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姜新华;禹宝庆;王永安;顾龙殿

    背景:掌侧柱锁定接骨板已经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尤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目的:探讨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26例;年龄40~77岁,平均59岁。根据AO骨折分型:C1型9例,C2型18例,C3型11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掌侧柱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结果:38例患者术后获得6~31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平均8周。2例背侧骨片轻度移位,其余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腕关节VAS评分:完全无痛32例,中度疼痛1例,轻度疼痛5例。按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优23例,良12例,可3例。
      结论:掌侧柱锁定接骨板符合桡骨远端“分水岭”的解剖结构,能够牢固固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并维持骨折复位。

  • 应用膝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峰;孔祥峰;杨波;钱军;张保中;翁习生;邱贵兴

    背景:临床上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并不少见,仅靠内科治疗效果可能欠佳。关节镜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但其在痛风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有待评估。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统计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痛风性膝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19例(26膝)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检及病理明确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的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显著改善(P<0.01)。所有病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血尿酸水平、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均显著下降,且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仍保持显著好转。仅2例因饮食控制欠佳暂时复发,经保守治疗后缓解。
      结论:膝关节镜在缓解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短期疗效良好,可以辅助痛风的综合治疗。

  • 后路间接减压治疗不同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兆云;陈伯华;郭新银;亓洪德;王星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的骨块可通过韧带复位技术间接复位椎管减压,但椎管被侵占至何种程度可采用韧带复位存在争议,而目前对较高椎管侵占率病例韧带复位的效果报道较少。
      目的:比较后纵韧带连续、椎管侵占率不同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间接椎管减压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后纵韧带连续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75例,按术前椎管侵占程度不同分为两组。低侵占率组:术前椎管侵占率<50%,高侵占率组:术前椎管侵占率≥50%。比较两组ASIA分级、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侵占率。同时观察高侵占率组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的变化。
      结果:两组术前ASI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低侵占率组的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分别为28.18°±12.00°、35.68%±10.72%、36.68%±6.75%;高侵占率组分别为36.64°±10.85°、52.50%±12.20%、63.57%±1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侵占率组的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分别为5.95°±2.75°、6.41%±3.19%、11.59°±5.99%;高侵占率组的上述三个值分别为7.00°±3.88°、8.21%±3.49%、15.79%±6.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侵占率组的上述三个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对后纵韧带连续的胸腰椎骨折,椎管侵占率≥50%的高侵占率患者也可应用韧带复位技术行后路间接减压手术,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可作为后路间接减压的指征之一。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非骨水泥臼杯高旋转中心安放的短期随访结果

    作者:任鹏;柴伟;周勇刚;陈继营;张国强;倪明;李想;张卓;王岩

    背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臼杯高位安放是一种新理念,而其临床疗效却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非骨水泥臼杯高位安放的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29例(37髋)Crowe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臼杯高于解剖旋转中心安放(高旋转中心组)。同期治疗的28例(35髋)CroweⅠ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步态、跛行、Trendelanburg征、放射学检查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6.4个月。CroweⅡ、Ⅲ型的臼杯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25.5 mm、29.7 mm,与CroweⅠ型(18.7 mm)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末次随访时,高旋转中心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2.3分(86~98分),对照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2.8分(84~100分),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7)。随访时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跛行,Trendelanburg征阴性。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高位安放臼杯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良好。

  • 前交叉韧带合并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江涛;刘玉杰;曲峰;袁邦拓;肇刚;申学振;朱娟丽;刘洋

    背景: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不同损伤类型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139例,男98例,女41例;年龄13~71岁,平均31.2岁;左膝62例,右膝77例,病程5 d至1.6年,陈旧性损伤(病程>3周)32例,新鲜性损伤(病程≤3周)107例。患者均有外伤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稳、疼痛、弹响、绞锁。将术中镜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特征及手术方式。
      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13例,部分断裂2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6例(盘状半月板损伤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2例)占33.1%,内侧半月板损伤65例(46.7%),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28例(20.2%)。半月板纵行撕裂42例(桶柄状撕裂24例),水平状撕裂8例,斜行撕裂36例,瓣状撕裂13例,横断性撕裂12例,复合性撕裂2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139例,半月板部分切除36例,半月板缝合103例。
      结论:陈旧性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以外侧半月板多见,急性损伤以内侧半月板损伤为主。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多见于陈旧性损伤。陈旧性损伤多数需要半月板部分切除,急性损伤多数可以缝合。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应早期手术。

