎
目前,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仍然是世界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OA病情进展迅速,3~7年内就会出现关节破坏.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年龄、感染或炎症、损伤、关节外畸形、关节不稳定、环境因素、雌激素、过度负重、肥胖、超负荷运动、遗传、饮食等都可能是发病因素[1,2].虽然感染不是OA发病的主要因素,但炎性细胞因子的发现和当前治疗效果不理想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感染在OA发生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关节形态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Felson等[1]称约1/3的成人患有X线片可见的OA,在对荷兰人群髋膝关节OA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年龄>55岁的患者达79%,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26%[2].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以及骨质增生.
-
透明质酸钠预防关节粘连及强直的实验研究
背景: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是目前治疗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在缓解关节疼痛,保护软骨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应用SH4~5周可以缓解关节腔内粘连,起到预防关节强直的作用.临床石膏等外固定常需8周甚至更长时间,延长使用至8周是否可以减轻关节粘连和强直,增加关节活动度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比较家兔膝关节腔内注射SH4周和8周的关节粘连及强直情况.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8周用药实验组(12只),右膝关节腔内注射SH(阿尔治,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0.3ml,每周1次,共8周;B组为4周用药实验组(12只),用药及用量同A组,前4周用药,后4周未用药;C组为对照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3ml,每周1次;共8周.3组术后均石膏外固定8周,8周后观察膝关节粘连程度、关节活动以及关节滑膜的胶原含量.结果:膝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70.28°±11.04°,B组平均61.34°±9.89°;C组平均为54.58°±11.23°,A、B两组和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关节囊粘连视觉评分,A组平均为(2.17±0.94)分,B组平均为(2.54±0.77)分;C组平均为(3.08±0.67)分,A、B两组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滑膜中平均胶原含量,A组平均为(39.04±4.18)μg/mg,B组(34.01±3.55)μg/mg;C组平均为(32.37±4.66)μg/mg,A、B两组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兔膝关节石膏外固定后,关节腔内应用SH治疗4周和8周均可减轻兔膝关节粘连及强直,增加关节活动度.且8周效果明显优于4周.
-
骨关节炎早中期关节软骨YKL-40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背景: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学特征.YKL-40是壳质酶蛋白家族的一种糖蛋白,但不具有壳质酶活性,在关节炎软骨、滑膜、巨噬细胞等均有表达,可能与炎症的状态、组织重塑等功能有关.YKL-40在OA早中期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目的:探讨OA早中期关节软骨YKL-40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的关系.方法: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action,ACLT)建立SD大鼠膝关节OA模型,组织学评估软骨退变程度,采用改良Manki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YKL-40的表达情况及软骨细胞AI,观察两个指标的表达特点,分析两者在此病变过程中的关系.结果: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软骨出现退变并逐渐加重,YKL-40的表达与软骨细胞AI呈正相关.结论:软骨细胞凋亡是OA早中期的重要事件,YKL-40可能为OA早中期病理过程中软骨细胞凋亡的重要影响因子.
