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肌电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招少枫;窦祖林

摘要: 吞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据统计健康成年人每天大约吞咽800~2400次.吞咽过程看似容易,实际涉及复杂的神经肌肉整合,除肌肉的力量外,还包括口、咽喉与食管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时序性,黏膜感觉和不同的生理反射,只要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受损均会导致吞咽障碍,卒中、脑外伤、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口腔、头颈外科等许多疾病都会产生吞咽障碍.由吞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与研究已逐渐成为康复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儿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多导睡眠仪监测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暂停

    作者:邓晓辉;欧阳松云;张智峰;宋来君;段小兵;张天祥;乔晓俊;杨波

    目的 观察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呼吸紊乱的类型、程度及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方法 对2例脑外伤、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在入院当天、1周后及2周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然后将睡眠呼吸监测相关指标与患者的意识状态和GCS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呼吸暂停,包括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4例昏迷患者的呼吸暂停程度与其GCS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存着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但在不同的患者,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

  • 肠内营养混悬液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肠管途径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作者:朱克军;顾红军;葛小敏;张世明;刘建刚;徐颖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肠管途径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第1天500 ml,30~40 ml/h,逐渐加量至满足患者的营养要求,对照组给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行肠内营养30 d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组内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组年龄、体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行肠内营养30 d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42,P>0.05);30 d内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05).结论 与序贯肠内营养方案相比,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在不增加患者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恢复提供很好的营养支持.

  • 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馨娜;赵仁亮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的疗效,为寻求治疗MCI的有效药物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择135例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主诉“记忆障碍”就诊的MCI患者,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胞二磷胆碱对照组(67例)和丁苯酞治疗组(68例),胞二磷胆碱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而丁苯酞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以3个月为一疗程。3个月后,治疗组完成59例(失访率13.23%),对照组完成57例(失访率14.9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给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此评价其临床疗效。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用药1个月、3个月后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t值分别为4.690、10.736、3.259、6.623,均P<0.05),且治疗组内3个月后MMSE、MoCA评分高于1个月后(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提高MMSE和MoCA评分。丁苯酞软胶囊治疗 MCI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剑文;卢伟;杨期明;雷涛;雷翔;刘雄鹤

    目的:分析老年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表达及颈动脉内膜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湖南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70例为A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为B组,两组按随机分组法再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两个亚组,分别在0周、12周、24周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GAL、sLox-1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数据结果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NGAL和sLox-1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动脉硬化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后强化亚组下降明显(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较前降低( P<0.05)。结论血清NGAL及sLox-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强化调脂治疗后其表达水平下调。

  • 额叶损伤患者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损害特征的研究

    作者:龚亮;李秀;王继华;顾翠;冯磊;杨旭东

    目的:探讨额叶损伤患者外显记忆、概念型内隐记忆(CIM)和知觉型内隐记忆(PIM)损害的特征,验证额叶参与内隐记忆加工的假说。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的25例额叶损伤患者与30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数字广度( DS)、言语流.性( VFT)测试一般认知功能,即刻回忆、延时回忆及延时再认测试外显记忆,采用分类产生及图片辨认分别测试受试者的CIM和PIM。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额叶损伤组在MMSE、数字广度顺背(DSF)、数字广度倒背(DSB)及VFT上的成绩均较差[(25.64±2.59)分vs.(29.40±0.62)分,(6.52±1.08)分 vs.(7.70±0.47)分,(3.40±0.81)分 vs.(4.20±0.55)分,(9.48±3.18)分 vs.(15.66±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86、5.398、4.319、7.330,均P<0.01)。额叶损伤组在即刻回忆及延时回忆上较健康对照组差差[(4.04±1.56)分vs.(5.46±1.04)分,(6.36±3.12)分 vs.(8.16±1.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33、2.235,P<0.05)。额叶损伤组在分类产生上较健康对照组差[(1.98±0.96)分 vs.(3.55±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1),而在图片辨认上两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额叶损伤患者存在总体认知功能减退,在外显记忆方面存在损伤。额叶损伤患者CIM存在损伤,而PIM相对保留,进一步验证了额叶参与CIM的加工。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rs4680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张跃兵;杜召云;苏中华;王广新;成义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患者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WCST)对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9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电脑不同颜色、形状、数量的模块卡片推理归类,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评估其认知功能.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169例)和健康对照者(98例)之间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4.40,P=0.110;x2 =0.726,P=0.394).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组之间WCST持续性错误数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496,P<0.01),G/G基因型患者持续性错误数成绩高于G/A基因型(分别为56.20±15.11,43.44±1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496,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WSCT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25,F=0.535,F=0.178,F=1.861,F=0.102,F=1.305,P>0.05).结论 未发现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G/G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较明显.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侯晓鹏;范益民;刘晓东;苗旺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应用及CT脑灌注成像对术前、术后脑血流量及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18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提示单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术前行脑CT灌注成像,通过评估感兴趣区内相关指标,明确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血流动力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以及CT灌注成像,通过测量术后相关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患者的血管吻合口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所有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搭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灌注成像显示患侧脑血流量明显较术前升高( t=-6.443,P<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减少( t=6.270,P<0.05),峰值时间也减少( t=3.574,P<0.05)。术后12周随访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 t=3.310,P<0.05),神经功能症状有明显缓解。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通过增加手术侧的脑血流量,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有改善。 CT灌注成像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外伤性癫痫79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保哲;周文科;周国胜;袁彬;袁国艳;张新中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79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皮质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 随访6~48个月,44例保守治疗者中,18例在癫痫控制2年后逐步减量停药,未见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2例仍时有发作.35例手术患者,按照Engel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 消除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获得外伤性癫痫理想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俊杰;许雯蔚;陈湛愔;何国林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出血性转化145例,动静脉溶栓[应用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注射]后出血性转化52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性转化36例.对影响因素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浓度、皮质下脑白质病变、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高尿酸血症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探索其对出血性转化的影响.结果 自发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及抗血小板治疗后的出血性转化,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皮质下脑白质病变、LDL、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及伴心房颤动、糖化血红蛋白、LDL和血尿酸、皮质下脑白质病变、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等(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实施溶栓、抗栓、抗血小板等干预措施时应密切关注相关高危因素.

  •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帆;鲍建军;康建华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与行为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选取云南省精神病医院酒与药物依赖治疗科的120例酒精所致精神与行为障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12岁,平均饮酒时间为15.15年。采取单双号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将一般给予常规药物替代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团体心理治疗合并常规药物替代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分别给予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出院后跟踪随访3个月。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8周末、12周末SAS、SD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9、2.68,均P<0.05;t=2.82、2.43,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12周末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1、2.17,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两组间保持戒断患者人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保持戒断的人数比例要大于对照组(χ2=8.155, P=0.004)。结论酒精所致精神与行为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治疗,比单纯运用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不良应对方式,降低复饮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