  • 关节镜下治疗伴有半月板撕裂、游离体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鲁经纬;徐志宏;陈东阳;史冬泉;蒋青

    背景:关节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然而,AAOS在其新发布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指南中强烈不推荐对首诊为单纯症状性骨关节炎的病例行关节镜冲洗和(或)清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不同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回顾手术录像,记录半月板成形、髁间窝成形、滑膜部分切除、游离体摘除、钻孔减压、软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等手术操作。按照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类随访,对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HSS评分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对主要症状(疼痛、交锁、屈伸受限、肿胀)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共12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信息,术后随访时间7~44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0级6例、Ⅰ级68例、Ⅱ级45例、Ⅲ级2例。102例(84.0%)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平均膝关节HHS评分由术前的(45.5±4.9)分提高到术后(75.6±15.1)分(P<0.05),因半月板撕裂、游离体出现引起的交锁及屈伸受限等症状在术后有较高的改善率(分别为95.2%和81.1%)。
      结论:对于伴有由半月板撕裂、游离体导致的交锁及屈伸活动受限的骨关节炎病例,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明确;对于无其他合并病变的单纯骨关节炎,关节镜疗效不确切。

  • 关节镜微创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作者:袁邦拓;刘玉杰;曲峰;王江涛;肇刚;朱娟丽;刘洋

    背景: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可以考虑关节镜手术,但手术细节和疗效尚需讨论。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30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男7例,女23例;年龄42~73岁,平均52.3岁;右侧13例,左侧17例。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及X线检查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评估。
      结果:经过平均28.7个月(21~4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术前平均VAS评分为(7.7±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6.5±8.2)分、UCLA评分为(13.5±3.4)分,某次随访时分别为(1.9±1.2)分、(94.4±3.8)分、(33.2±1.7)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术后X线片仍残留部分钙化灶,但症状消失、功能良好。
      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行关节镜下钙化病灶清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经皮解剖锁定接骨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智春升;金冶华;刘军;邢犇;邬波

    背景:关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的选择一直存有争议。
      目的:比较经皮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al locking plate,A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1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闭合复位经皮ALP与PFNA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行走能力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13例患者中58例接受PFNA治疗(PFNA组),55例行ALP治疗(ALP组)。在一年的随访中被评估,两组间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ALP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长于PFNA组[(71.13±7.56)min vs(59.71±9.63)min, P<0.001;(5.18±1.06)cm vs(3.10±0.48)cm,P<0.001]。PFNA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ALP组[(611.36±81.41)ml vs (439.82±65.98)ml,P<0.001)。但两组间平均放射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行走能力评分及术后1年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FNA和ALP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者手术时间更短,而后者失血量较少。

  •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作者:李捷;潘磊;黄必留

    背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在传统的切开手术中,为了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要切开关节囊,切断半月板胫骨韧带。而这容易导致术后膝关节粘连、本体感觉障碍、关节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34例采用关节镜下LISS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3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根据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依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关节镜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切开组[(97.1±37.9)ml vs(183.8±65.4)ml,t=5.366,P<0.05],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项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天X线检查结果显示关节镜骨折复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组(91.2%vs 78.8%,χ2=4.213,P<0.05)。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15.8±3.7)个月随访。术后1年随访时,关节镜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切开组(85.3%vs 69.7%,χ2=6.329,P<0.05)。
      结论:关节镜下LISS固定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效果确切。