-
退变大鼠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背景: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慢性腰背疼和脊柱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建立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能为IDD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试验平台.目的:建立退变大鼠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观察正常和退变大鼠椎间盘的组织形态及细胞活性,以评价培养结果.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老年组15只,青年组15只.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2组椎间盘蛋白多糖(aggrecan,AGN)和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COL Ⅱ)的基因表达.无菌条件下完整取出两组大鼠腰段椎间盘,在培养液中经过不同时段培养后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和4’,6-二眯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检测椎间盘细胞存活率.结果:老年组大鼠椎间盘较青年组发生明显退变,可视为退变椎间盘组织.两组大鼠椎间盘器官在体外培养4周,其组织学特点和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建立退变大鼠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
在体阻断软骨下营养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背景:关节软骨无血管分布,其营养来自关节液和软骨下骨,哪条营养通路对关节软骨更为重要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研究软骨下营养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并探讨软骨下营养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45只5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股骨滑车骨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软骨块移植组(Control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n=15),用环钻在股骨滑车钻取骨软骨块,将其置入管状PVC内,原位回植;阻断软骨下营养组(DNBM组,n=15),取出骨软骨后,将其置入帽状PVC内,原位回植.术后4周、8周、12周,每组5只(10膝),取出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软骨厚度测量、凋亡染色(TUNEL染色).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大体评分结果提示,DNBM组软骨无明显退变;组织学评分结果提示,术后12周时DNBM组软骨明显退变(P<0.005);软骨厚度测量结果提示,术后8周、12周时DNBM组软骨厚度明显变小(P=0.00):TUNEL染色结果提示,术后8周、12周时DNBM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软骨下营养是软骨的重要营养来源,失去软骨下营养,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
-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依诺肝素与利伐沙班抗凝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己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待证实.目的:分析依诺肝素与利伐沙班在一期单侧TKA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行一期单侧TKA患者75例,前瞻性随机分为A组(术后使用2周依诺肝素抗凝)、B组(术后先后使用2周依诺肝素抗凝及2周利伐沙班抗凝)和C组(术后使用4周利伐沙班抗凝).结果:3组患者间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及术后2周H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2周下肢周径变化大值等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时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均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但A组术后4周时1例患者出现术侧腓肠肌内肌间静脉血栓,经单纯抗凝治疗6周后血栓消失.术后2周内A组及B组术后皮下淤斑大面积显著大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诺肝素及利伐沙班在预防TKA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方面均有良好效果,但依诺肝素抗凝后皮下淤斑现象较利伐沙班更明显.术后抗凝2周可能不足以预防迟发性VTE.
-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端前倾角和颈干角测量结果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前倾角(femoral proximal anteversion angle,FPA)和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可能随脊柱-骨盆-髋关节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生物力学机制和关节稳定性.目前相关临床研究甚少且不够深入.目的:测量AS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结果,分析其对于THA股骨假体选择的提示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行THA的AS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分别通过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股骨CT扫描测量FPA和NSA.结果:AS组平均NSA显著高于对照组(138.00°±12.67°VS132.23°±5.88°,P=0.002),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3.41°±10.02°VS11.55°±9.11°,P=0.29).AS组中融合组平均NSA显著高于非融合组(145.29°±15.27°vs133.46°±8.07°,P<0.001),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4.99°±11.08°VS12.43°±9.33°,P=0.674).结论:AS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髋外翻趋势,但并未表现出FPA增大趋势.AS组中融合组患者髋外翻趋势更加明显,但FPA并未显著增大.个别AS患者FPA过大或股骨近端后倾,可能是AS自身炎症、骨化过程以及胸腰段后凸畸形继发骨盆、髋关节和膝关节代偿变化而综合影响的结果,提示AS髋关节融合的位置和角度具有较大的变异度,需要术者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股骨假体.