  • 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世峰;赵小泉;谢洪法;崔文波;廖志峰;夏贤生;邝名业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单束组和双束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单骨道单束和双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采用自体腘绳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IKDC)及患者屈膝30°和90°的134N拉力情况下胫骨前移度的KT-2000值,及末次随访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两组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第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术前单束组和双束组的IKDC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束组的IKDC评分显著高于单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KT-200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的KT-2000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组和双束组的膝关节HSS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3.33%和91.67%,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和单骨道单束手术方式相近,但双束法的稳定性较单束法更高。

  • 膝关节外侧盘状板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治疗

    作者:杨波;陈峰;孔祥峰;李强;钱军;林进

    背景:膝关节外侧盘状板损伤是运动损伤中的常见病,有关其关节镜治疗的报道很多,但病例数一般较少,且对其临床特点的研究报道亦少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膝关节外侧盘状板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关节镜治疗的中短期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1月至2014年9月行关节镜下盘状板手术、随访超过6个月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患者共107例(124膝)。男33例,女74例;年龄9~73岁,平均(40.7±17.5)岁;病程0.5~432个月,平均48.7个月。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A组(≤40岁),50例(54膝);B组(>40岁),57例(70膝)。双膝17例,左膝42例,右膝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
      结果: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23.2±16.9)个月;末次门诊随访35例,电话随访72例。两组在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弹响、交锁、打软腿、股四头肌萎缩等病史和临床症状、手术方式以及关节间隙压痛、过伸试验、过屈试验和McMurray征阳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盘状板损伤的患者并不一定都有外伤史,疼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活动受限。典型的体征是外侧关节间隙的压痛,其次是McMurray征阳性。关节镜手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但40岁以上患者术后随访时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比40岁以下患者的差,这可能是由于更多地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所致。

  • 青少年舒尔曼病患者的躯体发育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孙旭;汪舟;王斌;杜长志;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背景:舒尔曼病(Scheuermann disease)的病因至今未知。有些学者认为舒尔曼病患者存在的异常生长模式可能与其发病密切相关,但同时也有一些报道认为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与健康青少年对比探讨青少年舒尔曼病患者身高、体重和BMI特征及其与后凸畸形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157例舒尔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胸椎受累93例,胸腰椎受累64例。男122例,女35例;年龄11~16岁,平均(13.5±2.7)岁。对照组选取21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男168例,女49例;年龄11~16岁,平均(13.7±2.5)岁。舒尔曼病患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同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比较舒尔曼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胸椎后凸和胸腰椎后凸的舒尔曼病患者的身高、体重和BMI,并对舒尔曼病组的身高、体重、BMI与后凸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结果:舒尔曼病组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尔曼病患者的平均身高、体重和BM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从各组年龄看,11~12岁时,舒尔曼病组的身高、体重和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6岁舒尔曼病组的身高、体重和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椎舒尔曼病患者和胸腰椎舒尔曼病患者身高、体重和BM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舒尔曼病患者的后凸Cobb角为68.5°±12.8°,与身高、体重和BMI与全脊柱后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进入青春期后,舒尔曼病患者相比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偏高偏重,提示舒尔曼病患者在青春期存在异常生长模式。

  • 单螺纹和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比较的临床研究

    作者:盛林;李书纲;庄乾宇;蔡思逸;许德荣;任志楠;陈鑫

    背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脊柱固定融合常用的方法。为减少螺钉松动和拔出等并发症,研究人员在螺钉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
      目的:比较单螺纹和双螺纹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时的螺钉抗拔出力。
      方法:78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测量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一组在术中植入单螺纹椎弓根螺钉,另一组则植入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测量拧入每枚螺钉时的大扭矩(以下简称“螺钉扭矩”),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螺钉扭矩。
      结果:单螺纹螺钉组患者40例,术前髋部骨密度T值-1.82±0.57,腰椎骨密度T值-2.17±0.77,术中共植入单螺纹椎弓根螺钉150枚,螺钉扭矩(1.03±0.39)Nm。双螺纹螺钉组患者38例,术前髋部骨密度T值-1.90±0.62,腰椎骨密度T值-2.34±0.81,共植入双螺纹椎弓根螺钉150枚,螺钉扭矩(1.45±0.39)Nm。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双螺纹螺钉组的螺钉扭矩显著高于单螺纹螺钉组(P<0.001)。
      结论:相较于单螺纹椎弓根螺钉,双螺纹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可增加螺钉的抗拔出力。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扭矩
  • 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的利弊分析

    作者:芦浩;王智勇;张志强

    双侧全膝关节同期置换(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s,SBTKR)较单侧全膝关节置换(un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UTKR)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行初次UTKR的患者中约30%同时合并对侧膝关节的剧烈疼痛[1],而且初次UTKR患者中有10%会在1年内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2]。双膝关节置换可以分为同期或分期手术进行,所谓同期是指在一次麻醉下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双关节同期置换的主要标准取决于双侧关节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意愿。在美国,SBTKR较UTKR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之间,1990年到1994年期间行SBTKR者占20.2%,1995年到1999年占28.7%,而2000年至2004年占51.1%。从1990年到2004年,双膝关节同期置换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而在女性人群中几乎增加了两倍[3]。随着骨关节炎的发展,TKR的适应证趋向为年龄更小、活动量及体重更大的患者[4,5]。双关节是否同期置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科医生,若其所在医院每年关节置换量极大,选择行SBTKR的可能性就大[6]。世界上就如何选择双膝同期置换并无统一意见,存在地区差异。在北美和亚洲,选择SBTKR的患者人数多。而在南美洲,同期双侧关节置换是罕见的。目前伴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假体设计及材料的改善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提高,决定SBTKR手术将显著增加[7]。本文综述的目的是对双侧关节同期置换的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
  • 股骨近端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70%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1-3],1/3的骨转移瘤病灶位于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是股骨近端转移瘤常见的并发症,可以造成明显疼痛以及行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股骨颈(50%),转子下区域和转子间区域骨折次之[5]。据统计,65%的病理性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4]。手术是股骨近端转移瘤主要的治疗选择。患者预期生存期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适宜的治疗还需要放射肿瘤学和肿瘤内科学等多学科合作。骨水泥型半关节成形术能够较好地治疗转移瘤引发的股骨颈骨折,但是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股骨近端骨转移瘤的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特别是近兴起的股骨成形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颈椎CT在OPLL临床诊治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钟卓霖;胡建华;翟吉良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在1838年被首次介绍,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报道[1]。日本学者依据患者颈椎平片上OPLL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四种类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以及局灶型[2]。颈椎平片在OPLL诊治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如Fujiyo-shi等[3]把OPLL患者颈椎曲度及骨化大小合并一起并提出K-line的概念,认为K-line阴性的患者行后路手术术后改善不明显;而且颈椎平片因其单次费用低、放射量较小而方便用于长期随访[4]。当然,临床上MRI对于OPLL患者脊髓受压程度的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Matsuyama等[5]依据OPLL患者MRI横断面上脊髓形状将其分为三角形、回行镖形及泪滴形,颈椎后路手术后,三角形患者预后差,回行镖形次之,泪滴形好,他们认为术前脊髓三角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以及术后无明显扩张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此外,MRI在评估软组织对脊髓的压迫程度时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当OPLL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时[6]。

    关键词:
  • 体外震波对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伟;高福强;孙伟

    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脉冲声波。当ESW以声能的形式在皮肤、肌肉、脂肪、韧带、肌腱及骨骼等具有不同声抗特性的介质界面传播时,产生不同的机械作用力。细胞可以感受各种力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各种生物信号,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生理功能[1]。ESW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并且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ESW具有抗炎、成血管、成骨、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然而ESW作用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阐明。