-
股骨髓腔狭窄患者生物柄全髋关节置换
背景:亚洲人体型较小,股骨通常较短且髓腔狭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常会遇到插入困难,目前尚无有关股骨髓腔狭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生物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固定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锥形生物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22例23髋,男2例2髋,女20例21髋;年龄19~56岁,平均37.6岁.股骨髓腔峡部直径7.5~8.2mm,平均7.8mm.手术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其中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18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例.术后第1、3、6个月及1年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X线片观察假体压配和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8~72个月,平均38.5个月.1例22mm直径股骨头术后第3天侧卧拍片摆动体位时发生股骨头前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回纳.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6.2±6.2)分改善至术后半年(90.2±5.1)分,末次随访仍维持在(92.1±3.2)分.23髋术后均立即实现股骨柄的压配.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柄的髓内充填分别达94%~98%,平均96.5%和87%~94%,平均91.2%.术后3个月的X线片示均获得广泛性骨长入.结论:股骨髓腔狭窄患者适当扩髓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周密而严谨的术前计划可准确地预测出假体型号、位置,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背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失败病例也相应增加.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194例(208髋)的失败原因.结果:失败原因中,无菌性松动135髋(64.9%),感染46髋(22.1%),不稳定13髋(6.3%)、假体周围骨折6髋(2.9%)、内衬磨损和假体相关原因各4髋(各1.9%).结论: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
-
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手术重建修复的策略及预后
背景: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多为高动能严重复合损伤,现逐年增加,且无法早期手术.随着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经验积累,对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势在必行.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重建修复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10年6月应用先纠正髋臼周围骨盆骨折移位及股骨头臼关系,再重建修复髋臼关节面的方法治疗24例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骨折距手术时间3~6周,平均26.1天.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合并伤情况等.术后限制髋部活动4~6周,床上逐渐行关节功能锻炼,3月后下床扶拐活动,并逐渐负重.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15.6个月.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1髋.采用改良Mere d'Aubigne-Postel临床结果评分:优21髋,良2髋,差1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4.17%),异位骨化11例(45.83%),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6例(25%).结论:先行瘢痕切除松解、整体复位固定髋臼关节外骨折、恢复头臼关系,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植骨、骨软骨骨折块镶嵌挤压等方法修复碎裂关节面的手术方法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可达到满意复位及关节功能恢复.
-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的Meta分析
背景: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使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股骨柄假体,评价HA涂层多孔股骨柄假体的相关临床对照研究的报道并不完全一致,且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THA使用HA涂层股骨柄假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年至2012年2月)、PubMed(1966年至2012年2月)、Embase(1966年至2012年2月)、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2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2月),收集THA使用HA涂层股骨柄假体和多孔股骨柄假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试验组480例,对照组4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HA涂层股骨柄假体的患者THA术后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数差=1.49,95%置信区间[-2.32,5.31],P=0.44),周围透光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优势比=1.06,95%置信区间[0.76,1.48],P=0.74),点焊现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优势比=1.09,95%置信区间[0.74,1.62],P=0.66).结论:HA喷涂于股骨柄假体多孔表面,对于初次THA无临床益处.限于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于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予证实.
-
Gamma3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初步分析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其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分析Gamma3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并初步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采取Gamma3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133例患者中11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手术时间为57.6min,术中手术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21.4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7g/L,术后平均91.2g/L,平均降低了27.5g/L;术前Hct平均35.73%,术后平均27.24%,平均降低了8.49%.122例采取输血支持,男52例,女70例;平均年龄82.7岁,平均手术时间为68.2min,术中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72.5ml,平均输血量636ml.术前Hb平均109.4g/L,术后平均104.6g/L,平均降低了4.8g/L;术前Hct平均33.28%,术后平均31.69%,平均降低了1.59%.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分别为712ml和883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2.95%和80.46%,隐性失血量是显性失血量的4倍多.结论:Gamma3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膝大骨节病混合畸形