    关键词:
  • 脊柱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金柱;袁伟;徐卫东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一组具有相似的临床、遗传及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相关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幼儿特发性关节炎等。近十几年来,SpA的早期诊断及生物制剂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于它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诸如发病机制等方面仍不完全清楚[1-3]。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病变部位的组织标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SpA患者的组织标本特别是疾病早期阶段的组织标本很难获得[4]。因此,模拟人类SpA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SpA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中,我们对SpA常用造模动物、经典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开展SpA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1α,25(OH)2D3调控关节软骨Ⅱ型胶原降解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思维;牛国栋;刘忠军;宋纯理;张克;冷慧杰

    背景:维生素D代谢水平与关节炎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且维生素D对关节软骨Ⅱ型胶原代谢的调控机制尚不明晰。深入了解维生素D对骨关节炎软骨代谢的作用,有助于了解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预防、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目的:在细胞水平和组织块水平,探讨维生素D对关节软骨Ⅱ型胶原代谢的调控作用。
      方法:使用炎症因子OSM和TNF-α诱导软骨Ⅱ型胶原降解,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以及牛关节软骨组织块分别进行1α,25(OH)2D3干预,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Ⅱ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Ⅱ)水平,从而评估维生素D对软骨Ⅱ型胶原代谢的调控作用。
      结果:1α,25(OH)2D3可以提高未经OSM和TNF-α诱导的以及OSM和TNF-α诱导后的软骨细胞的活性。在细胞水平,1α,25(OH)2D3对正常细胞上清中的CTX-Ⅱ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OSM和TNF-α诱导显著增加了细胞上清中CTX-Ⅱ的水平。1α,25(OH)2D干预降低了OSM和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上清中CTX-Ⅱ的水平。在组织块水平,对于正常软骨组织块,1α,25(OH)2D3增加了CTX-Ⅱ水平。OSM和TNF-α诱导显著增加了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组织块软骨的降解,细胞上清中CTX-Ⅱ水平显著增高。对于OSM和TNF-α诱导的软骨组织块,1α,25(OH)2D3干预降低了软骨组织块Ⅱ胶原的降解,CTX-Ⅱ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1α,25(OH)2D3能够抑制OSM和TNF-α诱导的Ⅱ型胶原降解作用。维生素D可能通过抑制关节炎软骨的降解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 复杂髋关节翻修术结合3D打印技术1例报道

    作者:余先;刘堂友;雷青;陈松;蔡立宏;李跃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2岁。因左髋关节翻修术后2年左大腿疼痛7d入院。自诉无明显诱因的左大腿疼痛,偶有剧痛,但能自行缓解,疼痛时间不定,由几分钟到1小时左右。体查见左大腿外侧约30 cm手术瘢痕,无肿胀、青紫,大腿无明显压痛,直腿抬高不能,足跟纵向叩痛阴性,股骨滚动试验阳性。术前X线及CT检查示假体柄中段断裂,假体近段骨质缺损(图1)。术前采用金属去伪影技术,行股骨中上段3D打印(图2),结合测量数据,术中在断柄处外侧开窗,显露假体柄断端,用环钻从股骨近端插入,直视并在C型臂X线机监测下对准假体柄断端,调整其方向与假体柄方向一致,断柄远侧骨长入广泛,环钻与薄骨刀交替运用去除柄周骨质直至柄尖,减少骨壁骨量丢失,使断柄完全游离取出,再用髓腔锉依次扩髓,安装生物型假体柄及未见磨损的原金属股骨头,牵引复位,各个方向活动无脱位及撞击;于股骨近端后方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并钢丝捆扎,将原钢板远端单皮质螺钉全部取出,改用双股钢丝重新环绕股骨绑定(图3)。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600 ml,输血800 ml,手术耗时200 min。术后新股骨假体就位良好,与髓腔贴合紧密,植入骨板贴合紧密(图4)。

    关键词:
  • “2015香山国际关节成形外科峰会”成功举办

    作者:

    2015年3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亚洲技术产业联盟联合(好医术)主办的“2015香山国际关节成形外科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邱贵兴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Michael H. Huo教授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大会特邀9名欧美知名关节外科专家担任讲者,以及裴福兴、王坤正、杨庆铭、吕厚山、卫小春等数十位国内关节外科大师担任点评专家。

    关键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