背景:成人膝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混合畸形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很难奏效,常需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待探讨.目的:探讨后稳定型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23例(27膝),男14例(17膝),女9例(10膝);年龄54~79岁,平均63.2岁;病程3.8~27年,平均13.5年.膝内翻畸形5°~20°,平均11.5°;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18.5°;术前屈曲挛缩畸形5°~40°,平均12.4°.应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及畸形矫治角度进行效果评价,膝关节HSS评分术前33.4~75.6分,平均43.5分,良3膝(11.1%),可15膝(55.6%),差9膝(33.3%).混合畸形包括内翻内旋、外翻外旋和屈曲挛缩畸形.结果:随访时间为2个月~6年,平均28个月.1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6个月时髌前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疼痛消失.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透明带、假体下沉或松动、植骨块移位、骨折、骨吸收、骨不愈合及胫骨平台塌陷.终末随访HSS评分为63.7~89.4分,平均82.6分,优18膝(66.67%),良7膝(25.93%),可2膝(7.40%).各种混合畸形角度得到很大程度矫治.结论:应用后稳定型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可有效矫治内外翻、屈曲、旋转畸形,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
年龄因素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的风险较高,年龄因素是公认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均将18个月作为保守治疗与手术切开复位的分界线.目的:研究年龄因素对于应用保守方法治疗DDH并发AVN的影响,讨论DDH保守治疗的年龄选择标准.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保守方法治疗DDH患儿53例(77髋),分为3个年龄段:(1)≤12个月龄,25髋;(2)13~15个月龄,20髋;(3)≥16个月龄,32髋.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之后每3个月复诊1次,应用Salter标准评判AVN.总结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保守治疗DDH并发AVN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1.1~2.2年,平均1.5年.53例(77髋)中30髋出现AVN(40.0%),其中12个月以内患儿25髋中3髋发生AVN(12.0%),13~15个月患儿20髋中12髋发生AVN(60.0%),16个月以上患儿32髋中15髋发生AVN(46.9%).结论:脱位程度、股骨头骨化核出现与否等均对保守治疗DDH并发AVN有一定的影响.12个月以上合并Ⅲ度以上脱位的DDH患儿保守治疗并发AVN的风险较高,应根据患儿本身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背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主张尽早手术治疗,各种内固定均有各自的优缺点.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肯定,但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71~88岁,平均80.4岁.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及相关科室会诊后尽早手术,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固定后移位>1cm者重建大、小转子.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6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3例,良7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
-
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背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基于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而来的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椎间盘灌洗技术(DISC-FX系统)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3椎).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术后12个月,对随访资料完整患者进行MacNab标准评定.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19例,按照MacNab标准评定[4],优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9%.术后出现1例感染,26例水肿,1例血肿.及时处理后均好转.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
小切口入路空心螺钉和缝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比较
背景:随着建筑伤、车祸伤患者的增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临床上日益多见,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目前,有关小切口入路空心螺钉和缝线锚钉手术方法的报道较少.目的:比较采用空心螺钉和缝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30例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2例采用空心钉固定,18例采用缝线锚钉固定.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手术时间.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X线片示空心螺钉组2例未能解剖复位,缝线锚钉组全部解剖复位.每组各2例进行后抽屉试验1+,所有患者伸膝正常,空心螺钉组1例屈膝受限10°.Lysholm 评分空心螺钉组为88~100分,平均95.8分;缝线锚钉组为87~99分,平均96.1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495):手术时间空心螺钉组为35~60min,平均48min,缝线锚钉组为30~45min,平均36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3).结论:空心螺钉和缝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缝线锚钉的手术时间更短,骨折复位更满意.
-
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盖氏骨折1例报告
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盖氏骨折是一种罕见病例,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摔伤致右肘部及右前臂疼痛、肿胀、畸形1.5小时,于2011年5月26日收住我院.患者骑自行车时被后方驶来机动车刮蹭到左侧肢体,并向右侧摔倒,摔倒时右上肢伸直、右手撑地,当即感右肘部及右前臂疼痛、畸形,迅速肿胀,无昏迷、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随即送入我院.急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前臂肿胀明显、畸形、尺骨头脱位向背侧翘起,右桡骨中下1/3处压痛并可触及骨擦感.右肘部肿胀,后外侧皮肤青紫,屈曲90°,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以后外侧为著,肘关节不稳,有脱位倾向.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误诊为脊柱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累及中轴关节为主,病变后期由于脊柱骨性强直、椎体骨质疏松导致脊椎脆性增加,容易并发Andersson损害(Andersson lesion,AL),导致局部疼痛加重、后凸畸形,甚至出现神经损害等并发症.该病早由Andersson于1937年提出[1],由于其病变与脊柱结核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我院收治1例AS合并AL,就其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